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docx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
学号:
班级:
姓名:
本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间:
实习目的
1.通过对校园环境噪声进行测定,熟悉噪声监测的方法;
2.分析噪声监测数据,对校园环境噪声做出评价,初步了解噪声评估方法;
3.通过这次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初步接触环境者的工作方法,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基础。
一、布点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的网格布点法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西校区共分为四个点布点如下图:
:
二、分工
点号
1
2
3
4
负责人
四、监测方法
1、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AWA5610P型积分声级计
2、由于仪器室开门时间限制,测量从9:
1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5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
3、测量时的天气为微风,晴,符合测量的气象条件。
4、测量时仪器特性为“快”响应,仪器手持并离地面不小于1.2m,离任何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与操作者距离不小于0.5m。
。
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每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一分钟记录一个瞬时声级值,并记录该时间段内的Leq、Lmax。
5、数据处理方面全组讨论分析需处理的项目各负责人处理各自数据并编写报告,最后全组综合其他两个区的数据整理并提交总报告
五、各测点数据分析
(一)1号点数据
布点位置:
教二楼东侧马路西
布点原因:
在网格中心附近北临隧道,西为教二楼且临近教二楼后的实验楼建筑施工现场,东边为南望山庄。
数据分析:
9:
10--10:
5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7.3
94.9
65.6
55.2
47.6
6.73
总体呈先变大后变小趋势,原因是中间为下课时间为人流高峰期。
有标准差=6.73得,此段时间变化较大,最大值Lmax=94.9dB(A),为自行车到隧道时刹车所致,Leq=57.3dB(A)>55dB(A)(I类功能区昼间限制)L10>55dB(A),L50<55dB(A),说明此段时间由于下课人流量的增大造成了轻微的噪声污染。
由上图可看到有几个突变点,产生的原因有路人高声交谈,车辆(自行车和各种机动车)的通过,此段时间内建筑施工的噪声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10:
55-12:
3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6.8
87.2
62.1
54.5
48.3
5.39
此段时间整体上有较多的起伏但都围绕某一值变化总体在45-70dB变化,标准差=5.39.Lmax=87.2dB(A)由路人大声交谈所致,Leq=56.8dB(A)>55dB(A)L10>55dB(A),L50<55dB(A),此段时间同样有下课时间,但是由于接近期末上课人数较少,大多为自习的同学,故人流较分散出现以上多个突变点。
总体有微弱的污染。
12:
40--14:
20数据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6.4
82.3
62.1
54.6
48.1
5.58
由上图可得出在60分之后有比较大的起伏,原因是此时正是上课高峰期,人流量大,标准差=5.58,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起伏量较小。
Lmax=82.3,为路人大声交谈所致。
Leq=56.4dB(A)>55dB(A),L10>55dB>L50说明此段时间噪声已经造成了微弱的影响。
各突变点是上课时高声交谈和骑车在过隧道刹车所引起的。
14:
25--16:
05数据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9.0
86.0
65.7
57.9
50.1
5.87
此段时间先是较大中间有一段时间分贝较低然后又上升,原因是自习的同学在此段时间刚开始时较多,而后有一段时间人流较少,之后又遇到下课又是人流高峰期。
总体上在50--70dB间变化,标准差=5.87,说明此段时间内有较小变化,Lmax=86.0,有自行车刹车所致。
Leq=59.0>55dB(A),L50>55dB>L90,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所造成的污染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起伏点为路人交谈及车辆经过引起。
16:
10--17:
50数据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5.7
81.3
62.0
54.5
49.8
4.88
此段时间噪声变化较平稳大多在50--60dB之间,在开始有段时间值较大由于此时突然有班级在隧道口处实习,噪声较大。
Lmax=81.3dB(A)有校园施工人员施工引起。
Leq=55.7>55dB(A),
L10>55dB(A)>L50,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造成了较轻微的影响。
起伏点由路人交谈和施工造成,并且说明施工对校园环境有所影响。
17:
55--19:
35数据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4.0
85.8
62.0
53.3
47.3
5.79
此段时间内噪声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上升,原因是逐渐到夜间人流量减少,中间增大的原因是晚上由于下课、下班等原因有突然人流增多。
标准差=5.79,说明噪声变化较小。
Lmax=85.8dB由于车子经过引起。
55dB>Leq=54.0dB(A),L10>55dB(A)>L50,说明此段时间环境声音质量好符合I类功能区要求。
突变点由于路人交谈和车辆经过引起。
Leq变化如下所示
Leq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噪声在中午时段有最大,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大。
之后又大幅下降。
(二)西区2号点分析
1.布点位置:
将2号点布在二食堂对面,54#西侧门。
原因:
1.位于网格中心附近2.主要测关于生活住宅区
数据分析
(1)2号点9:
10-10:
5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8.7
91.9
59.8
55.2
51.1
4.56
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学校为文教区属1类声功能区,Leq=58.7≥55.2,已超过规定限值,有轻度噪声污染。
标准差为4.56,较小。
由此得出此段时间噪声变化不是很大,且大体在50-60分贝内浮动。
其中有三个时间段变化较大:
为9:
25-9:
30,9:
40-9:
50,可能原因是第三四节课上下课原因,同学进食堂进餐,10:
30-10:
40,可能原因是一辆到垃圾的车经过。
最大值91.9分贝可能原因是一职工的一声吼叫。
(2)2号点10:
55-12:
35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67.9
84.4
75.4
64.2
60.1
6.03
分析:
Leq=67.9≥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标准差为6.03,比较大,说明次时间段内的声音变化较大。
由L50为64.2可知,声值大体在60-70范围内浮动,声音较大。
声音波动较大的在11:
40-12:
10,主要原因是靠近食堂,同学们下课,去食堂就餐,人流量较大,声音较杂。
突变点原因同学们吃饭时谈话
(3)2号点12:
40-14:
2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63.4
89.7
71.7
61.8
54.6
6.49
分析:
Leq=63.4≥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由标准差为6.49,较大,此时间段内声音变化较大。
由上图标可知,有50%的声音分贝大于61.8.在12:
40-1:
30声音稳定,变化小大体在60分贝左右,原因大家中午休息。
在13:
40-14:
10时间段内,声音幅度变化大,分析原因是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及还有校园广播原因。
(4)2号点12:
40-14:
2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6.3
89.9
57
51.3
47.8
3.71
分析:
Leq=56.3≥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此组数据标准差为3.71,较小,在此时间段内声音变化稳定,且大体在50-60内变化。
稳定原因是同学在休息,学习上课。
但总体数据有变大的趋势。
(5)2号点16:
10-17:
5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66.7
85
72.1
61.5
66.7
6.21
分析:
Leq=66.7≥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标准差6.21,较大,此时间段内声音波动较大,不稳定。
数据前段较稳定,后段整体呈变大趋势。
在17:
20-17:
50上去趋势大,主要原因是人流量大,同学们吃晚饭,去打开水等,另外有校园广播的影响。
有50%的声音在61.5分贝以上,主要由晚间同学们去食堂就餐及校园广播提供。
(6)2号点17:
55-19:
35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66.2
91.9
72.6
62.6
61
4.75
分析:
Leq=66.2≥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数据总体有呈下降趋势。
标准差为4.75,此时间段声音变化还算稳定。
其中最大值91.9,可能由于一辆装煤车鸣笛过去。
有50%的声音在62.6以上,但大体在60-65之间变动。
Leq变化如下
由上图可得出在第二段和五六段时间时有较大值,原因是此时吃饭的人比较多,而且整天的值都大于I类功能区的限值,说明此点处噪声比较大。
(三)3号点数据分析
监测点选取
教三楼为地大的主要教学场所之一,其周围的噪声环境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及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为监测环境噪声对教学区的影响选取此处监测。
本点选在教三门口前马路旁,此处人来往密集,车流量较多,同学们在里面学习听到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此处,本点主要监测来往车辆、人群、体育活动产生噪声对教学学习的影响。
理论上监测点应设在离受影响建筑物1米处,由于若按要求布设一方面会对交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会引起同学们的围观,主观地使噪声值加大,故选在马路旁靠足球场一侧。
数据分析评价
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9:
10—10:
50数据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9.1
101.8
60.8
52.7
48.0
5.9
本时段Leq=59.1dB,Lmax=101.8dB,L10=60.8dB,L50=52.7dB,L90=48.0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45-60dB,噪声峰值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
这段时间为学习时间。
同学们们主要在教室内学习。
10:
55—12:
35数据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8.2
88.3
62.5
56.2
50.2
4.7
本时段Leq=58.2dB,Lmax=88.3dB,L10=62.5dB,L50=56.2dB,L90=50.2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这段时间为同学们去吃饭的时间,所以噪声峰值除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外还由于同学们走出教三楼谈话声产生。
12:
40—14:
20数据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7.5
90.8
59.1
51.4
46.6
5.1
本时段Leq=57.5dB,Lmax=90.8dB,L10=59.1dB,L50=51.4dB,L90=46.6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45-60dB,这段时间为休息时间,过往行人比较少,噪声峰值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
14:
25—16:
05数据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7.8
92.0
60.6
54.5
48.9
5.8
本时段Leq=57.8dB,Lmax=92.0dB,L10=60.6dB,L50=54.5dB,L90=48.9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本时段足球场上的人渐渐增多,网球撞击墙面及踢足球的声音成为噪声主要来源之一,除此之外来往车辆还是噪声的只要来源。
16:
10—17:
50数据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60.3
100.7
64.0
56.7
50.3
5.4
本时段Leq=60.3dB,Lmax=100.7dB,L10=64.0dB,L50=56.7dB,L90=50.3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本时段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学楼,交谈噪声及过往车辆为噪声主要来源。
17:
55—19:
35数据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6.8
88.3
61.7
55.1
50.5
5.1
本时段Leq=56.8dB,Lmax=88.3dB,L10=61.7dB,L50=55.1dB,L90=50.5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本时段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学楼,交谈噪声及过往车辆为噪声主要来源。
本时段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学楼,交谈噪声及过往车辆为噪声主要来源。
总体评估
Leq>55dB,而一类标准为昼间小于等于55dB,夜间小于等于45dB教三楼环境不符合1类标准。
本处噪声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发动机声音、鸣笛声音、来往进出人群交谈声及足球场运动产生的声音。
对策
校园内车辆禁止鸣笛,路过教学区放慢速度。
同学们来往进出勿大声喧哗。
(四)4号点数据
布点位置:
水工楼后小树林
布点原因:
在网格右下角处,位于水工楼后面小树林。
此处环境安谧,外界对其影响较少,适合测定环境背景噪声。
数据分析:
9:
10--10:
5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48.8
71.1
52.5
49.7
46.3
3.16
相关数据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48.8≤50,已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环境安谧,适宜晨读,故晨读的声音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max=71.1dB(A)来源于靠声级计较近处同学的声音。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主要由大声朗读及偶尔行人的过往所导致。
10:
55--12:
3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49.3
74.0
53.9
49.0
45.8
4.16
相关数据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49.3≤50,已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监测点离小路较近,且此时段行人较多,故行人路过的声音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max=74dB(A)来源于路人高跟鞋敲打地面所发出的声音。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主要由路过行人产生,或高跟鞋声音,或彼此交谈的声音。
12:
40--14:
2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49.4
73.2
55.6
48.9
46.7
4.17
相关数据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49.4≤50,已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此时段行人路过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max=73.2dB(A)是由路人的交谈而造成。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此时段前期为午休时间,少有外界因素影响,故波动较小,后期为上课及老师上班时间,较多的路人经过时对测量值造成影响,故波动较大。
14:
25--16:
0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50
75.3
53.1
49
45.7
2.98
相关数据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50≤50,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此时段经过监测点旁小路到达水工楼及物探楼路人增多,故行人路过所造成的影响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max=75.3dB(A)来源于由于路人对测量仪器的好奇心而近距离观察造成。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并不大,但普遍测量数值偏高,是因为人流量增多而造成。
16:
10--17:
5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49.4
68.7
53.1
49.3
45.6
3.08
相关数据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49.4≤50,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此时段人流量渐渐减少,故间断性的行人路过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max=68.7dB(A)来源于路过行人的交谈。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由间断的路人路过造成。
17:
55--19:
3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
Leq
Lmax
L10
L50
L90
标准差
47.7
75.0
51.3
47.2
45.3
2.48
相关数据分析: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47.7≤50,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此时段人流量少,且几乎无外界干扰;最大值Lmax=75dB(A)来源于树林中鸟儿的叫声。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很小,故声环境较之前而言很平稳。
(7)整个测量时间的6个Leq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
从上面曲线可以看出,6个时间段噪声曲线呈抛物线趋势。
主要的噪声来源为行人路过所发出高跟鞋的声音彼此及交谈的声用音。
故所测得的数值基本随人流量的变化而变化,人流量大时测量值较大,人流量小时则测量值小。
六、区域整体分析
9:
10—10:
50Leq变化下所示
由上图看出在9:
10—10:
50时段三号点Leq最大,四号点(背景值)最小,说明在教学区噪声影响大,背景值处由于有树木等的遮挡噪声较小。
10:
55—12:
35Leq变化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得在10:
55—12:
35二号点处Leq最大,背景值处最小。
由于此时段为就餐时段,人比较多且声音比较吵。
而一号点和三号点噪声值基本相同,说明下课时段在交通要道(隧道口)和教学区人流量相同或者说产生噪声相近。
12:
40—14:
20Leq变化如下
此时段Leq变化与上图相似原因基本相同,只是由原来的下课时段变为上课段。
14:
25—16:
05Leq变化如下
此段时间一号点最大,背景值最小。
原因是一号点为交通要道,联通西区、北区比教学区噪声要大。
16:
10—17:
50Leq变化如下
此段时间二号点噪声最大背景值最小,一号点与三号点噪声相似,即与12:
40—14:
20段情况相似,其原因也相似。
17:
55—19:
35Leq变化如下
此时段Leq变化和上图相似,原因相同。
全天各点同时段Leq平均值
由上图可得全天最小值出现在12:
40—14:
20,此段时间大多数人在午睡,此时小于I类功能区限值,而且除了此时段各个点都不属于I类功能区,最大值出现吃饭时段。
整体评价:
西区噪声评价:
由于除背景值监测点以外其他点基本都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故各个点的噪声值都较大,基本都超过了I类区的噪声限值。
而且背景值处由于环境比较好,有时会有人经常走动,因此背景值处的值也较大。
仅由所测的各个点可得原本属于噪声I类功能区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得噪声值超标,对在其中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来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噪声主要由各种车辆及人们大声交谈所致。
由各个点各时段的L10,L50,L90值可以得出大部分时间中校园噪声值都符合I类区标准,总体来说西区的声音环境还比较好,即使有较微弱的污染也比较少,持续时间也不太长。
北区噪声评价:
通过对北区的声环境的整体分析,我们可得知,北区基本上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规定的,文教区的等效连续声级Leq昼间小于等于55分贝,声环境良好,但部分区域还需进一步改善,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东区噪声评价:
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学校为文教区属1类声功能区,标准限值Leq.=55dB(A)。
由上图可以看出,前三个时间段均超过规定限值,而第四个也非常接近规定限值,各时间段的平均Leq也都高于对应的背景值,这表明东区已受到轻度噪声污染,人们的生活、工作、科研、学习等均受到影响。
由上面各点的分析可知,噪声来源主要是车辆和行人以及部分区域的施工噪声。
前四个时间段人们活动较频繁,因此也就带来较多噪声,造成各处噪声超标;而后接近天黑,人们活动减少呈下降趋势,也都没有超标。
七、校园噪声分析
综合三天来全校区12个测点72个时段7200个数据的监测情况,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I类声功能区昼间限值55dB(A),整个校园声环境大体很好,符合文教区要求,只是西区有略微的噪声污染。
产生噪声的因素主要有:
校园内来往机动车发动机声音、车辆鸣笛声、校园内施工工地噪声、人群交谈声。
要创造更安静的校园环境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善:
1.校园内禁止鸣笛;2.同学们进出教学楼时不要大声喧哗;3.增大绿化面积。
八、心得体会
这次环境噪声监测收获很多,通过这次实习我初步掌握了声环境监测的方法,并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的评估,让我们得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这次环境监测实习选在期末紧张的复习考试时间进行不得不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期末复习比较烦躁,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这种心理,在搞好复习的同时要把实习搞好,求真务实,没有任何借口,我们没有半点马虎,而且还在监测之余捧着书复习。
我也懂得了,从事我们这个行业工作就可能面对着艰苦的的工作环境,一位路人给我们的评价是敬业,但是我觉得夜里没吃晚饭仍然守在仪器旁算不了什么,也有人说我们傻,大冷天还蹲在那守一天,但是我们心理明白,吃不了小苦就不配做地大人,不配从事环境工作,环境工作者、地质工作者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次实习是我们头一次比较深入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工作方法,相比于以前的实验课,这次实习工作时间长,要求处理的数据量大,所以就要求我们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加强。
致谢
首先,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次实习机会;其次,感谢崔艳萍、李民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