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27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穷且益坚兴水利 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docx

穷且益坚兴水利多措并举润民心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

穷且益坚兴水利多措并举润民心

——思南县“以水养水”建管养用成功模式及成效调研报告

思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近十年,在国家水利部的亲切关怀和省地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不断推进水利改革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五小”水利入手,全方位实施农村饮水渴望工程、水利扶贫、水利解困、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洪排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坝塘沟渠维修、思林电站库岸与溪河治理、土地开发整理以及农村小水电建设等一系列民生水利工程,大胆创新,探索出符合工程性缺水地区水利改革发展的“以水养水”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初步形成生态、防洪、排涝、抗旱和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体系。

在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四季连旱期间,西南三省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一亿多亩耕地干涸,大面积作物减收甚至绝收,而思南却在此次大旱中安全突围,没有发生严重的缺水问题,正是得益于在水利改革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群众参与”这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水养水”新型水利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

一、基本情况

思南县位于黔东北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幅员面积2230.5平方公里,现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526个村(居),总人口68万(其中农村人口61.21万人),森林覆盖率32.68%,耕地面积43.23万亩,其中田2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境内被乌江切割为东西两片,岩溶发育完整,山高谷深,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境内海拔高程在340—1363米之间,年均气温17.2°C,多年平均降雨量1134毫米,平均年产水量(含客水量)24.9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2.77亿立方米。

共有大小溪河284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36万千瓦(不计乌江干流),可开发水能5.9万千瓦。

但是,山高坡陡、雨多地漏、水低田高和伏旱涝灾是困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工程性缺水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长期没有大中型水利工程支撑更使水利工作短腿。

2001年,全县人均粮食不足650斤,人均财政收入不足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因此,戴上了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穷帽戴上了,穷根找准了,水穷志不穷,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站在践行宗旨的高度深化认识,按照指挥打仗的标准组织施工,瞄准整体提高的目标全面推进,从2002年冬修开始就以“五小”水利建设为着力点,以水利“五权”改革为突破口,每逢冬春时节,兴修水利掀高潮,红旗招展民工忙,投工投劳热情涨,水润田地心里亮,战天斗地除水害,立志十年灭水荒。

2006年,思南县被列为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和水利扶贫饮水安全整体推进县,全面打响了水利扶贫攻坚战,引、提、蓄、拦、固、排多管齐上,资源性缺水区域以修建小水池、小水窖为主,山腰地带以维修小山塘、小水渠为主,小

(一)、小

(二)型水库以除险加固为主,地势低洼区域以防洪排涝和抽提保灌为主,乡镇城郊以工程性措施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为主,支柱产业建设与水利支撑保障有机结合,谱写了一曲穷且益坚兴水利,强农富民壮支柱,十年甘苦润民心,城乡和谐更稳定的动人华章。

经过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的艰苦努力,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3.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全县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44亩,人均保灌面积0.32亩。

兴修库容4426.78万立方米,其中小

(一)型11处,小

(二)型66处,山塘379处;完成引水工程72处、引水规模9.73立方米/秒;完成提水工程52处,提水总装机0.24万千瓦;修筑灌溉干渠394条737.02公里,灌溉支渠338条654.17公里;完成排洪渠16.9公里,解除了5130人的安全隐患问题,保护良田14725亩;治理岩溶面积97.3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29.19平方公里;通过封育治理、人工造林、草地建设、修建拦山沟及小水池等措施,治理小流域面积4.38万亩。

通过群众投工投资自建和国家资金引导修建的雨水集蓄利用小水池(窖)工程累计达2.2万余件,蓄水18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了一座小

(一)型水库。

自2006年以来,开展水利扶贫试点工作投入资金9793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81处,新建蓄水池396座、蓄水4.87万立方米,铺设管道637公里,安装水净化处理器28套、水处理能力15550吨/天,共解决22.9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全县小型蓄、引、提工程达到580处,1000方以上蓄水工程456处、蓄水总库容5708.19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4991.77万立方米。

思南县近十年来的水利工作量相当于前五十年的水利工作量。

全县范围内,一条条溪河清流通畅,一座座水库碧波荡漾,一个个池塘清澈见底,一片片农田被排洪沟、引水渠、人行道和机耕道整齐划分,山洪灾害得到有效遏制,石漠化得到初步治理,石山荒坡披上了绿装。

“十一五”期间,思南县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被评为全省水利工作、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先进集体。

2007年、2010年两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现代烟草农业成为全省样板,全国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县初显成效,生态茶、中药材、经果林、无公害蔬菜方兴未艾,思林电站两万移民成功搬迁且后续扶持有力,涉水家电下乡补贴工作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得益于水和水利的坚实支撑。

二、水利改革和发展的背景

思南县虽然水系较为发达,河流众多,但多数村寨居住高,河谷低,只能望河兴叹,加之地下水位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乱开垦导致大面积石漠化,地表水出露少而小,大部分村寨仅靠附近的天然出水口取水生活,有的村寨连天然井水都没有,靠远处水源点取水和望天水,常常谈水色变。

枫芸、凉水井、孙家坝、邵家桥等乡镇是有名的旱乡,70%以上的村寨都是水荒村,为水纷争、为水致伤、为水结仇,个别群众甚至为水丧命。

就算在条件好的县城、塘头和许家坝集镇,也因水池、管道容量不够、设施老化、管理不善等因素,自来水供应有失保障。

“十里挑水肩欲穿,双目盼水泪已干”,群众受苦了,干部也难过。

于是组织抗旱保饮、保苗、保收,保稳,成了县乡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

长期以来,思南县水利工程管理实行“以电养水”,支撑靠电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以电养水”走到终点,水利支撑丧失;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分户经营后,集体经济的管水组织名存实亡,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农田水利灌溉以户为主;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利管护问题更加凸显,出现“政府无钱管,基层无心管,集体无力管,农民无法管”的局面。

全县建国以来所建的山塘、水库、水池、沟渠等一批老水利基础设施多年失修,淤泥积厚,渗漏严重,相继损毁,即使后来陆续兴建的农田水利设施,仍存在“重建轻管,重用轻护”现象,水利“欠帐”越来越大,70%的耕地长期处于旱涝交加的境地。

思南县在水和水利上吃了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缓慢,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因水返贫、因水愚昧、因水落后在农村较为普遍;农业难以发展,工业滞步不前,招商引资艰难,基础设施建设受阻,水利改革和发展迫在眉捷。

三、大胆改革,大兴水利

“十一五”以来,思南县委、政府在水利建设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操作,举全县之力,围绕改革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扩大参与权,明确用水权,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群众参与”的“以水养水”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

(一)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和建设模式,水务部门唱主角,涉水部门唱配角,拓宽投资渠道,夯实水利基础——解决怎样建的问题。

思南县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统筹安排、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省、地投入,实施大项目推动,吸引外资外商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实行国家投入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民间资本共同带动。

县委、政府对水利工作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形成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水利工作格局。

1、积极争取国家、省、地投入,用大项目推动。

江河山洪等生态灾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洼地排涝工程、思林电站库区大型提水工程等民生水利工程公益性强,主要靠国家投入。

2006年以来,全县水务部门累计向国家争取水利建设资金25211.06万元,占全部水利投入的67%;地方投入12409.17万元,占33%。

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涉水产业专项资金,2011年起以12%的土地收益金作为水利投入。

2、整合部门资金,做大水利蛋糕。

2006年以来,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总投资6418.8万元,覆盖面积81424亩,涉及户数9114户,修建水池2578个,可蓄水26万立方米;修建塘坝16处、沟渠45.54公里、管网525.19公里;修建提灌站7座,提水总装机245.2千瓦。

实施水利扶贫项目,共投资1003.84万元,新建蓄水池1410个,可蓄水5.78万立方米,覆盖24个乡镇145个村解决94080人的饮水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4亩。

枫芸乡提水工程总投资1411.7万元,整合了移民复建工程、烟水配套提水站工程和集镇饮水安全工程,让枫芸乡政府机关所在地及周边村寨2556户10873人喝上干净自来水,同时解决了10050亩的旱地灌溉。

鹦鹉溪镇石阶水村级饮水工程充分利用烟水配套提水工程的一级提水作水源,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退耕还林等资金有机融合,促进了该村的发展,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塘头镇饮水安全工程2007年1月改扩建时供水规模仅1.4万人,通过水利扶贫项目不断向集镇周边延伸,现已发展到17个村112个村民组,供水规模达2.8万人,年供水量75万立方米,年水费收入近100万元,用水覆盖面积是原来的4倍,用水人口是原来的2倍。

塘头镇青杠坝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帮扶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水利扶贫试点项目资金,总投资44.16万元,使全村240多余户1000多人都用上自来水,90%以上家庭用上洗衣机,60%用上热水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蒜、西瓜基地。

2009年,全县整合资金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利项目18个,其中:

沟渠13个41公里,总投资161万元;山塘整治及维修5个,总投资49万元。

3、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不断培育和壮大涉水产业。

本着有利于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鼓励自建自用。

招商引资入驻工业园区的贵州广宇水泥厂、汉信混凝土搅拌厂等用水大户,采取生产生活用水与企业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提前施工、提前投入使用,因为有水支撑,成为我县的骨干企业。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外资外商投入涉水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支柱产业与水利事业同步发展。

亿农公司3万亩茶叶基地,益农公司1万亩金银花基地,森茂公司3万亩生态草畜基地,都配套修建水池、水窖,保证定植、保苗、杀虫用水;华丰专业合作社1万亩果蔬基地配套修建水池、水渠,保证随时灌溉。

因为有水保障,这些企业相继成为全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养。

邵家桥镇石板滩饮水安全工程吸纳返乡农民工个人资本,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对提灌站进行技术改造和除险加固,组建了思南县第一个饮灌用水户协会,增强了水利工程的效用性。

瓮溪镇司都坝村村主任自己垫资邀请地质队勘探地下水源,在论证可行后,国家投入40万元实施了司都坝人饮工程,跨区域解决3个村1000余户4000多人及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4、发扬“双拥”传统,实行军民共建。

民兵预备役人员、武警、消防官兵与思南人民一起,共建民生水利。

思南人武部深化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组建了“水利建设民兵团”,长年投入水利扶贫攻坚战,累计参与或独立建设1600余处水利设施,帮助18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解决了2.4万名山区群众的饮水和灌溉困难。

思林乡温家坡饮水安全工程,解放军总后勤部投入168万元,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的基础开挖、供水管槽开挖等,保证了工程顺利竣工。

县人武部部长经常带领民兵应急连,打着背包进驻大山石岭,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同苦干,被评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

5、不拘一格兴水利,推进水产业差异化发展。

山上、山腰、山底、河谷、坝子,因地制宜;水池、水窖、水塘、水库、电提、渠引、管输、自流,大小兼顾;填沟、穿壑、筑库、修渠、打洞、埋管,多措并举;多治、多固、多引、多提、多蓄、多拦、多排,多多益善。

对全县有隐患的沟河塘、山洪灾害点和病险水库、思林电站淹没区库,强化监测,加大投入,除险加固。

通过发展河岸、库岸特色经济和建设农业产业化配套提水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河岸、库岸生态,全县河道、水库污染指标低于国家控污标准。

不断修建群众所需的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五小工程”,全县山峦间和平坝上的拦山沟、排(引)水渠、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随处可见,山洪灾害点逐年减少。

昔日只种包谷、红苕等传统农作物的村寨,如今种上了经果林,发展起了特色养殖。

积极兴修农村小水电,招商引资修建小水电3座,改建小水电8座,年发电量20万千瓦时,低碳经济彰显魅力。

(二)大胆推进水务体制改革,使管理主体、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相统一——解决多头管的问题。

为避免水务工作多头管理、上下脱节和推逶扯皮,适应水务工作新形势的需要,思南县从四个方面着手水务体制改革。

1、积极实施管理体制改革。

在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中,强化水务部门职能,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工作职能统一划入水务部门管理,成立县水务局,原来由城建部门管理的县供水公司、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划归县水务局管理;各乡镇保留水务站,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属地管理为主,业务指导以水务局为主,强化乡镇水务工作职能,增强乡镇水务工作责任,稳定和充实基层水务人才技术力量。

水利工程移民工作职能划归移民局。

在水务局设立水政执法大队,强化水资源规费征收及水利设施管理,规范对水资源管理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费的征收,认真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

2、积极推行水利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制。

对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定责、定编、定员和“两费”测算;对小

(二)型以上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定员、定编、定岗,在职在编在岗人员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其余水利管理人员实行招考聘用。

3、积极组建用水户协会。

用水户协会属社团组织,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互助合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独立核算,非营利性。

协会成员为灌饮区受惠群众代表。

协会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领导下,业务上服从水务站的指导,使用水户、用水户协会和清泉公司(农灌中心)联成共同管水、合作管水的联盟体。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支渠以下田间管理工程、以灌区或村组为单元建设工程和跨区域、跨村组人饮工程的经营权、管理权完全交给用水户协会,让用水户参与建、自己管、自己养、自己用,充分发挥用水户的主体作用,确保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处。

4、积极推进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

对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水库灌区供水,实行政府定价,严格执行价格变动申报听证审批制度;对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小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实行政府最高限价下的自行定价,由水务部门指导用水户协会进行核算,用水户代表大会议定,70%的用水户代表同意即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其价格变动实行备案制度,确需超出最高限价的,依法申报审批。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有效地发挥了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做到管而有序。

(三)大胆创新管养模式,提高社会化程度。

1、改革所有权——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通过政府引导,明晰产权,优化资源配置,在县水务局成立思南县清泉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清泉公司)和农业灌溉服务中心(简称农灌中心)。

清泉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对规模较大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农灌中心对全县六个国营灌区管理所进行统一管理,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对管理所财务实行联户统管,加强资金监控力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坚持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不变、国有资产性质不变,对经营权进行拍卖,拍卖后的资金“收支两条线”用于水利工程维修改造。

对部分小微型工程进行挂牌公开转让,对新建“三小”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将产权直接明确给农户或联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前组建用水户协会,协会管理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熟悉工程内容,了解工程布局,建成后移交用水户协会管理。

经过改革探索,逐步确立了以清泉公司(农灌中心)、乡镇供水站(灌区管理所)以及用水户协会为主体的管理格局。

2、搞活经营权——解决如何管的问题。

一是市场化。

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司经营,注重群众参与,培养各级管理主体的用水成本意识和权责观念。

由市场形成基础性水价,通过听证、谈判和博弈机制共同确定合理水价。

对各用水户协会的水价,既尊重用水户的意愿,又考虑协会的承受能力,把定价权交给协会和用水户,不搞一刀切。

二是程序化。

对农村取用水统一实施用水申请制度,确立“用水户提出申请→协会核对加注意见→乡镇水务站(灌区管理所)审核批复→清泉公司(农灌中心)确认→取水”的规范化用水程序,在具备条件的城镇、乡村实现网上交费和微机收费。

三是计量化。

全县所有集中供水工程严格执行一户一表、以表计量、按表收费等制度;灌溉用水管理实行大断面或斗口计量,由公司和协会共同签字确认,及时将实测水量数据输入微机,方便农民用水户查询,做到日清、旬明、月公布,水价、水量、水费、灌面“四公开”。

每轮灌溉、供水结束后,将“四公开”信息及时核准,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落实管理权——解决管什么的问题。

对全县农村水利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投资情况和受益地域分级管理:

县清泉公司负责县城和规模较大的集镇饮水安全工程;农灌中心负责小

(一)型水库及大面积灌区管理;乡镇水利站主要负责规模一般的集镇饮水安全工程、小

(二)型及其以下水库、干渠、支渠管理;用水户协会负责村级饮水工程、斗渠、农渠、小坝塘、小型泵站等小型水利设施管理;部分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拍卖,将经营权、使用权交农户管理;小水池、小水窖由农户自主管理。

4、扩大参与权——解决我要管的问题。

将村级饮水工程、斗渠、农渠、小坝塘、小型泵站等小型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权全部交给用水户协会。

用水户通过参与灌溉管理、工程维护和水价制定,提高了投入水利建设、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四)强化供水管理,突出“以水养水”。

按照“大的管住,小的放活,公益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对供水体系进行“城乡水务统筹”改革,突出“以水养水”。

1、强化目标管理。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协会章程规范管理,坚持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和谐统一。

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供水、灌溉机构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保证正常运转,实现管用双赢。

县清泉公司通过外扶(水利扶贫项目等)和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扩大集镇饮水规模和提高供水质量,满足城乡日益发展需求,初步实现城乡供水管理一体化。

农灌中心加强对小

(一)型水利工程及部分小

(二)型工程的集中管理,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每年超额完成灌溉任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协会根据章程和农户需求,召开用水户代表会形成决议,灵活制定年度与阶段性供水计划,保证群众取水用水,做到县乡政府管宏观、水务部门管业务、协会成员管得好、群众参与管到位。

2、加强收入管理。

通过规范运作,清泉公司不断壮大,从2002年水费收入不足70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270万元,每年可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维修、更新改造和应急抢险,供水范围覆盖13个乡镇30个村12523户10.2万人,总资产超过4000万元。

相对集中规模次之的集镇饮水安全工程水费由乡镇水务站代收,根据供水方式独立核算成本,这些集镇水费年收入从不足30万元上升到90万元以上,总资产达2242万元。

用水户协会收入实行“四三三”分配方式,即水费的40%作协会管理人员工资、30%作日常维修管理费用、30%作后续发展基金存入专户,形成“使用—维修—更新”的良性循环机制。

3、完善服务措施。

一是制定可靠的应急预案。

供水公司、乡镇水务站以及农民用水协会都制定了各自的供水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用水安全。

二是建立贴心的维护队伍。

县城和建制镇成立供水24小时服务抢修队,做到集镇内15分钟内、集镇周边30分钟内出动抢修人员。

三是稳健实行用水延伸管理。

在集镇供水辐射的周边村寨,把供水管理交给用水户协会,按表量30%抵付协会管理经费,支持协会拓进发展。

四是扎实抓好安全管理。

在水源沿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定期检查。

对街道管网的管理实行日常巡逻与群众报告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输水损失,确保供水安全有效。

4、引导用水户协会规范管理。

一是按协会组建程序,科学组建好用水户协会。

二是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由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协会人员管理水平。

当地政府和水务部门对辖区内的协会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规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业务技能培训,及时指导协会解决困难问题。

四是让协会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各协会建立水务、帐务公开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加群众参水议水的广泛性,增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

5、坚持公益优先。

清泉公司对利用水利工程集中供水的用水户协会,按照总计量的70%计收协会水费,确保协会的良性循环,使协会与公司形成共同管水的“趸售”关系,使用水户、用水户协会和公司(中心)形成合作管水的联盟体。

清泉公司现在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扶难济困。

(五)创新民办公助方式,拓宽社会投资渠道。

思南县经过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创新了水利建设民办公助方式,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补物投劳。

全县水务系统65名亦公亦农、自收自支水管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后,相应节省的成本开支通过购买物资及时用于农渠改造及干支渠道清淤补漏。

近几年,县农业灌溉服务中心出资20多万元购买物资投入,组织灌区群众投工投劳8500个工日维修灌渠。

代家沟水系工程管理所从全年水费收入中支出3万元购买水泥、砂子、石料等物资,组织双龙片区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对3条田间渠道进行维修改造,改善400亩农田灌溉。

小溪河水系工程管理所在塘头镇泗河坝村和尧民下寨组补助1.62万元购买水泥、沙石等物资,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新建田间灌溉渠道36400米,改善灌面2150亩。

2、无偿投工投劳。

采取“以村为单位,以水系为片,点片结合”的办法,将水利工程建设纳入“一事一议”范畴,按照“一事一议”程序,责任到人,积极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无偿投工投劳参与水利建设。

塘头镇芭蕉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受益农户分片无偿投工投劳500个工日,完成3000多米支管管槽土方开挖,解决了364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林家沟水系工程管理所组织喻家沟山塘受益群众投入200个工日,对配套渠道进行清淤。

马畔塘水系工程管理所组织群众无偿投工投劳3000个工日,完成右干渠清淤3公里,支渠清淤4公里。

3、补资投劳。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投工投劳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建设。

在许家坝、思唐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将2公里田间渠道和4000多米管槽土方开挖,以工程单价的60%发包给群众队伍实施,其余40%由当地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完成,共恢复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600亩。

三星水系工程管理所补助资金1.19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230个工日,修复了水毁干渠、徐家寨等4条支渠和白水斗渠,确保了灌区农田灌溉,恢复改善面积500亩。

凉水井镇党委、政府补助资金1.4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000个工日,顺利实施了张家山山塘整治工程。

4、先建后补,以奖代补。

按照“国家投入引导、乡村资金补充、民间资金启动、农民投工为主”的原则,在“三小”水利工程中,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