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823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x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实施方案

湖南省慈利县第二中学

(一)示范工作组织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项目各方协作,需要明确本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包括以下角色的参与:

■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

林道新

副组长:

刘际初陈家辉王作新唐新标

职责:

负责推动项目规划;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把握方向;审定项目的关键文件。

■项目工作小组

组长:

肖华

副组长:

张辉满

组员:

卓林中于正山赵群宽代海云吴立忠卓卫平刘湘铭王宏满邹金才李小波

唐国锋向佐志陈延国谭本权王学文

职责:

负责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为项目的实施准备条件;按照工作实施方案分步实施;策划各类活动;整理收集过程性材料;总结成果,大力推广。

■项目技术小组

组长:

王波

组员:

肖凯吴俊驰杨丽占西伟

职责:

为整个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负责项目过程中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负责为网络平台的运行提供“保姆式”服务。

■项目保障小组

组长:

刘望志

副组长:

彭贤庭赵紫炎卓立新

职责:

负责整个项目的工作预算及资金来源的保障工作,网络平台的维护及开发资金的预算等。

(二)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项目管理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该项目技术要求高、任务比较复杂,要在项目建设中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才能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周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一是学校尽可能地提供经济保障;二是制定一系列管理条例保障项目的顺利有效实施。

■健全系列制度

制定了慈利二中网络教室管理制度、慈利二中电教设备管理制度、慈利二中多媒体教室规章制度、慈利二中办公用计算机使用制度、慈利二中学校园网安全管理条例,慈利二中电子阅览室阅览制度。

■优化信息管理

学校定期选派信息技术老师外出学习,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信息技术老师的管理考核细则,保证每位信息技术老师有事做,做好事,保证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的优化。

(三)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及进度实施方案

本项目研究期为三年,经历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2015.4——2016.5)

(1)通过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在学习、培训、研究的基础上,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微课实践发展的现状。

(2)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实施方案。

(3)申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

■组织实施阶段(2016.5——2017.7)

根据申请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开展利用“微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

■总结完善阶段(2017.7——2018.4)

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提升、积累经验,整理资料,总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做法、经验并加以推广。

(四)、示范工作技术实施方案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形式,微课开发与应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不足,就技术层面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技术不够简化,平台功能有待完善。

(1)微课的开发技术稍显复杂。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来说,现有的微课开发技术还是太复杂了,一线教师平时的课时任务比较繁重,他们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微课的探索。

对于参加一次微课比赛、制作一节微课来说,这样的任务量教师还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想要制作系列的微课程,那么现有的微课制作技术与设备会成为很大的阻力。

(2)平台交互功能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微课设计与开发中的交互功能是非常缺乏的,在人人交互方面,特别是在提供同步在线讨论,支持小组在线协作学习等方面,微课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同时微课建设中没有完善人机交互的功能,缺少学习情况记录数据库。

■管理机制不完备,平台缺乏有效管理。

(1)微课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的微课呈现质量不稳定、鱼龙混杂的现象,且网上资源排部呈现比较混乱的状态,想要在网络上找到一节理想的微课还比较困难。

因此建立一套微课的管理与监督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答疑模块无人管理

目前大部分微课学习平台都设有答疑模块,在中国微课网上,有用户进行提问,但是很多问题没有人作答,即使有人作答,也是同为学习者,不是专业教师。

问题得不到及时或准确的解答,答疑功能形同虚设。

基于上述技术层面的不足,项目组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以下相应的策略:

■选择“傻瓜”软件,降低技术门槛。

要想通过微课把知识顺利的传递出去,降低技术门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考如何组织课程以及学习内容的最优化传递方式,而不是纠结软件的使用。

因此需要简化微课制作程序,开发简易、规范的微课制作软件,不需要高端的计算机技术,只要根据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就能制作出精美的微课,使教师能像上一节传统的课一样轻松自如的制作微课。

■使用移动终端软件,方便随时随地学习。

针对目前微课的受众大部分为一线教师,学生比较少的问题,本项目一方面要做好微课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另一方面要教会中小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软件。

因为中小学生平时课业比较繁忙,上网的时间比较少,但是他们的手机拥有率比较高,如果能利用课余时间在手机上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微课,就可以做到时间利用最优化。

■将混乱的微课整理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点。

根据每节微课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一节节微课变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共同构成一个知识网络。

一旦将混乱排放的微课整理成逻辑关系的知识点微课,学习者学习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根据知识网络的提示有选择性地学习下一个知识点,而不是跳跃性的、随机的选择知识点,避免学习的知识逻辑顺序颠倒,使学习链接起来,构成知识体系并使学习不易中断。

■设立专门教师解答学习者问题。

针对平台答疑模块无专业人士解答问题的现象,我们可以设立专门教师完成指导答疑工作。

(五)、示范工作保障措施实施方案

(1)制度保障

依靠行政规定、技术规范和各级标准来建立和健全我校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重点包括教学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管理、安全认证、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和相关标准规范等,规范系统开发建设和运营,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2)人才保障

·培育信息化专门人才

建设数字校园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结合过程。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迫使信息化人才只有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胜任信息技术岗位的职责,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能力。

同时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涉及到信息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信息化人才必须做到既懂信息化技术、又了解行业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具有将行业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通过大胆创新,利用技术岗位和业务岗位轮换、高校进修、联合培养、定向锻炼、等方式,培育既懂信息网络技术,又熟悉教育教学相关业务的信息化专门人才,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吸引和造就信息化专门人才的机制。

深化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人才聘任制,全面推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岗位聘任制;大胆使用各类人才,敢于破格启用年轻人才。

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试用、末位淘汰、待岗转岗或辞退降职等办法,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充分利用IT服务的市场资源,在确保可靠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服务外包,使市场化信息人才为我所用,提高信息化的专业水平和效率。

·教师信息化培训

人员信息化培训,是对我校教师及技术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培训,确保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掌握信息技术、熟练使用教育教学业务系统的教师队伍。

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教学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教师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议将信息化培训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3)经费保障:

·学校项目活动经费

主要用于激励本校人员积极参加项目研究活动所需经费。

·业务培训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业务研发能力所需经费。

·软、硬件建设经费

定期给予一定的经费用于硬件维护及软件的更新等。

·信息化项目研究应用推进奖励基金

主要对项目研究、应用过程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六)、示范成果应用实施方案:

服务对象:

学生、教师、家校沟通、校际联研

服务范围:

1.应用于教研。

2.应用于课堂。

3.应用于校内教学资源共享

4.应用于网络自主学习。

5.应用于家校沟通。

6.应用于学校之间联研。

·资源使用模式

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的方便、快捷特点,可以大大增强项目研究的时效性与透明性:

利用电子公告版系统,可以随时将项目研究信息发布到相应接收终端上,做到信息有效发布;利用校园网的信息交流功能,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师的备课行为、教研活动、考试卷面分析等都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微课”用于校本教研的优越性。

利用互动信息模式展现出知识时代的特征,任何信息需求是不确定的,任何信息资源不是先组式的,服务的主体和客体是互相影响和互相转换的。

·信息交换模式

建设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的微课学习资源库,通过开发高质量的微课来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使微课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学习,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用的指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为改变学生课后没有合适的微课资源,老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微课推送到家长手机上,或者教师在课堂使用微课后,把微课的成品拷贝到学生的U盘或移动设备中,以供回家使用,使之更好地辅助课堂学习,使微课的利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家长与教师及时有效沟通,最终与学校一起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