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393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 人教版.docx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设计1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旧州中学      蔡毅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即: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课题分2课时学习,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纯净物和混和物的概念。

第二课时学习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和保护空气。

空气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对初学化学的学生难度较大。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以及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对空气比较熟悉,小学自然课中也学习过有关空气的知识,但都是一些较浮浅的认识,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这个实验成功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所以操作比较严谨,否则成功率较低。

但是由于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高,且学生不会观察以及观察什么?

问题较多。

因此,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教师演示实验,而后再由学生分组完成对比实验,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形式进行教学,即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必要的介入,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实验原理,积累实验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法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探究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出了空气的成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乐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没掌握,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薄弱的情况下,设计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并认真观察现象作好记录,师生共同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这样即帮助学生积累了实验的经验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学会借助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六、教具学具:

1、实验设备:

水槽(7个)、烧杯(7个)、集气瓶(7个)、导气管(7个)、燃烧匙(7个)、酒精灯(7个)

2、有关研究空气组成的视频资料

七、教学流程:

本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拉瓦锡实验分析——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纯净物与混合物——巩固练习

八、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电脑播放:

资料一:

身边美丽的自然景观:

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漫步的人们。

资料二:

一化工厂附近,烟囱冒着浓浓黑烟,灰濛濛的天空,发绿的溪水,叶子发光的树木……

提问:

(1)从两段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出我们的生活须臾离不开清新的空气

提问:

(2)从刚才的视频资料中我们体会到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家了解它吗?

能否试着说一说呢?

导入新课:

大家的描述都很好,但还不够详细、确切,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学习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空气

投影一: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

空气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

 

 

 

 

学生讨论发言,并相互评价

 

 

学生代表发言

 

紧跟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关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新课学习。

引导:

空气充满在我们的周围,但是我们却看不到,闻不着,抓不住它,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又是谁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这个隐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呢?

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拉瓦锡照片,阅读课本P26第1~2自然段内容。

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

1、拉瓦锡通过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2、拉瓦锡的实验为什么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而且连续加热12天呢?

归纳:

密闭容器是为了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连续加热12天是让汞充分燃烧,尽可能消耗完密闭容器中的氧气。

过渡:

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空气中含氮气和氧气,今天同学们想不想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呢?

学生思考

 

 

 

 

学生阅读

 

 

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讨论

通过设问,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的过程。

让学生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同时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成功完成实验。

 

 

 

 

 

 

 

 

 

 

 

           

 

 

投影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思考:

由拉瓦锡实验,我们在此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板书:

注意事项:

(略)

展示:

[实验2—3]装置图并由学生说出图中仪器名称

演示实验:

可燃物:

红磷

引导学生思考: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能分析原因吗?

并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

(略)

总结: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学生分组实验:

六组:

可燃物:

红磷,蜡烛,硫各二组

引导学生思考: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与红磷燃烧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能分析原因吗?

总结:

由于蜡烛燃烧产生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能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不会倒流。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五分之一,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联系前面的实验注意事项考虑)

归纳:

气密性不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都会导致倒流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拓展:

若倒流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

剩余气体有何性质:

拓展:

若用蜡烛、硫实验,应如何改进?

引导: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哪些气体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总结

板书:

(略)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学生集体阅读注意事项二遍

 

 

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小组代表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边操作边观察现象并记录。

小组代表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现象不一样的原因。

 

 

学生讨论,代表交流

 

 

 

 

 

 

 

  

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及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大胆实验的能力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规范表达能力,并及时记忆。

过渡: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其中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叫混合物?

什么叫纯净物?

并举例说明

投影三:

纯净物与混合物

板书:

(略)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且理解概念。

投影四

(见附件)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及时查漏补缺,掌握知识保持课堂轻松和谐。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 空气

1、空气组成

(1)实验注意事项:

①、气密性更好;

②、可燃物(如红磷)的量要足;

③、可燃物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了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上升约五分之一。

结论:

①红磷(P)+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空气成分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及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

氧气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且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

空气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