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1731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docx

几所重点院校民法近年考研题

部分院校近年民商法硕士试题

一、人民大学民法13年考研题(91-03)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硕士试题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民法调整人身关系的必要性和特点(20分)

二、法人和合伙的区别(30分)

三、简述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15分)

四、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与联系(15分)

五、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15分)

六、名词解释

(一)名誉权

(二)遗赠扶养协议

(三)邻接权

(四)典权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论所有权制度与债权制度的相互联系(25分)

二、试分析民法通则关于代理的几种连带责任的规定(25分)

三、试论善意取得的璶件(20分)

四、简述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10分)

五、名词解释

(一)民商合一

(二)除斥期间

(三)专有出版权

(四)转继承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为什么说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

(30分)

二、论述合夥人的连带责任。

(20分)

三、试述交付的概念、交付引起的法律后果。

(20分)

四、简述下列各题(每题6分,共30分)

(一)区分绝对权与相对权的意义

(二)设立公司的特许主义和准则主义

(三)肖像权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联系和区别

(四)股票和债券的区别

(五)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论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的相互关系。

(30分)

二、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以及该原则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20分)

三、什么是占有?

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有什么意义?

(20分)

四、比较下列概念的异同?

(每题6分,共30分)

(一)重大误解与欺诈的民事行为

(二)遗嘱能力与行为能力

(三)商标与商号

(四)名誉权与隐私权

(五)授权资本制与法定资本制

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述物权与债权的相互关系。

(25分)

二、试述法人的独立人格、独立财产制、有限责任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0分)

三、简述确定继承开始时间的意义。

(12分)

四、试比较名誉权与隐私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3分)

五、简述下列各概念之间的区别(30分)

(一)ā鮲与抵押权

(二)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

(三)商标与商号

(四)共同过错与混合过错

(五)署名权与姓名权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论法人的有限责任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0分)

二、试述抵押和质押的异同。

(25分)

、试比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联系和区别。

(15分)

四、试比较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每题5分,共30分)

(一)相邻权与地役权

(二)共有与公有

(三)人格权与身份权

(四)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五)发明权与专利权

(六)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论我国物权体系。

(25分)

二、试述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0分)

三、简述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15分)

四、简述人格与人格权的联系与区别。

(10分)

五、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一)公司债

(二)遗赠扶养协议

(三)邻接权

(四)侵权损害赔偿之债

(五)合夥财产

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论如何完善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

(25分)

二、试述我国公司法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规定。

(20分)

三、简述质押与留置的异同。

(15分)

四、简述专利实施许可的概念、特徵与形式。

(10分)

五、比较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每题6分,共30分)

(一)汇票与支票

(二)著作权与商标权

(三)名誉权与荣誉权

(四)地役权与地上权

(五)遗嘱与遗赠

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论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25分)

二、试述物权的优先效力。

(15分)

三、试述合同解除的条件和法律后果。

(15分)

四、简述我国《海商法》中关于时效制度的规定。

(10分)

五、简述《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砏定(10分)

六、名词解释:

(一)基金会法人

(二)背书

(三)竞卖人

(四)再保险

(五)遗托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2、试论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2、简述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公司监事会

2、邻接权

3、商标的续展

4、内幕交易

5、高度危险作业的民事责任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权利质押

2、论述不安抗辩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合夥企业的概念和设立条件。

2、简述商标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3、简述我国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三、比较下列概念

1代理与居间

2、作品与发明

3、保险与保证

4、定金与预付款

5、董事与监事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论述题:

(每题20分,共40分)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徵

2,论述狭义的无权代理与表现代理的联系和区别

二、简答题(40分)

1、合同法规定的代位权成立条件

2、信托财产的概念和特征

3、商标法修改增加的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合同

2、动产质权与权利质权

3、继承期待权与继承既得权

4、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

5、亲权与亲属权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试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形成权

2.一般人格权

3.重大误解

4.保险人代位求偿权

5.专利的新颖性

二、简答题(45分)

1.简述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后果

2.简述著作权的限制

3.简述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

三、论述题(75分)

1.论物权法的公信原则(20分)

2.论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及突破(30分)

3.论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的分权与制衡(25分)

二、浙江大学法学院历年民法考研试题(98——07)

  1998年民法试卷(报考经济法专业)

  一、名词解释

  1、抗辩权2、财团法人3、附条件的法律行为4、债权人代位权5、消费借贷

  二、简答题

  1、抵押权的法律特征2、相邻关系的特征3、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有何区别4、遗赠的法律特征

  三、论述题

  1、民法与商法的联系与区别

  2、债权关系与所有权有何不同

  

1999年民法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形成权2、邻接权3、共同侵权4、附随义务5、转继承6、代位权

  二、比较系列概念

  1、名誉与荣誉2、债权与请求权3、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4、地役权与相邻权5、双务合同与有偿合同6、违约合同与无效合同

  三、简答题

  1、占有的效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法律行为的特征3、债权法的特征

  四、论述题

  1、物权的效力

  2、侵权的行为的构成要件

  

2000年民法试卷

  一、名词解释(4*5)

  1、期待权2、法人机关3、遗赠4、行纪5、不安抗辩

  二、简答题(10*4)

  1、简述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哪些特征

  3、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有哪些主要区别4、《合同法》对债权保全有何规定

  三、论述题(20*2)

  1、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有效要件

  2、试述相邻关系的含义、特征及其处理原则

 

2001年民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权利2、附条件法律行为3、物上请求权4、取得时效5、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6、诉讼标的7、提供证据责任8、诉前财产保全9、支付令10、执行中止

  二、简答题

  1、共有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简述债务转让的方式与效果3、何为人身权,它有哪些法律特征?

  三、论述题

  试述隐名合伙与普通合伙的差异

  

2002年民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相对权2、按份共有3、遗产4、人数不确定的代表诉讼5、公示催告程序

  二、简答题

  1、简述民事权利客体2、简述代理的特征

  3、与独任审判制度相比,合议制度有什么优点?

为什么简单的一审民事案件不适用合议制而适用独任制审理?

  4、何谓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适用参与分配制度的条件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缔约过失责任

  2、论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及处理

  

2003年民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关系

2、不当得利

3、代为继承

  二、辨析题

  试辨析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

  三、简答题

  1、我国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哪些?

  2、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试述物权的优先效力,并举例说明。

  2、试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并举例说明。

  

2004民法

  一、名词解释:

  1、留置权

2、事实行为

3、身体权

4、过错推定责任

5、法治。

  二、辨析:

  1、法人与法定代表人,2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三、简答:

  1、合同的法律特征,2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

  四、论述

  1、民法典制定的必要性和体系结构,

  2、民事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

2005民法

  一、名词解释

  2.民事法律事实

  3.抵押权

  4.简单之债

  5.名誉权

  二、辨析题

  1.辨析对人权与对世权

  2.辨析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三、简答题

  1.论代理的特征

  2.论遗嘱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论合同无效的情形

  2.根据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给中国物权立法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06年民法

  一、名词解释(6*5)

  1、形成权

  2、缔约过失责任

  3、遗赠

  4、质权

  5、隐私权

  二、辨析题(15*2)

  1、民事行为成立与生效

  2、无权代理与无因管理

  三、简答题(15*2)

  1、简述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

  2、简述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四、论述题(30*2)

  1、试论物权的优先效力

  2、试述共同危险行为

  

2008年民法学

  一名词解释(6*5=30)

  1、定着物

  2、健康权

  3、监护

  4、欺诈

  5、除斥期间

  二、辨析题(15*2)

  1、代理与行纪

  2、遗赠与遗嘱继承

  三、简答题(15*2)

  1、担保物权的特征

  2、在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30*2)

  

(一)、甲与乙3月1日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甲将房屋交付给乙,但未进行登记.4月1日甲与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进行了房屋所有权登记.

  1甲与乙,甲与丙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2甲与乙,甲与丙的买卖合同何者优先

  3丙可否就乙请求返还权.

  回答理由必须详尽,否则不予给分

  

(二)、某甲酒醉驾车超速违规,将路人乙撞成重伤,与乙同行的朋友丙上前对甲粗口,与甲同车的朋友丁下车直接就打丙,因为丁练过武术,丙直接倒地不起,经医院治疗无效3天后死亡,丁有妻戊和子己,问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三、清华大学2008年民法试题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15分 每题3分)

  1.死亡宣告

  2.预告登记

  3.相邻关系

  4.共同危险行为

  5.演绎权

  二、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80分 每题10分)

  1.请回答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别。

  2.一般侵权行为及其构成要件。

  3.正当防卫及其构成要件。

  4.欺诈及其构成要件。

  5.代位继承、转继承及其区别。

  6.请简述民法上的“混同”。

  7.请简述民法上的不可抗力。

  8.请比较民事法律行为“附解除条件”和“一方的合同解除的条件”

  三、辨析题(15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上多次出现“撤销”和“撤销权”。

请列举其在合同法上出现的场合并对其进行辨析。

  四、论述题(40分)

  1.试论述我国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

(20分)

  2.试论述我国合同法上的违约金。

(20分)

四、复旦大学2005年民法部分

一解释(2X5=10)

1、物

2、观念通知

3、先诉抗辩权

4、指示交付

5、转质

二简答

1、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2、论我国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制.

3、附义务遗嘱及其限制

4、商业秘密与专利权的异同及联系

三论述20X2=40

1、物权变动模式及其我国物权立法中的选择

2、论安全保障义务.

部分题目的参考答案(未完待续)

1.简述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中的表现

  答: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

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公德是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优良民风和习惯,都属于社会公共利益,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均应尊重,不得违反。

第二,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

民事主体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得违反法律的强行性或禁止性规定。

  2.试述民法的调整对象(论述)

  答: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两部分。

一是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一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民法所调整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地位平等。

如相互间有隶属关系,地位不平等,则不为民法调整。

2、一般是当事人自愿发生的。

如果当事人的一方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不能自愿协商的,则这种财产关系也不为民法调整。

3、受价值规律支配。

具备上述特点的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经济关系,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归属、利用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主要是:

①主体地位平等,相互间没有支配关系;②与民事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有关;③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并不具有经济内容。

这部分人身关系是发生在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3.为什么说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论述)

  答:

民法是所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法反映着不同时期商品经济的社会条件,维护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需由法律保障的发达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离不开法律的调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从法律上确认三个基本要素:

即主体、权利和交易规则。

民法的主体制度确认和规范着市场主体,赋予各类民事主体独立的法律人格;民法的财产权制度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使主体能以自己的财产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民法的法律行为制度、合同制度等规范主体的行为,规定交易规则,使主体得以公平、正当地进行竞争,安全有序地进行交易。

可见,民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基本的法律保障,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属于基本法。

  4.民法的渊源

  答:

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表现形式。

我国民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

1、法律。

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

①宪法②民事基本法③民事单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规范。

2、法规。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3、规章。

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为贯彻法律、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就法律适用中的问题作出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括关于贯彻执行法律的意见、适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批复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渊源。

5国家政策和习惯。

  5.民法的历史沿革

  答:

民法是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民法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古代民法、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三个阶段。

1、古代民法是指简单商品生产者即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民法。

古代社会民法的典型代表为罗马法。

2、近代民法是指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反映自由基本主义社会生活条件的民法。

近代民法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3、现代民法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以来的民法。

资本主义现代民法可以说是始于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

1955年列宁亲自主持制定的《苏俄民法典》就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制定的民法典。

  6.民法的适用的原则

  答: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2、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3、例外法规定排除一般规定。

4、具体规定优于一般性条款。

  7.民法的解释

  民法的解释,是指探求民事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其内容。

民法的解释有文理解释与伦理解释两种。

文理解释,又称文义解释,是指依据法律条文文句的字义或文义所进行的解释。

伦理解释,是指斟酌法律制定的理由以及其他一切情事,依推理而阐明法律规范的真意。

伦理解释包括:

1、扩张解释。

2、限缩解释。

3、反面解释。

4、类推解释。

  8.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作为法律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一种意志关系,而不属于物质关系;再次,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不是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或者不是在平等基础上确立的法律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民法调整社会关系是赋予民事主体权利义务,因而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一经确立,一方即享有权利,另一方则负有相应的义务,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