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294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

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

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

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

根《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学习主题。

其中前三个学习主题是按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三个阶段各设一个题。

第一学习主题叙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第四至七学习主题,以专题形式呈现,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在这四个学习主题里,又按时序反映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概况。

全书在七个学习主题下共安排21课和三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要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此后,在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

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教材特点

第一,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严格以《课标》规定的主题内容为基本依据。

第二,教科书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实际各不同,一些学生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第三,为了及时反映《课标》未来得及反映的最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加强教科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史教科书的时代性特点,教科书把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写进教科书,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六大召开、“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

第四,《课标》的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对部分内容作了补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对于《课标》“内容标准”以外增加的内容,教科书均用※号标明。

五、教学重难点:

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

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

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七、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总结上学期末考试情况和新学期的要求

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3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5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6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7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8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9复习期中考试

10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第16课朋友遍天下

11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12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3期末考试复习

14期末考试复习

15放假与机动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讲述史实。

提供思考的方向,讨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放西藏,认识问题的复杂性,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

一届政协的召开及其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与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经过。

从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百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大家想想1901年和现在的中国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你们知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话题。

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引起兴趣,制造悬念。

二、开国大典1、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图、阅读文字,说说开国大典的盛况。

2、指导学生阅读P3-5第二目,找出其中的主要点(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等),强调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为什么确定这些(以上)内容的?

分别是什么含义?

引入“一届政协”的教学。

认真观察,组内、班上讲开国大典的盛况。

阅读,记忆。

三、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1、问题:

为什么要召开“一届政协”,主要内容是什么?

2、政协有何作用?

它的召开与开国大典有何关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你能从历史和现在、未来的角度,以及国内与世界几个角度、去思考吗?

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朗读书上的结论。

2、中国革命何以能取得胜利呢?

当时,全国领土是否解放?

五、西藏和平解放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

为什么说西藏自主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为什么向西藏进军又力争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的大致过程怎样?

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整理知识点。

师小结其意义。

阅读、思考,找出答案,得出结论积极思考、讨论,归纳,发言。

落实在书上。

讨论、归纳进入下一目的学习。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发言、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认真听,落实知识点。

四、学习反思:

要求学生再回头看看本课的内容,清理思路,发现新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思考、结论。

认真复习、思考,参与讨论。

五、小结:

巩固与作业:

学习测评P7-8;收集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书面作业。

收集英雄的故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

认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巩固政权时期内政外交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学习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归纳,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教师指导下讨论、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与意义,学习辩证地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及引用资料,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三、知识与能力:

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挥者、简要过程、战斗英雄、结果。

《土改法》的颁布,土改的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史实中归纳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土改法》的颁布难点:

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导入

1、问:

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的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表现出来什么样的精神呢?

2、中国人民志愿军占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这些中国的战士为什么要到异国他乡去作战呢?

他们为的是什么?

导入第一目。

讲述,认真听。

讨论、归纳。

阅读教材,思考、归纳、发言。

二、抗美援朝战争

1、师利用简笔画地图,简介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交待清楚“三八线”。

指导阅读教材,进行思考、交流、讨论。

2、问题小结:

美国欺凌弱国,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讨论。

3、地图,简介经过。

知道志愿军五战五捷,为谈判打下了基础。

4、点出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讨论。

7、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意义?

(指导学生从对朝鲜、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有何影响等)

三、土地改革运动

1、师生交流。

(原因、时间、文件、结果、实质、意义→从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思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

补充1952年主要工农产品与历史上最高年份、1949年的比较情况,说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镇压反革命问题导学:

运动开展的必要性、《惩治反革命条例》颁布的作用及意义、运动的结果及意义

提出自己的问题。

听介绍,为后面的讨论原因等作铺垫。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互动,得出结论。

了解经过,过思考、讨论,交流胜利原因和意义,并得到情感的体验。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理清内容,落实要点。

观察、阅读、体验土地改革及带来变化。

阅读、整理、归纳、发言

五、小结:

学生谈本课学习后的体会。

师小结。

谈话作为小结。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

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表资料,加深对建国后国家的经济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利用地图和插图认识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充分认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实质及其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主要成就。

第一部宪法的时间、性质。

三大改造的内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及时间。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以及通过纵比、横比,辩证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点:

“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1、用毛泽东的话,让大家分析建国初期的工业状况。

3、讨论:

一个国家的工业对一个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呢?

小结导入。

自由发表意见。

悬念,朗读,解决。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问题:

“一五计划”提出的背景、内容、时间及其成果是什么?

2、师生互动。

由学生来谈背景。

问:

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句?

指出国家的策略是优生发展重工业。

问:

当时在中国发展重工业有哪些困难?

让学生理解当时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及困难。

3、成就:

由学生解决,归纳落实在书上。

提示用事实来说明。

4、讨论“动脑筋”,辩证看问题。

(比较既要横比、也要纵比)

阅读、提取有用信息、发言、思考、讨论。

阅读、笔记、学习比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回忆:

一届政协上通过的哪个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指导阅读,把握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与意义。

强调:

一届人大的召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3、问:

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教师小结:

1954年宪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基本形成,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良好开端。

回忆、发言。

阅读、查找信息。

讨论、朗读书上的引文。

四、三大改造

1、回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及经济情况。

2、启发:

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意思?

其实质是什么?

引导思考、理解问题。

齐读最后一段教材,落实相关要点于教材上。

3、三大改造,你认为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对今后有什么影响?

提示:

从生产力、阶级、剥削、生产关系等思考。

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得出结论。

勾画。

学习教材、教师介绍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讨论。

六、小结:

三大改造完成,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集体的农民和手工业,资产阶级已消灭,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阶级剥削基本结束。

认真听,仔细体会。

【教学后记】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记住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后果

掌   握

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后果

能力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辨别图片

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对比鉴别

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教训

正确认识这段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永远牢记实事求是

唯物史观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点: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一课内容:

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历史作用是什么?

有何意义?

“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二、承上启下:

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总路线”

1、阅读勾划、合作研讨: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总路线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什么愿望?

其主观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总路线?

有什么影响?

2、各抒己见: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

1、材料分析:

出示《“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

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举例说明:

“大跃进”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

“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及人的积极性等方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建言献策: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阅读讨论: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

其实质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事例说明: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明,然后再归纳。

4、综合分析: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

(对国情…,缺乏…,存在…,忽视…等。

5、实例证明:

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

(由于加上…,使…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6、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然后指出:

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学生阅读,勾划出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果:

图表说明:

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A.领导正确:

B.干群积极:

四、小结(失误:

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实质;经验教训;调整成就<重工业>)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课程标准】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的学习,感悟、体验英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与能力:

知道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

培养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难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教学步骤】

新中国建立,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到来了严重危害。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尽快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愿望,忘我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表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

一.“铁人”王进喜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图片反映的故事。

指导学生看书,讲讲王进喜的事迹,读一读王进喜的诗。

讨论:

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是在什么情况下打出来的?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或生讲述邓稼先如何回国、如何进行科研(国际、国内环境)的事迹后,提问:

1.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的?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说明了什么?

3.邓稼先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精神?

(海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艰苦创业…)

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学生阅读教材,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讨论:

他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品质?

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来说说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初中生有什么启示?

3.填写下表:

大庆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延伸

课堂完成学习测评,指导阅读“史海拾贝”。

心得与疑问

反思

 

第6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课程标准】简述文革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严重的空难。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奋力抗争;“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二、过程与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