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71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9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x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

主题一空气

一、空气-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背景介绍】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领域与人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接触的物质密切相关。

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自然就要关注和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空气是人类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化学物质,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往往从对空气的探究开始。

空气是地球上生命体的基石,离开空气,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将停止。

一方面,动植物需要空气进行生命活动。

人(动物)通过呼吸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在2万次左右,吸入空气量约1万立方米,大约14千克,这个数值为人饮水量的10倍。

人可以5天不饮水,一周多不吃饭,但没有空气,5分钟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

同时,植物需要空气进行光合作用。

另一方面,空气还是重要的资源。

人们在进行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原材料需要从空气中获得。

【基本素材】

1.空气的组成成分

对于空气里有什么,人类经历了数百年的探索,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它的组分可以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3类,如图1—1所示。

空气这种相对稳定的组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长期演化的结果。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空气从无到有,各种成分和含量逐渐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衍变过程,直到近十几亿年才稳定到目前的状态。

空气中各成分参与自然界中诸如生物生死腐败、岩石风化。

雨雪雷电等各种变化,不断地被消耗和生成。

这种循环平衡的建立,维持了其主要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提供了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的适宜环境。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历史了,在距现在约25亿年前的某个时期,原始海洋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名为蓝绿藻的低等生物,它的大量繁殖和所具备的光合作用能力开始给地球的大气输送氧气,但是所产生的氧气一直被大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和海底存在的大量金属铁“无情地”消耗着,使大气中氧的浓度只能长期地维持在1%左右。

直到距今约17亿年时,源源不断的氧气终于战胜了来源日益枯竭的各种还原性物质的“抵抗”,浓度突升至20%左右,后来便长期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

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由于氧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性质活泼,环境中处处有氧(游离态或化合态),所以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很复杂,在后面述及的碳循环及氮循环中都包含有一部分氧循环。

图l-2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

光合作用是实现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在光合过程中,叶绿素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吸收能量,分解水分子弟兵;水分解产生的氢与碳及其他化合物化合而产生糖,同时,把氧释放到大气中.

叶绿素(光)

6CO2+6H2O---------C6H12O6+6O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进氧气用排出二氧化碳,产生了可供生命利用的能量。

因此,在光合作用开始时吸进的水和碳,最后又被放了出来;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又通过呼吸作用重新吸收回去。

这是地球上简单的、基本的氧的循环。

这样的循环是地球上维持全部动植物生命的一个基本源泉。

3.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循环几乎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见图1—3)。

氮被固定后经植物吸收储存在植物体内,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

动植物死亡后的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NH4+、NO3-和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应当指出,无论是氧循环、氮循环,还是后面要谈到的碳循环,参与循环的物质仅是该物质总储量的很少部分,大部分则存留于各自的“储库”之中。

海洋和岩石是氧的总储库,大气是氮的总储库。

因为参与循环的物质的量极少,所以各种物质总体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很长,且根据各类物质总储量的不同,循环周期的长短差别很大。

二、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背景资料】

各种生命体都在与外界环境不停地进行着气体交换,以维持其新陈代谢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空气是洁净的,即使有一些自然活动如火山爆发,自然界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身的循环而除去这些活动造成的污染。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为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大大超过自然界本身的净化能力,从而导致空气成分的变化,以致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以及一些建筑设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了解、认识这些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是减少人为排放、消灭污染的先决条件。

【基本素材】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有百余种,如CO,CO2,烃类,氮氧化物(NOx),SO2,浮尘等,表1-3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的成分、危害和来源。

据我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燃烧后产生的颗粒物石O2和NOx污染严重。

这些污染物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烟雾事件、臭氧层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可吸入颗粒、SO2和NOx。

1.可吸入颗粒

化学物质对空气的污染,按照其体积大小可分为3类:

(1)基本粒子

主要是单个分子、离子或原子,包括CO、NOx、CO2、SO2等一些气体分子和具有放射性危害的元素氡。

(2)化学气溶胶体

每个颗粒由1012-1013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大小一般在0.001~10μm之间,化学气溶胶体和悬浮颗粒物是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负载体。

化学气溶胶体表面积比较大,能够吸附有毒气体并为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提供场所。

悬浮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在1~10μm之间,一般肉眼可以看得到,它也能吸附有毒的气体。

(3)悬浮颗粒物

在可吸人颗粒物中,直径小于10μm的污染颗粒物可通过呼吸作用侵入人的上呼吸道;当其直径小于2.5μm时,污染物可进入人的下呼吸道,有时甚至穿过肺泡进入血液。

目前,在我国监测的300余个城市中,首要污染物就是颗粒物,而其中直径小于2.5μm的细微颗粒物,则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难点。

目前许多人以为天蓝就是空气质量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天蓝只能说明肉眼可见的粗颗粒少,能见度高。

相反,如果将粗颗粒转化为细微颗粒物排入空气中,危害将更为严重。

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

对其中直径小于2.5μm的细微颗粒物的研究表明,它们将会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促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

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

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微细颗粒,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和其他工厂也要产生大量的细微颗粒。

这些微粒包括O3,CO,SO2和NOx等,人们普遍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特别是直径小于2.5μm的细微颗粒物的物理化学行为、形成与污染机制、控制技术,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作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

2.二氧化硫

空气中的SO2除少部分来源于火山喷发外,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

我国目前的燃料主要以煤为主,其中火力发电对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大。

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每年要释放600吨SO2。

一座2000兆的大型现代化火电站每年产生的SO2大约相当于一座10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产生的数量。

许多煤都含有1%~2%的硫(以单质、黄铁矿、有机硫化物形态存在)。

根据接触史、呼吸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以及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可明确诊断SO2对人体的危害,表1-4列出了GB16375-1996(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所规定诊断标准。

SO2漂浮在空气中,在粉尘的作用下会被氧化为SO3,当SO3的量较多时降水的酸度就会明显增大,从而形成酸雨。

为了控制空气中SO2的含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要求:

.禁止新建煤层含硫量大于3%的矿井;

.已建成的生产煤层含硫量大于3%的矿井,逐步实行限产和关停;

.新建、改造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矿,应当建设煤炭洗选设施;

.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

.现有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要在20XX年前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其他具有相应效果的措施;

并从制定规划、强化监督管理、推行SO2污染防治技术和经济政策、完善酸雨和SO2监测网络、开展科技研究、积极进行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计划,以实现控制目标。

3.氮氧化物

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性质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以与O2反应生成氮氧化物(NOx)。

这些化合物对空气产生较大的污染作用。

氮的氧化物气体有NO,NO2,N2O3,N2O4,N2O,N2O5等。

其中,对空气质量影响比较大的是NO和NO2。

NOx的产生一般有以下3种途径:

·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而生成NOx;

·某些燃料中含有氮的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而产生NOx;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若浓度过高,NOx也伴随生成。

空气中的N2和O2能化合生成大量的NO和少量的NO2,NO随后迅速氧化成红棕色的NO2。

其毒性比NO和SO2都强,不但对动物的呼吸组织有着强烈的损害作用,对心脏、肝脏、肾脏以及造血组织都有着破坏作用。

化肥厂的高烟筒往往冒着浓浓的黄色烟雾,翻滚着冲向天空,它主要含有高浓度的NOx。

NO2能引起急性哮喘。

日本当年发生的“横滨哮喘病”,NO2就是肇事者。

“二战”后的1946年,驻扎在横滨地区的美国军人及其家属,在秋冬季节好多人早晨起床后表现猛烈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症状。

经认真研究后,认为是NOx污染空气造成的。

当空气中NO2的平均浓度24小时都在0.06mL·m3以上时,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危害。

而世界上许多大城市,NO2浓度都超过这一数值。

NO2也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各种织物褪色,损坏棉纺织品及尼龙织物,损伤植物。

NOx能与空气中的碳氧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更大,NO2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实际上,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以及增加水体中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害的毒素含量等。

为了改善空气的质量,需要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氮氧化物的含量。

首先要降低燃料中氮的含量,进行脱氮处理。

其次,改变燃料的燃烧方式,降低烟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另外,科学家们研究并提出让NOx变成肥料的方法,让SO2和NOx变成(NH4)2SO4和NH4NO3,用在农业生产上。

三、空气质量的衡量标准

各种媒体每天都要向我们预告天气的风霜雨雪和冷暖,如今,一种新的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开始成为一些媒体的日常工作。

中央电视台每天预报十几个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许多城市的各种媒体也适时播报当地的空气质量。

有些城市在市中心设置了电子屏幕,时刻显示空气质量。

人们像关心天气一样,开始关注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

【基本素材】

1.空气质量标准

为了控制空气中各有害物质的含量,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对空气污染进行监控。

所谓环境标准,是指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一般是制定各种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

表l-5列出了GB3095—1996中规定的有关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些标准:

随着对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深入研究,以及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各地还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增加其他一些污染项目以及重新规定各污染物的标准,使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地的空气质量和污染状况。

2.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评价。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

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

.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API值大于200且小于等于3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为了更准确地标定空气的质量,目前,我国把空气质量日报中的三级或四级污染天气,细分为三级1、三级2和四级1、四级2共4个档,它们分别代表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中度重污染。

如表1-6所示。

目前,各个城市一般都在媒体上公布空气质量。

从当日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城市空气的污染状况和主要污染物,既可以为专业部门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又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空气质量,提高关心环境质量、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背景介绍】

CO2是空气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植物利用它进行光合作用,对整个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CO2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O2释放到大气中,超出了大气自身的调节能力。

过多的CO2滞留在大气中,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所以虽然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也被认为是一种污染。

目前研究表明,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是大气中比以往有了更多的CO2。

【基本素材】

1.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构成地壳岩石和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

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完成的,它可分为3种形式:

·植物经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和H2O化合生成碳水化合物,在植物呼吸中又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生成CO2,并通过动物呼吸释放回大气中,又可被植物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生成CO2,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入生态系统中参与循环。

2.温室效应

上述碳的循环多年来一直处于平衡之中,维持了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交通和居民使用燃料的增加,以及森林和草地的减少,使CO2的产生大大多于消耗,造成大量的CO2笼罩在地表上空。

当太阳向地球光照时,其中一部分光能被地球表面和云层反射回宇宙,一部分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也进入到宇宙中,一部分被地球上的物体所吸收,从而使地球变暖,同时,地表也向上空反射。

大气中的CO2等气体,吸收了部分从地表来的热量,使自身的温度升高然后又折射到地表上,这样使地球温度逐渐变暖,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产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逐渐升高,南极的冰雪逐渐融化,使得平面逐年升高,直接威胁着许多沿海国家,有科学家预测,在本世纪,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许多城市将完全或部分消失;

.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对农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一方面,耕种的土地将减少,另一方面,一些作物在高浓度CO2中也将减产;

.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一些物种也将灭绝。

为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既要设法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开发新能源,又要禁止砍伐森林,特别是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作出了努力。

1997年12月“防止地球温暖化”国际会议在通过了“京都宣言”后闭幕。

宣言中规定了发达国家削减废气排放量的指标,计划在20XX年实现整体削弱1990年废气排放标准的5.2%。

我国也在为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而努力,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国自1996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却成功地把CO2排放量降低了12%~17%,仅2000年就减少排放CO2 4亿到9亿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能源理事会20XX年7月1日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采取的实质性步骤和取得的巨大成效,并呼吁国际社会自觉采取行动,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五、光化学烟雾与环保汽车

【背景介绍]

在一般人的意识中,空气污染就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造成的。

然而,空气中的这些物质,甚至一些本来无明显毒害性的物质(如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产生破坏力更强的二次污染物质。

光化学烟雾就是这样特殊的一种环境污染。

【基本素材】

大气中的污染物由一次性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组成,一次性污染物是指直接污染环境的物质;有些污染物在空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又产生污染,形成新的污染物,即二次污染物。

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这种污染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洛杉矶。

1.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和危害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矶人口剧增,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拥挤着数百万辆汽车。

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同时处在这种烟雾中的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NO2被排放到大气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机理可以用如下反应来描述:

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的作用下,分解为NO和原子氧:

NO2+hν-------NO+O

有了氧原子,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就开始了。

原子氧与氧分子反应生成O3:

O+O2-----O3

O3既是一类强烈的刺激性污染物,又会与烃类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产物中有烟雾和刺激眼睛的物质,如醛类、酮类等。

在此过程中,NO2还会形成另一类刺激性强烈的物质PAN(硝酸过氧化乙酸)。

另外,烃类中一些挥发性小的氧化物会凝结成气溶胶液滴而降低能见度。

下式可表示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和产物:

汽车尾气十阳光十O2——O3+NOX+CO2十H2O十有机化合物(CO,NOx,烃)

洛杉矶之后,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相继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近几年我国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光化学烟雾,形势令人担忧。

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时,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比晴朗天气要增大五、六倍,会对人和其他动物以及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坏。

人和动物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呼吸系统黏膜受刺激,引起眼红流泪、气喘咳嗽、头痛等病症,严重时使人头晕胸痛、恶心呕吐。

手足抽搐、血压降低,甚至昏迷致死。

对于植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当刚受烟雾污染时,植物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对西红柿、烟草、豆类植物的影响尤其明显。

光化学烟雾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植物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光化学烟雾还可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速度,使其易脆裂,加快染料的褪色,损害油漆、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

2.光化学烟雾的防治

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因此,当前要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和提高汽油的质量等方面做文章。

为保护环境,促进低污染排放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我国相继发布了《关于对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的通知》和《关于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实施产品检验及生产一致性审查管理办法》。

从20XX年9月份起,国家环保总局会同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

组织汽车排放和质量体系专家,根据对样车和生产情况进行了抽检和审查。

将对达到欧洲II号标准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

3.环保汽车的开发

目前,在开发环保汽车方面,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汽油质量

在燃油汽车中,油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尾气排放的清洁程度,当前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油品质量。

要改善油品质量,就必须去除油品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成分——硫,使之成为清洁汽油,以便从源头上降低油耗和减少造成空气污染的NOx、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使燃油汽车的尾气更加清洁。

除去燃油中的硫不仅会直接减少尾气污染,还能让汽油发动机的潜能进一步发挥出来。

在提高油品质量方面,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有资料表明,过去的10年里,美国在汽油中应用了充氧饱和技术,使车辆的CO排放量减少了18%,从而使污染降低了37%。

此外,使用洁净汽油也使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排放有所降低,目前美国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比40年前少了95%。

(2)使用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把氢、甲醇等燃料和空气中氧气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电池具有发电效率高、可循环利用和无环境污染等特点。

燃料电池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潜艇、水下机器人、电动汽车。

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

可移动电源和通讯系统等。

燃料电池汽车的等效燃油经济性高于汽油内燃机车,而且不产生污染物,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等已被中国政府列入“十五”计划研究开发的重点。

(3)利用甲醇做燃料

甲醇属液体清洁燃料,开发甲醇汽车被称为“绿色汽车工程”。

甲醇燃烧后排出H2O和CO2,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最新标准,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

“全甲醇环保汽车”是在原汽油汽车发动机上装置“全甲醇环保汽车燃烧装置”而成,改造成本低于同类汽油发动机的成本;同时,汽车燃甲醇后运行成本低于燃汽油成本,并且故障率低,维修方便。

不管怎样,今后世界汽车产品发展的主流必定是环保节能型汽车,谁能在这方面领先,谁就能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主题二水溶液

一、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背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恐怕没有人会怀疑这点,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

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持续发展还是衰落。

既然水对人类如此重要,那么,自然界中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基本素材]

1.形形色色的水

·根据水的温度,可将水分为6种类型(见表2-1)

.按水在地球上存在的部位,可将水分为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植物水、地下水等5种类型

.按水的纯净程度,可将水分为纯净水和矿泉水

纯净水,也称纯水,是人们利用蒸馏、逆渗透、电渗析等方法对各种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水及自来水进行处理,将水中的重金属、微生物、有机盐和微量元素一并去除后所得到的水。

纯净水中除了H2O,H+和OH-外,几乎没有其他物质。

矿泉水是深埋在地层深处的地下水资源,可能是山涧泉水,也可能是地下水。

依据泉水的温度,可将矿泉水分为4种类型:

冷泉(温度低于25℃)、温泉(25~37℃);。

热泉(3—42℃)、高热泉(42℃以上)。

矿泉水除了纯净、温度低、水质好等优点外,更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Ca、Mg、K、Na、Sr、Ge等,是人体元素平衡的重要补充。

我国对矿泉水有其严格的界定:

必须是来自地下深层(至少60m)的特殊岩层中,经过天然岩层的自然过滤和矿化,摄取了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因此矿泉水对产地和水源的要求非常严格,无法异地生产且限量开采。

.按水的硬度,可将水分为硬水和软水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的含量,即钙盐与镁盐含量的多少。

Ca2+和Mg2+的总和相当于10mgCaCl2,称之为1“度”。

通常根据硬度的大小,把水分成硬水与软水。

8度以下的为软水,8~16度的为中水,16度以上的为硬水,30度以上的为极硬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水质软硬度也程度不一,但总的来说,高原山区水质一般硬度偏高,平原与沿海地区的水质硬度偏低,地下水的硬度一般高于地面水。

一般饮用水的适宜硬度以10~20度为宜。

我国《生活用水卫生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