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65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docx

北京模拟题分类汇总3海淀二模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解析2020.6

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C.原子核分成单个核子的过程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D.一群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B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不是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才说明原子是可分的,选项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选项B正确;原子核分成单个核子的过程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故它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放出能量,吸收的这个能量就叫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C错误;一群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只能发出1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而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才会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D错误。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水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C.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二号”中飘浮的水滴几乎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结果

D.用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说明空气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D

【解析】该题是让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水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这也是正确的;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二号”中飘浮的水滴几乎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结果,选项C说法也正确;用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说明空气有压强,而不是分子间存在斥力,气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为零,故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它符合题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C.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肥皂泡在阳光下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A正确;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不是偏振现象,选项B错误;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干涉现象,选项C错误;肥皂泡在阳光下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干涉现象,不是衍射现象,选项D也错误。

4.如图1所示为小明玩蹦床的情景,其中A位置表示床面未受压力时的平衡位置,B位置是他从最高点直立下落的过程中将床面所压到的最低位置。

若床面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及床面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对于小明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床面从A位置下降到B位置的过程中,小明的动能不断变小

B.床面在B位置时,小明所受合外力为零

C.小明接触床面前处于失重状态,接触床面后处于超重状态

D.小明从最高点运动到将床面压至B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对他的冲量与床面对他的冲量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小明在下落到床面A时,只受重力,合力方向向下,故小明仍要向下做加速运动,当下降到一定的位置,小明的重力与床对他的弹力相等时,他的合外力为0,加速度也是0,此时小明的速度最大,因为过了这个位置再向下后,小明受到的弹力就大于重力了,合力就成了向上的了,小明开始做减速运动了。

所以床面从A位置下降到B位置的过程中,小明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它的动能也是先增大后减小,不是不断变小,选项A错误;

床面在B位置时,最低点,床的弹力最大,很明显弹力会大于重力,故小明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方向竖直向上,所以小明在最低点不会静止,而是要继续向上运动,这也说明他在最低点时合外力不为0,选项B错误;

小明接触床面前的加速度一直向下,故他处于失重状态,而接触床面后到他受到的合外力为0的这个过程中,他的加速度仍然是向下的,只不过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故这个过程他也是处于失重状态的,选项C错误;

小明从最高点运动到将床面压至B位置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利用动量定理,则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变化量,而最上端与最下端的动量都是0,故动量变化量为0,即合外力的冲量也是0,而这个合外力的冲量是由重力对他的冲量与床面对他的冲量组成的,故这二个冲量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故选项D正确。

5.为了演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现象,老师做了这样的演示实验:

如图2所示,铝制水平横梁两端各固定一个铝环,其中A环是闭合的,B环是断开的,横梁可以绕中间的支点在水平面内转动。

当装置静止不动时,用一磁铁的N极去接近A环,发现A环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

若不考虑空气流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用磁铁的S极接近A环,A环也将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

B.制作A、B环的材料只要是金属就行,很薄的铁环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C.制作A、B环的材料用绝缘材料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D.磁铁接近A环的过程中,A环将有扩张的趋势

【答案】A

【解析】题中当用一磁铁的N极去接近A环,发现A环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说明这是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二者之间产生的是排斥力,这既可以用楞次定律判断出A中的电流方向,然后再用左手定则判断出A环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这个过程有些麻烦,我们还可以用“来拒去留”的思想来理解它,即当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时,这就是“来”,则它们之间会产生排斥力,即“拒”,而当磁铁远离线圈时,这就是“去”,它们之间会产生吸引力,这就是“留”;

所以当用磁铁的S极接近A环,A环也会产生排斥力,将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选项A正确;

制作A、B环的材料需要是导体,电阻不能太大,否则产生感应电动势后的感应电流不明显,所以很薄的铁环由于横截面积小,电阻可能较大,效果就会变得差一些,选项B错误;

制作A、B环的材料用绝缘材料是不可以的,因为最终产生力需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才可以,而绝缘体不导电,故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选项C错误;

磁铁接近A环的过程中,穿过A环的磁感线的条数将增加,即穿过A环的磁通量变大,即φ=BS变大,故线圈就会有一种通过减小S来阻碍磁通量变大的趋势,即A环将有收缩的趋势,选项D错误。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速为1.0m/s,t=0时波形如图3甲所示,此时质点a位于波峰,质点c位于波谷,质点b、d位于平衡位置。

图3乙是波上质点b的振动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b与质点d的速度总是相同的

B.经t=4.0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运动4.0m

C.当质点a在波谷时,质点c可能在平衡位置

D.一观察者沿着x轴靠近波源运动时,其观测到的该波的频率将大于0.25Hz

【答案】D

【解析】在甲图上,b、d间相隔半个波长,根据“同侧法”判断出b、d两点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故质点b与质点d的速度不相同,选项A错误;

由于波上的质点不会随波移动,所以质点a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只会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下振动,选项B错误;

质量a、c间也是相差半个波长,故当质点a在波谷时,质点c一定在最大位置处,不可能在平衡位置,选项C错误;

由图乙可知,周期为T=4s,所以波的频率为f=

=0.25Hz,若一观察者沿着x轴靠近波源运动时,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其观测到的该波的频率将大于本身的频率,即大于0.25Hz,选项D正确。

7.一货箱随竖直升降机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2时货箱运动到最高位置

B.在t2~t3时间内,货箱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上且不断减小

C.在t4~t5时间内,货箱处于失重状态

D.在t6~t7时间内,货箱的机械能可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在时间轴之上代表位移是正的,在时间轴之下代表位移为负的,故在t3时货箱运动到最高位置,选项A错误;

在t2~t3时间内,货箱做匀减速上升的运动,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且大小不变,选项B错误;

由于取向上为正,故在t4~t5时间内,货箱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这个过程它处于失重状态,选项C正确;

在t6~t7时间内,货箱处于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它向下运动,故重力势能在减小,由于减速运动,故它的动能也在减小,所以它的机械能在减小,选项D错误。

8.某小组用如图5甲所示的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时组装的变压器如图5乙所示。

在铁芯上原、副线圈接入的匝数分别为n1=800匝和n2=200匝,原线圈两端与正弦式交流电源相连,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0V和0.8V,这与其他小组的正确实验结论明显不一致。

对于这个小组实验结论出现明显偏差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副线圈的匝数太少B.副线圈的电阻太小

C.原线圈的匝数太多,电阻过大D.没有将铁芯B安装在铁芯A上

【答案】D

【解析】如果是理想的变压器,则根据电压的关系可知

,若原线圈上的电压为10V,则副线圈上的电压应该是U2=

=2.5V,而现在副线圈的电压为0.8V,所以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磁通量并没有全部通过副线圈,故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将铁芯B安装在铁芯A上,造成了漏磁,所以选项D正确。

9.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绕地飞行、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太空刹车)、绕月飞行,最终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其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6所示。

假设“嫦娥四号”质量保持不变,其在绕月圆轨道和绕月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有关“嫦娥四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轨道Ⅰ绕地运行过程中,在a点的速度小于在b点的速度

B.沿轨道Ⅰ绕地运行的机械能与沿轨道Ⅱ绕地运行的机械能相等

C.近月制动后先沿轨道①绕月运行,经过变轨最后才沿轨道③运行

D.沿轨道①②③绕月运行的周期相同

【答案】C

【解析】在沿轨道Ⅰ绕地运行过程中,轨道Ⅰ是个椭圆轨道,a点是近地点,该点的速度较大,故是a点的速度大于在b点的速度,选项A错误;

由图可知,轨道Ⅰ与轨道Ⅱ的远地点不同,说明轨道Ⅱ的机械能更大一些,二者的机械能并不相等,选项B错误;

近月制动后先沿轨道①绕月运行,经过变轨最后才沿轨道③运行,选项C正确;

沿轨道①②③绕月运行的周期不相同,①的周期最大,③的周期最小,选项D错误。

10.如图7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相连接,子弹B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再将弹簧压缩到最短。

上述这个过程可抽象为两个典型的过程:

过程①是子弹射入木块并获得共同速度;过程②是木块与子弹一起压缩弹簧并将弹簧压到最短。

已知木块的质量大于子弹的质量,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此过程中子弹损失的动能

B.过程①中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可能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

C.过程②中墙壁对弹簧的冲量大小一定小于子弹和木块总动量的减小量

D.过程②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可能等于过程①中木块所获得的动能

【答案】A

【解析】由于过程①是子弹射入木块并获得共同速度过程,所以这是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机械能损失,所以①中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此过程中子弹损失的动能,选项A正确;

过程①中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与木块对子弹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在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时间是相等的,因为相互作用的二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根据I=Ft可知,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等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选项B错误;

过程②中,A向左运动,挤压弹簧,弹簧对墙有作用力,故墙壁对弹簧也有作用力,该力应该等于弹簧对A的作用力,而对于A和弹簧而言,利用动量定理可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动量的变化量,而合外力就是墙壁对弹簧的作用力,故该力的冲量应该等于子弹和木块总动量的减小量,选项C错误;

过程②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故弹簧与A的总机械能是守恒的,故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应该等于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与子弹的总动能,而这个动能要大于过程①中木块所获得的动能,因为在过程①中木块获得的动能与子弹剩余动能的和才是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与子弹的总动能,选项D错误。

11.某小组利用频闪照相的方法研究单摆的运动过程,即用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的方法,在远处从与单摆摆动平面垂直的视角拍摄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的照片。

从摆球离开左侧最高点A时开始,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了一张记录摆球从A位置由静止运动到右侧最高点B的照片,如图8所示,其中摆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摆线被一把刻度尺挡住。

对照片进行分析可知

A.摆球在A点所受的合力等于在B点所受的合力

B.在O点附近摆球影像相邻位置的间隔较大,说明在O点附近摆球的速率较大

C.摆球经过O点前后瞬间摆线上的拉力大小不变

D.从A点到O点的过程中,重力对摆球做功的功率不断变大

【答案】B

【解析】由于能量守恒,球在A、B两位置的高度是相等的,分别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球都受重力的作用,还受到线的拉力的作用,二次的拉力方向不同,二次的合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而二次重力与圆弧切线方向的夹角是不相同的,故合力不相等,选项A错误;

在O点附近摆球影像相邻位置的间隔较大,说明在O点附近摆球的速率较大,选项B正确;

摆球经过O点前后的摆线长度不同,经过后摆线由于刻度尺而变小了,而球的速度及乎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拉力F-mg=m

,所以经过O点后瞬间摆线的拉力变大了,选项C错误;

从A点到O点的过程中,重力对摆球做功的功率P=mgvy,虽然球的速度在不断增大,但是球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不是一直变大,故重力对摆球的功率不是逐渐变大,选项D错误。

12.在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中,将直导线换成一块厚度(ab边长)为d、宽度(bc边长)为l的半导体板。

如图9所示,当有电流I垂直于磁场方向通过半导体板时,连接在半导体板两侧的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半导体板两侧之间存在电压,这个电压叫做霍尔电压UH。

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规格的半导体板进一步实验,记录数据结果如表格所示,由于粗心,表格第一行没有记录全部相关的物理量,只记得第一列为实验次数,第三列为通入的电流强度,第五列为霍尔电压,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并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表格中空格处应填写的物理量

实验次数

通入电流强度I/A

霍尔电压UH/V

1

2.0×10-4

1.0×10-3

4.0×10-1

1.4×10-2

2

4.0×10-4

1.0×10-3

4.0×10-1

7.0×10-3

3

2.0×10-4

1.0×10-3

2.0×10-1

7.0×10-3

A.第二列为板的宽度lB.第四列为板的厚度d

C.第二列为磁感应强度BD.第四列为磁感应强度B

【答案】D

【解析】当半导体板中的粒子受力平衡时,电压表的示数是稳定了,此进F洛=F电,即Bqv=

q,故霍尔电压UH=Bvl,而再根据电流的微观表示得I=nqvS=nqv×ld,以上二式结合可得:

UH=

在实验过程中电流I不变,对比次数1与2可得,第四列是不变的,而第二列在变大,则结果的霍尔电压UH变小了,在UH=

中,只有d变大时,霍尔电压UH才会变小,故第二列可能是厚度d;

再看次数1、3,第二列是不变的,第四列变小了,故霍尔电压UH也就小了,对比UH=

可知,只有B减小,则霍尔电压UH才会变小,所以第四列是磁感应强度B,同时也验证了第二列是厚度d,选项D正确。

13.科学家发现,在真空中的两块不带电的金属板相距很近时,它们之间会存在一种作用力。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与量子力学中的真空零点能相关的宏观现象,可以形象理解为金属板之间充满了具有能量的电磁波,当它们相互靠近时(如图10所示),两板间的一些波会逐渐被“挤压”出去,使得周围空间的能量高于两板之间的能量,推动它们继续靠近,从而表现得像是存在一种作用力的效果。

已知这种作用力F与普朗克常量h、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c、平行金属板间的距离d以及两板间的正对面积S有关。

你可能不会求解F的表达式,但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可以对F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一些判断。

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关于F的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式中的η是无单位的物理常量)

A.

B.

C.

D.

【答案】A

【解析】既然想让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可以对F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一些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单位量纲的方法对可能性进行判断;

因为E=hν,故普朗克常量h的单位是Js;电磁波的波速c的单位是m/s;两板间的正对面积S的单位是m2;平行金属板间的距离d的单位是m,对于选项A而言,

,故将这些单位代入可得:

,联想到W=Fx,所以焦耳J与长度的单位m相除就是力的单位N,选项A正确;

再用这个方法去大致验证一下其他的选项,发现都是错误的。

14.N95口罩中起阻隔作用的关键层是熔喷布,熔喷布的纤维里加入了驻极体材料,它能依靠静电感应吸附比熔喷布网状纤维孔洞小很多的0.1μm量级或更小的微粒,从而有了更好的过滤效果。

制备驻极体的一种方法是对某些电介质材料进行加热熔化,然后在强电场中进行极化冷却。

电介质中每个分子都呈电中性,但分子内正、负电荷分布并不完全重合,每个分子可以看成是等量异号的电荷对。

如图11所示,某种电介质未加电场时,分子取向随机排布,熔化时施加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正、负电荷受电场力的作用,分子取向会发生一致性的变化。

冷却后撤掉电场,形成驻极体,分子取向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基本不变。

这个过程就像铁在强磁场中被磁化成磁铁的过程。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驻极体能够吸引带电的微粒,但不能吸引电中性的微粒

B.驻极体吸附小微粒利用了静电感应,所以驻极体所带的总电荷量一定不为零

C.不带电的微粒也能被驻极体吸引,但并不会中和驻极体表面的电荷

D.加有驻极体的口罩会因存放时间过长其中的电场衰减而过期,这是驻极体向外放电使电荷减少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得,驻极体能够依靠静电感应吸附比熔喷布网状纤维孔洞小很多的0.1μm量级或更小的微粒,这应用的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它不但能够吸引带电的微粒,也能吸引电中性的微粒,选项A错误;

驻极体吸附小微粒利用了静电感应,而驻极体带电是当加了一个外加电场后分子的取向变得有序化而形成的,但是驻极体抽带的总电荷量一定为0,选项B错误;

不带电的微粒也能被驻极体吸引,因为驻极体带电,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吸引过来后,由于它不带电,故不会中和驻极体表面的电荷,选项C正确;

因为驻极体分子取向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基本不变,但是存放时间过长后,电场会衰减而过期,这是驻极体内的分子取向又变得无序的结果,不是向外放电使电荷减少的结果,选项D错误。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15.(6分)如图12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起来;

②移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1和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1;

③重复上述步骤②,多次测量并记录;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相应图象,分析得出结论。

(1)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B.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

(2)为了能最直观地判断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V的函数关系,应作出(选填“p-V”或“

”)图象。

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条线,就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另一位同学重复了上述实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

环境温度分别为T1、T2,且T1>T2。

在如图13所示的四幅图中,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______(选填选项的字母)。

【答案】(6分)

(1)AB(2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

(2)

,过原点的斜直(或正比例函数直)(2分);(3)AC(2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

【解析】

(1)由于该实验是“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条件是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而言的,故实验中不能出现漏气的现象,选项B正确;实验时应该缓慢一些,因为移动活塞时,相当于对气体做功或者气体对外做功,如果太快的话,气体的温度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也是正确的;等温的规律是p1V1=p2V2,所以不必要测出气体的质量,只要看它是否满足这样的变化规律即可,选项C错误;只要压强p两边的单位统一,体积V两边的单位统一就可以得出等温变化的规律,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2)如果做p—V图像,因为它们的乘积是不变的,故这个图像应该是一条曲线,则我们可以通过做

的图像,因为如果p与V成反比例,则p与

就是正比例的关系,则它的图像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了;

(3)由于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则温度高的对应的pV值较大,在选项AB中,分别在图线上找到两个点,则pV乘积较大的是T1对应的图线,可见选项A正确,B错误;在选项CD中,设p=k

,则k值大的对应的pV的乘积也大,即斜率越大的对应的温度越高,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

16.(12分)为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4甲、乙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已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1)小明先进行了如图14甲方案的测量。

①他首先用米尺测出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50.00cm,再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15所示,则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mm。

②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并依次记录了两电表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他已经标在如图16所示的坐标纸上,请你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U/V

0.90

1.20

1.50

1.80

2.10

2.40

I/A

0.18

0.24

0.31

0.37

0.43

0.49

③该方案测得的金属丝的电阻率ρ=Ω·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明又进行了如图14乙方案的测量,实验中闭合开关S后,他可以通过改变接线夹(即图14乙中滑动变阻器符号上的箭头)接触金属丝的位置以控制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并通过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记录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和对应接入电路中金属丝长度L的数据,并在R-L坐标系中描点连线,作出R-L的图线如图17所示。

请用金属丝的直径d、R-L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必要的常数,写出该金属丝电阻率测量值的表达式ρ=。

(3)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长时间保持电路闭合。

请从实验误差考虑,分析说明这样的操作对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