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839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

讲述本课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学感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目标导学一: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

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4.图文展示

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

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5.请同学们回答:

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6.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

(1)发展经济;

(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7.教师设疑:

这些措施的实施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

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

大运河的开通

1.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反馈指导: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3.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4.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5.教师讲述:

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6.教师设疑:

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7.学生小组内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

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是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

不过,隋朝为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

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须上报。

古人语: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

过渡: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

目标导学三:

科举制的创立

1.同学们看提示,猜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提示一:

金榜题名;提示二:

名落孙山;提示三:

十年寒窗;提示四:

连中三元;提示五:

一举成名。

2.材料展示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门第限制。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

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3.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问题。

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

4.教师设疑:

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欢迎?

有什么积极作用?

5.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科举制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总结:

科举制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

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目标导学四:

隋朝的灭亡

1.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教师小结:

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3.材料展示

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

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

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客观看待隋炀帝?

5.反馈指导:

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正式确立,影响深远。

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

教师小结:

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四、课堂总结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

”历时37年,二世而亡。

隋朝的短暂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

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效果分析

1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能够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会了识图看图;能够小组合作探讨隋朝的灭亡

3学生学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教材分析

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

本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评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2018贺州)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4.(2018重庆)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余杭B.长安

C.涿郡D.江都

5.(2018广东)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该诗体现了()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7.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

“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

”“此项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

C.赵州桥D.大运河

8.“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度

9.旨在解决我国京津地区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工程采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源北送的主要渠道。

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在民生方面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方便隋炀帝南巡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加强北部的边防D.巩固隋朝的统一

10.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该工程是隋文帝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

的运河

A.②③B.①④

C.②④D.③④

11.(2018江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

12.(2018菏泽)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平等竞争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D.以德取才

13.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唐·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

14.(2018赤峰)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18日照)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

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综合题

16.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

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人才选拔】

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

“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

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材料五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4)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什么景象?

(5)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原诗大意:

自从开凿了这条河,隋朝就一步步走向灭亡。

(龙舟的)帆还没有落下战火已经燃起,从此再也没有乘坐龙舟的日子了。

阅读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

”这段话描述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宋太祖

2.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

3.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江浙一带“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帮商贾并凑”,资源丰富,十分繁华;南方广大地区大小起义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

为了进一步控制南方,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运河及时运兵,以镇压当地的反隋活动。

上述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

A.为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B.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南游玩

C.为了促进全国的农业发展

D.为了发动对外战争方便运输

4.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

“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5.(2018湖南)宋代诗人汪洙的《四喜》曰: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6.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②③④D.②③

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

“(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通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9.下列王朝的统治,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10.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几个特点:

首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对大运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大运河的例子,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教学中应在学生的归纳处突出大运河分四段的重要性,学生踊跃发言,兴趣提升,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活跃的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每个知识点。

本节课中,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活动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地位,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

本节课注意改进的方面是课堂最后的小结中,教师提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更深一层做的不好,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与其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时效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

讲述本课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

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