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蔡燧林答案.docx
《微积分蔡燧林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积分蔡燧林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积分蔡燧林答案
微积分蔡燧林答案
【篇一:
400+的初试经验之数学篇】
30+,数学算不上高分。
我全天候投入复习应该是从6月30号开始的,是在家里准备的,因为大四没有课了,我就回家看书,在高校,早出晚归,没有任何的干扰,学校的事情拜托了同学,家里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我只干三件事,吃饭睡觉读书,看书是去高校的图书馆,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九点五十(赶末班车),很少走神(我大概二十天一盒咖啡,备考期间茶叶喝了两罐)每天有效时间有11-12个小时,从七月开始复习到一月四号临考,除了每周六晚上的movietime,一直如此。
有些人说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我爆一句粗口,傻逼啊!
你要是花这么多功夫准备大半年考不上我也不好说你了什么,念书这个东西你要是跟农民工一个作息时间你也就完了,我一个北邮的同学只花了100天不到,考本校通信,最后出来近380,他考完跟我吹,我一天看的东西顶他们一个礼拜,话糙理不糙,效率是关键。
数学是需要练的,有人会问需要练到一个什么程度,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来说,上考场前需要达到的程度就是看到题目立即可以下笔,或者即使比较难的题目例如中值的证明题也不会耽误太多功夫,考场上的意外情况有时候你是想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平时模拟真题或者做一些模拟题分数都很好的同学最后考场上只有120、
110。
你要考130,平时就要有140+的实力,真正的高手不是平时做的好,而是在紧张的情况下可保万无一失
以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课本是重中之重,我不把全书奉为至尊,因为二李全书也好,指南也好,包括张宇、wendu编的一些书我都有,这些参考书唯一的缺陷就是题目编的不合理,很少注重对概念的考察,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推广的凹凸性证明,我看过的书里面只有一本提到了这个,而这个在高数课本的习题里面是有所提及的,这的定理的证明方法完全可以出一道证明,而且是可能死一片的那种证明。
所以,概念和性质是最重要的,在提高你的计算能力和做题技巧之前,一定不要贸然前进,有些定理可能就是开闭区间或者一个词的差异,但用起来就会对应不同的题目,我比较推荐的课本组合是高数同济六版(包括习题指南)+清华居于马的线代(包括学习指南)+浙大概率论(包括习题详解),课本差异不大,我给的是我自己的组合,你们如果用本科的教材也无妨,概率论我之前还看过茆师孙编的那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的),如果基础一般的就看浙大的。
看课本要会看,不要弄懂就行,看书和做题是两个境界,看懂和会做又是两个境界,一定拿纸笔,画一画做一做
有些相似的表述对比对比,跨章节的东西要前后联系看看,课后习题写完了要想想用了什么定理,下次碰到类似的能不能套千万不要做完题目课本一丢,我同一个自习室很多同学做模拟题不会了马上翻全书或者翻上课的讲义,只有我去翻课本,他们一般桌上摆的是一堆参考书,我桌上一般是课本,找到课本的定理在哪,温习一下课本给出的证明,比你光知道一个结论强百倍。
全书可以只买一本,当然你如果时间多的话多看也无妨,各个版本的全书大同小异,所谓全书,只起提纲挈领之功效,至于其中的题目和定义、定理、结论,务必自己证明,亲手做出来。
我比较喜欢李永乐的全书,后期考研论坛上对于二李全书嗤之以鼻,但我感觉有些题目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还是很全的,我曾经用过haiwen的老师在10年编的一本复习全书,编者是蔡燧林、胡金德和王式安,这本书后来再版,只是挂了这三位前命题人的名字,略作修改,我比较喜欢这本书,很基础,但也不是那种一看就会的题目。
六月底回家之前零零散散的时间里过了两遍全书和课本,这期间还考了精算师和口译,还得准备大三一主干课的考试。
回家之后全书就弃之不用了,接下来我用的基本是单科辅导书,分高数线代概率论,高数我用的是黄庆怀的高等数学辅导讲义还有清华刘坤林出的微积分辅导讲义,前者我是看组里原先一个学姐的经验帖我才用的,这本书针对的是数一的同学,我补一句,数一二三近几年的题目复合率越来越高,数一数三很多题目都是相互借鉴,不要以为数三就简单到哪里去,老老实实做点难题没坏处。
老黄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给的技巧多,我比较喜欢,因为多一种做法考试的时候你就无形中能多一条出路,后来我有个习惯,看题目如果多一种解法我就会在旁边标出来;刘坤林的微积分讲义是06年写的,比较老,知识点很好很全,也是针对数一的学生,很多题目不是常见的那种,有不少据说是清华的校内考题;线代不用说,李永乐那本线代讲义弄熟线代可保无忧,最好配上他暑期的强化班视频(我看了一遍就没看了,太耽误时间),我只用了这一本,看了大概5-6遍,结合线代课本,每一遍都有收获,后来每一遍越看越快,12月份我最后一遍过讲义,两个半天的功夫就搞定了。
概率论部分,只看课本就足够了,能把浙大那本书的课后习题做的差不多,考试基本问题就不大了,每年的试题概率论部分相对线代和高数都是难度比较低的。
以上参考书看完一到两遍相信就能提高许多了,我做完这些工作大致进入九月份,九十月份是暑假之后最宝贵的时间,政治刚刚开始,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专业课开始进入提高阶段,而数学则是做题强化了,八月半个月加九月我用的习题是李永乐的660和超越千题,后者就是出合工大五套题的老师编的,两本书都有相当难度,两本书的题目很经典,都是以小题为主,超越千题有大题,但一般难度中等,略高于真题中大题的难度。
660的题目有些小题可以直接拿来当大题用,相当练手,如果时间比较紧的话,只做选择就可以了,660的填空题几乎每一题都能达到一道真题中大题的计算量甚至更大,我当时9月做完660后觉得很多题目还是似懂非懂,后来十一月份的时候又看了一遍错题并加以整理。
这里我强调一下,
你参考书可以买的不多,但每一本看的遍数一定要在两遍以上,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拿到一本书认真钻研,定有奇效。
数学九月份大致是这样:
660+超越千题,超越的书一般在合肥才能买到,所以没有千题的同学就用660,功效差不多,有学长推荐过蔡子华的1500题,电子版在pad上做了几个单元觉得没难度,(pad还有这个功能)就没有继续做了。
很多人贪多求全,生怕别人做的自己没做,这个也要那个也要,我记得十二月份的时候大家论坛上传言合肥工大另一个辅导班押到去年的选择填空几道题(后来证明是假的,他们自己做的广告),论坛上就有人花三十几买了他们的押题,还到处托人买,我真是觉得可笑,后来我一个自习室的同学买了,我一问才十块钱。
不是每个人的精力和天赋都是一样的,有些人就是比你聪明还比你刻苦,如果能认认真真啃两三本就够了,前提是你的时间不是很多,同时其他的单科也没有充分的把握。
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就可以多看几本,开阔思路和眼界。
考研拼的是耐力和刻苦程度,吃的了苦坐得住板凳的,都会有好结果。
十月份的时候就可以着手真题了,真题我没有买过整本的参考书,试卷都是XX文库下了,从1997到2010,近两年的我没有做,因为你在全书和其他参考书上都已经做过了。
做题严格掐时间,其实如果你之前复习比较充分的话,我估计一份试卷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我做试卷是用a4的打印纸,工工整整写步骤算答案在纸上,最后批改、装订成册的,当时大概我自己改的分数在135-145之间,没有全对的,总是会出一点差错。
参考答案我用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考试分析,我很推荐这本书,网上有电子版可以下载,考试分析给出了近三年的数一二三的所有真题的解析和分析,包括一题多解和考生常见错解分析,也包括这道题的难度值和区分度,很具有参考性,数学真题大概花两到三周的时间就可以做完一遍了,之后我建议可以去做数学二或者数一的真题,近几年数三的真题出现这样的趋势,即前几年数二或者数一的选择填空会
隔几年在数三进行考察。
真题做一遍见见题型就够了,很多人说做三四遍,我觉得夸张了,最多两遍,功夫用在刀刃上。
真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只可意会,我也表达不好,可能就是一种感觉。
进入十一月份,所有的学生都要开始准备政治,我之前每天给数学的时间是3到4个小时(半年来每天坚持早上做数学,因为数学是早上考试的,一般从八点半九点到十二点,之后吃饭),进入十一月开始缩短到2-3个小时,全部用来模拟和复查之前的错题,模拟题基本上是有就做,没有就看以前的,我用过是模拟大概是:
近三年的合工大五套题、近三年的李永乐400题、张宇的终极预测五套、李永乐的全程预测100题,网上都有电子版的,我一般是隔日模拟一套,我当时是水平大概是400题能做到125左右,工大的五套题也差不多这个水平,一般400题能做到这个分数,考试的时候140应该问题不大。
我同学基本上模拟题在100-120的偏多。
这段时间数学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而且模拟题的难度基本上都超过真题很多,所以模拟比较低也不要灰心,
但一定要弄懂弄会,不要做做就不做了,怕打击不行,你现在怕打击明年一月份你就要受打击我经常想要是考不上就要如何如何云云,顿时就有动力了
你现在错了总比你考场上错了强百倍吧。
11月底的时候我媳妇在合肥的同学转让了一个超越的数学冲刺班给我,他转考mpacc,当时上了几天课,买这个班因为历年的五套题是不能买的,只能报班才会发(但网上在课程结束后很快会流出来扫描版的,答案有的会有错误,题目是真的),我冲着五套题就报了,当时班上有模拟,工大的老师阅卷,最高的一次考了136,后来评讲的时候老师说基本上模拟能做到110以上考试冲140问题都不大,所以模拟题大家一定要端正心态,切记不要被吓到。
进入12月份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给数学了,大部分是政治和专业课,每天早上大概2
个小
【篇二:
数学辅导资料分析】
、教材类:
这个争议倒不是很大,无论在我们浙大内部,还是从全国范围来说:
1微积分
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无疑是微积分类的典范,经典教材,该书的语言叙述比较规范,容易理解,课后题目数量丰富,难度得当,无论你基础扎实还是基础不扎实的同学,用这本书都比较容易来感觉,没有比较大的台阶,对于课后题目的建议是部分做,当然如果复习得早,全做更好,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浙大会有不少的同学选择苏德矿等编写的微积分教材。
据说这个也不错,不过没有用过,不好具体评价。
2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教材从全国的考生来看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是同济3版,和清华居于马的教材。
个人认为一般校内大家本科用的教材就是陈维新老师编写的线性代数教材,本身就是相当不错的书了,不如就地取材直接用之,效果并不逊色。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这个大家比较推崇的就是我们浙大盛骤老师等编著的教材,最新是第三版。
不过用这本书的一个小麻烦就是后来的数理统计部分,一些什么分布的查表和正式考试可能出现的会有所区别,比较别扭。
当然这本书总体是相当好的,不过这本书的习题解答比较多,容易配套,我当时的上课教材是用的浙大出版社的一本浅绿皮的书,这个没有别扭的问题,可以一用,就是印刷质量太次,不过这也是浙大出版社书籍的共同特点,没有办法啦。
教材类的课后习题如果你想用习题解答的话,就去图书馆借吧,里面有很多的,尤其是同济的高数,浙大三版概率,都比较多,陈老师的线性代数好像没有发现有习题解答。
不过线代么,不要习题解答完全可以的。
补充:
如果你大一大二时用的是苏得矿、陈维新、盛骤三位老师所编写的教材的话,没有必要再去购买同济和清华的教材,我们浙大的三套教材完全能够满足考研的要求。
况且,教材只适于在初期使用,在中后期起总领作用的还应该是综合类的辅导资料。
二、综合类:
1蔡燧林老师的《数学辅导讲义》
个人看来这本书应该是同类书中的no.1了,以前在自修教室曾经粗略统计过,考研学子中用这本书的应该超过了50%,可见其在浙大的人气!
本书是蔡燧林老师以其多年功力融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经验呕心沥血之作,非常经典,线性代数部分是也参加过命题的清华胡金德,也算是个牛人了,概率论部分是同济的陈兰祥把,至于有部分同学认为本书的微积分是经典,后面线代和概率不好,经过我使用发现其实并不存在这回事,后面两部分其实也是相当不错的,当然是我个人的用后感。
总之本书强烈推荐,无论你考数几都可以用。
2二李(李永乐,李正元)的《数学复习全书》(有理工类,经济类2个版本)
二李的书也是非常不错的,我把它放到和上面的辅导讲义同等的位置,根据使用者的反馈情况来看,此书比较重视基础,尤其适合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坡度较缓,容易掌握,本书
的精华部分是线性代数部分,有人称线代王的李永乐执笔,堪称经典了,至于微积分和概率论部分,有的同学说比较弱一些,不过也有人说也不错,我室友用的就是这本,他是极力推荐这本的,综合评价来看,此书也是相当不错。
补充:
由于先前一直有师兄师姐反映《数学辅导讲义》胡金德的线代部分写得不好,加上暑假上雏鹰的数学强化班正是胡金德上的线代,比较让人失望!
所以在06年备考时我是结合以上两本书来进行第一轮复习(上辅导班之前已经重新看完三门数学课的教材):
使用《数学辅导讲义》的高数和概率部分,《数学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
事实证明以上选择是明智的,《数学辅导讲义》的高数部分勿庸置疑写得趋于完美,陈兰祥老师写的概率也不错,其中很多思想方法是以前老师上课时没有提到过的;而《数学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也确实堪称经典,注重线代的前后贯通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李线代”名不虚传。
但《数学复习全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就是习题太少。
在我看来,学好数学一定是要经过大量的习题训练的,因此我又买来了陈维新老师的《线性代数专题剖析》。
这本书有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口碑我不必再宣传,几乎浙大考研人人手一本,必备。
3陈文登的《数学复习指南》
这本书在外地尤其是北京地区的采用率极高,非常受他们推崇,不过在浙大由于已知或未知的某些原因,好像不是很受欢迎,根据使用情况来看,这本书技巧性比较强,要求比较高,适合于基础扎实,有强烈高分欲望的同学,不过是否真的能够高分,本人未作验证,身边有一同学使用的本书,他基础比较好,觉得此书也不错。
补充:
这本书其实开始时我也买了,但翻了几天明显觉得没蔡老的书好,纸张也很差,遂转手卖掉……在北方使用率较高的原因我想应该是这本书使用的历史比较长,有一定的使用“惯性”,而且蔡老只在杭州讲学的原因吧。
4邵剑老师的《大学数学专题复习》(编者:
邵剑,陈维新,张继昌,何勇)
这本书的微积分部分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经典了,线代和概率也不错,就是这本书整体要求也比较高,而且书比较厚,像一块大砖头,呵呵,当然如果你善啃,味道还是不错的,我也用了这本书的线代和概率,不过感觉不是很好,线代的内容不够,许多的经典总结需要另外买陈维新老师的重难点突破的小书补充,而概率部分了,要求过高,给了很多的习题都是考研不曾涉及的难度或方向,如果用这本书,习题可以挑一部分做,不必全做,不过个人是不推荐这本的,虽然邵老师人好,而且带了我一年微积分,呵呵。
补充:
这本书我没有用过,但听用过的同学说难度较大。
个人认为现在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追求的并不是难度,这一点可以从近年的真题中得到反映。
所以,一味追求难度似乎得不偿失,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挤给其他学科。
5另外还有西交大龚冬宝的,王若平系列的,已及一些考研辅导班编写的书籍,由于采用的人不多,评价信息较少,在此不再做一一点评,同时也不推荐,有上面4本足够你选择的了。
尤其推荐1和2。
三、真题类:
1二李《历年试题解析》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我用的就是这本。
不过04版的一个小毛病就是有一年的真题有好几处
印刷出现错误,幸好比较容易发现,影响不大,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收录的真题比较多,好像有17年,而不少书籍的题目都只有10年的,数量上占了很大优势,解析的也不错,很多题目给出了多种解法,排版印刷业都可以,其实不要小看外观的作用,这个也可以影响使用者的心理的。
2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真题解析
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把n年来的数一数四的题目从中挑选了部分价值比较大的组成书,另外解析的时候有不少题目给出了阅卷时发现的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典型的错误解法,同时题目后面给出了该题的难度值,这些特点还不错,缺点就是打乱了年份,没有按年份编排,不容易自己测试。
不过由于捉刀者据说含有以前部分命题教师,质量还可以,如果你不介意年份问题同时又想多做点题目,那这本书就是为你打造的!
3考试中心出的数学考试分析
这本应该是最权威的了,当然内容上也是令我最满意的一本了,解析都是命题组老师和学科秘书完成的,分析的很好,强烈推荐,缺点就是年份不足,现在出版的好像只有3(4)年的,当时我从图书馆借的03年版的,有7年(数一到数四都有),很幸运,应该是最厚的一年了,我的意见是你去买本最新的考试分析(应该有03-05年的题目),结合起来正好够了,当然前提是你可以借到这本书,数量不多。
4其他还有恩波等考验辅导班出的真题解析类书籍,还有双博士、黑博士(这两个垃圾博士系列书籍一本都不推荐)、东方飞龙系列、龚冬宝系列等等,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酌情考虑。
补充:
二李的真题解析确实不错,理由上面已经讲解清楚,极力推荐。
但是,个人认为,大家不应该把大量时间花在真题上,按考试时间做过一遍,第二遍复查自己不会做、做错的题目即可,没有必要做过三四遍。
理由:
首先,近三四年出过的题型不会再考;其二,真题几乎没有难题,死扣也不会有太多收获。
不如多见识模拟题,模拟题中的题目一部分是从真题演变过来的,一部分是出题老师新命制的新题,可以巩固你已掌握的知识点,察缺补漏,并见识更多的题型,拓宽你的思路,值得好好研究。
注意:
在对待数学、英语、政治三门公共课的真题、模拟题方面,我们所持有的态度应该是大相径庭的,这一点应该引起师弟师妹的重视!
并将会在下文中逐个讲到。
四、模拟题类:
1二李《全真模拟经典400题》(数一~数四4个版本)(大概是七八月份出来)
火爆,超级火爆!
呵呵,我也只能这样说了,其实这是10套模拟题整合成书,实际数量大概就200多题,沿用以前的称呼而已,以前是分理工和经济类,现在是分成4个版本。
解析的非常详细,去年这本书卖断货之后(尤其是数一,其他还好),大家到处在求,根本求不到。
我身边好几个同学居然都是复印的,这样的图书在这样的一个辅导书市场真的是不多见。
当然,也有同学说不推荐这本,觉得题目比较那个,和真正考试差距太大,很多都是考试不考的东西。
我个人的意见是推荐大家做一做的,很多题目出的其实相当有水平。
要说难度倒不是很大,都是基础知识的整合,查漏补缺比较好了,呵呵。
有的角度是市面上图书难以见到的,说白了其实就是繁,解题步骤很多都是常常一串,这对锻炼你的计算能力非常有好处。
如果能把这本书做好(既要尽可能做完整,也要尽可能做正确),你数学就不用担心了,计算能力相当扎实了。
里面10套题难度也不一致,有的你可能觉得简单,有的却比较难,到
时候做不好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李永乐自己答疑的时候说能做到60-70分左右就掌握得不错了(指对于全国平均来说)所以不要担心你得了多少分,而是你计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高了多少。
推荐本书,就算是为了心安你也要买一本,哈哈,不是托哦。
2恩波蔡老《数学最后冲刺试卷(八套)》
这本书的口碑好像也可以,据用过的同学说题目比较新颖,不少都是新出的题目,有我们的蔡隧林老师参加(不过据说仅仅是主审,没有参加题目编写),还有陈维新老师、余术等。
恩波考研班的老师共同出题目,然后由余术还是谁组稿,最后蔡老师主审。
按大家的评价来看质量应该还行,但是我自己没用,所言仅供参考。
补充:
以上两本书对于考“数一”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必备的。
从难度上来说,前者的难度要大一些,很多题考得很细,便于察缺补漏以及自信心过高时自我打击一下;而后者和《数学辅导讲义》联系较为紧密,但难度并不低。
如果一起选用的话,建议先做蔡老的八套题,再做二李的400题,或者穿插起来做。
3合肥工业大学(合工大)五套题(超越版)
(考前一个月出来,不公开发行,不过到时候网上会有人提供的)
合肥工大最近几年创造了一个神话,可是去年神话没有重现,说神话是由于合肥工大的特殊地位,合肥工大是高等学校工科教学的主任委员单位,《工科数学》就是工大主编的,数学一实力不错,前几年有老师在命题组,加上有老师也是负责研究生考试工科题库的,所以造出了工大学生一般都130以上的说法(没有考证过),导致很多外地学生千里迢迢去合肥上辅导班的情形演绎了几年。
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会长久的,去年最后kaoyan版上大家也是对五套模拟题,千呼万唤,热情高涨,兴奋异常。
虽然最后比较失望,不过这五套题作为模拟题本身的质量应该算是上乘之作的.就是出的比较晚(考前一个月左右吧),如果今年还出还是推荐大家做的,题目有不少是直接从考试中心题库里拿出来的。
当然我说的仅仅针对数一,其他的据说不怎么样。
补充:
我做完了合工大的五套题,考研时有一个大题用到的思想和其中的一个填空题雷同!
对于这个题目来说,如果以前不知道这种思想(把其中一个常数看作变量,再对它求导),我想在考场上是很难当场想出来的。
我想说的是:
不管其中有什么因果联系,反正这五套题绝对是模拟题中的上乘之作,不容错过。
4邵剑冲刺班资料
这些资料是找上了邵剑老师冲刺班的同学复印的,还是一样,太追求难度,浪费了我后期复习的不少时间,不推荐。
5二李《最后冲刺超越135分》(理工类经济类2个版本)(9-10月份出来吧)
这本书的口碑也是不错的,解析的也非常详细,而且是按照大知识点来组合的,把问题分门别类配上重视基础的例题,也就是把你常见到的题目,常用的解法在这里给你系统化,综合化。
去年后来也是理工类的断了货。
唯一的问题是好像不少人喜欢在最后真的冲刺的时候用,但是那时候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去年我用的时候就感到时间比较紧,结果就结合自己的薄弱的地方选了一部分使用,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这里面的少部分题目和400题里面是重复的,至于你自己需不需要、有没有时间做,不妨到了一定的时候结合个人进度再做决定。
补充:
注意wangliu讲解中的该书使用方法,后期的时间确实是非常宝贵的,自己已经熟练
的知识点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而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全力攻坚。
6考试虫的数学冲刺8套题(八九月份的样子)
据说是几位前任命题组老师共同编写的,高数、线代、概率方面的都有,而且据蔡隧林老师说这里面的题目他也是确实参加编写的了。
至于效果么,没用过,解析的也不是很好,就是和考试试卷的参考答案差不多,解题过程的罗列,很单调,没有点评什么的,选择阿填空好像还没有解释,做错了多郁闷阿。
所以这本书是不推荐的,呵呵,不知道新版有没有改进呢?
7考试虫蔡老等《最后三套卷》(11月出)
这套题分理工和经管两个版本,质量还是可以的,反正只有三套题,可以和其他作者的模拟题穿插使用,感受不同的出题风格,便于应试。
8东方飞龙系列的数学模拟20套(出来的很较早,很早书店里就可以就看到了)
这个书微积分的一部分题目(6-15套)蔡老师说是他出的,用的人也比较多,后来居然在9舍书店有精简到10套的盗版出现,呵呵,就是有些题目比较bt,去年说有个虫子绕圈爬的问题,有些题目确实和真题脱节比较大了,不过用的人还真不少,质量应该不差把,当然这本我也没用,不好评价。
题),不利于接触不同的出题风格。
不推荐。
9西交大龚冬宝的数学模拟8套题(数一~数四4个版本,秋天出版,呵呵)
这套题目我倒是用了,质量整体上说还凑合,当然有些题目是难以让人满意的,龚冬宝以前也是命题组的一员,现在他的模拟题里面也有考试中心题库的题目,这本的题目难度应该是所有模拟题里面最简单得了,不过我觉得这样也有好处,和真题相差不是很大,最后做可以提高信心。
10李永乐的《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题》
(新华出版社版,和上面400题不是一套人马,但李永乐都参加了,这个由李永乐赵达夫主编)
这本书也不错,虽然前面就是一些习题的讲解,最后只有3套的模拟题,但是这3套题的质量非常好,忍不住要赞,05考试的一个大计算题目和模拟题就非常相似,其他题目的质量也都很不错,知识点融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