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0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0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docx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对外汉语教学”

1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Ø“名”与“实”: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Ø名称由来及发展:

✓1950年始创

✓1978.3中国社科院,北京,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

--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创刊专业刊物:

1979《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世界汉语教学》

✧成立专业出版社:

北语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设立对外汉语教学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点

✓王力、朱德熙、王还呼吁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1983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北京,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

--指出当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出现了摇摆,在学术方向上达成共识:

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惟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1997广西南宁,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论证学科地位

2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Ø学科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专门的、综合的、应用的学科。

✓独立的学科地位衡量标准:

有无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体系和研究成果

⏹学科定位:

语言教育学科

Ø学科属性:

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Ø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教学/对中国人的外语教学/对中国人的母语教学:

✓三种汉语教学目的语均为汉语,但教学对象不同

✓四种语言教学均为语言教学,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性质、特点、教学目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不同

Ø学科内部构成:

两属性、三要素

✓两属性:

汉语是本体属性,对外教学是应用属性

✓三要素:

汉语是第一要素,对外是第二要素,教学是第三要素

⏹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

3学科框架

Ø研究的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本体论:

从事汉语本体研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教什么

✓第二层面--认识论:

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如何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

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怎样教

✓第四层面--工具论:

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用什么技术手段

Ø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的特色:

✓目的—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语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内容—既要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更要解释汉语所独具的特点,特别应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研究方法—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方法

4研究范围和内容

Ø对外汉语: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Ø对外汉语教学: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任务型语言教学,既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又是在学习行为理论指导下的习得活动,其本身体现为一种过程,是一种职业行为。

含义:

1教学:

即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分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

一项研究任务是留学生的习得顺序。

3事业:

建设好一支质量高、战斗力强、搭配合理的队伍;最主要的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管理人才。

四个阶段(吕必松):

1)初创阶段(20世纪50末-60初):

1950清华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2)巩固发展阶段(60初-60中):

1965北京语言学院成立,至今仍是我国惟一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大学,该院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

3)恢复阶段(70初-70末):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4)蓬勃发展阶段(70末以来):

11978年以来,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增加到200多所,形成多渠道招生和多层级教学的新体制,接收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

21987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3面对外国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的设置,标志着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飞速发展

4该时期最重要两件事:

成为学科和汉办成立

5师资培养:

1978年北京语言学院正式开办现代汉语本科专业,培养汉语教师、翻译和研究人员;1985年北语、北外、上外、华师4所院校设置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主要目标;80年代后期,许多学校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既是对外汉语教师,又是研究人才。

理论研究:

汉办的作用:

1教学规模:

人数剧增、教学类别和层次不断增加和提高

2教学规范:

两个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3教师培养:

90初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发及其5个考试科目-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汉语(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外国、普通话;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教材编写:

针对不同语种和国家的教材、汉语言本科教材、职业汉语教材

5汉语测试:

90初HSK,面向非本族语人群,分初中等、高等、基础,已有考点44个

6学科研究:

以第二语言的汉语研究、汉语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语言对比、偏误分析、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等为主要内容;2000年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了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是全国惟一的对外汉语教学重点研究基地

Ø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作为学科,主要研究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尤其是其教学过程与习得过程

1理论研究,即对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这三门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

2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研究三者相互关系

◆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

11982提出,使用最广泛

2局限性:

着眼中国国内的教学对象,在国外较难用

3狭义:

指对本国语非汉语者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不包含中国少数民族

4广义:

指所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包括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这时的“对外”,是“对外国、外族人”的意思

●汉语教学:

优点:

可跟国内对母语汉语者的“中文教学”区别开,也跟国际组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及其会刊《世界汉语教学》,以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名称相符。

在国际场合运用较多。

●华语(华文)教学:

三个使用原因:

1东南亚一些国家称“华文(语教学)”2当地华裔较多,教学对象主要是华裔子弟3跟中华相对,国内现有“华语教学出版社”和若干华文学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1优:

学,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使用地点、场合不受限制

2劣:

太长,音律上不平衡,使用不方便。

●对外汉语教育学:

刘珣提出,强调“教育”的丰富内涵,即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应用语言学:

1使用最早,最为普遍。

19世纪末(波兰)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

2广义的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概念,狭义的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指第二语言学教学。

3不恰当,因为本学科性质不仅仅是“应用”,该名称本身一不能直接反映出学科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大纲

1教学设计

Ø相关概念

1)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语言培训、总体设计

✧课程设计:

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订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为分解和落实教学内容而划分教学科目、设计课程,是针对课程本身进行计划和安排的一个概念,属于课程设计的一个部分。

✧语言培训:

为学习者培训与职业工作有关或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

✧总体设计:

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全部教学活动设计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以规范和指导教材编选、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等其他教学环节的进行,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是四大环节的第一环节。

2)大纲制定:

教学计划

✧大纲制定:

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其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具体成果即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是教学管理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决定着教育和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等几部分,是设计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侧重教学行政管理,属教学管理层次

课程设计-学科理论的概念

Ø总体设计

✓定义(吕必松):

在全面分析语言教学的各种内外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制订出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知道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是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同意的整体,是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简单的说,就是为全部教学活动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方案,既指设计过程,又指设计结果。

✓基本内容:

设计过程+结构内容+目的

Ø第二语言教学大纲

1)结果式大纲:

组合型(传统语法大纲)+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

2)过程式大纲:

任务型+程序型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

Ø《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特点/本质特征:

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等级和教学水平。

具很强实用性。

✓内容:

话题内容+语言范围+言语能力

Ø《汉语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1)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

2)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和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3)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

4)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5)根据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做繁简处理,选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项目

6)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

Ø《汉语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选词原则:

1)常用性

2)均匀性

3)科学性

4)规范性

5)实用性

6)联想性

7)包容性(节省性)

8)序列性(等级性)

3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

Ø教学类型

1)汉语言专业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具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双重特点

2)汉语进修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学历教育/全面性、系统性、多等级

3)汉语短期教学-非学历教育/短期、强化、速成

4)汉语速成教学-非学历教育/高目标、高强度、高效率

✓含义:

是从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的某个特定角度划分出来的体现教学特点的类型。

◆教学类别:

预备教学、进修教学、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外国人进入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或其他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预备教学:

1为准备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某些专业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

2最早的教学类型

3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尤其是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便在入系后能顺利完成攻读学位的任务。

4完成学习后要求参加初中级HSK,成绩达到相应水平

●汉语进修教学:

1主要目的,是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

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

3预科教学也按该大纲进行-理工医本科→初等教学,文科、中医本科→初、中等

●汉语言本科教学:

1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汉语专门人才

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31975年北京语言学院试办

●对外汉语本科教学:

1目标,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本科教学

2教学对象主要是中国人

3课程由3方面组成:

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基础课程、外语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

4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随后北外、华师、上外相继开设

●对外汉语教学:

1目的,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人才的研究生教学。

教学对象既有中国学生,也有留学生。

2只是个方向,挂靠二级学科。

1986北语和北大首先开设,挂靠现代汉语专业;随后复旦、南大、中山、南开、川大、华师相继开设;

1997年增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北语首先招手对外汉语教学博士生,随后北师、上师、中山陆续招收。

4课程与课程设计

Ø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含义

1)课程即学习过程,即语言的内化过程

2)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教学科目

4)文化意识的再造

Ø课程研究

✓特点:

1)综合课的技能培养取向

2)专项技能课的微化训练倾向

3)各类课程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

4)课程的活动化倾向

5)课程的教材一体化倾向

6)课程的规范化倾向

Ø课程规范

✓含义:

即对课程本体和课程实施这两部分内容的规范。

其中课程本体部分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即课堂教学,是指课程的教学环节、课堂的教学步骤和课堂测试等过程。

✓实质:

是对课程及其实施进行的标准化、程序化设计,具有忠实执行和精确实施的取向。

✓重要问题:

教学的个性化和共性化的平衡处理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1理论研究概述

1)50-70年代:

✓50年代-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属于探索阶段,起导向作用

✧异于母语教学

✧根据需要确定目标

✧根据特点进行教学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

✧总结具体经验和方法

✓60年代-发展一定规模,经验更丰富

✧代表成果:

《15年汉语教学总结》

✧重要理论和原则:

a)实践性原则是基本教学原则,主要途径是精讲多练

b)主张“语文并进“

c)主张整个教学过程是综合性的,即“语音、语法、词汇三者综合在一种实践课内”

✓70年代-有所增加,个别研究得到深化

✧1974吕必松: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指出“实践性原则不但包括课堂教学方法,而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教材中。

也就是说,它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70年代末:

语言学界明确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明确树立了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为教学理论的研究确立了目标,展示了高度。

2)80年代初-90年代末:

空前繁荣和发展,学科理论研究的宏观体系已基本形成

3)90年代以来:

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①专题研究得到加强,一些领域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热点:

a)中高级阶段的教学理论研究受到关注

b)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和汉语偏误分析受到重视

c)学者对现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提出批评,引起对语法体系、语法教学原则及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d)文化教学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兴趣,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

e)开拓了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

②对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更加自觉;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更加紧密;与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结合更为密切

2学科理论基础

Ø范围和理据:

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哲学:

最深厚

1)为认识语言本质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教学过程的本质提供认识论基础

2)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离不开哲学

3)为语言教学研究、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提供方法论指导

4)是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

核心性

1)普通语言学和特定语言学给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指导和影响

2)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从不同层面、角度、程度上给予第二语言教学以启发和指导

3)特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第二语言教学所吸收和利用

4)第二语言教学吸收和借鉴语言学或其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直接服务于语言教学需要的语言本体研究

5)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是外语教学法流派最直接的理论基础

6)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对第二语言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评估测试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

渗透到第二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教学目的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言语训练的各项内容(听、说、读、写)

●语言学理论跟语言教学法的关联:

1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形式和句内结构的静态分析,是听说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重视功能和超句的动态分析,是功能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3好的第二语言教学体系应从多种语言学理论中吸取养分

●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种假说。

认为:

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迁移必然发生,语言差异点造成学习困难并导致偏误,相同点促进学习;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同学习难度等级挂钩。

●双向促进关系:

吕必松:

语言教师不仅仅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消费者,他们也是这些理论的生产者。

⏹语言的基本特征:

1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2存在于言语之中3有生成性4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是人类的思维工具6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7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学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

洪堡特(德)-普通语言学奠基人

2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瑞士)《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三个学派(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哥本哈根语符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3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美)《句法结构》

4功能主义语言学:

韩礼德(美)

✓教育学:

不可或缺

1)汉语教学必须遵循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2)教育和教学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指导作用

3)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基础

●教育学理论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因其具体实践而得到补充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没处理好二者关系,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主体观:

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如“咨询法”,认为:

在语言学习中,学生是中心,是“病人”;教师是顾问,是“病人”的辅导者。

“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发学生学习。

⏹教学模式:

1传授式2活动式3发现式4发展式→启示:

1提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2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过程的性质(特殊性):

1学生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知识,然后再应用到实际中去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4是在教师和书本的影响下进行的

⏹教学过程四个阶段:

1感知阶段2理解3巩固4运用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2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5统一的培养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6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7直观性原则8巩固性9量力性

⏹课程论:

学科课程论和活动课课程

⏹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

1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发展2教学手段不断改进3课程的改革

⏹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1根本思想是“启发式”2无十全十美的教学法或几种限定的教学法

⏹主要教学法:

1以语言讲授为主2以观察为主3以训练为主4以陶冶为主

✓心理学:

重要

1)依据心理学一般原理可更科学有效地培养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2)研究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3)心理学也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重要基础

●心理语言学:

1936(美)坎特提出该术语

1)两种学习动力:

参加社团的学习动力(效果好)、工具主义的学习动力

2)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

包括语音解码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语言的归纳能力和强记能力,与语言水平关系最密切的是学生的一般性智力水平

3)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表现:

1学习动力2语言观3学习方法(心理基础)

4)成人用母语作为媒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学习过程叫做学习迁移;如果母语和第二语言相差不大(是亲属语言,或一种语言在历史上对另一种语言产生过重要影响),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去促进学习第二语言,就是正迁移;如果母语跟第二语言相差很远(不是亲属语言,或语言类型完全不同),学习者用母语知识去类推第二语言而出现偏误,就是负迁移。

6)第二语言教学法:

两大类

听说法:

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学习通过强化和条件反射形成;强调学习动机,强调模仿、重复、强化三种手段并将其程序化;具体操作上,从会话入手,以句型操练为主,排斥母语和语法规则,通过模仿、强化大量练习达到过度学习。

认知法:

心灵主义的惟理论能力和复杂抽象概念能力;认为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理解是习得基础;强调在交际环境中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重视阅读在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注重语言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具体操作上,口笔并进且相互促进,充分利用母语,把句型练习和语法规则的讲解结合起来,帮助学习者把新语言材料和本人生活精炼连结起来,选择合适情景进行教学。

7)语言学习中的偏误分析:

1内容:

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偏误产生的心理原因、对待偏误的态度

2学习过程两种解释:

“逐步重组论”和“重新创造论”

3心理原因:

1过度概括2规则限制的忽略3规则的片面应用4错误概念的形成

4对待态度:

行为主义→最好不让学生出现偏误,一出现就立刻纠正,以免养成错误习惯

心灵主义→很难要求学习这不出现偏误,对错误也不一定做什么纠正,学习到一定时候错误会自然消失,教育者可通过错误的分析来了解学习者的问题。

桂诗春→教师应善于利用错误分析为克服错误创造条件;在操练语言形式时,对错误应多予纠正;在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时,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不必当场纠正

第二语言记忆过程:

1识记2保持3再认和重现

心理学学派:

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格式塔心理学4行为主义5精神分析学派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

✓文化学:

重要

1)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文化学是其理论基础

2)教学实践中文化因素的体现愈加明显

⏹文化分类:

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文化特征:

1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的

2具有民族性,以民族的形式体现

3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遵守和享有

4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上述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的体系

5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

6在发展变化之中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可分割

2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