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27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docx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016

河南企业联合大厦及豫发艺术中心项目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

 

 

审批: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

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

2015年10月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5

三、施工准备.........................................5

四、施工部署........................................7

五、施工方案.........................................7

六、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16

七、施工应急预案.....................................18

八、安全施工管理措施.................................28

九、文明施工措施....................................29

十、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30

十一、附件...........................................39

 

1、工程概况

河南企业联合大厦及豫发艺术中心项目位于郑州市龙子湖区尚贤路和明理路交叉口,东邻明理路。

河南企业联合大厦主楼25层,地下3层,裙房地上4层,地下3层。

豫发艺术中心地上2层,地下3层。

高程测量基准点的绝对标高为85.0m,场地地面标高为84.04-84.71m,地面最大高差为0.67m,基坑开挖深度为地面以下16.1m。

现有最高水位8.24m,基坑降水设计按8.0m考虑。

基坑东邻明理路,拟建建筑地下室边线东距明理路的路沿石15m,另外基坑东侧有一变压器和电线杆,距离基坑2.5m,其余北、西、南三侧均为空域场地。

本工程基坑周长约352m,深16.1m。

基坑设计支护形式为地面以下4m为1:

0.2放坡加土钉墙支护(除变压器周边),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体系支护。

根据基坑的周边环境和深度,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1。

基坑平面图附后。

2、工程量统计表:

名称

规格型号

工程量

降水井

深31m,直径600mm

70眼(2170m)

3、地质情况:

根据郑州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河南企业联合大厦及豫发艺术中心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现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

第①层:

粉土(Q4-3al)

褐黄色,稍密,稍湿,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反应,含蜗牛壳屑、铁锰质结核,偶见小姜石,局部相变为粉砂,本层层底埋深3.0-3.8m,层厚3.0-3.8m。

第②层:

粉质粘土(Q4-3al)

黄褐色,可塑-软塑,偶见淡水田螺外壳,常见铁锈状斑点及白云母碎片,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局部夹有粉土薄层或透镜体。

本层层底埋深4.0-5.2m层厚0.3-2.0m。

第③层:

细砂(Q4-3al)

黄褐色,饱水,中密,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砂质不纯,局部相变为中砂或粉砂,本层层底埋深6.0-7.3m,层厚1.3-3.0m。

第④层:

粉质粘土(Q4-2al+l)

灰黄色或灰色,可塑-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

本层层底埋深7.4-13.2m,层厚1.1-6.2m。

第⑤层:

细砂(Q4-1al)

黄褐色或灰黄,饱水,中密-密实,局部过渡为粉砂或中砂,中间夹有粉土薄层,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分选较好,级配一般,局部为中砂。

本层层底埋深31.0-33.6m,厚19.2-26.2m。

第⑥层:

粉质粘土(Q4-1al+pl)

黄褐色,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含小姜石及铁锰质结核。

本层层底埋深33.8-34.8m,层厚1.2-3.0m。

第⑦层:

细砂(Q4-1al+pl)

黄褐色,饱水,密实,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和那色矿物,分选较好,级配一般,局部相变为中砂。

本层层底埋深35.0-42.6m,厚7.6-8.3m。

第⑧层:

粉质粘土(Q4-1al+pl)

黄褐色或黄棕色,可塑-硬塑,见有植物根系和螺壳片,含姜石及铁锰质结核,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本层层底埋深44.5-45.2m,层厚2.4-3.4m。

4、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在勘探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为8.24-8.91m左右,水位标高为75.8m,含水层为粉土和下部的粉细砂层,历史最高水位标高83.0m,近3-5年,在不受人工降水影响情况下,场地内地下水最高水位绝对标高为81.5m。

地下水位的年变化幅度约1.0m,设计抗浮水位埋深可采用自然地面下1.5m(自然地面标高84.5m考虑),抗浮水位绝对标高83.0m,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类型,其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开采影响而变化。

根据在本场地钻孔中取水样分析,地下水化学类型属HCO3·Ca型水。

二、编制依据

1、《河南企业联合大厦及豫发中心基坑工程施工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2005;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2

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7、郑州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河南企业联合大厦及豫发中心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技术资料准备:

接到图纸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并参照地质资料、技术标准等,尽快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洽商,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及时组织技术交底,对施工关键点、基坑支护参数及工程的质量要求要详细文字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1.2、定位及高程控制:

进场后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以书面形式索取基准点的资料,把标高控制点及轴线定位点引入场内,制定放线方案和措施,建立现场平面方格网,作好记录。

并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工作。

1.3、编制质量计划:

依据本工程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并认真贯彻实施。

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形成配套的技术力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1.4、编制施工试验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试验内容、部位、数量、见证试验组数,试验计划编制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施工试验按部位、批量送试,其中混凝土试块、钢筋、水泥等材料要作见证取样,要具有代表性。

2、现场准备:

2.1、大门:

现场设置两个大门,按照文明施工标准设置大门,在北侧大门口设置“五牌一图”。

施工现场根据文明施工要求书写有关内容和进行美化。

2.2、临时设施:

施工现场设置办公室、会议室、生活用房等临时活动房,且符合公司文明施工标准要求,并在门口挂牌标识。

2.3、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场地做到平整,无坑洼,无障碍物;场内临时道路坚实、平整,保证畅通。

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设置灭火器械、灭火用砂等消防器械。

2.4、临时用电、临时用水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3、机械准备:

进场前组织人员对施工设备机械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并进行试运行和认可,对设备状态进行标识。

并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易损件,以备施工中换用。

提前做好计量设备及测量仪器的鉴定工作。

储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相应的管道等配套设施。

4、劳动力准备:

做好劳动力的培训和进场教育工作,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进出场计划,优化组合施工人员,避免施工现场出现人员闲置、窝工现象,使整个施工有序进行。

5、通讯准备:

掌握业主、监理、设计院等工程有关人员的通讯方式,以便在施工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联系,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四、施工部署

本工程降水井施工与土方开挖等工序应合理搭接、平衡协调及动态的计划调度,紧密地组织成一体。

降水需随着土方开挖的进度展开,严格遵循“密井浅降,提前降水,慢降缓降”原则降水,降水低于每层开挖基底下下0.5m满足开挖需求即可。

五、降水井施工方案

本工程实行管井坑内坑外同时降水,坑内共布置25眼井,井深31m(自地面算起),井径600mm,坑外共布置45眼井,井深31m(自地面算起),井径600mm。

降水井布置详见基坑降水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一)、

(二)。

1、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

井位放点→挖设泥浆池→钻机就位成孔→下滤管填料→洗井→下管、管线连接→抽水。

2、施工准备

1)、调查场地及周边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线,清除管道淤泥,安排排水通道。

2)、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水、电齐备,场地平整后,材料、设备进场。

4)、连接水、电,安装调试设备。

5)、规划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钻机施工顺序。

3、降水井施工要点

序号

施工工艺

施工要点

1

放线定位

根据降水井设计间距,与坑边距离,对井位进行放线,放线采用十字定位法。

2

挖泥浆坑

在井位边挖设泥浆池,泥浆池尺寸约为6m×6m×0.5m,周围泥浆池选位时顾及多井使用。

井口与泥浆池之间人工挖回流水沟。

据场地条件在基坑内距降水井3m处挖泥浆池,每1~3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

3

钻机成孔

采用正循环钻机施工成孔,自造浆护壁,成井由地面开始施工,井深约31m。

成孔直径ф600mm,成井垂直度偏差控制小于1%。

4

下井管

降水井井管采用无砂砼管,成孔后立即下井管,在混凝土预制托底上入置井管,在底部中间设导中器,四周栓8号铁丝,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玻璃丝布粘贴,以免挤入混砂淤塞井管,竖向用2~4条30mm宽竹条固定井管。

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方向立直。

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雨水泥砂或异物流入井中,井管高出地面200mm,井口加盖。

5

填滤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

滤料沿井孔四周由孔底向上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

填滤料时,应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

6

洗井

洗井采用空压机气举法,从井底逐节,逐层吹洗,将井底泥砂吹净,洗至水清砂净为止。

7

安排水管

、装泵铺设排水管网

潜水泵用镀锌铁丝吊在井内,管井水泵分别连接与出水口径相匹配的管,与地面排水管相连。

抽出水从支管流入坑边总管,经沉淀池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排水管网采用钢管做为排水主管路,排水管直径250mm。

沿排水管路径每隔20m设置一钢制收水池。

排水管线布置在降水井外侧,每5m设托台,排水管居中放置。

排水管网进入市政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可采用铁桶,若采用砌砖池,须做抹灰处理。

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保持在开挖平面以下至少0.5m,并安排人员进行定期监察。

本排水系统在基坑周边共设置4个排水入口经沉淀后流入市政管网。

8

抽降

将本基坑降水工程的降水井逐个编号,并分组控制。

对降水系统控制系统在坑内坑外分组的基础上在进行分组,原则上按单数组合和双数组合,每小组控制在5眼井左右,例如:

W1、W3、W5、W7、W9一组,W2、W4、W6、W8、W10为一组,以此类推。

配电箱控制系统内留足备用控制开关,若有特殊情况下增设备用泵。

坑内和坑外同时抽排,实行联网抽降后应视水位变化情况,有效的合理的启停各组水泵。

9

水位观测

抽水前应进行静止水位的观测,抽水初期每天早晚7点观测2次,水位稳定后应每天观测1次。

4、降水井施工质量控制

(1)成孔直径φ600mm,透水层采用管径300mm的无砂过滤井管,上部2m为普通井管。

滤料粒径0.5~1.5mm,保证井壁的涌水量。

(2)施工管井采用循环钻机成孔,安装钻机底盘要平整,保证管井垂直。

(3)钻孔时采用清水或比重为1.05左右的稀泥浆,尽量降低泥浆粘度和比重,以避免将涌水通道堵塞。

(4)成孔后下井管前要进行换浆,使泥浆比重保持在1.05左右。

泥浆粘度大的孔在换浆后,还需要用钻头划孔,刮井壁泥皮后,方可下井管。

钻孔要做好施工记录。

(5)井管之间的连接,接头处用塑料布条缠住,并且用100目以上的尼龙滤网缠绕井管,井管四周用长竹片绑扎牢固。

(6)下井管时要将井管下至钻孔的中央。

下井管前孔底沉渣不大于10cm。

完整井要在井底使用井墩较小抽砂现象出现。

(7)回填滤料要保证滤料干净、无泥块、无杂质的2mm~4mm的级配石英砂。

下滤料前,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

(8)投滤料时,所投滤料要保证井管四周填的高度一致,要经常测量滤料回填高度。

滤料投放不可过快,防止滤料“架桥”事故发生。

滤料投放量不应低于计算值的95%。

滤料填至地面下1.0~1.5m处,用粘土回填至地表。

(9)排水泵管管材采用3~4寸塑料软管或尼龙橡胶软水管,水泵为潜水泵。

排水管应采用直径350mm波纹钢丝管组成,经协商后排入市政管道中。

(10)井口潜水泵应用钢丝绳悬挂于井口,排水软管要拉直,防止软管绞扭损坏。

(11)降水中防止软管下坠造成憋水或损坏。

5、降水井运行质量控制

(1)降水井运行期间,抽排水的含砂量,应小于1/10000。

(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为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当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当地表水体补给和雨季时,观测次数宜为每天2~3次。

(3)对水位、水量监测记录,应及时整理,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要求,必要时分析水位水量的下降趋势,以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的时间。

(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的渗水现象,当发现基坑涌砂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工程措施。

(5)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6)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调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

(7)备好数台潜水泵,井下抽水泵出现故障立即更换。

(8)自备发电机组,确保双回路供电,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降水正常。

(9)降水采用四级供电人工控制系统,增强降水保障性,确保基础施工期间基础在正常情况施工。

6、排水及管井控制保护措施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在基坑开始至地下水位前8—10天开始降水,遵循“密井浅降,提前降水,慢降缓降”原则降水。

降水井采用潜水泵抽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地面外排水系统。

选用潜水泵排水量6.5m3/h,扬程35.0m以上。

土方开挖时,井点的保护非常重要,安排人员现场看护,当开挖到井点附近时,将井里的水泵提出,并在井口上加盖,做好标记。

 

降水区域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对周围道路、建筑物进行定时观测,防止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的道路、建筑物造成危害。

并制定防沉降措施,具体如下:

 

1)、控制抽水含沙量,在深井滤水管及潜水泵外包密目滤水网,控制抽水含沙量不超过万分之一。

同时应重视埋设井管时的成孔和回填砂滤料的质量。

必要时在基坑外采用回灌水措施。

 

2)、降水控制采用密布浅降,尽量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扰动。

 

3)、加强监测措施。

基础施工期间,特别是降水期间,应对附近建筑物和道路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在抽水期间内,应在基坑周围道路及建筑物设临时沉降观测点,每日进行沉降观测一次(观测应有观测记录);当发现有沉降异常时,应及时釆取措施处理,处理时可在井点管和建筑物之间设回灌井,釆用回灌法,保证建筑物地基以下水位平衡

排放的地下水外排入污水口或采取集中回收用于冲洗土方车轮及其它生产、生活用水等。

7、管井封堵

待降水井停用后,需对管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向管井用1:

1级配砂石进行填充至基础垫层下2m,在2米范围内用C25细石混凝土浇筑。

预留基础筏板套管内用C35微膨胀灌注,上部并用盖板焊接封堵后浇筑基础混凝土。

8、基坑防排水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

本基坑工程需要考虑基坑降水工作,基坑内部排水及地表雨水等采用排水沟、集水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汇水排水。

施工要点如下:

(1)在基坑坡顶配合临边防护设置挡水墙,坡底设集水井、排水沟,外排水汇入市政管道前设沉砂池,沉砂池(砖砌、简易防水、表面砂浆摸面)直径1.5×1.5m,深度比市政管道接入口低1.2m为宜。

(2)结合主体施工单位意见,如果需要,基坑坡脚设置一圈排水沟,坡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

排水沟尺寸为:

300×300×300(顶宽×底宽×高),坡脚排水沟汇集边坡排出的水,坡顶排水沟拦截坡顶雨水,并用于接受坑底抽水。

(3)集水井:

基坑底部及顶部每隔25~30m设置一个集水井以汇集坑顶、坑底排水沟排出的明水,集水井尺寸1000×1000×1000mm。

排入市政管道的集水井前设应做三级消力沉砂池过滤。

基坑内集水井汇集的明水采用多台泵强排至坡顶排水沟。

(4)基坑内的地下水和雨水,在施工期间要及时排除,不要形成积水,防止积水浸入坡体和浸泡坡脚。

排水沟按4‰坡度设置。

集水井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防止积水渗漏。

集水井、沉砂池定期打捞砂泥,以保持其沉淀能力。

9、基坑监测方案

本工程基坑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测。

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过程中须对围护结构、周边道路及建筑进行环境监测,信息须及时反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和相关职能单位。

基坑监测应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实施,详细监测方案由该测量单位具体编制。

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周围建筑、地表裂缝;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周边管线变形。

基坑监测平面示意图(附后)。

9.1、监测要求:

1)、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各种监测应在基坑开挖土方之前就进行,并将测得的原始数据记录在案。

2)、每天的观测数据应绘制成相关曲线,如位移沿深度变化曲线等,报告变形最大值及最大值位置。

3)、施工阶段每天监测1次,非正常情况下增加观测次数;完成基坑开挖与变形稳定后,可适当减少观测次数。

监测应进行到地下室外墙土方回填为止。

4)、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能危及支护安全的灾害来源进行仔细观测,严防坑外水流入坑内。

5)、施工中每天有专人收听气象预报,提早做好预防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准备。

6)、地下水位观测了解抽水期间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对降水效果进行预测,保证基坑的安全。

降水井施工、洗井完毕后,提交包括所有井的实际井位及编号、井深等资料。

降水监测使用的观测井采用抽水井兼做,对观测井做好标记。

监测静水位(成井、洗井完毕后井内自然水位标高)、动水位(抽水水位稳定、抽水进行中的井内水位标高)及水位降深(静、动水位之差)。

9.2、报警界限:

1)、基坑周边坡顶水平位移累计达到30mm,或单日变形大于3mm或连续三日的单日变形大于2.1mm。

2)、基坑周边坡顶竖向位移累计达到20mm,或单日变形大于3mm或连续三日的单日变形大于2.1mm。

3)、基坑周边相邻建筑物沉降累计达到20mm,变化速率达到3mm/d或连续三日的单日变形大于2.1mm;

4)、道路的沉降累计值大于30mm,变化速率达到3mm/d或连续三日的单日变形量大于2.1mm。

5)、锚索应力监测报警值2S15.2:

240kN,3S15.2:

360kN,4S15.2:

480kN。

6)、深层水平位移达到50mm或变化速率达到3mm/d或连续三日的单日变形量大于2.1mm

7)、基坑周边水位变化达到500mm/d。

六、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序号

情况

原因

常用的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1

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

基坑未做整体稳定验算或对可能失稳的诱因重视不足,措施不力,忽视信息化施工的监测及预报;地层含水量较大,周边有跑冒滴漏现象,土层参数劣化。

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段的监测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

对软粘土或易失稳的砂土,应根据整体稳定验算,采用预先加固措施,防止土体失稳

2

桩间发生流砂、流土,使坑周地面开裂塌陷

支护桩布置不当,间距过大或侧壁渗漏,桩间有砂性土层,且有上层滞水时,极易发生流土、流砂事故

立即停止挖土、降水,桩间可加木板挡土、水泥砂浆抹面或桩间灌注混凝土封闭,进行加固处理等

采用混凝土桩支护结构时,应视桩后土质情况决定桩间距,一般间距不宜大于2D(桩径)。

3

挡土桩墙入土深度不足,使周围桩墙内倾或踢脚失稳

设计安全储备不足,桩入土深度过浅

首先停止土方开挖,在桩墙前堆砂土料反压,也可在桩顶适当卸载,桩前被动区打入加固短桩或其他有效措施。

不应盲目追求降低造价,忽视基坑工程的安全,以致造成严重后果。

应根据地基土质条件,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4

基坑开挖引起流砂、涌土或坑底隆起失稳

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桩墙未进入不透水层或嵌固深度不足,坑内降水引起土体失稳

立即停止基坑内降水或挖土,也可进行灌水、堆料反压,有条件时可配合进行坑外降水。

待管涌、流砂事故停止后,再采用有效方法处理(如压浆、被动区加固)

基坑开挖前应补做地质勘察、查明不透水层分布深度和变化情况,应确保挡水桩墙进入不透水层1m以上

5

基坑围护墙向基坑侧产生较大位移变形或破坏

基坑未能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一次开挖到底,引起围护结构大变位或破坏

首先应停止开挖,尽快回填超挖土方,或在桩墙前堆土反压,保护维护结构稳定

应严格施工管理,按基坑施工计划,分层分段开挖、分层分段围护,绝不可一次开挖到底,不可超挖

七、施工应急预案

1、应急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成立项目应急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现场经理具体负责实施。

由现场经理、安全经理、专业责任工程师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见下表:

2、各级职责

⑴项目经理的职责

接到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初步组织指挥抢险救援,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现场形势并对周边建筑物受损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是否将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居民搬离场地。

⑵专家组的作用

立即组织可以邀请到的相关专家人员到现场察看实际情况,通过专家组讨论确定下一步抢险救援措施。

⑶现场经理的职责

配合项目经理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现场人员及相关设备进行抢险,确保在短时间内使基坑得到安全。

⑷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配合项目经理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将专家组的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文件,以指导现场实施,避免因抢险出现次生危害。

⑸物资部的职责

负责抢险物资的及时供应。

⑹工程部的职责

负责抢险工作的现场指挥和抢险人员的安排。

把现场物资材料及时运到安全地点,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⑺技术部的职责

负责抢险方案的现场确定和各种计划编制。

⑻行政部的职责

保证抢险作战人员的食品、茶水、毛巾充足,做好后勤保障,及时传达项目经理的命令和各种信息反馈工作,对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鼓舞斗志。

3、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应急预案 

3.1危险源分析:

 

基坑发生坍塌滑坡,支护桩侧向位移,基坑坑底隆起,发生涌砂涌水,基坑渗水与漏水事故 ,火灾事故,人员伤亡事故 ,重大施工机械设备事故 ,自然灾害 ,基坑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

3.2 预防、应急措施  

3.2.1基坑坍塌滑坡预防及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