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23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长恨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长恨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长恨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长恨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恨歌.docx

《长恨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恨歌.docx

长恨歌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教案A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和节选的主要情节。

2.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3.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4.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5.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

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文学常识

1.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即使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耐庵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

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

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

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2.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草料场。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

三、梳理词语

赍(jī):

资助。

赉(lài):

赏赐。

玷辱(diànrǔ):

使蒙受耻辱。

迤逦(yǐlĭ):

曲折连绵。

盘缠(pánchan):

①路费;②零用钱。

恁(nèn):

这么,这样,那么,那样。

讷(nè):

迟钝。

按酒:

指下酒的肉菜。

絮烦(xùfán):

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

髭须:

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髯,两颊上的胡须。

噎(yē):

下咽困难。

庇祐(bìyòu):

保祐。

掇(duō):

搬,挪动。

搠(shuò):

扎,刺。

剜(wān):

挖。

寻思(xúnsī)(寻,口语中多读xín):

思索,考虑。

酒馔(jiŭzhuàn):

下酒的饭食。

交割(jiāogē):

①双方结清手续;②移交,交代。

四、把握情节

1.拟情节小标题

要求以林冲命运为情节主线准确概括情节内容,体会情节生动、曲折、绵密的特点。

沧州遇旧知―(小二偷听)—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

2.赏析情节:

学生讨论这几处笔墨,体会作者的运笔谋思的匠心。

(1)闲笔——沧州遇旧

这段描写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

这样一个“好人”、“良民”最后走上了手刃仇人的道路就更令人深思。

这段描写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如果没有这段描写,下文写李小二向林冲报告消息就会显得突兀。

这段描写也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

他被发配到沧州,并没有向陷害他的仇人报仇的想法,反而与李小二你来我往地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表现了典型的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2)妙笔——两处偷听

异之一:

一主动一被动

李小二老婆的偷听是主动的,是经过策划的。

小二先是注意到陆虞候和富安两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却与管营、差拨以“书(书信)”作凭,暗中勾结,且听到“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心中不免生疑:

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于是,与老婆计议“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

林冲的偷听是被动的。

林冲因大雪酷寒暂避山神庙内,正就着牛肉喝酒时,忽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透过壁缝朝外看,只见草料场失火。

林冲便拿了花枪,准备开门出去救火,恰听得外面有人说着话走来,能听出“是三个人脚步响”。

来人用手推门,却因里面有石头撑着推不开,无奈只好站在庙檐下看火聊侃。

他们的话当然被伏在庙门内的林冲听个一句不落。

异之二:

一略一详

李小二夫妇偷听到的内容十分简略。

虽然李小二老婆“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可由于陆谦等人谈话十分诡秘,“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好不容易才听到差拨口里说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一句,这13个字加上“李小二急去里面换汤时,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两方面的信息一结合,便证实了先前的怀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

于是向林冲通了消息,并在林冲问起“那人生得甚么模样?

”时,为之提供陆谦和富安的身材、相貌信息。

林冲听到的内容十分详细。

共有9人次“发言”,240字左右。

三人谈话的内容涉及自诩计策之妙、致谢语和请功的许诺、对美好结局的庆幸、无耻的表功等。

贼人们的对话一字不漏地灌入林冲之耳,使之洞悉其全部阴谋。

异之三:

一明一晦

这是就被偷听者的身份而言的。

李小二夫妇一听就知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由差拨口里说出,因为他们此前见过差拨且听到过他说话(“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正所谓闻声知人。

林冲是隔着庙门偷听,无法看见说话者的相貌,只能凭声猜人。

对于读者来说,被听者的身份是前者明而后者晦。

上述三方面的差异,似乎是无意为之,其实是匠心独运。

两次偷听,一略一详,一明一晦,都恰到好处。

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老婆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

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情节也就无法接续。

只有听得不怎么清楚,藏头露尾,似现还隐,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产生一个共同的疑问——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

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

这一悬念使文势渐渐蓄起,矛盾冲突步步推向高潮。

风雪之夜山神庙里林冲的偷听就不同了。

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根本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

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

林冲与他们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

试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激起林冲的无比愤怒。

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怒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突变。

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又称得上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3)伏笔、细笔:

学生自己根据示例找出几处伏笔或者是细节描写来,体会作者运笔的绵密。

伏笔:

示例一: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

‘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走三二里便有市井’。

”写老军絮叨之态,闲带出葫芦,当时看是为了买酒,实则是为了引出山神庙。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看时只道天寒手冷,实则是为后来杀人时可立即使枪埋下伏笔。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写大石头当时看时为了挡门遮寒,到后来才知是为了让林冲躲在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对话。

(设计意图:

伏笔最需要艺术技巧的铺垫,伏笔的妙处在于一个“伏”字,且要“伏”得不露痕迹。

沽酒御寒、挡门遮寒,都是当时的实际需要,并且都又与风雪天气有关,所以读起来感到自然合理,不认为是有意设伏。

伏笔的作用在于为后面的情节铺垫,使读者对后面的情节不敢突兀。

示例二:

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以贯之。

请分析第二部分,说说如何体现了这一特点。

点拨:

“酒店密谋

(2)”是林冲和高俅矛盾的继续发展,照应了林冲所说的“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也为下文写纵火草料场埋下了伏笔。

“小二生疑(3)”合情合理,从第一部分的交代我们知道,李小二原居京城,又与林冲有特殊关系,所以他从酒店的这伙人的只言片语中想到“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的联想通情达理,令人信服。

老婆的探听初步证实了李小二的猜想,预示林冲将有横祸临头,又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询问实情(4)”进一步证实了李小二的猜想,又推进了情节的发展,自然引出“买刀寻敌(5)”。

由此可见,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草蛇灰线”,一以贯之。

(板书:

处处设伏,前后照应,“草蛇灰线”,一以贯之。

细笔: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

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

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的一面。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很多,比如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

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种细节描写也不少,比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的心做好了铺垫。

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种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导入

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二、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林冲在节选中完成了从委曲求全、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到奋起反抗、毅然走向梁山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又是曲折的,林冲弯弯曲曲的一路走来的,我们要重点体会他曲折变化的过程及作者的表现方法。

2.从课文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

(1)一个称呼:

高太尉“恶”

客气的称呼仇人的名字,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

想想李逵、鲁智深怎么称呼高太尉?

(2)一种冲动(板书)

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

“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

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一个打算、一次祈求(板书)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

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举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例与林冲对比,同样是受迫害的情况,武松是怎么做的?

(管营施恩、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先下手为强。

3.他为什么如此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结合林冲身份分析,并揭示林冲的代表意义(封建统治阶级最底层)。

4.他性格的转折点在哪里?

偶听真情,这是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

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6.除了在转变过程中展现的委曲求全、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以外,林冲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作者怎样表现?

归纳林冲的性格:

(1)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

可见林冲很善良。

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2)刚强,性急。

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3)做事小心谨慎。

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7.小结人物性格。

8.人物表现手法: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导入

“官逼民反”

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映衬着反抗的熊熊烈火的是夹击的风雪——环境描写。

二、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

三处

(1)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2)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3)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

“紧”。

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作用呢?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会儿再说。

2.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明确:

(1)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2)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喝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两字。

3.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

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还有《荷花淀》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干净、清爽、清灵,能够很好映衬水生嫂的美丽心灵;而且能够为下文的温馨夫妻话别渲染气氛;在主题表达上,如此美好的家园,岂容敌人来践踏!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A.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

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

“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

“《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B.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4.小结:

《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

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

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情景不知有多少人感动过,因为不知有多少人同样有风雪山神庙时的沧凉心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