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449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docx

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

“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

高频考点

(一) 水循环

[考情全察]

命题视角一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特点 

(2018·全国卷Ⅲ·节选)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

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解析:

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命题视角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2018·河南南阳模拟)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

(1)~

(2)题。

(注: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1)水的社会循环(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

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2)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②建筑物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增加 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1)D 

(2)B 第

(1)题,由材料可知,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A错;由图可知,当水资源进入供水厂后,水循环的速度会减慢,B错;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的是海水经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的部分,C错;水的社会循环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D对。

(2)题,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占地面积的扩大,对地面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植被的破坏、地面的硬化会减少下渗和蒸发,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减小,蒸发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环流和凝结核增多会增大降水量。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水循环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

高考一般以示意图、区域图及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在备考复习时,既要引导考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也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考生的人地协调观。

1.从综合思维角度掌握影响水循环环节因素的分析思路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时,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2.落脚人地协调观,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题点全练]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渠井结合多水源灌区。

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 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  )

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

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

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

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

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

这种做法将使灌区(  )

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

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

解析:

1.C 2.C 3.A 第1题,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第2题,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充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

第3题,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

(2019届高三·襄阳联考)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

T=W/(Q×86400)计算。

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m3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m3/s计。

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

下表所列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4~5题。

湖名

面积/km2

贮水量W/亿立方米

入湖流量Q

/(m3/s)

洞庭湖

2820

173

10353

太湖

2420

44

195

滇池(昆明)

297

12

29

青海湖

4853

742

39

4.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A.洞庭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

B.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快

C.滇池水循环最活跃

D.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

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青海湖储水量最大导致面积最大

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储水量大

C.洞庭湖平均深度浅是因为泥沙淤积严重

D.洞庭湖换水周期长是因为入湖流量大

解析:

4.A 5.C 第4题,根据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可知,洞庭湖在四个湖泊中换水周期最短,水循环最活跃,水体更新周期最快,A对,C、D错;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慢,B错。

第5题,根据“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可知,湖泊面积同时受储水量和深度共同影响,故A说法错误;根据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可知,青海湖储水量很大、入湖流量小,导致换水周期很长,B错误;洞庭湖因入湖流量很大,导致换水周期较短,D错误;读表格可知,洞庭湖入湖流量很大,入湖河流搬运能力强,可能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严重,使洞庭湖平均深度浅,C正确。

高频考点

(二) 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考情全察]

命题视角一 河流的水系特征 

1.(2018·太原期末考试)

河流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是衡量河流弯曲程度的指标。

当弯曲系数大于1.3时为弯曲河段,小于1.3时为平直河段。

如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水系,下表是图中各支流的长度数据。

据此完成

(1)~(3)题。

支流

实际长度/km

源头到入黄口直线距离/km

78.3

42.3

277

144

547

133.58

270

50.02

(1)图中支流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越(  )

A.不利于行洪B.不利于取水

C.有利于航运D.有利于发电

(3)图示区域黄河干流河道弯曲程度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质地貌B.地转偏向力

C.水文特征D.冰川冻融

解析:

(1)D 

(2)A (3)A 第

(1)题,河流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通过计算可知,丁地弯曲系数最大为5.40,故选D。

(2)题,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说明河道越弯曲,河道越弯曲,则水流越慢,河道泥沙沉积,不利于洪水排泄和航运,故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越不利于行洪。

故选A。

第(3)题,图示区域黄河干流位于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快,受山地地形地质影响,河水改变流向,导致河道弯曲程度较大,故选A。

命题视角二 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2.(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

(1)~(3)题。

降水

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解析:

(1)B 

(2)B (3)D 第

(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B对、D错。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A、C错。

(2)题,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水强度大,②③对。

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①错。

由于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④错。

第(3)题,第5次和第6次降水过程,都为同一流域的河床和沟谷,因此水土流失变化不可能相差太大,A、B错。

第5次降水的强度更大,对裸露坡面泥沙的冲刷作用更明显,但河流泥沙含量较低,说明裸露坡面不是主要的泥沙来源,C错。

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对。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多以区域图、等高线图为命题载体,以相关人类活动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相关知识。

在备考复习时,既要巧用综合思维理清水文特征要素和水系特征要素,并进行准确的特征描述和影响因素分析,更要深刻理解人类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强化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

1.运用综合思维能力,掌握解答河流特征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2.着眼于地理实践力,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提前,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减少,汛期推迟,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下游水位变化平稳

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硬化路面

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

渗水砖

地表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增加,水位变化平缓

[题点全练]

甲图为某地水系略图,乙图为A、B两水文站的年内径流量季节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两水文站所在地区可能位于(  )

①中国南方 ②智利中部 ③法国南部 ④英国南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从甲图中可判断(  )

A.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B.7月沙洲的面积最大

C.7月河流的输沙量最小

D.7月M处河流自东向西流

解析:

1.A 2.D 第1题,由图可知,7月河流的水量是全年中最大的月份,是丰水期,中国南方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①正确;位于南半球的智利中部属于地中海气候,7月是雨季,河流是丰水期,②正确;法国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所以7月份位于北半球的法国南部的河流属于枯水期,③错误;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分布较均匀,河流流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④错误。

第2题,7月是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所以在M处河流是自东向西流,D项正确;根据图可知,水文站A、B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丰水期时,湖泊可以涵蓄大量水流,所以丰水期下游水量经过湖泊的调蓄作用会小于上游水量。

根据乙图可知,7月A的流量小于B的流量,说明A位于下游而B位于上游地区,所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A项错误;7月水量最大,河流的水深最大,会淹没沙洲的部分面积,所以沙洲面积应该最小,B项错误。

7月水量最大,挟沙力最强,所以输沙量也应最大,C项错误。

(2018·西安质检)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

图a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b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

A.1990~1995年B.1995~2000年

C.2000~2005年D.2005~2010年

4.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

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量增加

C.结冰期明显延长D.径流量显著减小

5.推测2005~2007年期间(  )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

解析:

3.C 4.D 5.B 第3题,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年河道面积较小,而河道长度较长,河道平均宽度最小,C正确。

第4题,从图中1995~2000年,河道长度变长,但河道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显著减小,D正确。

第5题,2005~2007年,河道面积增加、长度减小,径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正确;径流量增加,临河段暴雨频率应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下游径流有调节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临河径流量会减少。

高频考点(三) 洋流

[考情全察]

命题视角一 世界洋流分布及其影响 

1.(2018·衡水中学调研)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甲、乙表示洋流,读图完成

(1)~

(2)题。

(1)甲、乙洋流所属大洋环流的模式是(  )

(2)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甲对沿岸增温增湿  B.乙对沿岸降温减湿

C.甲、乙都会影响海运D.甲、乙海域都有渔场

解析:

(1)D 

(2)C 第

(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流动,且由两条暖流两条寒流组成,综合分析可知D正确。

(2)题,甲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因有上升补偿流有渔场分布;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沿岸海域无渔场分布;甲、乙洋流都会影响海运。

故选C。

命题视角二 等水温线图的判读及影响因素分析 

2.(2018·河南省八市测评)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是“冰山胡同”。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

(1)~(3)题。

(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随纬度增加水温升高

C.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2)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光照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D.海陆位置、盛行风

(3)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

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

①出现时间滞后 ②出现时间提前 ③数量增多 ④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1)C 

(2)C (3)B 第

(1)题,北大西洋中高纬的西侧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低,东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高,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A错;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B错;根据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分布密集程度,可知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C对、D错。

(2)题,洋流和纬度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C对。

第(3)题,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B对。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多以区域图、等水温线图为命题载体,考查洋流的判定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引导考生对区域图进行准确定位,然后结合水温变化、洋流流向、大气环流等进行洋流的判定及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1.立足区域认知,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进行洋流判定

(1)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海区及洋流

以30°为中心的属于中低纬、副热带海区,以60°为中心的属于中高纬、副极地海区。

如图,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甲为南半球赤道地区,应为南赤道暖流,其流向为自东向西。

乙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应是澳大利亚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自南向北。

 

(2)根据所属海区环流方向确定洋流流向及性质

大洋环流方向

东西走向洋流

南北走向洋流

涉及海域

中高纬

只涉及北半球,逆时针

受西风带的吹拂而形成;自西向东流,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大西洋(0°经线附近),太平洋(180°附近)

中低纬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低纬受信风的影响而形成,自东向西流,均为暖流

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

大西洋,印度洋(80°E附近),太平洋

(3)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断洋流名称

下图中图甲为日本群岛东部,图乙为北美洲东部,因此,a、b、①、②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2.巧用综合思维,掌握等水温线图中洋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方向判读洋流所在半球:

数值向北减小为北半球,向南减小为南半球。

(2)“凸向即流向”:

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如下图a是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3)判断洋流名称:

根据等温线凸向判定洋流流向,进一步确定其性质;根据等温线数值及其变化判定纬度位置和南、北半球,最后确定洋流名称。

如图b,该图若为太平洋等温线分布图,洋流甲的推理过程是:

等温线凸向低值区→流向较高纬地区的暖流;水温较高→中低纬海区;水温由北向南降低→南半球。

结论:

东澳大利亚暖流。

(4)高温流向低温为暖流,低温流向高温为寒流。

 

[题点全练]

(2018·合肥质检)如图示意非洲南部周边海域冬季表层水温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  )

A.南极环流B.西风漂流

C.本格拉寒流D.厄加勒斯暖流

2.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

解析:

1.D 2.B 第1题,甲地等温线弯曲是受暖流影响的结果,A、B、C错;厄加勒斯暖流沿非洲东南沿海海域向南流,并绕行非洲南端,影响甲地所在海域,D对。

第2题,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海岸,受这一离岸风的影响,丙地产生了上升流,海洋深处的冷水上泛降低了丙海域表层水温。

(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一家公司近日宣称,将从距离南极大陆约1000km的赫德岛采集巨型冰山,然后用拖船拖到阿联酋,缓解本国民众的饮水缺乏问题。

如图为冰山拖运路线示意图。

完成3~4题。

3.若仅考虑洋流因素,该公司计划在12月拖运冰山,其最合理的线路是(  )

A.甲B.乙

C.丙D.丁

4.该公司宣称在运输途中冰山融化速度较慢,其主要的理念依据可能是(  )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

B.冰山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

C.冰山大部分在水面以下

D.途经海域,水温低

解析:

3.A 4.B 第3题,若仅考虑洋流因素,该公司计划在12月拖运冰山,其最合理的线路是甲,先顺西澳大利亚寒流,再顺北印度洋冬季洋流,速度快,水温较低,融化少,A对。

乙、丙在南半球沿途主要逆洋流航行,且是经过暖流,B、C错。

丁在赤道处逆暖流航行,融化多,D错。

第4题,该公司宣称在运输途中冰山融化速度较慢,其主要的理念依据可能是冰山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B对。

与冰山相比,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低,A错。

冰山大部分在水面以下、途经海域水温低,但海水温度高于冰山温度,不是融化慢的原因,C、D错。

[专题跟踪检测]

A级——基础提速练

(2018·郑州检测)我国某湖泊原有面积为1416km2,由于人为增加湖泊深度,湖面水位降低,其面积减小为239km2。

读该湖水量平衡表,完成1~3题。

水量收入项

以体积表示

/106m3

水量支出项

以体积表示

/106m3

湖面降水量

变化前

552

湖面蒸发量

变化前

1212

变化后

96

变化后

215

地面、地下注入量

变化前

770

地表流出量

变化前

110

变化后

816

变化后

697

总计

变化前

1322

总计

变化前

1322

变化后

912

变化后

912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湖面缩小后(  )

A.湖面蒸发量增大B.湖面降水量不变

C.径流补给量减小D.供给下游水量增加

3.湖泊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湖泊流域内(  )

A.气候变得湿润B.地下水位升高

C.水土流失加剧D.荒漠化加剧

解析:

1.C 2.D 3.D 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湖面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可判断该湖泊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最有可能位于西北地区。

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湖面蒸发量由变化前的1212×106m3到变化后的215×106m3,显著减少,A错;湖面降水量由变化前的552×106m3到变化后的96×106m3,显著减少,B错;地面、地下注入量即径流补给量由变化前的770×106m3到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