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10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docx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汇总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

第一部分

(1-6题23分)

1.选择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

A.汗出夹jiā背飞沙走砾lì曝pù沙之鸟笨拙zhuō

B.须臾yǔ熟视无睹dǔ晶莹剔tī透点缀zhuì

C.美轮美焕huàn楚chǔ楚动人山巅diān淅xī淅沥沥

D.拾shè级仲zhòng春惴zhuì惴不安雕diāo刻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6分)

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⑶写出一句古诗词中咏莲的佳句,。

⑷短短蒲茸齐似剪,。

(梅尧臣《东溪》)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C.梁启超纪念馆已成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历史文化厚重的旅游观光。

D.“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但它的另一个结果却是始料未及的

②人们会在惟一的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物质财富

③计划生育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是不容置疑的

④于是,小规模家庭反而变成高碳排放体

⑤每个孩子人均能源消耗量大大提高

A、③⑤①④②B、②④③⑤①C、③①②⑤④D、②③⑤①④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着只有三、四百米高的小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登上去?

B.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我平时最喜爱看的一个节目,它的主持人张宏民、罗京、李瑞英……等是我最崇拜的。

C.船大;这孩子又听话,不乱跑;我们有好几个人,又是识水性的。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6.新春伊始,我国西南部地区五省市即遭遇大范围干旱。

下面是几则关于干旱的材料。

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西南各省区市旱情

省区

旱情级别

旱灾详情

经济损失

  云南

特大干旱,百年一遇

全省就已经有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受灾3000多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

因干旱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7.88亿元

  贵州

特大干旱,80年一遇

88个县(市、区)中84个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1728万人;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12.9万人需口粮救济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8.77亿元

  广西

严重干旱

13个市出现旱情,农作

物受旱面积1126.38万亩,因旱导致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送水度日的人数为31.86万人

因干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1亿元。

  四川

中旱

截至3月16日,旱灾造成四川省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

  重庆

轻旱到中旱

全市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270万亩,94万人、42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材料二]

干旱级别简介

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

多区县发生特大干旱,多县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严重干旱(二级橙色预警):

数区县多个乡镇严重干旱,或一区县发生特大干旱

中度干旱(三级黄色预警):

多区县发生较重干旱,或个别区县发生严重干旱

轻度干旱(四级蓝色预警):

多区县发生一般干旱,或个别区县发生较重干旱

[材料三]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

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涵水能力很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

根据有关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更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候出现变化。

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

⑴.阅读以上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二题。

①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要的文字概述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

答:

②材料三

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答:

⑵.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北京地区也是缺水地区。

提倡节约用水,是指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呢?

(2分)

答:

第二部分

(7—24题47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3分)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本段文字选自文章作者是(朝代)的(人名)(3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9.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10.“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1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12——15题(12分)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预报阴雨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

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

南瓜蔓为什么能预报天气呢?

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

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

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

”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

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

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预报温度

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

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气温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气温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气温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

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

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

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5月B版,有改动)

12.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什么?

(2分)

13.本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分)

1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3分)

15.本文第二个小标题中的“温度”一词用得是否恰当?

为什么?

(3分)

16.请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题《植物“气象员”》的妙处。

(2分)

三、阅读记叙文,完成17——20题。

(11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⑴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

从猫眼里往外看:

一个生疏人。

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

我警戒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

"你找谁?

"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

"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

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⑵"什么事?

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⑶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

"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冷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

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

"这位民工一口吻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⑷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

我点头答应了。

⑸他见我爽直地答应了,冲动地说:

"谢谢!

谢谢!

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

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碰到大好人了啊!

"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⑹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漆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

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⑺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警惕翼翼地迈着步子。

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眼光中有一种摇摆的拘束。

做父亲的似乎在尽力显示出一种干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

"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

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需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你看,这面墙上本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便利,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测验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

⑻他竭力地想向孩子刻画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

儿子听了,不停地看着他的父亲,眼睛里吐露着一种骄傲和自豪的脸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很多。

⑼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房,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离别。

忽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进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热,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⑽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略、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冲动。

就这一下子,我觉得,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间隔拉近了很多。

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⑾父子俩互相扶持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屋子,城里人住得真舒畅,气质高雅,假如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屋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爱慕和憧憬。

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

不要乱想了。

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

⑿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22期)

17..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写出两点即可)(2分)

①②

1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4分)

⑴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⑵“……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9.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2分)

①②

20.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12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60字以内)(3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21——24(11分)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

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作者:

梁衡,有改动)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2.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甲:

乙:

23.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2分)

2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第三部分

(50分)

写作:

题目:

_____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答案

1.D2.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⑵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⑷平平沙石净于筛

3.D

4.C

5.C

6.

⑴①西南地区遭受的干旱受灾面积大,受灾人口多,经济损失严重;②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导致大面积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4分。

每小题2分)

⑵示例:

可以控制用水的流量,还可以循环用水,比如用洗菜的水浇花,用洗澡的水冲马桶等。

(共2分。

作答内容须抓住日常生活这一点展开。

7.《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8.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9.B

10.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11.赏月的欣喜,被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12.(2分)说明对象:

植物;说明内容:

植物可以预报天气。

说明:

每问1分。

13.(2分)结构方式:

总分式;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

每问1分。

14.(3分)举例子。

文章为了具体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的特征,列举了黄瓜蔓、风雨草、含羞草、晴雨花、茅草、松果的鳞片和河底的青苔等例子,既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说明: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作用说明酌情给分。

15.(3分)不恰当。

因为“温度”在此表意不准确,它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而据本部分内容来看,植物预报的是“气温”,而不是“温度”。

说明: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

16.(2分)文题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植物能预报天气的功能特征。

说明:

意近即可。

17.(2分。

每点1分,意对即可)示例:

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

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

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

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18.(4分。

每题2分,意对即可)⑴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我”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扭捏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⑵写出父亲为实现儿子的愿望而遭受别人怀疑、误解、拒绝的尴尬处境,从中表现出当今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艰难生存状态。

19.示例:

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20.(3分)示例:

“怎么不可能?

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1.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22.甲:

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

乙:

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一处2分,共4分)

23.画家的事例不恰当。

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意思对即可。

2分)

24.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意思对即可。

3分。

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