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895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docx

哥特式建筑特点12页文档资料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罗马风(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是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原义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

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教堂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结构体系,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

首先是采用了尖券、X形尖肋拱等建筑形式来减轻屋顶的重量,比罗马式半圆形拱顶更稳固,所以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更高旷、轻巧。

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

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

另外,哥特式建筑的窗户尺寸大大的增加了,一起应运而生的还有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

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

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哥特式玫瑰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彩色绘画玻璃窗

具体特征是:

1.门窗由半圆拱形改为尖拱,更具向上的方向感。

2.柱子采用束柱,就是一根柱子做得好像几根细柱捆成一束,垂线感觉强烈。

3.拱顶则用尖券X形交叉式或六分肋拱作为承重构件,使大厅显得高耸而奇特。

4.飞扶壁在外墙与柱间的运用起到了斜撑的作用。

同时,飞扶壁做得很空灵,也起到装饰作用。

5.窗饰花纹有宗教寓意,一种是玫瑰花形式,另一种是火焰纹;是宗教与美学的结合;窗上还装有彩色玻璃,使室内光线有奇幻、神秘感。

             哥特式尖券大门和窗户

     哥特式建筑的飞扶壁实例及其建筑原理

著名实例――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

结构用柱墩承重,柱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

正面是一对高60m的塔楼,夹着中厅的山墙,使立面纵分三段,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段联系起来。

正中的玫瑰窗、两侧的尖券形窗、遍布的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

 巴黎圣母院

德国科隆大教堂

上海真正的哥特式建筑当数徐家汇天主堂。

建成于1910年,属于法国哥特式风格。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巴西利卡式大厅。

顶脊是尖拱状,离地25米;立面正中有大玫瑰窗,两边对称地设置尖塔钟楼,高50余米。

                         徐家汇天主堂

法国的哥特式建筑装修风格

哥特风格中世纪的神秘!

一、哥特风格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哥特式建筑在欧洲主要国家都有经典表现,故本文下面将按国家介绍各国的哥特式建筑!

1.1法国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

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

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大教堂。

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在十二世纪,苏格(Suger)修道院长建议当时的国王,卡贝先王朝的第五个国王路易六世和随后继位的路易七世将卡洛林王朝时期所建的教堂拆除,然后在原址建造一座歌特式教堂。

多亏了苏格,圣丹尼修道院才变得极为重要,修道院所属教堂圣丹尼大教堂也就成了当时的皇家陵园。

后又由于圣丹尼主管教区的建立,1966年圣丹尼修道院教堂被晋升改称为“圣丹尼大主教教堂”。

圣丹尼大教堂图

法国初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

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

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

“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

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

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

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巴黎圣母院图

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是法国哥特式教堂鼎盛期的作品,分别是亚眠主教堂、博韦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

亚眠主教堂(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是法国哥特式建筑鼎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

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

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

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

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

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

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亚眠主教堂图

博韦主教堂也叫圣.皮埃尔大教堂,博韦的圣·皮埃尔教堂的穹顶是最高,最广也是彩绘玻璃面积大的。

1284年,由于支柱的间距问题,致使穹顶的坍塌:

教堂还未完成,就已停工。

该教堂中有一个法国最为古老的报时时钟。

博韦主教堂图

兰斯主教堂1211-1290年建,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主教堂内设有主教座。

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著称。

教堂前后建了百余年,由于墩柱形式与装饰主题一致,格调统一。

兰斯主教堂图

沙特尔主教堂的平面构成基本上与兰斯大教堂相同,但室内拱廊(柱垛上)的壁柱从地面直达起拱点,使室内空间的向上性更为强烈。

沙特尔大教堂的中廊的外墙基本由大面积的窗来取代,彻底地应用了“飞券+扶壁”的结构系统,此外,横厅的南北两立面的玫瑰窗和多层叠入的门洞也淋漓地体现了盛期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教堂的西立面虽然完成了双塔的建造和玫瑰窗的设置,但由于保留了以前建筑的一部分立面,使西立面看上去更具有罗马风建筑的特征。

沙特尔主教堂图

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是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名。

法国知名作家雨果曾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这座教堂。

高142米的尖塔是在1439年加建的,教堂也于同年落成。

前墙于1277年动工兴建,它那圆花窗及石花边巧夺天工,三道门廊也饰有精致雕像,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也因此而极负盛名。

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图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

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

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

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

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

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

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火焰纹图

束柱图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

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

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

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

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

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

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

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英国的哥特建筑装修风格

中世纪的神秘!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

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属于英国早期哥特风格,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

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

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

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与同时代法国北部的哥特式教堂相比,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有以下主要特征:

虽然不是修道院,但在教堂的南侧有类似修道院的回廊和议事堂;教堂的圣堂部位采用矩形平面(而不是多叶状);教堂的中廊的拱廊以强调楼层为手法的水平划分为重点,使得中廊内的空间更具水平延伸性(而不是上升性);建筑的“飞券+扶壁”结构系统不发达(而是采用通过侧廊拱顶吸收侧推力的方法);构件纤细的纵长尖顶窗是立面上的主要构图元素(几乎没有圆形玫瑰窗);多枝肋拱从柱垛上生出的手法已经开始出现,预示着日后扇拱的发达。

此外,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是当时少有的“一气呵成”的新建教堂(除中央高塔以外),现存的建筑如实地反映了建造时的原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

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这座教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饰简单。

后来的教堂内部则有较强的英国风格。

约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复杂,窗棂由许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

这时期的拱顶肋架丰富,约克大教堂是英国面积最大的教堂。

除了圣堂部位采用矩形平面和外接议事堂等英国哥特式教堂的常见特点外,最大的特征是采用模仿石拱券的木制顶棚,这使得“飞券+扶壁”结构系统成了纤细的装饰构件。

约克教堂图。

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树张开的树枝一般,非常有力,还采用由许多圆柱组成的束柱。

埃克塞特教堂图。

     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户极大,用许多直棂贯通分割,窗顶多为较平的四圆心券。

纤细的肋架伸展盘绕,极为华丽。

格洛斯特教堂图。

坎特伯雷教堂图

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的拱顶像许多张开的扇子,称作扇拱。

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图

     韦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拱顶作了许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饰,穷极工巧。

这时的肋架已失去结构作用,成了英国工匠们表现高超技巧的对象。

亨利七世礼拜堂图

     英国大量的乡村小教堂,非常朴素亲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种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

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强的防卫性,城墙很厚,有许多塔楼和碉堡,墙内还有高高的核堡。

15世纪以后,王权进一步巩固,城堡的外墙开了窗户,并更多地考虑居住的舒适性。

英国居民的半木构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横档作为构架,加有装饰图案,深色的木粱柱与白墙相间,外观活泼。

1.3德国的哥特式建筑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

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

该建筑的建造过程经历了许多断续,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问,但建筑工艺极为精细。

中堂为5廊形式,整体构成基本模仿法国的亚眠大教堂。

西立面的两座钟塔高达157m,极为壮观。

立面没有玫瑰窗,尖券和竖线条是基本构图元素,无论在外部形象还是在内部空间上都强调了上升性,传达一种高峻而冷漠的感觉。

科隆主教堂图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

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圣伊丽莎白教堂图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

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

其中堂为3廊式,圣堂相当狭小。

在结构上采用“飞券+扶壁”的传力系统,但中廊上高窗的面积比较小(由于一层拱廊相对较高),一层拱廊上部有大面积的无装饰墙面。

西立面中间有一座钟塔,高达161m(在教堂中世界第一),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

如同科隆大教堂,立面没有玫瑰窗,尖券和竖线条是基本构图元素,强调了上升性。

西立面的入口不同于一般哥特式教堂的叠层门洞,而是采用了类似柱廊门厅的方式。

乌尔姆主教堂图

     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

石雕窗棂刀法纯熟,精致华美。

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

建筑内部的装饰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

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常挑出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1.4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

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

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

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图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

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

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

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

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

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

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

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米兰大教堂图

另外在这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

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

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

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

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

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