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43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北部

功臣

今山东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东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注:

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1、材料一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

并说明理由。

 

2、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

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

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

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

新旧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

 

3、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5、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周亚夫(?

—前143)西汉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

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

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

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分)

②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4分)

③周亚夫曾任太尉,后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

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2分)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2分)

⑤请以上述前后的不同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分)

⑥根据材料三,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2分)

⑦根据材料三、四,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4分)

⑧根据材料四,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2分)

⑨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4分)

 

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3分)

 

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分)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的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

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

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的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

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

·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国公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

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情”是什么?

 

②美国对华政策有什么新的特点?

③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什么反应?

英国为什么首先发表宣言支持美国?

④三段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

“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

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

“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

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

“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

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

“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

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

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

(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①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4分)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5分)

 

③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1、

(1)分封主体是同姓亲族,还有功臣、殷商旧族等;同姓亲族封地在富庶和战略要地。

分封处土地外,还有物质和人口。

(2)分封制巩固了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方国制度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明确的政治体制。

不能。

以血缘关系难以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2.

(1)政治上:

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

军事上:

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秦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参考答案]

(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4.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从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君权力越来越大,使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

5、[参考答案]

①协助皇帝,助理万机;(2分)

②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1分)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1分)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1分)打击相权加强君权;(1分)

③a.主管军事;(1分)b.主管司法。

(1分)

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1分)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1分)

⑤a.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1分)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分)⑥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2分)

⑦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2分)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2分)

⑧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2分)

⑨没有矛盾,(1分)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

(1分)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1分)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1分)

6、[参考答案]

.①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②“上”是指秦始皇。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③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7、、[参考答案]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了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此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并且积极谋取对华侵略中的霸权地位,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③英国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和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经开始削弱。

④这一政策,得到西方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使得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现上的一致,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8、参考答案:

(1)一战。

独霸中国。

(2)中国是战胜国。

对美国抱有幻想。

(3)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

说明:

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

9、[参考答案]①反蒋抗日.原因:

日本发动九-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

②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原因:

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③拥(联)蒋抗日.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