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49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docx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

张维军

 

岑巩古名思州,据《元和郡县志》、《贵州图经新志》、《思州府志》等古籍记载:

在贵州境地,思州最古。

思州历史,正如民国《岑巩县志》所说:

“思州始名于唐,开府于明,历史之久,驾乎贵州。

”在元代置安抚司、宣抚司、宣慰司,广土众民,曾光耀史册。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

岑巩因田氏土司而夷风早化,文明史程悠远浩荡;田氏土司因岑巩而局面大开,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深受朝廷倚重。

 

思州田氏政权,经过八百余年的经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中原、江南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并长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在大西南荒远偏僻的黔东一隅开创了一片广阔天地,为岑巩、贵州乃至整个大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发与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在贵州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研究岑巩古代史,必然研究思州田氏土司。

 

岑巩古代因田氏土司管辖而文明早轫

 

岑巩气候宜人、溪流纵横,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

1985年,在古思州辖地柏树林及舞阳河等地发现旧石器遗址,专家鉴定为五至十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说明那时岑巩附近一代就有了人类活动。

 

古代岑巩不仅坐拥天时之利,还占据地利之便。

岑巩自古地处黔头楚尾,是进出大西南的锁咽要塞,为滇黔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中央王朝十分重视掌控和经营。

 

在水路交通方面,舞阳河、龙江河、龙鳌河三条主干河流穿境而过,其中龙江河、龙鳌河贯穿全境,于玉屏县境三河交汇流入沅江。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唐时期,舞阳河、龙江河已通航船,龙鳌河于清代疏通航道,通航船只可直达湖南洪江、常德进入洞庭湖抵达长沙、武汉等地,连接中原发达地区。

在陆路交通方面,唐代开辟“湘滇黔大道”通过岑巩县境。

元明清时期,为实施对大西南的有效控制,中央王朝开辟出一条连接中原与西南边陲的最重要的交通命脉,即著名的“苗疆走廊”。

自唐以来直到晚清的数百年间,这条驿道一直是维系西南与中原之间政治、经济及文化联系的大动脉。

它起于湖南洞庭湖畔的常德,沿水陆两路溯长江支流的沅江而上,经贵州玉屏、岑巩、镇远等地到达云南昆明。

 

因天时地利之便,岑巩县境得以文明早轫。

据史籍记载,岑巩历史可上溯到尧、舜、夏、商时期。

殷周为鬼方之域,春秋战国时杂错于牂牁国、夜郎国及楚巫黔中之地。

秦为黔中郡地。

汉为武陵郡无阳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黔阳县。

隋置清江郡。

唐武德年间,始设思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思州宁夷郡。

北宋大观元年(1107)再建思州。

元代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宣抚司,后升为宣慰司,辖府、州、县及长官司六十八,广土众民,扬名华夏。

明初置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思州府。

清承置思州府,辖二县四司八里。

民国二年(1913)改名思县,十九年(1930)更名为岑巩县至今。

 

在漫长的岑巩古代史程中,思州田氏土司政权的影响最为深远,历史贡献作用最为巨大。

田氏从一世祖田宗显入黔开始,直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二十六世田琛止,田氏开创了思州八百年天下,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不朽贡献,对促进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简单梳理介绍一下田氏重要人物及其统治思州的几个重要时期。

 

隋开皇二年(582),田氏一世祖田宗显授“黔中太守,知黔州事”。

田宗显为田氏“入黔始祖”。

 

唐武德九年(626),二世田惟康出辰州斩萧铣有功,升授潭州都督府,加黔、潭二州节度使。

 

唐贞观九年(635),唐置思州授田氏,思州之名由此始。

田惟康子孙移居思州,州治务川(今沿河)。

 

唐显庆五年(660),三世田阳明同长孙无忌征战有功,授都督府大总管。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四世田克昌卜筑思州城,成为一股较大的政治势力,李唐王朝授“义军兵马使”,令掌一方大事,成为思州大首领,至此,田氏开始涉事思州,“思州遂为田氏世土”。

田克昌为田氏“入思始祖”。

 

北宋大观元年(1107),十四世田祐恭晋京入朝,请求内附,成为朝廷命官,升团练观察使,世守思州,田氏于此有了朝廷颁发的印信,不仅在氏族内部具有绝对权威,而且可代表朝廷发布地方文告,遵照王法管理社会。

 

南宋保祐元年(1253),授十九世田兴隆武功大夫,知思州军民事统领夔州路兵马,珍州沿边都巡检团练使。

景定元年(1260),封通利善佑侯,开国功臣,食邑三百户。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二十一世田谨贤以地降元,改授思州军民宣抚使。

十八年(1281),改宣抚使为思州宣慰使兼管内安抚使,建治于清江城(今岑巩),其后裔定居注溪衙院。

田谨贤为田氏“入岑始祖”。

因天时地利之便,田氏势力迅速膨胀,田氏土司政权迎来了鼎盛辉煌时期。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二十四世田仁厚遣都事林宪、万户张思泉首先纳款,将镇远、古州军二府并婺川、邛水、信宁、沿河等司图册献纳,改授思州镇西等处宣慰使。

洪武元年(1368)受思州宣慰使。

 

明洪武二年(1369),授二十五世田弘政亚中大夫、知思州宣慰司事。

 

洪武二十年(1387),授二十六世田琛亚中大夫,知思州宣慰事。

 

从世袭的大致情况来看,田氏世袭武职八百余年,位高权重,势力很大,拥有强大的私人武装,颇受朝廷倚重。

田氏土司统治,使思州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加强了联系,极大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稳定,中原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渗透到西南地区,推动了西南地区尤其是今岑巩一带的文明进程。

 

思州田氏土司最辉煌的历史在岑巩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稳定、民族团结而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的特殊制度,从唐宋的羁縻制度发展而来,始于宋代,元代普遍推行,明朝发展完善,清初继承,雍正“改土归流”后崩溃,民国初年废除。

 

思州田氏土司是古代西南地区赫赫有名的四大土司之一,世袭八百余载,领地幅员辽阔,因而史家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说。

 

思州是一个总称,详细说来有唐思州、宋思州、元思州、明思州、清思州府等。

不同时期的思州有不同的治地、领地和主权,均不能等一。

元初至明末,思州田氏土司势力发展到鼎盛,统治的最高机构为宣慰司,统领一方军民事,长官为宣慰使,武职,元代宣慰使品秩为从二品(部级),明代降为从三品(副部级减)。

 

鼎盛时期的元代思州宣慰司版土广大,跨越湘、黔、川、桂数省,占四川一角,领湖南一寓,还有飞地在广西,辖贵州黔东近全幅,领土相当于今天的大半个贵州省,人口上千万。

据中国著名学者谢振东考证,东至湖南包括现在的凤凰、麻阳、芷江、吉首、新晃、新店等县镇,北部抵达四川、领川东的秀山、中和、龚滩诸镇;在贵州省则统辖铜仁、川洞、松桃、梵净、德江、天柱、黎平、岑巩等50余县镇,以及广西的三江、高安等一大片地区,可想而知,元代思州简直成了雄霸西南地区的一个独立“小王国”。

 

然而元初的思州宣慰司治地在哪里,成了史家争论的焦点,他们大多站在有利于自己和地域的立场,或引据史籍,或进行推理想像,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

有说在务川的,有说在德江的,有说在思南的,有说在凤冈的,有说在镇远的,可谓众说纷纭。

 

历史是事实,不容推理,更不容改变。

笔者查阅众多史籍,综合多数意见,认同多数史籍和史家观点:

元至明初岑巩曾置思州宣慰司,其治地始终在岑巩。

 

如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四》云:

“元代思州宣慰、宣抚及安抚先后治所不出今龙泉坪(今凤冈)及思州府(今岑巩)两地,未尝在婺川(即务川)县。

”明确界定了元思州宣慰司治地在龙泉坪和思州府两地。

那么究竟是在龙泉坪还是在思州府呢?

 

(弘治)《贵州图经新治·思州府》载:

“元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寻改宣抚司隶湖广行省,领镇远府、务川县并楠木洞等长官司六十六。

徙治龙泉坪,今属石阡府城,被焚,移置清江,即今思州府治。

至元十七年,敕徙宣抚司还旧治。

”说明元初置思州安抚思,不久改为宣抚司,并把司治迁移到龙泉坪。

后来龙泉坪宣抚司地被火焚毁后,即把司治向南移到清江城,并明确交代清江就是当时的思州府。

 

那么“至元十七年,敕徙宣抚司还旧治。

”是什么意思呢?

照上下文意应是说思州宣抚司治地不久又从清江城返迁回龙泉坪了。

然而众多史籍和专家认为返回旧治并没有成功,如《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就明确指出:

“还旧治未果。

”又如《元史·世祖本纪八》:

“至元十八年闰八月丁巳,改思州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使。

”《明史·地理志七》:

“思州府,元思州宣慰司。

”这些史籍所载内容均证实思州宣抚司治没有从清江城返回龙泉坪,而是于至元十八年(1281)改升为思州宣慰司。

 

还有《新元史·地理志六》也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至元十八年,改安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使,自龙泉坪徙治于清江为思州,改称故思州为思南。

二十一年(1284)省宣慰司,以思、播二州隶顺元路宣慰司,后复置。

”有专家认为此处“安抚司”一说可能是笔误,应该是“改宣抚司”。

思州宣慰司复置的时间,《新元史·杨汉英传》载: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庐崩蛮内侵,(杨)汉英与思州宣慰使田茂忠讨之。

”又《元史·泰定帝二》:

“泰定四年(1327)十一月庚午,以思州土官田仁(即田仁厚)为思州宣慰使。

”说明宣慰司在清江复置的时间,不会晚于1318年。

至1327年,田仁厚为宣慰使。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叶成勇认为,至元十八年(1281)田氏思州徙治清江后,一直没有再迁徙。

至元十二年至至元十七年(1275-1280),思州为安抚司,寻改宣抚司,治所皆在龙泉坪;至元十八年八月徙治于清江,改宣抚司为宣慰司。

徙治后又屡改为军民安抚司、宣慰司、宣抚司,治所皆在清江(《关于贵州岑巩县木召古城的再认识——兼论思州田氏土司治所之变迁》,2014年《地方文化研究》第三期)。

 

《思南县志》主编姚敦睦在《关于思南、思州与贵州》)文中认为: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思州夷长田景贤以地归附元朝,置思州安抚司,设治于水德江(今思南县地),隶于湖广行省。

次年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田景贤为安抚使。

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思州宣抚司,司治从水德江迁龙泉坪(今凤冈)。

至元十七年(1280)七月,司治毁于火,又迁都坪清江城(今岑巩)。

十八年(1281),升为思州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

思州宣抚司隶思州宣慰司,治岑巩。

至元二十一年(1284)闰五月,撤思州宣慰司,以思州隶顺元路宣慰司(今贵阳)。

至元二十九年(1292),复置思州军民宣慰司,隶湖广行省。

 

《岑巩县志》主编黄透松在《思州土司兴废》中认为,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七月乙己,思州宣抚司田仁厚遣都事林宪、万户张思禄献镇远、古州军民二府、婺川、邛水、常宁等十县,龙泉、瑞(祐)溪、沿河等三十四州(司),朱元璋命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州镇西等处宣慰司(治岑巩),以田仁厚为宣慰使,隶湖广布政司。

明洪武二年(1369)田弘正袭思州宣慰使。

明洪武二十年(1387),田琛袭思州宣慰使。

宣慰使司设总管府、管内安抚司、镇抚司、管军民万户府等机构。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思州府·公署》载:

“府治,即前思州宣慰司也。

永乐十一年改建。

 

众多古代史籍记载和当今文史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元初思州宣抚司治移至清江后,不仅没有再迁移,还改升为思州宣慰司。

中途虽有变更,但后来又重新恢复了思州宣慰司的设置,直到明永乐十一年,思州宣慰司的统治中心一直在清江城。

 

关于清江城,当今史家又有几种说法。

有人说在镇远都坪镇,有人说在岑巩中木召。

元至明初思州宣慰司治地一直在清江,只有搞清楚了清江在今天的哪个具体位置,思州宣慰司治所的问题才能最终清楚。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思州府》载:

“清江,隋名;宁夷,唐名;丹川,唐名;沿江,元名。

”“都坪峨异溪长官司,附郭,本隋清江郡,唐宋皆为思州地,元为台蓬若洞住溪等处溪洞蛮夷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宣慰司。

元史谓徙治于清江即此。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隶思州军民宣抚司,寻自龙泉坪徙宣抚司治于清江,即此。

”“洒溪,在府城南,即清江也。

 

《贵州图经新志·思州府》多次记载了有关清江的内容,明确指出清江是隋代就出现了的郡名,唐宋时期都属于思州管辖的地域。

元史记载的思州治地迁徙之地清江就是后来的思州府治地。

据考,清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隋叫清江,元叫沿江,明清时期叫洒溪,后来又叫思州河、龙江河等。

从史籍记载的内容分析,清江,是一条江河的名字,它又代表一个地域名称。

从明清思州府舆图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江就是穿越思州府前的一段河流名称,即洒溪,也就是今天流过岑巩老县城的一段龙江河。

 

综合推断,有元一代及明代初期,思宣慰司治地一直设置在清江城,即岑巩老县城思旸。

思州古城在隋代为清江郡城,元至明初为思州宣慰司城。

可以充分肯定的是,作为长达130余年(1281-1413)田氏最强盛的政治中心完全可以确定在今天的岑巩老县城思旸。

 

思州宣慰司的设置,表明元、明朝廷对清江地区以及思州田氏土司的看重。

这符合岑巩从古至今在整个西南地区所处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田氏在当地举足轻重的现实状况。

 

田氏土司败落奏响贵州行省建立的序曲

 

嘉靖《思南府志》载:

“至元末年,……其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伪夏明玉珍,创设思南都元师府,徙今治。

宣慰田琛徙治都坪(岑巩老县城),而思州分为二矣。

”是说,早在元代末年,因田氏二房子孙田茂安割地投降明玉珍,而致使思州分为思州、思南两地。

 

田茂安擅自割地献大夏明玉珍政权,制造分裂,朱元璋为之震怒,谴其“叛逆”;更引起大房嫡传(土司职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宣慰使田仁厚的愤慨。

《黔南田氏宗谱》载:

田仁厚因思州“分为两司,心甚不服,公(即田仁厚)自统兵攻破龙泉,杀死仁政、仁美,挖掘祖坟,以后二家攻杀,月无宁期”,“竟至改土而休矣”。

 

至思州宣慰使田琛,亦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有积怨,思南宣慰司副使黄禧暗中联合田琛欲除掉田宗鼎。

据史载,田宗鼎“凶狠淫虐,生杀任情,与其副使黄禧构怨累年,互有奏讦。

朝廷虽恶宗鼎,然以田氏世守其地,曲与保全,而改黄禧为辰州知府。

 

永乐八年(1410),田琛联结黄禧,分别自称天主、大将,率兵进攻思南司,田宗鼎不敌,带着家眷连夜逃出城外。

田琛、黄禧领兵进城之后,将未及逃脱的田宗鼎胞弟予以斩杀,并挖其祖坟,鞭其母尸,尽掠人货财物。

田宗鼎哭诉于朝廷,明成祖朱棣据此召集田琛、黄禧赴京自辩,而田琛、黄禧却抗令不从,欲举兵造反。

朝廷为防其变,果断地采取军事行动,以“构煽旁州,屠戳善良,抗拒朝命”的罪名,命镇远侯顾成率官兵五万讨伐。

田琛、黄禧兵败被抓,押至京师。

为救田琛,田琛之妻冉氏与部属合谋,煽动和唆使台罗诸寨苗民作乱。

明成祖朱棣大怒,将田琛革职,斩首。

 

田宗鼎复职思南后,明成祖“以宗鼎幸免祸,不自惩,乃更逞忿,亦留之。

”田宗鼎为了达到置黄禧于死地,向朝廷揭发黄禧与自己的祖母杨氏长期通奸。

然让田宗鼎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田宗鼎为达目的,不惜败坏祖母名声,致使其祖母杨氏恼羞成怒,于是向田宗鼎反戈一击,向朝廷告发孙儿田宗鼎吊死亲生母亲、凌乱人伦之事。

朝廷因此以灭伦罪为由,于明永乐十年(1412)三月初五日将田宗鼎赐死,并没收全部家产。

 

关于二田被灭的经过,史有不同记载,《罪惟录》卷34《蛮苗列传》之《思州田氏》云:

二田拘杀如故,“(永乐)十一年,上遣旗校数人潜入二司,执琛、宗鼎去,城中无知者。

顷之,忽一官开黄榜谕诸夷日:

‘首恶既擒,余无所问。

’诸夷始惊伏。

琛、宗鼎至京,咸伏法,遂灭之。

”这一记载与《明史》所载有两处明显的差别:

《明史》说顾成率兵五万临思州境,而此说以旗校数人潜入二司;《明史》说田琛与田宗鼎是分别两次被擒至京正法,而此说以为同时执二人去京。

各朝有关方志或取前说,或采后说,又或并列二说,少有辨其是非者。

从二田被平的现实情形而论,以其素来势大兵强,仅以数人潜入即能将其擒获,阖司遂平,似乎有悖常情。

且思南与思州尚有距离,也难以同时潜入二司,而“城中无知者”。

故《明史》之说更合逻辑。

 

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朝廷废思州、思南二宣慰司,以思州之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以思南之地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设贵州布政使总辖,任命蒋廷瓒为贵州第一任布政使。

从此,贵州成为明代的十三个行省之一,结束了川、滇、湘、桂分治贵州的历史。

 

思州田氏土司政权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经营,与所辖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为贵州行省建立奠定了政治、地域、经济和文化基础。

可以说,岑巩是贵州建省的肇始地,在贵州历史上其地位不可谓不突出,其作用不可谓不重大。

 

田琛被诛,其子孙逃散,祖坟被刨,子孙世居地注溪衙院荒废,兔死狐悲,一片凄惨荒凉景象。

乾隆《贵州通志》卷5《山川·思州府志》:

“注溪,在城西南三十里,宣慰田氏子孙世居于此。

 

田氏土司政权败落二百余年后,田景贤后裔子孙田维栋回归故里思州注溪居住。

康熙年间田仁统考中武举人而步入仕途,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乾隆年间建成15座规模宏大、雄伟堂皇,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庭院”,因仿衙门宅第而建,故名“衙院”。

田氏宣慰司子孙在此一直繁衍至今。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黔记》中的思州府城图岑巩县注溪衙院思州田氏土司后裔墓葬群上世纪五十年代思州古城全景(杨云提供)思州田氏土司长房后裔世居住地注溪衙院寨衙院田氏土家四合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