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3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Word版含答案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背景:

孙中山认识到改良根本不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1894年创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思想渊源

(1)学习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受到中国“天下为公”、“大同”等传统思想的启迪。

(3)信奉进化论,欣赏“单税社会主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

二、三民主义

1.背景

(1)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都以失败而告终。

(2)孙中山上书的碰壁使其政治立场由改良转向革命。

2.提出:

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

平等。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4.意义

(1)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指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2)民权主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4.核心: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评价

(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时期的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

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易错提醒]

1.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从表面看。

三民主义是在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反对清王朝的统治也就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2.“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轻巧识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1.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二]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

……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两则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哪些内容?

[教你读史]

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将材料分为三个层次,理解每个层次的主旨大意。

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为三个部分,理解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示]材料一体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内容;材料二体现了“平均地权”的内容。

全面评价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3)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材料一]私有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

……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二]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新三民主义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一注意省略号前后内容的关系。

材料二注意省略号前后内容的关系中体会三大政策与共产党最低纲领的相通之处。

[提示]材料一表明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材料二体现出了新三民主义的思想新,即与共产党民主纲领有若干一致。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内容新:

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

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主张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君主专制体制。

(2)都侧重介绍、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对封建思想进行彻底

批判。

2.不同点

(1)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2)维新变法思想要求维护清朝的君主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不仅要改变封建专制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维新变法思想是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

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

题组一旧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面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生主义就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

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故不能说民生主义就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它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项说法错误。

2.孙中山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解析:

选A根据题中材料分析,孙中山主要阐述了民生主义的概念及其地位。

结合“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等内容可知,A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故B项与题干无关;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C项错误;民生问题不能等同于政治问题,D项说法错误。

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选A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

题组二新三民主义

4.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

“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由此可见,此时的三民主义()

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

选B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密切相连,促进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

5.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

“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C.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

选C“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反映了孙中山主张反帝,故C项正确。

6.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

“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

选A1925年,此时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是比较好,故D项错误;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而材料说的是对外的,故B项错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是对内的;也不是要实现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孙中山说: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解析:

选C据材料信息可见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

2.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

“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

”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解析:

选B“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说明解决民生问题要靠和谐互助,故B项

正确。

3.甲午战争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

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解析:

选B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故B项正确。

4.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解析:

选C从魏源“师夷长技”思想主张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先进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故C项正确。

5.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解析:

选C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中“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应从民生主义的角度理解,而非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与“彻底认清”不符,故B项错误;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与材料中“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不等于完全了解,故D项错误。

6.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效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选D由材料中的信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主张,旨在追求社会公平,故选D项。

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均排除。

7.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选A注意题干中的“1922年”这一时间限制,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当时孙中山已经去世,故②不正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故④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对英、美的不满和反感,因此他要改变现状当然要反帝,之后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并促成国共合作。

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书中说:

“俄国的主张和威尔逊(美国总统)的主张,是不约而同的,都是主张世界上的弱小民族都能够自决,都能够自由。

俄国这种主义传出了以后,世界上各弱小民族都很赞成,共同来求自决。

”这里所说的“这种主义”是指()

A.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共和制国家D.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

选B从材料中的“弱小民族都能够自决,都能够自由”可知“这种主义”指的是实现民族独立,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

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

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8分)

解析:

(1)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先秦儒家对民本思想的理解,挖掘人民与国家、君主的关系。

(2)问,要注意王韬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依托材料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政体有差异。

第(3)问,由材料三中“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即可看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有渊源关系;结合近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主要内涵:

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

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

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

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历史必然性: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