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83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

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

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院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

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然后把含有生字的词语集中

出示,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

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从笔画多少来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如“骄、

傲、谦、虚、懦、弱、捧”,要写得紧凑;另一类笔画较少,如“尘、代、价”,要写得疏朗一些。

2.朗读教学

本篇课文朗读重点是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对话的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可以先引导学生

关注提示语,圈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尝试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

主练读对话,进一步体会两个罐子神态、语气的不同。

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和小伙伴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A课时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4个字。

教师:

陶挪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学生:

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

(板书:

易碎)

教师:

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

难道陶罐一点儿长处也没有了吗?

3.学习第10v17自然段。

默读第10、17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填。

(多媒体出示句子)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样()、()、

(),而铁罐却()了。

学生填答案: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教师:

易碎的陶罐成了文物,坚硬无比的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憧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

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师:

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故事学完了,铁犀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

过,我们可以把结尾改一下。

三拓展延伸,提高应用能力

多媒体出示内容。

很多年以后,受了伤的铁罐也被人挖出来了,他

()对陶罐说:

“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你的缺点,却没

看到你的优点。

陶罐()说:

“人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我们

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1.学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2.教师:

表示人物神态、动作的关键同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你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生动。

清大家来看:

一名学生出场,表演边笑边说话。

3.教师:

谁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句话?

四总结课文

这则寓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明白每个人都有长

处和短处,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五阅读链接

1.在本课的课后还有•篇小阅读《北风和太阳》,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北风”和“太阳”各有哪

些本领。

学生1:

北风的本领是呼呼地吹。

学生2:

太阳的本领是能发出强烈的光。

2.他们有这样的本领,都做了些什么呢?

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本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北风和太阳》改编的一则寓言故事。

讲的是北风和太阳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外衣脱

掉,后来太阳赢了。

北风和铁罐在性格I•.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结局上的

相似之处在于他们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

兴趣很浓。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先扶后放的

方法。

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美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

而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就会有全面的了解。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易碎(短处)坚硬(长处)

谦虚傲慢

争辩

恼怒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A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

(陶罐和铁罐)

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

(口大肚小……)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

(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

们就去探究、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本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下而的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

(词语)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

(习题)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按照的要求自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

性。

之后通过选词填空,明确了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板块三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9自然段,分别把

铁罐和陶罐说的话画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

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

(铁罐的话)

(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

它是怎么回答铁罐的?

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

(陶罐的话)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6)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

在读好

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7)同桌自由练习。

(8)指名表演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

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

(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

(高兴、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

很有价值)

1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它是怎么说的?

(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它会怎么想?

乂会怎么说呢?

(6)可铁罐听得到吗?

(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铁罐、陶罐的形象十分鲜明,先从主人公入手,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丈章表达的情

感;再理清文章的层次,让本文的学习主线更清晰。

板块四观察发现,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

(1)生字,学生观察。

(2)交流如何认识并记住生字。

(3)学生交流怎样书写才美观。

教师指导:

明确“傲、谦”是左窄右宽。

其中,“敖”第五笔横折

钩从横中线下起笔,下斜至竖中线左拐;“兼”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学生互评后修改。

【设计意图】发现生字书写难点,关注关键笔画,易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A课时目标

1.复习“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懦、弱、提、尘、捧、代、价”7个字。

2.多种形式地朗读关键语句,加深对陶罐和铁罐不同性格特点的理解。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A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陶罐和铁罐》,现在我们来听写两个词语。

(骄傲、谦虚)

2.对照练写。

(词语)同学们,请大家对照一下田字格中的词语,修改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

3.齐读词语。

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们想到了谁呀?

我们接着来学习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的故

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报听写,复习上节课学写的生字。

这两个词语也是课文的关键词,顺势引出

新课。

板块二深入研读,入境入情

1.品读文本,感悟特点。

(1)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清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铁罐奚落

陶罐的话。

(2)学生交流。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

碎片!

(3)同桌互读。

(4)读了铁犀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铁罐根本看不起陶罐,它尖酸刻薄、蛮横无理、责骂挖

苦……)

(5)联系上下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铁罐的蛮横无理?

(傲慢、轻蔑、恼怒)

(6)想一想:

陶罐会怎样说?

(7)分角色演读。

2.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

处)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

罐的谦虚宽容,并从中获得启示。

板块三升华情感,练习表达

1.升华情感。

看到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口语交流,句式训练。

此时,我想对铁罐说:

"o”

我想对陶罐说:

"O"

2.学写对话。

(1)两句语言描写。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2)观察不同:

仔细观察这两句语言描写在形式上的不同。

第一句话提示语在后面,第二句话提示

语在中间,这两句话的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同。

(3)参照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利用固定句式,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通过观察两句语言描写,体会语言描写的不同

形式。

板块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学习“阅读链接”。

(1)同学们,小故事里也有大道理,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叫《伊索寓言》,里面有一则关于北风和太

阳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北风和太阳》,朗读后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北风和太

阳》)

(2)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4)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

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最终都没有

好的结果。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

2.拓展阅读,积累寓言故事。

(1)小组交流:

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说说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鼓励阅读:

今后,希望大家多读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阅读链接"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

读,大胆表达。

通过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院板书设计

陶国王铁罐:

傲慢、轻蔑、恼怒、愤怒

罐橱柜陶雄:

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铁荒凉陶罐:

光洁朴素、成为文物

罐废墟铁罐:

无影无踪、化为泥土

A作业设计

见系列《》或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富有变化,内容浅显易懂,贴

近儿童实际。

经过思索,我以“提示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通过这节课,我也获得了许多感悟。

1.学生为主,放手有益。

回顾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我发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

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进文本,走近学生。

3.

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才能让课堂

教学1.会认“陶、罐”等11个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词语。

要求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4.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憧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5.

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1.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正确看待人和小物。

教学目标

I•会认“陶、罐”等11个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敌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板书:

陶罐与铁

罐)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

陶罐是什么物品?

教师:

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

(多媒体出示陶罐图片)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这一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多媒体出示预习任务)

(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

典、词典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懂课文内

容、读出自己的感受,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

”把

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

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

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课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

留下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

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比一比,看看你能闯过几关。

(多媒体出示

闯关游戏)

第一关:

汉字大本营。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在田

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称号。

第二关:

阅读展示台。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出

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称号。

第三关:

智慧少年。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

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1.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

(多媒体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骄傲谦虚懦弱相提并论尘土

捧起古代价值陶罐恼怒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翘舌音“弱、尘”,前鼻音“谦、罐”。

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多媒体出示生字)

骄傲谦虚懦弱

提尘捧代价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形近字比较:

虎一虚糯一懦伐一代尖一尘

猜谜语:

双星残月两相依。

(弱)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桌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

一看是否正确,二看是否规范。

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骄":

左窄右宽,“马”最后一横变成提。

“谦”:

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书写顺序,右边的第四笔是横折。

“虚”:

半包闱结构,注意虎字头中的“七"笔顺是撇、竖弯钩。

5小结:

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

书写正

确、规范的同学获得“写字之星”称号,恭喜大家。

希望同学们继续勇闯下一关。

2.阅读展示台。

(1)生字、新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吧。

(多媒体出示阅读

要求)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

2把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媒体出示选词填空)

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而铁罐却早己

()了。

学生填答案:

奚落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3.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新词,还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旦还知道了课文的

主要内容,真了不起!

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清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

如果你能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时记下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2.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后反思

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白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使枯燥的生字、新词的学

习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可设计“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生字、新词。

2.鼓励学生质疑。

在导入题目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

疑。

“学贵有疑”,质疑可以锻炼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O

2.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3.

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多媒体。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骄傲谦虚懦弱相提并论尘土

捧起古代价值陶罐恼怒

2.教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o

(1)教师: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昵?

请读课文第广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说说铁罐的性格是什么

样的。

(学生自由读)

学生:

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

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句子)

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

教师:

“傲慢”是什么意思?

(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铁罐

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铁罐当时的心情。

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谁来试一试?

(指导学生读,评价)(板书:

傲慢)

(2)教师:

“傲慢”是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

子中的三个位置:

前、中、后。

请你找到旁白后画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同桌合作画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

教师:

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生汇报)(板书:

谦虚)

(3)教师:

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

(小组间

比赛读)

2.学习第7~9自然段,学生自己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教师:

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

(1)读第7、9自然段,思考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

首先小组内讨论并确定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其次

分角色朗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

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

片!

"

(2)小组汇报学习。

1学生:

陶罐很谦虚、不生气、和气;铁罐发疯、更加生气、怒不可遏。

(板书:

争辩恼怒)

2引导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评价。

教师读提示语,一个学生读铁罐的话,另一个学生读陶罐的话;自由组合读。

(3)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教师:

铁罐那样傲慢,究竟为什么?

学生:

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板书:

坚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