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03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A.儒家经书B.学识

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隋朝隋文帝2.5893.户籍币制中央集权4.南北交通6055.洛阳6.考试进士7.618

二、1.

(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

速增强。

(3)陈后主荒淫无道。

(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

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2.C3.B4.C5.B6.B

7.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8.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古人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认为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经济丈化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作为

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京杭大运河D.社会经济发展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未达到的是

A.乘龙舟到江都游玩

B.沟通南北的交通

C.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4.唐朝第二代皇帝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曾向他建议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  )

A.狄仁杰B.房玄龄C.杜如晦D.魏征

5.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唐朝农民创制筒车的用途是

A.灌溉

B.耕地

C.播种

D.鼓风

6.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7.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的“岁币”是指

A.货币

B.金银

C.钱物

D.粮食

8.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宋祖”指的是

A.杨坚

B.杨广

C.赵匡胤

D.赵构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美国的美元

B.英国的英镑

C.北宋的交子

D.法国的发郎

1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①与吐蕃和亲

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天竺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

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12.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杂剧

B.戏曲

C.小说

D.词

13.陆游《书愤》中有“楼船直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B.辽宋和议C.夏宋和议D.金灭辽

14.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一个著名的抗金英雄B.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宋真宗和秦桧杀害

C.是一个著名的抗元英雄D.是一个著名的民族英雄

15.下面是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①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③两汉时期,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①

B.③

C.②

D.④

16.北宋初期,开封一位百姓接待来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事是

A.带朋友去瓦子听说书、看杂技表演

B.在驿馆里用交子结账

C.到城里去品尝冷饮

D.乘坐牛车去开封郊外赏花

17.“她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阅读她的词作,令人感觉格外清新自然。

”上文中这位才女是

A.文成公主

B.王昭君

C.李清照

D.武则天

18.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春节B.元宵节C.中秋节D.冬至

19.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宋朝D.隋朝

20.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1.(题文)“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2.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是()

A.宋太祖B.唐太宗C.唐玄宗D.秦始皇

2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

A.辽

B.西夏

C.元朝

D.清朝

24.中国被外国人称之为瓷器之国,在我国有“瓷都”之称的是()

A.南宋哥窑B.北宋景德镇C.唐朝唐三彩D.南宋景德镇

25.(题文)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的是()

A.中书省B.澎湖巡检司C.枢密院D.御史台

26.(题文)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

A.宋B.唐C.隋D.元

27.“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是唐末弄明起义军黄巢写的,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C.安史之乱D.服役繁重

28.下列是关于宋元时期出现少数民族与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党项族——西夏B.女真族——宋C.蒙古族——元D.契丹族——辽

29.(题文)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元时期发明或改进的是()

A.活字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

二、综合题

30.综合探究: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

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宋代海外贸易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________和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

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

如下图:

(1)这二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什么?

(3)材料二时期,我国对西藏和台湾都加强了管辖,请填写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名称。

①西藏:

________;②台湾:

________。

32.中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汉书》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南方经济发展概况表

时期

南方经济地位

汉代

经济落后

南朝

初步开发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3)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对当时的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所以答案选择C

2.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隋文帝的功绩。

根据题干“混南北为一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增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使北方民族大融合。

李刚高度评价“混南北为一区”的功绩主要就是结束了南北分裂,完成统一,所以答案为B。

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其影响是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乘龙舟到江都游玩。

所以ABD项目的都都达到了。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但是却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所以没有达到巩固隋朝的统治的目的。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一定要注意题干问的是“目的未达到的是”,不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但是大运河的开通过程充分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所以此目的并没有达到。

由此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如:

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人称“房谋杜断”。

还有最著名的敢于直言进谏大臣魏征,曾经向他建议200多次。

故选D项。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魏征是历史有名的谏臣,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

”并亲书墓碑,下诏陪葬昭陵。

5.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是一种耕地工具;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鼓风是一种冶铁工具。

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D

【解析】

根据课本所学,唐太宗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遣使来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为了纪念文成公主,把文成公主像坐落于拉萨的大昭寺,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和西夏订立合约后,北宋向西夏也送岁币。

所以岁币指的是钱物,C项符合题意,故选C。

8.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即宋太祖。

A项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即隋文帝;B项是杨广是隋朝的隋炀帝;D项是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故选C。

9.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的交子,交子产生于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它的产生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故选C。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根据题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反映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③④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故选A。

1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继唐太宗之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

有一年,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是殿试的开始。

所以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武则天,故选B。

1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宋朝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工商业发展很快,城市普遍繁荣。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

加上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于是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形式。

故选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宋金和议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大散关”至淮水分界线。

因为宋金和议:

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归宋。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岳飞是抗金英雄,故A正确;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故B错误;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抗元英雄,故C错误;岳飞抗击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故D错误。

故本题应选A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与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金和南宋的对峙

1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所以③两汉时期,南方经济赶上北方是不正确的,答案应该选择B

点睛: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1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辨析能力。

回忆所学知识并分析各选项可知,北宋时东京城内已经有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因此A项是可能的;宋朝时商业繁荣,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夜市上小吃很多,因此C项是可能的;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驴车,因此D项是可能的;交子在北宋前期出现,但仅限于四川地区使用,因此B项是不可能的,所以选B

1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生活在两宋之交,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以答案选择C

18.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王安石《元日》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

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本题选A。

考点:

宋代的元旦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1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我国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了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故选B项。

点睛:

西藏自古是我国领土,在元朝时,设置了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

2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史实。

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社会发生变化,元朝时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故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社会变化与民族关系发展,选D

21.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北宋前期,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为了方面进行贸易,四川地区出现饺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的出现,说明宋代商业的繁荣。

A符合题意;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此项说明宋朝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不属于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B不合题意;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青瓷的兴盛主要在唐朝时期,不能说明宋朝商业的繁荣。

C不合题意;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此项描述的是唐朝时期商业的繁荣。

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建立之初,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赵匡胤实施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武将篡弑重演,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

所以答案选择A

23.C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元朝建立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所以答案选择C

2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制瓷水平大大超过前代。

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产品行销海内外。

南宋、元朝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著名的制瓷中心。

所以答案选择B

2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枢密院是唐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元代时,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

故选C。

2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所以答案选择D

27.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黄巢起义指的是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

两者没有关系,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

所以不正确的是B

2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发明的准确识记。

可用排除法。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故选B

30.

(1)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2)指南针的发明。

(3)市舶司。

(4)广州;泉州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两位高僧指的是鉴真和玄奘。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玄奘西行至天竺(今天的印度)学习佛法,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于航海事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为了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和泉州。

31.

(1)隋唐、元。

(2)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度。

(3)①宣政院②澎湖巡检司

【解析】

(1)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这二则材料分别反映了隋唐和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君主制的加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名称分别是①西藏是宣政院;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②台湾是澎湖巡检司。

是元朝政府管辖澎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

元世祖灭宋后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县,是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建置的开始。

32.

(1)宋代;全国经济中心

(2)北方人口大幅下降,南方人口略有增加。

(3)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南方虽然地广人稀,但是经济落后,北方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初步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宋代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民大量南迁,导致北方人口大幅下降,南方人口略有增加。

(3)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由于北民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

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2.“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A.都江堰B.万里长城C.隋朝大运河D.赵州桥

3.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4.4.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

5.唐朝时,某位少数民族首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