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29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docx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

《世说新语》课外选读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通过阅读可以夯实文言知识,提升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多角度了解古代名人,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德行】六篇选读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

主簿白:

“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④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

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按:

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

士:

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

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

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太守:

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

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

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

白:

陈述;禀报。

府君:

对太守的称呼。

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

廨(xiè):

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

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

“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

“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①;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②。

人间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③。

【注释】①郭林宗:

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

造:

到……去,造访。

袁奉高:

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

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

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

“车不”两句:

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两句同义,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

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

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

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②弥日:

终日;整天。

信宿:

连宿两夜。

③汪汪:

形容水又宽又深。

陂(bēi):

湖泊。

器:

气量。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

“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②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

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

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

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

“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

”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

”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

“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

”巨伯说:

“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

“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

”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①。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②。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③。

乡人曰:

“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④。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⑤。

【注释】①郗(xī)公:

郗鉴,以儒雅著名,过江后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

永嘉丧乱:

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正当八王之乱以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在山西称帝的匈奴贵族刘聪(国号汉)将领石勒、刘曜俘杀宰相王衍,攻破洛阳,俘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之乱。

穷:

生活困难。

馁(něi):

饥饿。

②传:

轮流,饴(sì):

通“饲”,给人吃。

③外生:

外甥。

④过江:

指渡过长江到江南。

永嘉之乱,中原人士纷纷过江避难,后来镇守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即帝位,开始了东晋时代。

⑤为剡(shàn)县:

指做判县县令。

判县,古属会稽郡(今浙江嵊县)。

席苫(shān):

铺草垫子为席,坐、卧在上面。

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做“寝苫枕块。

”灵床:

为死者设置的坐卧用具。

心丧:

好象哀悼父母一样的做法而没有孝子之服。

古时父母死,服丧三年;外亲死,服丧五个月。

郗鉴是舅父,是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所以称心丧。

【译文】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

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轮流供他饭吃。

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

乡里说:

“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

”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便吐出给两个小孩吃。

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

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寝苫枕块,守孝足足三年。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②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③,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避难(nàn):

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②辄:

立即;就。

③疑:

迟疑;犹豫不决。

④纳其自托:

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

“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

”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

“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①。

人问:

“痛邪?

”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②。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③;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④邪?

”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宜:

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

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

挑:

挑挖;挖出来。

②“身体”句:

语出《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躯干。

体,头和四肢。

③洁行:

品行高洁。

廉约:

廉洁俭省。

韩豫章:

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

遗(wèi):

赠送。

④裈(kūn):

裤子。

【译文】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

就大哭起来。

别人问道:

“很痛吗?

”他回答说:

“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

”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

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

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

“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二)【言语】四篇选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⑤?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⑩。

【注释】①孔文举:

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

李膺。

司隶校尉:

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

到。

清称:

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中表亲戚:

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④府君:

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

谦称。

⑥先君:

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著有(老子)一书。

师资:

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奕世:

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

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

掌管议论的官。

⑨了了:

聪明;明白通晓。

⑩踧踖(cùjí):

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

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

“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文举回答道:

“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文举应声说:

“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

客有问元方:

“府君何如?

”元方曰:

“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

”曰:

“忠臣孝子也。

”客曰:

“《易》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③!

故不相答。

”客曰:

“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曰:

“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

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

即陈寔。

陈寔被捕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

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

金:

金属。

臭(xìu):

气味。

③何其:

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

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

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

伯奇:

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

符起:

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

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

“太守这个人怎么样?

”元方说:

“是个高尚、明智的人。

”又问:

“您父亲怎么样?

”元方说:

“是个忠臣孝子。

”客人说:

“《易经》上说:

‘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

’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元方说:

“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

因此我不回答你。

”客人说:

“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

”元方说:

“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

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

”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蔡洪赴洛①。

洛中人问曰:

“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厌陋,采贤俊于岩穴②。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③?

”蔡答曰: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⑤。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主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⑦”

【注释】①蔡洪:

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都洛阳。

②幕府:

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

群公:

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辟命:

征召。

“求英”两句:

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

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

采,搜求。

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

③吴楚:

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

亡国:

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时吴国,公元280年为西晋所灭。

④夜光之珠:

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的。

孟津:

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

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⑤盈握:

满满一把。

这里形容大小。

壁:

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

昆仑:

古代盛产美玉的山。

⑥大禹:

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

东夷:

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

文王:

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

西羌:

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

按:

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

常处:

固定的地方。

⑦“昔武王”句:

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后,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门。

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

得无:

莫非。

表示揣测。

苗裔(yì):

后代。

【译文】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

“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才德高深之士。

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有什么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

”蔡洪回答说:

“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

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

从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①。

温新至,深有诸虑。

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②。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③。

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④。

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⑤!

【注释】①始尔:

开始,“尔”是词缀。

纲纪:

国家的法制。

②主上:

皇帝,这时指晋愍(mǐn)帝司马邺。

公元316年11月刘曜围长安,晋愍帝投降并被赶到平阳。

317年12月,愍帝被杀。

幽越:

流亡监禁。

社稷: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后也借用来泛指国家。

山陵:

皇帝的坟墓。

黍离:

《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王室迁到东都洛阳以后,有人到西部,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已经毁为平地,种上了黍稷,哀怜周王室日渐衰微,心里忧伤,便作了这首诗。

③忠慨:

忠诚愤慨。

泗(sì):

鼻涕。

④酬纳:

接纳。

⑤管夷吾:

字仲,春秋时代齐国人,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霸王。

【译文】温峤出任刘琨的使节刚到江南来。

这时,江南的政权建立工作刚着手,法纪还没有制定,社会秩序不稳定。

温峤初到,对这种种情况很是担忧。

接着便去拜访丞相王导,诉说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的酷烈情况,表现出亡国的哀痛。

温峤忠诚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边说边哭,王导也随着他一起流泪。

温峤叙述完实际情况以后,就真诚地诉说结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纳他的心愿。

出来以后,他高兴地说:

“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样的人,这还担心什么呢!

(三)【政事】两篇选读

政事指行政事务,具体指处理政务的才能和值得效法的手段。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①;凡所题目,皆如其言②。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③。

亮亦寻为贿败。

【注释】①“山司”句:

山涛在魏代曾任尚书吏部郎,到晋武帝时又任吏部尚书,后来升司徒。

吏部是负责选拔任免官吏的,山涛曾两次担任此职,所以说前后选。

②题目:

品评。

按:

《晋书·山涛传》载,山涛两次任选职共十多年,每一官缺,就拟出几个人,由皇帝挑选;凡所奏甄拔人物,都各作品评。

③“唯用”句:

当时吏部郎出缺,山涛推荐阮咸,贾充则推荐自己的亲信陆亮;晋武帝选用了陆亮,山涛反对无效。

后来陆亮因犯罪撤职。

【译文】司徒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个人才也没有漏掉;凡是他品评过的人物,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只有任用陆亮是皇帝的命令决定的,和山涛的意见不同,他为这事力争过,皇帝没有听从。

不久陆亮也因为受贿而被撤职。

陶公性检厉,勤干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①。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②。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③。

又云:

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④。

【注释】①正会:

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封疆大臣也在这一大会见僚属。

听事:

处理政事的大堂。

除:

台阶。

②厚头:

靠近根部的竹头。

③伐蜀:

西晋惠帝时(公元304年),李雄据蜀(今四川)建立割据政权,国号成,后改为汉,史称成汉或后蜀。

公元343年,传位上李势。

346年桓温中兵伐蜀,到347年3月攻占成都,李势投降,成汉亡。

装船:

组装战船,即闲个船组成大船。

④当足:

当做竹篙的铁足。

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

这个官长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

两阶:

两个等级。

晋代把官阶分为九个等级,叫做九品。

【译文】陶侃本性检点、认真,工作勤恳。

担任荆州刺史时,.吩咐负责建造船只的官员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用意。

后来到正月初一贺年时,正碰上连日下雪刚刚转晴,正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渌渌的,于是全用木屑铺上,就一点也不妨碍出入了。

官府用的竹子,都叫把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

后来桓温讨代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

又听说陶侃曾经征调过当地的竹篙,有一个主管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就用根部当做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来任用。

(四)【文学】两篇选读

林道人诣谢公①。

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②。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③。

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④。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⑤!

【注释】①林道人:

即支道林,下文又称“林公”谢公:

谢安,下文又称“太傅。

”②东阳:

谢朗,官至东阳郡太守,是谢安的侄儿。

③信:

送信的人,这里指传话的人。

④新妇:

妇女谦称。

家难:

家里的不幸遭遇,这里指丈夫死了。

⑤致:

同“至”,最。

【译文】支道林和尚去拜访谢安。

当时东阳太守谢朗还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禁不起劳累,和支道林一起研讨、辩论玄理,终于弄到互相困辱的地步。

他母亲王夫人在隔壁房中听见这样,就一再派人叫他进去,可是太傅谢安把他留住。

王夫人便只好亲自出来,说:

“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子身上。

”于是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

谢安告诉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情意部很激愤,很值得传诵,可惜没能让朝官听见!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①。

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张遂诣刘,刘洗谬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张欲自发,无端。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至晓,张退,刘曰:

“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②。

”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

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③。

即同载诣抚军。

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

“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④。

”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

“张凭勃窣为理窟⑤。

”即用为太常博士。

【注释】①孝廉:

指很孝顺父母,品行端上的人,汉武帝时令郡国每年考察并推荐孝、廉各一人,魏晋沿用此制。

时彦:

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

②抚军:

指简文帝司马昱。

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

以会稽王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故称抚军。

③传教:

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④下官:

下属官吏的自称。

太常博士:

官名,是礼宫,专管仪礼的。

⑤勃窣(sū):

形容才华迸发而出。

《广韵》没韵“窣”字下注:

“勃窣。

穴中出也”。

理窟:

义理聚集之处;义理的渊薮。

【译文】张凭察举为孝廉后,到京都去,他仗着自己有才气,认为必定能厕身名流。

想去拜访丹阳尹刘真长,他的同乡和一同察举的入都笑话他。

张凭终于去拜访刘真长,这时刘真长正在洗谬和处理一些事务,就把他安排到下座,只是和他寒暄一下,神态心意都没有注意他。

张凭想自己开个头谈谈,又找下到个话题。

不久,长史王濛等名流来清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凭便远远地在未座上给他们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能够把彼此心意表述明白,满座的人都很惊奇。

刘真长就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

于是留他住了一夜。

第二天,张凭告辞对,刘真长说:

“你暂时回去,我将邀你一起去谒见抚军。

”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在哪里过夜,张凭笑笑,没有回答。

不一会儿,刘真长派郡吏来找张争廉坐的船,同伴们很惊愕。

刘真长当即和他一起坐车去谒见抚军。

到了大问口,刘真长先进去对抚军说:

”下官今天给您找到一个大常博士的最佳人选。

”张凭进见后,抚军和他谈话,不住赞叹,连声说好,并说:

“张凭才华横溢,是义理篓革之所。

”于是就任用他做太常博士。

(五)其它篇章选读

1.雪夜访戴

王子酞居山阴①。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伤惶,咏左思《招隐》诗②。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③。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山阴:

县名,今浙江省绍兴县。

按:

王子猷弃官东归,住在山阴县。

②四望:

眺望四方。

彷徨:

同“徘徊”。

左思(招隐》诗:

左思是西晋时著名诗人,对当时门阀士族专权感到不满。

《招隐》诗写寻访隐士和对隐居生活的羡慕。

③剡:

剡县,今浙江省嵊县。

有剡溪可通山阴县。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县。

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

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

“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2.过曹娥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①。

魏武谓脩曰:

“解不?

”答曰:

“解”。

魏武曰: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

“吾已得。

”令脩别记所知。

脩曰: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②:

所谓绝妙好辞也。

”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③。

【注释】①曹婢碑:

曹娥是东汉时代一个孝女,父溺死,她为寻找父亲尸首而死,改葬时给她立了碑,就是曹娥碑。

虀臼(jījiù):

捣姜蒜等的器具。

②于字为辞:

辞的异体字是辤。

③觉:

同“较”,相差,相距。

【译文】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

曹操就问杨脩:

“懂吗?

”杨脩回答说:

“懂。

”曹操说:

“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

“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

杨脩写道: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辤)字:

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脩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

“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3.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①。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

“君饮太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