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60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docx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

 

 

学生姓名:

王XX

学号:

2xxxxxxxx

指导教师:

张XX,李XX

年级专业:

XXXX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O一O年六月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

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高利润的新兴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蕴含着潜在风险,如不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极有可能会产生比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大得多的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应秉承“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原则,通过界定性质、分类规范、严格风险揭示、完善内控制度等办法,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趋势,创新思路

 

ABSTRACT

Withthebankthefullliberalizationofthebankingindustry,China'sbankingindustryisfacingfullcompetitionofforeignbankscorewealthmanagementbusiness.Studyontheanalysisofthisarticletheauthordefinitionsandtypesofcommercialbankfinancingproducts,thedevelopmentstatusofthewealthmanagementbusinessofcommercialbanks,thewealthmanagementbusinessofcommercialbanksarethemainrisksandcontrolmeasuresincommercialbankfinancingbusinesstrends,thewealthmanagementbusinessofcommercialbanksinthedirectionofinnovationandideas

Keywords:

innovativeideasofthedevelopmenttrendofcommercialbanksfinancialproducts

 

3.1.2.操作风险11

3.1.3法律风险11

3.1.4声誉风险12

3.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12

3.3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对策分析13

3.3.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14

3.3.2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14

3.3.3建立银行内部监督审核机制15

3.3.4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统计分析报告制度15

3.3.5全面提高互联网金融人员综合素质,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15

1.绪论

1.1文章的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财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上银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功能日渐增多,日趋完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银行。

除了存钱取钱,还有领工资、交电话费、交水电费、网上交易等,这些都是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除了这些基本的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外,目前大部分银行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还发行了许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人民币互联网金融产品、外币互联网金融产品等,这些都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银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家庭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项目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已成为人们投资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渠道之一。

1.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定义和种类分析研究

自从2002年第一个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问世到如今,国内各大银行都精心打造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品牌,现阶段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客户群体,如中国银行的“中银互联网金融”、中国建设银行的“乐当家互联网金融”、中国农业银行的“金博士互联网金融”、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互联网金融”、中国光大银行的“阳光互联网金融”、中国民生银行的“非凡财富”、中信银行的“贵宾互联网金融”、兴业银行的“自然人生互联网金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诚信互联网金融”、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互联网金融”、深圳发展银行的“天玑财富”等。

这些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品牌通过各自不同的特色为投资者服务。

由于“银行互联网金融”归根结底是“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使得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信用”保证,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近期加息周期条件下还具有“稳健灵活”的特点,所以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还可以成为人们抵抗通货通胀的“首选”。

那么,什么是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

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哪些种类?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1]。

而具体到各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于运作方式的不同,大体上分为互联网金融顾问服务和综合互联网金融服务。

而这里所说的“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指的是其中的综合互联网金融服务。

如果更细致深入地对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解释的话,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这种投资过程中,客户是投资者,银行相当于一个中介,只是在客户的授权下接受资金的管理权,而整个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则全部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相应约定方式承担。

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分为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产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

根据投资币种不同,一般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分为人民币互联网金融产品、外币互联网金融产品和双币互联网金融产品。

例如,人民币互联网金融产品只能用人民币购买,而外币互联网金融产品只能用美元、欧元、台币等外币购买,而双币互联网金融产品则同时涉及人民币和外币。

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能够保证,可以将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分为两大类,即保证固定收益产品和非保证收益产品。

其中,保证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是固定的,投资结束后就可以获得协议上规定的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

非保证收益产品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互联网金融产品。

保本浮动收益互联网金融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而非保本浮动收益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银行既不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又不保证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

一般银行的保本浮动收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比较低,仅次于储蓄风险,是追求稳定收益的稳健型客户的首选。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2.1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计划,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互联网金融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在国外,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范围广、经营稳等优势,占据着重要位置。

反观国内,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最早挂出“私人互联网金融中心”的牌子至今,居民互联网金融意识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市场空间巨大。

据统计,“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元,其中包括居民储蓄、国债、股票、企业各种债券、个人外汇储蓄等。

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

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表明,未来中间业务将是银行利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旗银行2001年7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香港恒生银行2002年互联网金融占整体盈利的49%.而在我国,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变革,一方面各行千方百计竞争存款,导致营运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集团,风险加大,利率却偏低,盈利空间不断变小,于是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便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攻方向,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在成为我国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

继招商银行“金葵花互联网金融”和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账户”之后,建设银行推出了“乐当家”、中国银行推出了“中银互联网金融”、交通银行推出了“交银互联网金融”,而农业银行则推出了“金钥匙互联网金融”品牌,通过让各阶层的顾客可以享受“一站式”贵宾化服务来发展自己的份额,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共有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2007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2007年全年销售总量预计突破1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互联网金融市场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

商业银行推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

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互联网金融产品,将互联网金融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

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以互联网金融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

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2.2.2互联网金融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的互联网金融规划师严重缺乏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互联网金融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劵、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

目前银行互联网金融人员知识构成较为单一,具备互联网金融规划师资格的就更少了。

由于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熟悉的人才,银行互联网金融师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瓶颈。

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起,中国互联网金融规划师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各地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规划师已成抢手人才。

汇丰银行本年招聘互联网金融规划师1000人。

06年互联网金融规划师持证人数不过2万人。

人才匮乏亟待培养。

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增长到570亿美元,专业互联网金融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之一。

与互联网金融服务需求不断看涨形成反差,我国互联网金融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

我国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个成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至少要达到每三个家庭中就拥有一个专业的互联网金融师,这么计算,中国互联网金融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仅北京市就有3万人以上的缺口。

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消费者的财富得到了专业管理,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58%。

2.2.3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不规范,产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银行在推销互联网金融产品时,没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户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甚至为了完成发售任务,采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或吸引不适合该互联网金融计划的客户购买。

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8年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评价报告》中,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

报告指出,在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方面,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不明产品合计占全部不明产品的3/4,尤其是光大银行,其不明产品占到本行产品的77.59%。

而外资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

在人民币和外币的股票产品中,外资银行的不明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78.6%和32.9%,远高于中资银行的33.3%和11.1%。

2.2.4对公众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客户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

最近很多针对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现象的投诉事件也随之增多。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诉除了部分是源自销售人员的误导以外,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应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欠缺导致的。

据调查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知之甚少。

2.2.5互联网金融业务售后服务不到位

从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实践活动看,客户在互联网金融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等互联网金融流程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2.3完善商业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2.3.1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月26日表示,中国银监会已经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监管,严格防范创新业务风险和误导性销售,同时加大了对代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

要求商业银行代客互联网金融业务必须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严格遵循《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指引》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

2.3.2优化互联网金融人员知识结构,加快专业互联网金融规划师的培养

选拔培训一批互联网金融分析人员,加强保险、证券、税收、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具有为不同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全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能力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第二十条关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培训和第五十六条关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的资格,《指引》第十九条关于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管理制度和第二十条关于区分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与一般产品销售人员的规定,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的管理。

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行互联网金融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的持续专业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要建立问责制,对发生多次或较严重误导销售的业务人员,及时取消其相关从业资格,并追究管理负责人的责任。

2.3.3规范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提高产品透明度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互联网金融产品这种业务模式,让公众明白互联网金融产品并非高息存款,而是风险自担的委托投资,公众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购买和购买什么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如中国光大银行“阳光互联网金融”被评为年度“最佳互联网金融品牌重点提高产品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水平,制定了《光大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光大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操作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工作的机制、内容、要求、操作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此外还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产品月度投资报告、相关投资标的市场报价、相关投资市场重要信息分析等参考信息公告,帮助客户及时有效的了解产品投资策略和市场风险。

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值得大力推广。

2.3.4加大对公众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高度重视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把投资者教育放在与产品开发、营销同等重要的地位。

商业银行要花大量的精力、大量的人力通过举办投资沙龙、互联网金融讲座等各种形式普及金融知识、推广消费者投资风险教育,促进市场信息透明化等公众互联网金融投资教育方面做的大量工作。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花旗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资者教育,如360度花旗互联网金融官客户讲座,请来经济学家、花旗内部和合作伙伴的资深专家为客户做宏观经济的介绍以及投资互联网金融的建议,他们还印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及知识小册子,帮助普通消费者了解金融知识,并向客户传达正确的投资观点,引导客户正确的投资行为

2.3.5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售后服务管理,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投诉处理标准和程序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

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互联网金融客户投诉风险。

 

3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控制对策分析研究

3.1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3.1.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汇率变化而使资产收益减少或负债成本增加的风险。

推动人民币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获取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套利利差,一旦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这种套利的风险会自然产生,有可能会导致银行无力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高收益率。

由于债券数量有限,加上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大量互联网金融资金涌入货币市场,银行获利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因而,债券资产利率风险越来越突出。

随着美元与人民币利差的进一步拉大,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汇率、利率工具,投资境外衍生产品以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产配置效率的意愿比较强烈,但一旦市场出现大的逆转,外币互联网金融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大部分产品都是依靠外资银行设计、报价、风险对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在一定风险。

3.1.2.操作风险

目前银行大量推出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往往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误或欺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有的银行对空白互联网金融产品认购书不作重要凭证管理,经办人员对相关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分支行超计划销售,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

3.1.3法律风险

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

我国混业经营的政策才刚刚松动,法律还禁止商业银行直接开展证券、信托业务,同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产品和场外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资金的对象还十分狭窄,品种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

如果不能准确界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还会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

而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无法充分相互渗透,对银行从事综合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形成较大障碍。

3.1.4声誉风险

所谓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操作失误,不按时履约,违反相关法律规范或其他原因,给组织创新工具交易的机构或交易中的一方的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

声誉风险虽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损失,但是它会给交易组织机构及交易主体的公众形象带来很大损害,使人们对交易组织机构和交易主体失去信任,势必对其业务拓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声誉风险这种无形损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转化为有形损失。

3.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3.2.1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加大了利率和汇率风险

银行人民币、外币互联网金融产品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内及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的波动随时都会带来新的交易风险,折中交易风险一般要求市场交易者自行承担。

银行作为国内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在获得市场收益的同时,理所当然也要承担由于利率和汇率变化所产生的风险。

3.2.2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对象基本相同,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也基本相同,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

因此,商业银行对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定价无法根据自己的产品特色灵活调整,主要采用的是“跟随策略”,且为了避免其他银行挖走客户,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呈现上升趋势,有可能使人民币互联网金融市场陷入一种无度的恶性竞争,抬高银行的资金运作成本,从而关系到投资者利益是否能够兑现。

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而目前这些金融工具规模有限,一旦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开始销售互联网金融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抢票”现象,并会导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生波动。

如果互联网金融资金与投资票据在期限、规模和现金流等方面一一对应,市场价格波动不会影响市场收益预期但会影响银行的预期收益;如果出现了期限、规模和现金流等方面的不匹配,可能会直接导致银行损失。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商业银行既缺乏风险对冲阶段,也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

3.2.3业务运作方式缺乏必要的规范

  商业银行在产品销售上,采取的主要是大众化的营销方式,但既没有按照标准化、大众化产品销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也没有按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同风险收益组合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在合同中设计了风险揭示的条款,但由于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人员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培训,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风险揭示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忽略。

现实中,互联网金融师为追求业务的增长往往在销售互联网金融产品时会尽力向客户推荐当期银行的主打产品,而没有向客户揭示产品的潜在风险,或将预期收益宣传为保证收益来误导客户。

这种强调保本、淡化风险的行为将给银行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而且,掌握着客户大量私人信息的互联网金融师还有可能未经客户同意,向第三方泄漏客户的相关资料和服务与交易记录,使广大客户对银行各种业务的信任度降低,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资金的管理上,部分商业银行按照信托业务的模式进行分账管理,但又无法实现互联网金融资产的独立性,部分商业银行按照负债业务的模式进行管理,但又未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准备金和计提风险拨备。

在会计结算和税务处理方式上,有的银行直接将征集的资金计入表内科目,有的认为银行不获主要收益属于中间业务计入表外科目,有的则区分本金和收益分别计入表内和表外科目。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税务处理也很不一致,有免税的,有客户自行纳税的,也有按相应定期存款利率代客户缴税的等等。

3.2.4缺乏高水平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士

  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

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互联网金融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

在我国因为长期以来银行人员业务单一,相当一部分员工不具备储蓄、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方案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互联网金融人士的缺乏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缺乏;二是提供一般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互联网金融员工缺乏。

这导致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不高,对客户的长期联系缺乏,对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长期支持不够,“一对一”的专家互联网金融水平也下降很多,对互联网金融的全面营销造成很大影响。

3.3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3.3.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

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