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45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②我在原野上摇曳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_____我在清风中呼吸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_____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_____我醒来时_____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③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_____歌唱_____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_____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在文中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②我在原野上摇曳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________我在清风中呼吸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________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________我醒来时________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③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________歌唱________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________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找近义词:

柔美——________    浓郁——________

②找反义词:

俯视——________    妄自尊大——________

(3)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________,“硕大无朋的独眼”指________。

(5)片段最后一句“哲理”指“________。

(6)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从“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说明人类没有像“我”一样领悟这些道理,暗含了对人类的批评。

B. ③揭示出花的精神:

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C. “我在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既是对花儿的写照,也是对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D. 以上都正确。

(7)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花自喻,想象奇特。

B. 描写客观真实,准确地说明了花的相关科学知识。

C. 描画了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

D. 在对花的诗意的描写中融入作者自己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答案】

(1),

;;

;,

;,

;;

;,

;,

;;

;;

(2)旖旎;馥郁;仰望;顾影自怜

(3)拟人;写了花充实快乐的一天生活

(4)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夜空中的星星;太阳

(5)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6)D

(7)B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①把“晨风、群鸟”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②,;,,;,③,;;

(2)旖旎、馥郁、仰望、顾影自怜

(3)拟人;写了花充实快乐的一天生活。

(4)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夜空中的星星;太阳

(5)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6)D;(7)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7)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竹节人》选段,完成练习。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破课桌,yǎn________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②叱咤风云:

________

(3)读句子,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答案】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解析】【分析】

(1)把“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比喻,又是夸张。

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的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片段二,回答问题。

片段二:

   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②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 檐)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zì zhì)飘(佛 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④……

   ⑤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ni niè)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

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受检阅的部队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⑥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5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⑦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欢腾________   观看________

B.找反义词:

喧哗________   开始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所用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第⑦自然段所用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细读第⑦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__。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B.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C.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D.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6)写三个表现节日人多、热闹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描写阅兵式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8)谈一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

【答案】

(1)檐;zhì;拂;niè

(2)欢跃;瞻仰;肃静;完毕

(3)反复;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热闹非凡的气氛和盛大的场面;比喻;把“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反复;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热爱和信赖的思想感情。

(4)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堆壮激昂的氛围。

(5)A

(6)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7)描写阅兵式的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场面描写。

描写从阅兵的中心部队开始。

先根据排列顺序用概括性语言进行描写,接着,抓住重点,详细描写了战车师、骑兵师和空军。

描写以阅兵的观众的表现结束。

先写主席,再写群众。

这样描写,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全面地反映出整个阅兵的情况。

(8)感悟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才终于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努力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再富饶。

【解析】【分析】

(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4)结合语境,对语段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7)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8)谈自己的感悟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檐;zhì;拂;niè

(2)欢跃、瞻仰、肃静、完毕

(3)反复;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热闹非凡的气氛和盛大的场面;比喻;把“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反复;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热爱和信赖的思想感情。

(4)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堆壮激昂的氛围。

(5)A

(6)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7)描写阅兵式的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场面描写。

描写从阅兵的中心部队开始。

先根据排列顺序用概括性语言进行描写,接着,抓住重点,详细描写了战车师、骑兵师和空军。

描写以阅兵的观众的表现结束。

先写主席,再写群众。

这样描写,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全面地反映出整个阅兵的情况。

(8)感悟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才终于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努力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再富饶。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反复、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赏析语段能力。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8)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理解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长的山脉之一,长约1700公里,最高海拔约2000米。

林区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年产木材300多万立方米,是我国四大木材生产基地之首。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

许多树木不宜在这里生存,所以树种比较单纯。

但这里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

在大兴安岭的峰(蛮峦)沟壑(hè)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

在茫茫林海中还生长着针叶樟子松、阔叶树、白桦、栎、杨、水曲柳、红柳等树木。

    大兴安岭的落叶松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

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于建筑、桥(梁粱)、矿山、铁路等建设上。

它的树皮还可以提取烤胶。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杜香、蔷薇、榛子、山丁都是人造板的好原料。

黄芪、柴胡、沙参都是极好的药(才材)。

各种野花遍布山岭。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大型的珍贵动物有黑熊棕熊驼鹿梅花鹿珍贵的毛皮动物有水獭(tǎ)紫貂雪兔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地下的矿藏也相当丰富。

已探明的有:

黄金、铅、锌、铍等。

     茫茫大兴安岭,满山遍野都是宝。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和自(豪毫)啊!

(1)选择正确的字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峰(蛮峦)________桥(梁粱)________

药(才材)________自(豪毫)________

(2)遍布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是?

(3)短文具体写了大兴安岭的那几类动物,分别是什么?

(4)通过阅读此小短文,你作何感想,写出来好吗?

【答案】

(1)峦;梁;材;豪

(2)落叶松

(3)大型的珍贵动物、珍贵的毛皮动物、鸟类。

(4)①大兴安岭美丽富饶,我真想去大兴安岭看一看。

②大兴安岭是我国的山脉,我为祖国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到骄傲。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________其二________其三________

山,________山,________山,________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________奔腾急,________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________万马战犹酣。

________赖以拄其间。

(1)给加横线字注音。

下鞍________   巨澜________   酣________   锷________  堕________   拄________​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答案】

(1)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解析】【分析】“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点评】

(1)是对拼音的掌握,

(2)是对诗句的掌握与考查。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课文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6.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

在天底下,_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_。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 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好像________。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 ,天空是那么________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 。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不________ 。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 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 ,好像________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柔软 柔美]________ 

[勾勒 勾画]________ 

(3)“一碧千里”描写了________ ,“翠色欲流”描写了________ 。

【答案】

(1)清鲜

;明朗

;愉快

;一碧千里

;茫茫

;翠色欲流

;静立不动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柔美

;勾画

(3)绿的范围 

;绿的程度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课内知识的了解。

7.拓展阅读,我收获。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

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

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

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

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

“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

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

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

“只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

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

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

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

①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

学书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

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

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

②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价。

他还告诉儿子:

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

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

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

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窍门——________   指教——________

  勉励——________   启发——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羡慕:

________  端详:

________  秘诀:

________  陶冶:

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分别使你联想到了哪一句名句格言?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由文中的“________”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练字的辛苦;“________”则形象地写出了人的骄傲自满的心态

②要学习好书法,除了练字本身要________之外,还要认真________,加强________,完善________。

(5)最后一段话,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哪些名句格言?

请在下面写出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