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473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整理.docx

《管理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整理.docx

管理学整理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是什么(能从各个角度阐述),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与人类其它活动之间的关系。

1)1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需要我们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标导向综合协调、责任在我从我做起的基本思维方式。

2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管理的功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是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目标

4有效的管理既要讲究效益,也要讲究效率

5管理工作的内容是一直的,就是协调

6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

7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8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9管理是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与生产劳动、合作分工、战争掠夺、贸易交换、道德教育一样。

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的追求和组织的确立和实现。

3)1生产:

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

2组织:

通过与他人分工合作,形成超越个人的全体力量,从而满足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欲望

3战争:

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4贸易:

通过将自身多余或价值不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获得自身稀缺的资源,以更好的满足自身的资源

5道德:

通过教育约束人的欲望,是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的欲望

6管理:

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线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管理与人类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特点:

(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管理活动随之产生了

3.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

4.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的有效性通过效率和效益来衡量,有效的管理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

其中效益是第一位的。

讲求效率而不讲究效益——碌碌无为;讲究效益而不讲究效率——得不偿失。

什么事情应该做,取决于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效益。

如何把该做的事做好,取决于方式方法的使用。

——效率

5.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工作:

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

——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组织工作:

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

——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工作:

指导、协调、激励。

——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

控制工作:

检查和监督。

——着力于纠偏

第二讲管理者的职责

1.什么是组织?

组织具有什么特征?

组织的运行方式.

组织:

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行程的一个系统集合。

特征:

由一群人组成(≥2)——组织成员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目标

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组织结构

运行方式:

机制:

组织成员双向选择、自由组合

前提:

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组织成员志同道合

手段:

通过分工——充分发挥各人特长;通过协作——形成集团力量。

功能:

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2.管理者是干什么的,他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他在组织中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1)特征:

在一个组织之中,是组织中的一种角色;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有直接下属,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

2)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负有直接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

3)职责:

设计和维护一种组织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工作,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

3.常见的管理者错位现象。

常见的错位表现:

高层:

事必躬亲;中层:

上传下达;基层:

只管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

第三讲管理者的素质

1.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品质:

1、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2、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3、讲信誉,能为群体所接受

能力:

组织力、计划力、创新力、执行力

知识结构:

政治、法律、经济学、管理学、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的知识

2.管理者素质应该如何培养。

品质塑造:

在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构成中,良好品德的形成取决于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平时有意识地约束自己,从日常生活和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知识和能力获得:

基本途径:

一是通过教育,二是通过实践锻炼。

通过教育获得各方面知识和管理技能。

正规教育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熟悉关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

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你才会碰到一个管理者每天会碰到的各种问题、压力和各种严峻的考验。

3.管理环境由哪些因素构成。

一般环境因素: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

人文环境因素:

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主管部门、相关利益群体

组织文化因素:

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

经营条件因素:

人员素质、资金实力、科研力量、专利技术、信誉品牌等经营资源、能力、知识

第四讲决策及其过程

1.什么是决策。

这个定义告诉了我们什么。

科学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这一定义告诉我们:

决策前提:

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条件:

有若干可行的备择方案;决策过程:

要进行方案分析比较;决策结果:

选择满意方案;决策实质:

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

2.理性决策的基本过程。

1察觉和分析问题;2明确决策目标;3制订可行方案;4分析比较方案;5选择满意方案;6实施决策方案。

3.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类型:

需改变和需实现、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经常性和例外、紧急和重要的问题

2环境制约:

信息可得性、组织文化

3决策者的个性特点:

决策者的风险倾向、决策者的个人决策风格

4所采取的决策模式:

古典决策模式、行政决策模式、政治决策模式

4.决策技巧:

如何提高决策正确率。

1准确收集利用信息;2正确运用直觉;3明确的把握决策时机和确定决策者;4客服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5.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如何理解。

体现了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2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关系的生存与发展;3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五讲目标及其制定

1.什么是目标,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1)目标是人们期望在未来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能够取得的成果。

2)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具有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和时间性。

3)确立一个清楚正确的目标是科学管理的前提也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1目标提供了决策的准则

2目标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3目标是写的岗位、部门之间关系的基础

4好的目标能够激励人的内在工作热情

5目标大程度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重要性:

目标就是催化剂,可任意催人奋进。

使人们从日常工作的无聊解放出来

目标是推进剂,可集腋成裘,逐步推进。

目标是里程碑,是我们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以及还有多远的路程。

目标就是方向,引导我们集中精力。

2.目标如何制定(五个步骤)

1内外部环境分析2拟定总体目标方案3评价并选择方案4总体目标的具体化5目标体系的优化

3.目标制定原则

1、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2.以提高组织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注重资源有效利用;3所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第六讲计划及其制订

1.什么是计划、计划工作,其重要性。

德鲁克:

“有效的计划是一切成功的秘诀”

计划工作:

确定必要的行动方针,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目标的过程。

计划工作包括调查研究、预测未来、设置目标、制订计划、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和修正等内容。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所作的事前预测、安排和应变处理。

一项完整的计划包含:

前提、目标、目的、战略途径、人选、进度安排、涉及范围、资源预算、应变措施。

重要性:

在一个组织中,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他工作都只有在确定了目标、制订了计划以后才能开展,并围绕着计划的变化而变化。

2.计划的制定过程、制定方法。

1明确任务或目标2明确计划前提条件3制订战略方案4落实人选明确责任5制定进度表6合理分配资源7制定应变措施

3.时间管理要点。

为什么有的人整天所忙的常常是不那么紧要的事。

方法1:

列出目标清单。

2将这些目标按其重要程度排序。

3列出实现目标所需进行的活动。

4对实现每一个目标所需进行的活动排出优先顺序。

5按所给出的优先顺序制订每日工作时间表或备忘录。

6按工作时间表开展工作。

7每天结束工作时,要回顾一下当天的时间运用情况,并安排第二天的活动。

第七讲组织结构及其设计

1.组织工作内容,组织设计

内容: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变革、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权力的分配和关系的协调

组织设计是指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的过程。

2.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职能制2事业部制3模拟分权制4矩阵制5项目组6委员会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1发展战略2发展阶段:

创业阶段、职能发展阶段、分权阶段、参谋激增阶段、再集权阶段3外部环境稳定性4业务特点5组织规模:

规范化、分权化、专业化6人力资源状况:

部门的设置、岗位的设置、权力的分配、责任的明确

4.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

组织整体架构应根据组织目标设计,并随战略调整而调整2分工协作原则:

组织设计中坚持分工协作原则,做到分工合理,协作明确3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合理使用原则:

为保持组织活力,在部门设置时要有利于人员更替和积极性调动4经济高效和信息畅通原则

第八讲权力及其配置

1.权力及其类型,各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权力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的行动的权利。

直线权力、参谋权力、职能权力

关系:

直线指挥:

只限人员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要先征询组织成员或参谋人员的意见。

参谋行驶建议权,直线行驶指挥权。

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

2.管理者的职权

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3.什么是授权,授权有什么益处?

“授权是管理者成功的分身术”

所谓授权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以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益处:

1可是高层管理者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2可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并增进效率;3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可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以补救授权者自身的不足。

授权的最大益处在于:

可以让您享受生活的乐趣

4.授权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过程:

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原则:

1明确所授事项、目标要求、权责范围,使下属得以清楚地开展工作;2职、权、责、利相当。

所授权力应是完成任务之所需,责任与权力对等,利益与责任相应。

3正确选择被授权者。

因事择人、视能授权、职以能授、爵以功授;4加强监督控制,但要注意不要事事干预、或要求保证下属不犯错误。

5保持命令的统一性,不交叉授权和越级授权;

主要影响因素:

职责货决策的重要性,下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组织规模,组织文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程度,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九讲

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职责,领导影响力的来源

•领导者管理者

•群体--追随者组织--下属

•自发形成依法任命

•威信--个人素质职权--管理岗位

•指导、协调、激励计划、组织、控制

•带领--在群众前面鞭策--在群众后面

领导职责:

指导,协调,影响

领导影响力的来源

•职权(正式权力)1地位权力:

伴随着工作岗位而拥有的正常权力;2是由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权力,与特定的个人没有必然联系;3职权是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基本条件。

•威信(非正式权力)1威信:

伴随着个人的素质而形成的影响力;2它是建立在他人认同基础之上的,与其在组织中的地位没有必然的联系;3威信可使他人自觉地服从指挥。

2,.职权的合理使用(12个字),威信的树立。

多赞扬,少批评,多引导,常请求

威信的树立:

优良的品格,接触的才能,身后的感情,渊博的知识

3,领导理论是什么。

不同类型的领导理论之间的区别,主要的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

勒温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情境领导理论(应变领导模式理论)。

 

领导理论,就是关于领导的有效性的理论

领导理论

基本观点

研究基本出发点

研究结果

领导品质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特性

好的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各种优秀领导者的图像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和风格

怎样的领导行为和风格是最好的?

各种最佳的领导行为和风格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影响

在怎样的情况下,哪一种领导方式是最好的?

各种领导行为权变模型

勒温理论:

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低,民主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高

四分图理论:

一个领导者只有把以人为重和以工作为重结合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

管理方格图:

管理者集中式人的音速,又十分关心生产,努力协调各项活动,是它们一体化,从而提高士气,促进生产,这是协调配合的管理方式

情景领导理论(应变领导模式理论):

要提高下属的工作绩效,就必须根据下属不同的成熟度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第十讲

1.需求、动机、行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

激励→需求→动机→行为→需求满足→新的需求→↓

↑←←←←←←←←←←←←←←←←←←↓

2.主要的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

双因素理论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的。

•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期望理论

•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这件事我能做吗?

做得好能得到什么?

我重视这个报酬吗?

第二级结果

第一级结果

努力

业绩

报酬

期望

员工相信通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手段

员工相信好的业绩会给他带来报酬

效价

员工相信这报酬是他所需要的

 

公平理论

•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投入产出的比较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

比较过程

当事人A

O

I

被比较人B

O

I

OO

——

IAIB

 

OO

—<—

IAIB

 

OO

—=—

IAIB

 

OO

—>—

IAIB

 

不公平

公平

不公平

减少贡献或

要求增加报酬

工作满意

行为继续

增加贡献或

要求减少报酬

式中:

O(Outcome)=报酬:

工资、奖金、津贴、晋升、荣誉、地位等

I(Input)=贡献:

工作数量与质量、技术水平、努力程度等

强化理论

•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几种行为改造策略:

–正强化:

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或奖励。

–负强化:

通过避免人们不希望的结果,而使行为得以强化。

–不强化:

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既不奖励也不惩罚。

–惩罚:

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

–综合策略:

指对某人的不同行为采取一种以上的策略。

 

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激励:

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成果奖励:

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奖惩,以保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环;

•培养教育:

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工作能力。

 

第十一讲

1.控制及控制系统(重要性和前提)

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控制系统:

控制的对象——控制什么

控制的目标体系——要求控制在怎样的范围之内

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系统——怎样确定世纪打倒的控制的目标的程度

控制的主体——谁来履行控制

重要性: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活动复杂性,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前提:

有计划—--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组织----有专司控制只能的组织机构或岗位

有领导----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2.知道各种控制的方法与类型(能区分)

传统的控制方法:

资金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控制,信息控制

•理念控制:

明确和宣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行为控制:

目标导向、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表现鉴定。

•资源控制:

预算控制、时间控制、资产管理、质量检验

•信息控制:

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系统、保密制度

•例外控制:

报表分析、现场走访、预警制度、风险管理

•结果控制:

绩效考核、结果审计、安全控制

类型

按照其控制点的不同

•事前控制:

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

•事中控制:

及时处理例外情况、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偏差。

•事后控制:

把好最后一关,并根据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评价,为未来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打下基础。

根据控制的性质

•预防性控制是为了避免产生错误和尽量减少今后的纠正活动,防止资金、时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

•采用纠正性控制的目的是,当出现偏差时采取措施使行为或活动返回到事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按照控制信息的来源

•前馈控制通过情况观察、规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趋势的预测,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未发生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反馈控制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从组织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偏差,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

按所采用的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分散控制

 

3.控制过程,控制的难点(标准及其类别、信息获取)

控制过程

改进工作方法

修改计划

修改标准

制订计划和目标

1、确定控制标准

开展各项工作

2、衡量实际业绩

3、进行差异分析

4、采取纠偏措施

有差异

无差异

控制的难点:

1,控制标准的明确2,控制难点之一:

信息的不对称

 

标准的分类

控制标准

定量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定性标准

优秀标准

合格标准

 

时间标准

数量标准

质量标准

成本标准

管理标准表明了组织对某项工作或行为的管理力度

指组织对某项工作(或员工行为)要求达到的程度

“多快好省”是我们对很多工作的理想追求

3,按形态分4,按程度分

信息获取的方法:

现场观察,口头和书面报告,统计分析,专题分析,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4.有效控制基本原则

1、重点原则——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

重点:

组织目标,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因素,事先未能预料而实际发生了的重大例外。

2,及时性原则——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灵活性原则——控制应保证在发生某些未能预测到的事件的情况下,如环境突变、计划疏忽、计划失败等情况下,控制仍然有效.

要求:

o制定多种应付变化的方案

o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

o采用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和方法

4、经济性原则——控制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其耗费之大正是今天许多应予控制的问题没有加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求:

o实行有选择的控制,要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太多会不经济,太少会失去控制;

o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而提高控制效果。

 

管理学总结:

三招五式

•管理思维

•第一招:

很难说。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招:

统统摆平。

兼容并蓄,目标导向。

•第三招:

关键在我。

责任在我,从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做起。

•管理原则

•第一式:

目标为中心

•第二式:

以人为本

•第三式:

创新为要

•第四式:

注重系统性

•第五式:

提高管理者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