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3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5.3

一、选择题

24.“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  )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而《春秋》由孔子整理,到董仲舒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故A项错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司法审判模式”,不能说明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但据此“春秋决狱”只是司法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25.《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

A.经世济民B.治国之才C.心外无理D.经济管理

【考点】文史常识——《古今图书集成》

【解析】“经世济民”,是我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体现了经世济民的方方面面,故A项正确;我国古代“经济”也指治国的才干,但据材料中各方面的“典”,是文献而非个人才干,故B项错误;“心外无理”是心学概念,题干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经济管理是今义,不包括“选举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故D项错误。

【答案】A

26.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

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

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

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官员选拔目渐科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专制皇权是指皇帝总揽一切大权,而“对官吏进行考核”只是官僚政治的一个具体环节,题干没有涉及专制皇权强化,故A项错误;从“分级负责、层层考核”到“专门考核机构”到“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到“主要由吏部负责,由都察院协同”,表明制度的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材料只反映了“官吏的考核”,故C项错误;题干不是官员选拔而是“考核”,故D项错误。

【答案】B

27.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

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近代外交

【解析】“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故A项正确;“清政府派出……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具备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状态,而当时是“1877年”,故C项错误;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殖民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A

28.1850—1899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

1902—1904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社会研究和人文科学成为重点,日本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

促成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是(  )

A.洋务自强运动的破产B.日本现代化的成功

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D.中国现代化的深化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时间不完全符合,而且“1850—1899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科技类是重点”适应洋务运动需要,但并非深层原因,故A项错误;“日本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但仅仅是外因,故B项错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与“1850—1899年……1902—1904年”不切合,故C项错误;“科技类是重点……社会研究和人文科学成为重点”,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故D项正确。

【答案】D

29.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考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用理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仅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故C项错误;“国内经济环境”都有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但新文化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外经济环境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A

30.对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的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解析】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不是“1950—1956年”,故A项错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B项错误;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材料中“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数据正是其反映,1956年公有制的数据已占100%,故C项正确;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1.依据雅典法律,任何自由人无权任意杀死奴隶,奴隶主人之外的其他人也无权随意侮辱和伤害奴隶,奴隶在受到虐待忍无可忍之际,还可以逃到提修斯神庙和复仇女神神庙寻求庇护并要求更换新的主人。

这表明(  )

A.奴隶获得了基本的人权保障B.雅典法律成为奴隶追求解放的武器

C.自然法原则得到了普遍体现D.自由民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无权任意杀死奴隶,……无权随意侮辱和伤害奴隶,奴隶在受到虐待忍无可忍之际”,表明对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故A项错误;“可以逃到……神庙寻求庇护并要求更换新的主人”,但不是解放奴隶,故B项错误;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以上雅典法律中没有“普遍体现”,故C项错误;“任何自由人无权任意杀死奴隶……无权随意侮辱和伤害奴隶”,故D项正确。

【答案】D

32.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均由私人投资修建;欧洲大陆国家的铁路或由国家负责投资兴建,或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后逐渐转移到国家手中。

这说明欧洲大陆(  )

A.钢铁工业发展迅速B.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C.政府扶植工业革命D.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主题是铁路投资修建的方式,不能说明钢铁工业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仅由铁路修建投资方式不能说明,故B项错误;对比“英国铁路均由私人投资”和“欧洲大陆国家的铁路或由国家负责投资兴建,或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后逐渐转移到国家手中”,说明欧洲大陆政府投资,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前,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错误。

【答案】C

33.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处在于(  )

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

C.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解析】启蒙运动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用理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宪法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并不“独特”,故A项错误;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不是“外国势力主导”,故B项错误;选举是近代民主的基本方式,不“独特”,故C项错误;议会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D

34.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

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

这一措施(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斯大林模式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据材料“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C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故D项错误。

【答案】B

35.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

这表明(  )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材料涉及处理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方式,没有涉及区域化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表明了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而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是由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是经济集团成员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而采用的保护自己经济发展的一种措施,对经济全球化有阻碍作用,“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而后才被引入WTO”不能充分说明离不开,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

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

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

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

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

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

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

(15分)

【考点】

(1)古代中国的公益募捐事业

(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公益募捐事业

【解析】

(1)特点,据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得出指导思想,“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出多种主体并存,“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得出募捐方式,“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得出范围,“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得出规范。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得出西方的影响,“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得出西方人参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得出公益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得出方式,“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得出范围扩大,“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得出制度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得出爱国;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得出民族危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得出民族意识,并结合所学,从近代的经济、生活、科技和文化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募捐方式相对单一;公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法律规范。

(10分)

(2)变化:

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新旧公益组织并存;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突破地域限制、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对公益募捐的规范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制度化、规范化);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相连。

(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原因:

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觉醒。

(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代状元籍贯表

地区

唐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朝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北方小计

40

6

28

6

14

5

11

10

河南

15

16

1

2

2

1

河北

11

1

4

5

2

3

3

山东

3

3

9

1

4

1

4

5

山西

4

1

2

3

陕西

4

1

1

2

1

甘肃

3

黑龙江

1

辽宁

1

南方小计

17

10

23

38

2

78

68

江苏

7

1

4

4

17

27

浙江

2

11

1

20

20

福建

2

7

11

10

3

江西

2

1

3

3

18

2

安徽

1

2

2

2

1

6

7

四川

4

1

5

1

1

1

广东

1

1

3

1

广西

2

1

2

湖南

1

1

1

1

湖北

4

2

3

贵州

2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唐才子传》等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12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

(1)答案示例一:

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中五代、南宋,特别是明朝和清朝时期“南方小计”多于“北方小计”,得出籍贯分布趋势自北向南;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影响文化中心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二:

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江苏”、“浙江”数据比较得出状元最多的省区;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影响文化中心变动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三:

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金朝”、“元朝”数据得出少数民族政权开科取士;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少数民族汉化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答案示例一

特征:

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3分)

说明:

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密集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3分)

答案示例二

特征:

江苏、浙江是全国出状元最多的省区。

(3分)

说明:

江浙地区经济发达,重视读书教育。

(3分)

答案示例三

特征:

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开科取士。

(3分)

说明: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

(3分)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分布特征和说明分别给分,如有其他合理说法,亦可同等给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8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所谓“开中”,即“召商输粮而与之盐”。

洪武三年,山西行省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

商人鬻(卖)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

“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而盐商在响应朝廷开中赴边纳粮后,明廷却无现成的官盐供其支取,使其被迫困守盐场,长期等待支取。

明中叶,除粮食外,棉花、花生、生丝、烟草等经济作物也都成为重要的商品。

到宪宗成化时,赋税的征收,徭役的征发以及国库的开支极大部分均开始用银折纳,促使叶淇于弘治五年对开中盐法进行了改革。

他将中盐方式由传统的纳粮等实物为主改变为以纳银中盐为主,把上纳的地点由边仓改为盐产地运司,以致一时“太仓银累至百余万”,“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

历史学家吴晗指出,变法后“盐商从此可以用银买盐,不必再在边境屯田,边军所需是月粮,边地所缺是米麦,商屯一空,边饷立绌。

——摘编自王团伟《论明代开中盐法的转变——以叶淇盐法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叶淇盐法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淇盐法改革的影响。

(9分)

【考点】明代叶淇盐法改革

【解析】

(1)背景,据材料中“明廷却无现成的官盐供其支取,使其被迫困守盐场,长期等待支取”得出盐法的弊端,“除粮食外,棉花、花生、生丝、烟草等经济作物也都成为重要的商品”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的征收,徭役的征发以及国库的开支极大部分均开始用银折纳,促使……”得出赋役折银。

(2)影响,据材料中“太仓银累至百余万”得出增加了盐税收入,“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得出新兴商人(徽商)势力兴起,“边军所需是月粮,边地所缺是米麦,商屯一空,边饷立绌”得出边粮供给问题。

【答案】

(1)背景:

开中盐法的弊端(盐商守支等问题);明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赋役折银。

(6分)

(2)影响:

增加了盐税收入,冲击了盐业专卖制度;新兴商人(徽商)势力兴起,适应和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给边粮供给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

“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提出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

193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将民主共和国作为“最适当的统一战线”。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

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

——摘编自吴苗《陕甘宁边区民主的理念、环境和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理念上的变化及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历史作用。

(7分)

【考点】陕甘宁边区民主建设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1931年”“《宪法大纲》规定:

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得出是工农共和国,据材料中“1936年……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得出发展为民主共和国;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得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据材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得出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据材料“1931年”“1935年”“1936年”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

(2)作用,据材料“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得出推动了民主运动,据材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中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人民民主专政积累了经验。

【答案】

(1)变化:

由工农共和国发展为民主共和国(或由工农民主专政发展为全民族革命力量的民主)。

(2分)

原因:

日本大举侵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