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建设的体会.docx
《关于文化建设的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文化建设的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文化建设的体会
关于文化建设的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
全会通过的《决定》为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强市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文化强市明确了目标。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就新时期文化建设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 省第八次党代会,立足河北实际,做出了“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围绕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这一奋斗目标,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重大项目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等重点,破解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资金投入制约、高端人才不足等难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提升河北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报告》结合河北实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明确提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鼓舞全省人民的信心和斗志。
西柏坡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之后的又一座革命精神的丰碑,是在党面临执政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永不变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它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自醒和自觉。
新时期,我们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同样需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时,围绕这项根本任务,报告从3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深化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
惠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惠从党的正确领导中来,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明白,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干劲、增强信心,推动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必须要牢牢坚持正确创作方向。
《报告》提出,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最主要的领域是文艺作品、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网络文化,因而《报告》分别对这些领域又作出工作部署。
关于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伟大事业中,推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燕赵风韵的精品力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报告提出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性对策研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报告提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把握主基调、打好主动仗,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和新闻应急处置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心和大局;加强对外宣传,大力提升河北形象。
关于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报告强调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构建网络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同时,针对宣传文化战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奇缺的现实,报告要求加强宣传文化战线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力度,培养一批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造就一文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文化大军。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报告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健全政府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抓好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围绕这项任务,《报告》从三个方面作出部署。
第一,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河北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以市民中心、村民中心等为依托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突出了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性、标志性、基层性。
目前全省已建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64个,各级群艺馆、文化馆17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088个,村文化活动室13150个。
第二,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镇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
截至目前,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4000余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省有15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990个建设任务,其余567个正在抓紧建设;农村书屋建设工程,共建成农家书屋27180个,今年将再建13890个。
第三、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四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近3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但相对于广东、云南、湖南、山西等省而言,我省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不仅总量小,而且结构不合理。
对此,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围绕这项任务,报告从5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一是做强出版印刷、广告影视、演艺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传煤、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二是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复合型文化产品。
三是实施“银企文融合工程”,形成多元投入新格局。
四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构建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文化品牌。
五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五是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报告从七个方面对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做出了部署。
一要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二要做大做强做优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壮大中小型文化企业。
三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要培育扩大文化消费市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积极拉动文化消费快速增长,对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必须着力培育扩大文化消费市场。
五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载体,加快数字化转型。
六要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加强新兴媒体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打造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和网络文化品牌。
七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保证财政性文化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二、认清形势,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推进沧州文化跨越发展 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的文化工作新目标,把文化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单位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和任务、目标,努力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担当应有使命、争得应有地位、争取更大作为、谱写更美篇章。
要奋力开创沧州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指导方针、新的奋斗目标、新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深刻领会和理解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信心、决心、智慧和动力。
要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我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强市建设中去,积极谋划和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项目,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
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文化改革发展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文化建设整体推进。
要全面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沧州特色文化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壮大文化人才队伍;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沧州有弥足珍贵的丰富文化资源。
当今社会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为拥有这样多姿多彩的资源禀赋、文化优势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前,全省上下期盼加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
我们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进一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进程中,努力将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发展新优势,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果实,让全市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我觉得沧州文化要实现跨越发展,至少做到以下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有鲜明的特色。
在沧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沧州印记、沧州特色和沧州标志。
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认真盘点,摸清家底,深入挖掘;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着眼于突出沧州文化的特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沧州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
特别是要按照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正确把握民族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整体文化与区域文化、沧州文化与外来文化这五个重要关系。
二是必须依靠那么一股精气神,有那么一股干劲。
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围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激发人民群众热爱沧州、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是必须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只有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有坚持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伟大实践中,才能创作生产更多具有中国气派、燕赵风韵、沧州特色的精品力作。
四是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从市到村(社区)四级文化设施服务网点。
《报告》指出,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健全政府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抓好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是中央和省委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原则。
五是必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报告》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了明确思路。
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文化产业必须上规模、上水平,其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应达到5%,这就需要做强出版印刷、广告影视、演艺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项目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以项目融通资金、集聚人才、引进技术、做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