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4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

【结】人教必修4第2课《雷雨》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1.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先是主动和侍萍攀谈,是想打听当年的一些事情。

开始时,他语调沉稳,心里平静,尽量拐弯抹角,含糊其辞。

可是等侍萍一下子说出所谓“梅小姐”的“丫头”身份及“不光彩”的行为、不幸的命运时,周朴园突然被迫面对他过去犯下的罪恶,因此他非常痛苦、紧张。

这一段往事被揭开后,他的内心逐渐平静了下来,恢复了常态,继续打听侍萍的坟的事情。

等鲁侍萍告诉他当年侍萍没有死以后,他先是“惊愕”不已,此后便一直处于迷惑、深思的状态,等到鲁侍萍试探性地问他“想见一见她么”,他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赶紧回绝了。

而当鲁侍萍再次不死心地问他:

“……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他敷衍地说:

“好,你先下去吧。

”至此,周朴园已经没什么心思追忆过去了,他只想把眼前这个知道太多底细的人打发走。

最后,无法再控制自己感情的鲁侍萍用一句比一句更清楚表明她的真实身份的话,迫使周朴园确认她就是当年的“侍萍”,在这个过程中,周朴园全然地惊愕、困惑了。

2.周朴园是怎样看待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

他先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周朴园始终认为鲁侍萍来者不善,对他有威胁,因此,他一直将她视为“谈判”对手,想方设法把她可能造成的危险永远化解掉。

一开始他觉得鲁侍萍是受人指使来到这里敲诈他的,随后从侍萍的话中他知道并没有人指使她之后,他又坚信侍萍自己想要经济补偿,即使侍萍痛心地让他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还是放心不下,唯恐鲁家的人会借机敲诈他。

总之,周朴园一直从现实利害的角度来揣想鲁侍萍来到周公馆的意图,因为他害怕自己因此而遭受经济损失,更害怕自己名誉上受损伤,家庭的“安定”秩序被破坏。

3.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3.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

其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

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

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

至于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4.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

课文结尾处写周萍动手打鲁大海,目睹这个场面,侍萍有什么样的反应?

她由“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到此时对周萍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在和鲁大海的正面冲突中,开始时周朴园因为稳操胜券,因此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保持着冷静,不轻易动怒,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

这时他很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气度深沉的“绅士”。

在鲁大海毫无顾忌地揭穿他犯下的见不得人的罪恶时,他恼羞成怒,不容鲁大海把话说完,厉声喝止他,并让他出去。

他这种表现反而让人相信鲁大海所说的话是真实的,周朴园大赚昧心钱、丧尽天良的更为可怕的一面暴露无遗。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父子顾念之情,可见在周朴园心里最重要的是现实利害关系。

眼看着鲁大海挨了打,鲁侍萍又伤心,又愤怒,她重复鲁大海的话骂道:

“这真是一群强盗!

”这句话里包含着她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是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包括周萍在内的为富不仁者的痛骂。

对于周萍动手打人,她完全始料未及,因此更受刺激,她要责问他,可母爱天性让她一开口成了“你是萍,……”,下面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同样表现了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最后她“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复杂的情绪:

周萍的言行让她备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而不能泯灭的母子之情又在她心里激荡。

5.课外阅读《雷雨》全剧,结合时代背景,说说“雷雨”的象征意义。

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综上分析:

“雷雨”的象征意义大致有: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6.精当的舞台说明。

例如,课文开头舞台说明是: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从而感染了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了压抑感。

又如,关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的动作说明,“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而这一动作,又自然地勾起了周朴园对梅姑娘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衣着、表情等方面的说明,也都更好地说明了人物的身份、性格,是整个剧本不可缺少的部分。

7.请结合剧情品味周朴园、鲁侍萍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就是俗语所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含有别的意思。

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

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

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

在分析戏剧语言时,要透过人物的语言去挖掘出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

如:

“你姓什么?

”言外之意: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又如: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侍萍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家周朴园的丑恶嘴脸,因此不由得爆发出一句“这真是一群强盗!

”这里面包含着多少种感情啊,对周朴园的恨,对鲁大海的心痛,对周萍的心酸……她走至周萍面前,是想跟他论理的,想看一下分别30多年的大儿子,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真是百感交集!

请分析“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三句话的潜台词。

来敲诈吗?

是鲁贵吗?

你可真有能耐啊!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如果不分析其“话外之意,弦外之音”,是难以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的。

望同学们仔细揣摩,体会人物语言的丰富性。

了解戏剧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创作以及表演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二、素材挖掘

 1.周朴园

在坚毅威严的外表下,是他那虚伪和冷漠的内心,他自以为自己站在高高的塔顶上,一切都尽在把握,却不知他其实是命运掌心的傀儡。

他理想中那个讲究尊卑长幼的“模范家庭”,早已危机四伏,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

暴风雨的午夜,一切毁灭,只能留下他独自品尝苦果。

有了罪恶的过程,便有了罪恶的结果;有了不负责任的当初,也便有了这悖论的悲剧,这不是“因果报应”的宿命,这是过程与结果的必然。

2.周萍

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

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着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

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它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

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你可能是无辜的,你的无辜是因为你的生活环境,你也是这个环境的牺牲品;你可能是有责任的,你的责任是你把爱情放错了位置,而又不敢承担。

你的环境划定了你的命运,而你的性格却使你从未成为过你。

要知道,环境可能影响命运,而不能主宰命运,主宰命运的只有你自己。

3.晚年曹禺,再也没能写出“大作品”

2014年7月13日《中国科学报》

剧作大师曹禺,在“文革”时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

“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职务,但这对他是另外一种摧毁。

他的女儿万方回忆说:

“我爸爸八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人生如梦,人生如梦’。

我亲眼看到爸爸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想重新获得写《雷雨》时候的力量,但是他已经被异化了,他已经不是他,已经回不到原来那个曹禺了。

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了,老觉得,这么写对吗?

这么写行吗?

他的脑子已经不自由了……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候的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曹禺在晚年应付于外界活动,每天中午下午几乎都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就连晚上也要观摩看戏,回家后已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时间写作。

“他写不出东西,可又希望自己对社会有用。

经过‘文革’,他不敢对外面真诚,经常说违心的话,比如出去看戏之后,不好的戏也说好。

”万方如是说。

万方记得,曹禺的床头总是放着一本《托尔斯泰评传》,每晚都要读到半夜。

有天夜里,睡在父亲隔壁的她,忽然听到父亲大叫:

“小方子!

我要跳下去!

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每天用嘴活着!

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要做个新人,忘掉过去的荒诞和疑虑,我要沉默,我要往生活的深处钻,用脚踩出我的生活,用手写真实的人生。

托尔斯泰那么大岁数还要离家出走,我也要走!

当第二天万方问及昨晚的事情时,曹禺却不好意思地嘲笑自己:

“就我这个样子,还想成为托尔斯泰呢……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

我要写出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

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

你知道吗?

”此时,万方唯一能做的,就是好言安慰父亲。

曹禺的朋友很多,看着他痛不欲生的样子,大家除了安慰再无他法,只有著名画家黄永玉敢于直接严厉地批评他,他曾写信给曹禺:

“曹公曹公!

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所以你还应该工作。

在纽约,我在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了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排练场去看他边排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

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

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

‘我们也有个曹禺!

’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草莽精神。

’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你是我那个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

为了鼓励曹禺重新拿起笔,巴金也写信给他:

“你一定要写,你的心里是有宝贝的,一定要写出来,不要带走。

曹禺非常珍惜这两封信,时不时总要拿出来看,也下决心要写出“大东西”来。

令人惋惜的是,直到1996年12月13日,他以86岁高龄去世,也最终没能实现写出“大东西”的夙愿。

三、素材储备

1.他人对曹禺的评价

(1)赵朴初:

“艺海诲人曾见雷鸣四海,文章华国长如日出东方。

(2)胡絜青:

“戏剧音容炳后世,终生浩气反帝封。

(3)《大公报》文艺奖审查委员会:

“他由我们这腐烂社会层里雕塑出那么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责贬继之以抚爱,真像我们这时代突然来了一位摄魂者。

在题材的选择,剧情的支配,以及背景的运用上,都显示着他浩大的气魄、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者,不尚热闹,却精干调遣,能够透视舞台效果。

(4)孙庆升: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5)朱栋霖: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6)余秋雨:

“曹禺作为一位戏剧大师,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者,而且是20世纪世界话剧艺术发展的一个杰出代表。

(7)于是之:

“他是剧作家,更是一位诗人,一位现实主义的戏剧诗人。

他的作品情理交融,诗意浓郁,鲜明地表现出在追求戏剧的诗的境界。

2.曹禺故事几则

(1)洗澡读书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2)删改台词

1954年春天,北京人艺排演《雷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

作为剧作者和院长的曹禺,竟对台词做了比较大的删改。

第二幕,蘩漪原来有这样一大段独白——“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

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冒一次,什么我都烧得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

哼!

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着你们。

这段独白一共有156个字,结果被删改成——“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

这段删改后的独白只剩下了20个字。

大约,真可以叫做“精益求精”了。

(3)临终遗憾

曹禺最后的日子里,前后在北京医院住了8年,在此期间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没有离开过文学创作,自然主要是戏剧创作。

老师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其中有活页本、小笔记本、学生用的横格本……里边的内容很丰富繁杂,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人物的对话,有写出的诗,更多的是他想写的剧本之提纲等。

那段时间,曹师的枕头边上常常放着《托尔斯泰评传》之类的书。

他看起来很是认真,很有兴致。

有时,他看着看着突然一撒手,大声说:

“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

”“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

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

你知道吗?

3.在曹禺墓前

冯宗璞

40年代后期,在清华读书时,有一阵子,每到下午课后,常常骑车出去漫游。

圆明园、颐和园以及这一带当时还很荒僻的郊野,都是常到的地方。

漫游中有一个“景点”,便是万安公墓。

那时的万安真是安静,很少人迹,墓也不多。

春来野花烂漫,秋至落叶萧萧,便总想起华尔华斯的那首《我们是七个》,诗中说一个孩子认为死去的姐妹只不过是躺在墓园里,有句云“每当夕阳西下我来到墓边拿着我的小碗坐在他们身旁吃晚饭”,似乎他们仍在世上。

那时我在墓间走来走去,觉得彼岸世界浑和静穆,很近又很远。

后来自己经历了几次亲人的永别,才知道什么是死亡。

万安公墓不再是我欣赏的对象,而是牵连到我的心魂。

我几乎是怕去,但又想去,抚一抚父母的墓碑,也是定省。

今年清明前我们照例去扫墓,擦拭了做为墓碑的大石头,摆好了花束,又照例默然站了一会,各人想自己的心事。

然后为一点小问题,我们到管理处去。

走过另一个区时,家人忽说,“曹禺在这里。

我们快步向前,见一个矮碑,写着“曹禺”两个大字,为巴金老人所题。

墓面是隆起的黑色大理石,没有任何别的字迹。

本来曹禺两个字就足以说明一切了,我们不约而同肃然而立,深深三鞠躬。

50年代中,我在文艺界打杂,曹禺同志(这是习惯的称呼)为写《明朗的天》,曾约我谈话,要我讲讲解放前后教授的生活,学生的心情等。

我讲话的能力很差,大概没有帮助。

讲到刚解放时,和几个同学在寒风中,走到海淀去看解放军。

解放军一个个都很年轻,戴着大皮帽子。

他很注意这一细节。

《文艺报》一个同事的妹妹是医生,他也曾去拜访。

听说他写《日出》时,对不了解的生活特去做实地考察。

这样补充生活,有时能酿出蜜来,有时却不一定,而这种认真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以后,每在一些场合遇到时,他总要关心地问起冯老师近况。

印象最深的是在阳翰老八十五华诞的庆祝会上,曹禺同志特地走到我面前说:

“问老师好,我是万家宝,告诉他,万家宝问好。

1993年,我在深圳小住。

住处有一个女服务员,学写小说,笔名梅子,拿了几篇作品,来征求意见。

乃和她谈起要多读书。

她说最想读曹禺的剧本,许多人想读,但是买不到。

回京后,我立即到处搜寻《曹禺选集》,遍寻无着。

我们又失望又气闷,为什么想看的书总是买不到呢?

这个奥秘我到现在还不明白。

当时有一家小出版社负责人听说,觉得偌大北京城买不到曹禺剧本实在不可思议。

便想由他填补空白。

我们都很兴奋,特地到北京医院看望曹禺同志,说了这一愿望。

他说已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签有合同,可是不知是没有书了,还是有书渠道不通。

那家小出版社只好作罢。

他还坚持依照习惯,坐在轮椅上送我们到电梯口。

我只好写信给梅子,告诉买不到书,也不知道她收到这信没有。

后来《曹禺全集》是由花山出版社出版的,不知是什么原因。

1996年底,曹禺同志逝世,我觉得历史好像翻过了一页,再也回不去了。

曹禺同志是话剧史上的里程碑,我没有专门研究,这只是一个读者的看法。

记得在昆明,上中学时,曾看过《家》、《北京人》等演出,每次都受到很大的震撼。

它们都有一种诗意,就好像《红楼梦》和别的小说的区别,就是有一种诗意。

这使得作品超凡脱俗,直扣人们心底。

从来改编小说都不及小说,只有《家》的改编是个例外。

它本身就是创作,很有灵气,很美。

我很喜欢曹禺的对话。

只凭对话不用描写,就能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真是了不起!

而且那语言是多么铿锵有力。

《原野》中仇虎和金子的对话,一个说:

“给你钱。

”一个答:

“钱我有。

”一个说:

“给你车。

”一个答:

“车不用。

”过了几十年,我还记得。

我觉得他的剧本不只是为上演,也是为了阅读,可以大声朗诵,也可以默默阅读,那语言在你心里回荡时,真是无声胜有声了。

若要攀点关系,可以说曹禺同志和我是清华先后同学。

我一直认为,自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以降,在文科领域里,曹禺是清华学长第一人。

还有一位我敬佩的清华学长是作曲家黄自。

老实说,当我知道黄自也是清华毕业(1924)时,很觉奇怪。

我喜欢他的音乐。

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音乐是他创作的。

1995年,我在美国参加一个会,一个台湾旅美作家说,他很关心对黄自的评价。

其实我们的中央音乐学院已经在校园里竖起了黄自的铜像。

我每次去都要行注目礼。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还演播了他的《春思曲》。

我永远记得那雄壮的合唱:

“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

我们四万万同胞!

”可惜黄自在抗战后一年,在三十四岁的锦绣年华中去世了。

不然我们还会听到他的更好的、真正伟大的音乐。

曹禺和黄自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倾注了自己生命的甘泉。

他们都是原创性的,不可替代的。

他们是清华的骄傲。

我们仍在读他的书,唱他的歌,而且会一直继续下去。

我不知道想读曹禺的读者们是否已经有书。

希望他们不会等得太久。

明年清明,我当另带一束鲜花,放在曹禺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