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96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docx

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

2016年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读

考点一: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B)

1.对网络应用总的概括?

(八上P67)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又有弊。

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

2.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哪些优势?

(八上P67-68)

(1)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可以通过网络可以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3.我们应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我们应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

)(八上P69)

(1)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不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

(3)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4)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5)要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人自己的生价值。

4.网络的消极作用有哪些?

(八上P71-73)

(1)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可能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3)过分沉迷网络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诱发犯罪,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5.中学生在上网时.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八上P72-73)

(1)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3)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4)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做到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6.中学生上网要遵守哪些网络规则?

(八上P74-75)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等。

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考点二: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努力做诚实的人。

(B)

1.为什么要尊重?

(七下p30页)

因为生活中需要尊重和相互宽容,尊重是公德之本,要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2.如何做到尊重?

(1)首先要尊重他人:

表现在:

①在家庭理解尊重父母;②在学校尊重老师和同学;③公共场所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2)尊重社会:

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生活秩序,遵纪守法等。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如何做到宽容?

(宽容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人利已)(七上p58页,七下P7页)

(1)树立宽容的意识,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伤害时,要原谅别人过错,不要冤冤相报,不能以牙还牙。

(2)对待朋友,家人,同学等不能斤斤计较,要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3)宽容要讲原则,不能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不可一味的宽容。

4.生活中的诚实守信是复杂的:

(七下第四单元一、二、三节)

首先,诚信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或者不尊重别人的隐私,在特定情况下,如:

为了自己、他人、社会、集体、国家的利益时,需要用到“善意的谎言”。

其次,诚信也是要讲原则的,如发现你答应别人的事是错误的,不道德的,甚至还是违法的,就要放弃当时的承诺,还要给对方及时的纠正。

5.做到诚实守信的原因(坚持它的意义、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处世之道

(3)对于个人而言,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有善良、正直、勇敢和谦逊的心,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4)对于企业团体而言,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对于国家而言,只有诚实守信,才可能使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才可能推动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6.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所以,我们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努力去兑现。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要认真面对,勇担责任。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学会对自己诚实,实事求是,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②与他人交往时,努力兑现自己的每项承诺;

③学习中不抄袭、不作弊,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④在意识到朋友做错事时应该诚实的说“不”,如果与朋友一起做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自己的责任。

考点三: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B)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生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竞争,提高个人的素质,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2.正确认识竞争的利与弊

竞争的积极作用(利):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竞争具有积极作用:

竞争能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使个人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发掘和施展,群体也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良性的竞争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可以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竞争的消极作用(弊):

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引起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甚至产生嫉妒心理等。

3.正确对待竞争:

竞争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它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1)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把竞争当作磨砺意志、提高自我的过程,主动参与竞争,迎着压力上;在竞争中客观地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坦然接受竞争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2)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

(3)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

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不是为了简单的淘汰对手,而是为了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4.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原因)

(1)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2)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的结果。

(3)合作能聚集能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4)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5.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的目标;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

(3)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考点四: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C)

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

(1)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或不应当做的事情

(2)来源:

①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②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2.负责任的表现及意义

(1)表现:

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②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③在我们的人生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意义:

①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②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能促进个人的自由进步,能获得信任、自尊、才干和利益,能铸就高尚的民族精神。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思想上:

培养做人的责任感,树立负责的人生态度。

(2)行动上:

信守承诺,承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或者:

(1)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因此,集体因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②关爱集体表现为:

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的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2)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作为公民,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③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或者: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

(1)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中学生应该怎样参加公益活动?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如:

参加义务植树;打扫社会卫生;到幸福院慰问孤寡老人;向困难群体捐款献爱心;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帮助维护交通秩序等。

第二部分法律知识

考点一: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法律的三大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作用:

(1)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制约作用)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考点二: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

(C)(八下第五单元第一、二节;七下第五单元第一节;七上第五单元第三节)

1.依法治国的地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方略写进我国宪法。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从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开始。

4.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5.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但要自觉守法,还要求法律的实施和司法公正,要求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

而法律的实施和司法公正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

(3)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积极监督、维护法律权威,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6.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力,行政过程是法律实施的最直接体现者。

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老百姓的权利。

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在法治的国家里,各种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2)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3)政府管理立法的加强,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依法行政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行政机关依法决策,行政人员依法管理,切实杜绝滥用权力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今后落实依法行政的长期任务。

9.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1)有法可依:

制定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章可循。

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

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武装力量都要严格尊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执法权和司法权。

(4)违法必究:

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0.如何严格依法办事,自觉尊守法律?

(也可理解为依法治国的要求,但区别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确立了法大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维护法律在国

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威,要求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但要自觉守法,还要关注法律的实施

和司法公正,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因为法律的实施和司法公正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公民,既有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权利,也有积极监

督、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责任和义务。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严格依法

行政。

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力,行政过程是法律实施的最直接体现者。

政府能否

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公民的权利和实际利益。

(5)加强法制教育,使公民自觉学法懂

法和守法。

11.我们青少年如何自觉尊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1)尊从法律,树立法大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维护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和权威。

(2)知法懂法。

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

(3)自觉守法。

我们的各种行为要依法进

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自觉关注法律的实施和司法公正,积极行使公民的监

督权。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规定的内容看,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国家的根本问题;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

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会因违宪

而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3.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4.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的自由⑧妇

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等。

(2)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③保守国家秘密④爱护

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

15.青少年怎样树立宪法意识?

(1)思想上:

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

(2)行动上: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

并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16.违法行为的含义(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17.违法行为的种类及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种类:

①按照违反的法律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以及违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违宪行为要承担违宪责任。

②按照危害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18.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19.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合法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20.如何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要维护权利必须履行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考点三: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B)(八上第五单元一、二、三节)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侵害;

(3)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2.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系有哪些?

(1)家庭保护:

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家人要求辍学打工挣钱等)

家庭保护的作用:

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的侵害,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2)学校保护:

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危房,安全设施不全,如何面对自然灾害等)

学校保护的内容: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等。

学校保护的意义:

未成年人有很长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

(3)社会保护:

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网吧,社会流行,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社会保护的内容: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4)司法保护:

要求司法机关以及司法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的保护措施。

(不公布姓名,不公开审判,与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也有关等)

司法保护的重要措施:

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3.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手段有哪些?

(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

直接与当事人协商解决;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通过仲裁机构调解,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争议,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手段(即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保障,它包括: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4.防范侵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提高警惕:

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保持高度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女学生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2)用智慧保护自己:

面对不法侵害,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3)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1)思想上:

树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是公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或责任。

(2)行动上:

要学会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力求在保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巧妙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要讲究策略:

要勇敢,要机智;讲究智斗,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设法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考点四: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二、三节)

1.人身权利是公民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犯。

(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为:

(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2)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3)没有人身自由,公民就难以享受其他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非法侵犯。

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进行特殊保护(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

因为: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未成年的心理、生理不够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生命健康容易受到侵害;

(3)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自由权)?

(1)思想上:

树立保护生命健康的意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2)行动上: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患病时及时就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当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可以打“110”电话报警,也可以到附近公安机关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回公道获得赔偿等)

 

5.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

含义各是什么?

具体有哪些侵权表现?

考点五: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觉的经济权利。

(C)(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1.财产所有权

(1)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通过民事、刑事等法律手段来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2)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解决方法

①通过诉讼方式确认所有权的归属②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原物返还问题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财产被毁坏或灭失的赔偿问题④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