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5第13课 张衡传.docx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5第13课 张衡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5第13课 张衡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5第13课张衡传
张
衡传
[学习目标]
1.识记关于张衡、范晔以及历史传记的相关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利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疏通第一段文章词句。
[自学案]
一、走近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
太守不得志,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
”《后汉书》为“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一。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节选自《后汉书》。
二、了解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
《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
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
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赵歧、刘褒、张衡、蔡鱼、刘旦、杨鲁)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
三、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是: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
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考点知识梳理]
一、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寻其方面。
5.衡下车,治威严。
6.覆盖周密无际。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4.形似酒尊
5.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6.振声激扬
三、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衡少善属文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4.妙尽璇机之正
5.皆共目之
四、指出文言特殊句式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连辟公府不就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果地震陇西
5.讽议左右
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7.游于三辅
8.虽才高于世
9.验之以事
10.观太学
五、一词多义
1.观
①观太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⑤启窗而观
2.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乃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4.制
①其牙机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5.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衡少善属文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⑤不如因善遇之。
⑥善刀而藏之。
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找出原句并解释。
1.举:
2.行:
3.辟:
4.就:
5.召:
6.应:
7.拜:
8.迁:
9.转:
10.徙:
11.出:
12.下车:
13.视事:
14.乞骸骨:
15.征: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衡的成就,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3.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巩固考点知识。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二、张衡既然不慕名利,为何又出来做官?
三、文中的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
[知识链接]
一、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
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
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
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
授予官职。
除:
任命,授予官职。
授:
给予官职。
起:
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擢:
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
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
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
调动官职。
补:
补任缺职。
改:
改任官职。
第三类:
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
同时掌管,兼任。
领:
兼任。
署:
代理,暂时担任。
权:
暂代官职。
第四类:
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
降职。
谪:
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
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
降职。
罢、免:
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
废弃不用。
第五类:
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
知: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行:
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
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勃:
人名。
)
二、常见的否定词:
1.衡不慕当世——副词,不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没有,不曾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没有
4.行道之人弗受——副词,不
5.夫仁义智辩非所以持国也——不是
6.赵王畏秦,欲毋行——不
7.愿将军勿虑——别,不要
8.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副词,不要
[练习案]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 左冯(píng)翊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ì) 陇西(lǒng)
D.骸骨(hái) 肃然(sù) 收禽(qí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
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
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
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
看、视察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
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
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
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
去。
8.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
一、1.①从容:
古义: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②交接:
古:
结交。
今:
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①孝廉:
古:
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
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②不行:
古:
不去(应荐)。
今:
不可以。
3.①特征:
古:
特地征召;今:
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②郎中:
古:
官职名;今:
医生的别称。
③公车:
古义:
官署名称;今义:
公家的车。
4.方面:
古:
方向;今:
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5.下车:
古:
官吏初到任;今:
从车上走下来。
6.①周密:
古义:
四周严密。
今义:
周到细致。
②无际:
古义:
没有缝隙。
今义:
无尽。
二、1.“员”通“圆”
2.“傍”通“旁”
3.禽,通“擒”,捕捉。
4.“尊”通“樽”,杯,酒杯。
5.尊:
通“樽”;振:
通“震”,震动
6.振:
通“震”,震动
三、1.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同上。
4.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目: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四、1.判断句
2.被动句
3.否宾语前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5.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6.省略句。
省略主语“张衡”
7.介词结构后置句
8.介词结构后置句
9.介词结构后置句
10.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五、1.①观摩、学习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景象
④道士庙
⑤看
2.①于是
②沿袭
③顺着
④通过、经由
⑤凭借
⑥趁机
3.①才
②就
③竟、却
④于是,就
⑤你的
⑥竟然
⑦是
⑧于是,就
4.①制作,构造
②制服,控制
③统率,指挥
④规模
5.①连接
②连缀
③嘱咐
④劝人喝酒
⑤属于
⑥掌管
⑦辈
⑧类
6.①好的
②善行
③擅长
④交好
⑤好好地
⑥通“缮”,擦拭
六、1.(“举孝廉不行”)推荐(被)举荐任官
2.(“举孝廉不行”)去应荐
3.(“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召来授官(被)召
4.(“连辟公府不就”)就职,任职
5.(“累召不应”)召请来授官
6.(“累召不应”)应职,接受官职
7.(“公车特征拜郎中”“征拜尚书”)任命,授给官职
8.(“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左迁”,降职贬官
9.(“再转复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10.(“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调动官职
11.(“出为河间相”)离京去外地为官
12.(“下车伊始”、“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13.(“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
14.(“上书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15.(“公车特征拜郎中”“征拜尚书”)征召
[探究案]
一、三个方面:
文学、科学、政治。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学业、品格和文学的成就。
(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⑤⑥)
二、1.皇帝闻其“术学”才能,亲自征召。
2.所任官职以科技、史学等业务性职务为主,符合其兴趣,可以更方便的从事科学研
究。
三、1.天资聪颖——少善属文
2.后天勤奋,注重实践,博古通今——游于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3.谦虚、踏实、超尘拔俗——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4.不慕荣利——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5.有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复造候风地动仪……未之有也
6.关心国事,有政治才干——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政事渐损,权移于下,上疏陈事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7.洞察世情,小心谨慎——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上疏乞骸骨
四、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
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科学上、政治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
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它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鲜明。
[练习案]
一、课堂练习:
1.C(C项中“都”读dū。
)
2.D(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
3.C(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4.B(A项“五经”;C“拜”不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
5.B(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
6.C(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
项均为状语后置。
)
7.C(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
8.B(B项均为“用”。
A表范围、在……方面;C前者为召,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