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7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院别:

班级:

学号:

论文编号:

成绩: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设计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之浅析中国制造业经济

 

专业类别:

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经法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日

目录

摘要………………………………………………………………………………3

关键字……………………………………………………………………………3

引言………………………………………………………………………………4

研究入世对制造业影响的背景与意义…………………………………………4

加入WTO对我国主要制造部门的影响和分析………………………………6

面对十年入世的影响,未来应采取的决策……………………………………9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之浅析中国制造业经济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11届市场营销

摘要: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大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在十年里发展的经验和对在未来十年里发展策略的分析

关键字:

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中国制造业

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多哈当地时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的申请。

中国将从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的成员。

“这是世界现代经济史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世界多边贸易全面、稳定的向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英国《金融时报》)。

经过十几年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之后,中国成功的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这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回首望去,当年的入世,是中共经过激烈争议后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做出这一决策后,中共在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尤为重要的是对外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态势。

自入世至今已十年之久,十年里,中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范围得以大幅度的拓展;十年里,国内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其中优势产业的发挥和培育;市场开放带来的竞争大幅度的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这些因素都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改变着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

入世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预料会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很多始料未及的事,则出现了。

入世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

中国GDP从2001年的一兆美元,年均增长9%,继去年总量达到5兆美元后,今年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预计总量近六兆美元。

十年之间,先后超过英、法、德,今年经济总量稳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入世时的2001年,外贸出口总额只有5096亿美元,到2005年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中国商务部预估,今年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兆80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5%,十年翻五翻。

与之同时,很多“狼来了”的提前预警,居然没有出现,比如入世前人们最为担忧中国本土企业是否收到冲击,事实上是中国企业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国力的提升,在国际竞争上都取得了一席之地,不少企业都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

由此看来,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总体格局,乃至我国市场经济法规的订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观念的普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引言

时光荏苒,2011年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入世十周年。

十年前,因为入世,我们惶恐过,我们担忧我们的本土企业受世界经济的冲击而一蹶不振。

十年后的今天,入世带来的变化,取得的进展,内外上下接有目共睹,我们收获的是太多的惊喜和不可思议!

入世十年,强国乃成!

十五年的曲折谈判,十五年的漫长等待。

终于换来了这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性的正确的选择,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开辟了提升国际竞争地位、加速体质升级的舞台。

如果说当时国人对此还心存疑虑的话,那么,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依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全球制造出口大国的不争地位,并将实现制造强国的蓝图。

期待未来的十年!

研究入世对制造业影响的背景与意义

制造业的兴衰,直接的影响着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命脉。

伴随着入世、经济全球化、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的加强。

入世之前,我国的制造业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技术的落后和体制的不健全,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入世十年,随着多边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产品制造的跨国化迅猛发展,价值链中与制造紧密相连的各个环节都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重组和整合,制造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调剂、共享和优化配置,跨国界信息基础的建立和维护这些都使我国制造业经济体制迅速的成形和慢慢的走向成熟,并带动着我国国民经济快而稳定的向前发展。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制造业是发展最快、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十年来受益最大的部门。

经过十年的辗转,中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

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

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和对市场的扩大,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

对外商开放投资和市场,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在入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不仅没有萎缩,反而使产业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制成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有的甚至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业)!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

二是较大范围和较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和促进公平和有效的市场竞争,焕发了企业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

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

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WTO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充分和有效地显现出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内,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WTO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

通常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

静态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在静态条件下(即国内土地、其它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供给基本不变),一国若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要素最密集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更为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就可获得最大利益。

动态比较优势则强调在一个动态的时间序列中,一国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引起本国供给结构、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由于政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变化范围、方式和程度,因此,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实际上也成为政府干预本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之一。

)(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决定产业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基本格局;二是依托于竞争战略和制度条件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和选择性。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工业化进程、供给与需求结构等因素转型的重要时期,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易变的。

从加入WTO这个大背景和十年来,入世给中国带来的丰厚的利益来看,产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动态比较优势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

入世的早期,国内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对加入WTO心存疑虑,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偏见。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来回顾他们当时的看法,总结我们过去十年里的经验和不足。

主要的体现在:

其一,在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估方法之前,盲目的寻找个工业部门之间的可比性;其二,短期分析多,长期分析少,对于一些工业部门而言,如汽车制造业,只是在入世的前期冲击较大,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到,和市场的不断的扩大,现在的中国汽车制造业,以成为世界第一。

其三,基于以上方法论的政策建议往往是过分侧重具体策略,而缺乏总体战略上的把握。

因此,已过去的十年为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加入WTO的大的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前景的健全的评估方法,以全面评价WTO对各制造业部门的近期、中期和长远期的影响,来准确的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其要点包括:

一是必须建立一个普遍使用于工业部门的、统一的WTO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健全的评估方法,使得所有的工业部门能够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进行横纵对比;二是将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趋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放宽研究视野,以求准确把握WTO背景下各制造业部门的长期发展方向;三是通过对WTO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结合前十年里的经验和教训,廓清今后十年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加入WTO对我国主要制造业部门的影响和分析

从国际经济的角度看,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是中国产业中竞争力最强的产业,(注:

金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按照协议,入世之后,我国的产品关税下调,同时我国的制造业产品也享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因此,我们回顾历史的十年,展望未来,入世给我过制造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十分严峻的考验。

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充沛,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获得了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良好机遇,由于技术与设备的相对落后,我过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这一些困难。

按照比较静态分析,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呈现出下列倾向:

第一,进出口产品中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业种类少,但它们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较高比较劣势产业种类也少,并且出口比重也小。

第二,中国多数工业行业基本均处于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处于比较优势的行业少于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

且处于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比重较小,而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出口比重较大。

第三,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基本相适应。

第四,大多数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或相对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产品在中国不具备比较优势。

第五,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有些产品已成为劣势,而在某些具有比较劣势产业中,有些产品则具有比较优势。

第六,中国经济发展中某些工业产品比较优势强化与某些产品比较劣势强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以下是理论界关于“入世”十年,对俩大行业发展的研究:

第一,纺织业。

入世前的纺织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国内市场占80%左右。

入世后,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利润、出口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这条新闻送上了加入世贸一年的成绩单,堪称当年“中国纺织十大新闻”里最令人鼓舞的消息。

2005年,“纺织行业在后配额时代继续保持加速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数据再创新高”这条入选新闻,再次的证明了中国纺织行业强大的竞争力,是中国纺织人得以愈发自信的面对复杂环境下来自于全球的关注。

十年来,中国纺织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际化运作水平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加强“行业外交”的工作思路,针对纺织行业民间外交活动日益频繁的状况,积极组织国际交往对话,考察国际合作条件,组织企业走出去,争取有关政策。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大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以提升行业的内在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在京成立,《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在纺织行业推广试行。

由此,纺织行业成为全国各产业中最早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行业,CSC9000T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

从中国纺织行业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来看,纺织行业抓住了加入世贸后的大好时机,依靠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了国际竞争优势,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迅速提升,确立了纺织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的独有地位,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时也仍然保持着整体竞争优势。

十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713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的14.6%提升到2009年的31.72%。

出口产品结构、贸易方式及重点产品出口竞争指数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011年“十二五”开局,中国纺织工业将站在过去十年发展的基石上,向着新的强国目标迈进。

第二,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到入世之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其可总结为以下六点:

一是生产规模狭小。

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是产品开发能低。

四是技术水平落后。

五是市场占有率不高。

六是汽车消费环境差。

入世,给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带来了短期的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国际知名汽车跨国公司必将大举进入,这意味着依靠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许可证使更多的国外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从而对国产汽车产品造成冲击;开放汽车服务贸易,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畅通;取消鼓励汽车产品国产化的优惠政策,部分国内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被挤垮,造成部分职工失业,而另有不少企业因竞争力不济,生产经营困难。

然而,困难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多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入世给我国汽车制造业带来的利益也逐渐的显现出来。

国内加速对汽车产业调整的步伐,进行重组合并,关掉一些产品质量不高的小厂,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中国企业与国外汽车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中国企业熟悉现今世界同行的国际规则,学习它们的经营理念和操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缩短我们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入世”后,总体上会造成轿车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扩大汽车消费,也有利于汽车进入家庭。

2011年中国迎来了入世10周年。

正如中国入世谈判小组首席代表龙永图当初所预言的那样,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逐步开放发展,中国将进入汽车社会,成为轮子上的国家。

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崛起的汽车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汽车产销超过1300万辆,已接近2009年全年水平。

该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17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车销量已达到美国的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第一大国。

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截至去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7619.31万辆,汽车保有量水平已经仅次于美国(2亿多辆)。

200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联储经济学家EdwardPrescott预测,到2030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00辆;到204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所以说,入世给一些产业带来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

可是放眼未来,在带来的利益面前,那一点点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入世十年,大国乃成。

今后十年,强国可期。

面对十年入世的影响,未来应该采用的决策

入世的十年来,是我国对世贸的尝试阶段,是世贸在我国发展的初级阶段,十年里,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总结教训、不断的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彷徨、呐喊了十年之后,我们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对如下6项指标的综合考察,对各制造业部门在加入WTO后短期和中长期内所受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以及产业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总体判断。

这6项指标是:

一是全球化(或国际化)特性。

所谓全球化(或国际化)特性,是指从全球范围来看,某一特定产业的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投资、贸易和融资等经营活动是否具有全球化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而这种全球化或国际化趋势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所决定的。

从加入WTO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大致给出这样一个判断,即越是全球化或国际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加入WTO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国内产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

这主要是因为:

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由于其产业链的配置范围和方式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联系越紧密,而加入WTO无疑将改变国内外同一产业的联系方式和深度,因此,国内产业受外部影响的可能性就明显加大。

对于那些国际化特征不明显或者说本地化特征突出的产业,由于其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联系并不紧密,加入WT0后对其影响也就不会很明显。

比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世界范围来说,化学工业的全球化特征显然高于建材业和木材加工业,加入WTO对于中国化学工业的影响就可能大于建材业和木材加工业。

对于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我们还要具体分析全球化的特征是体现在投资领域,还是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或者是兼而有之。

二是市场化程度。

所谓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指某一产业的资源配置过程和机制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力量而不是非市场力量如行政性管制来决定的。

主要考虑因素有:

(1)市场准入:

即生产要素在进入和退出某一产业领域过程是否是自由和通畅的,是否存在资本和技术门槛之外的行政性进入与退出限制;

(2)价格管制程度:

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形成是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3)所有制结构:

从企业所有制形态上看,某一产业领域是以国有经济为主还是非国有经济为主,或者多种所有制并存;(4)市场统一性:

是全国统一的市场还是地方或部门条块分割的市场。

从加入WTO角度看,我们不难得出基本判断,即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其受加入WTO冲击的程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三是对外开放程度。

它主要考察国内某一特定产业在多大程度上处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状态,而不是处于政府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之下。

主要考虑因素是:

(1)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实际保护程度,以及加入WTO后调整的幅度;

(2)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与结构。

通常情况下,越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产业,加入WTO后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弱。

相反,那些长期处于政府贸易和投资保护下的行业,尽管国内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加入WTO后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四是产业成熟度。

它主要考察国内某一特定产业的“发育”程度。

主要考虑因素是:

(1)国内生产能力及市场供需状况;

(2)主导技术的成熟状况;(3)规模经济性;(4)出口规模和地域;(5)对外投资的规模与地域;(6)价格竞争力;(7)国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品附加值高低及技术含量)以及行业内大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主导技术成熟度高、规模经济性明显、出口规模较大、对外投资多、价格竞争力强、国际分工中处于高端、业内大企业国际地位高的产业,其成熟度较高,因而受WTO的冲击也就较弱。

  五是国内需求增长潜力。

主要考察国内某特定产业潜在的、可持续的市场增长空间和能力。

主要考虑因素有:

(1)潜在的需求规模以及市场结构;

(2)需求增长的速度和可持久性;(3)相关产业增长状况特征(如上下游产业供求和成本变化);(4)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及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国内需求增长潜力是判断一个产业中长期发展和壮大空间的重要指标。

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潜力有限的产业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大的产业,受WTO冲击的可能性相应降低。

对于加入WTO后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的行业(如汽车产业),由于存在较大的国内需求潜力,从中长期来看国内该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是动态比较优势。

主要考虑国内某一制造业部门在生产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政府政策)的前提下,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并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

我们既关注静态比较优势,更关注动态比较优势,前者强调要素禀赋结构,而后者强调产业升级、学习积累和比较优势的培育。

所谓动态比较优势(Redding,1999)是指某个产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并不符合本国的比较优势,但该产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反而符合未来的比较优势。

通常认为,我国大多数产业最大的比较优势是拥有低廉但素质高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凭借成本价格优势取得比较优势,而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处于比较竞争弱势。

但近年来,伴随着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我国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大大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因此,既要从静态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判断近期内主要工业部门所受影响,更要从动态比较优势出发来判断中长期相关工业部门所受的影响。

在这6项指标当中,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主要影响各部门的现实竞争力,它更多地体现在近期影响上,而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动态比较优势则主要用于分析中长期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竞争力。

把这在过去十年里总结的经验,充分合理的运用到未来十年的入世前提下的发展中,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已过去的十年为鉴,只有更大程度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国,可强;民,可富;社会,则安定繁荣!

结束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开始放眼与中国经济的建设。

旧的经济体制及制度的改革,新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国人在不断的破旧立新中寻求发展的道路,然而,中国成功了!

新的千年,我国迎来了入世,以经济全球化作为基础和大的背景,我国的经济制度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来适应自由多边贸易的发展方向,来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

这不仅是对我过经济制度的挑战,也是对我国整政体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中国又成功了。

中国真正的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回望,在这入世十年之际,我们国人需要认真的思考。

入世开始时出现的所谓的矛盾和弊端,只是一种制度去适应发展要求的一个过程。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弊端就会消失!

然而,在入世十年之际的今天,入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红利已经消耗殆尽,这才开始进入其利渐少,其弊纷现的阶段。

我们该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这个阶段,决定着未来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已经通过入世,深度对外开放,但要全面的融入国际社会,经济决策、政治框架等都面临这新的考验。

入世十年之际,中国经济上需要结构调整,政治治理需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作为第二产业的中国制造业,要寻求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来适应这新局面、新环境下的发展要求,来作为强国富民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国《华尔街日报》

2.《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

3.美国《世界日报》

4.英国《金融时报》

5.主编曹建明贺晓勇《世界贸易组织》(第二版)

6.主编邓立《国际经济法》

7.主编汪尧田《wto全书》

8.《机遇与挑战WTO与中国》2007版

9.主编栾信杰《WTO中英文教程》编著2003-8

10.主编侯书森《入世后的中国—中国加入WTO全书》

11.周文彰《应对WTO全球化:

国际通行规则与惯例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