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60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创新发展的要求。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经济、科技的竞争,更是知识、人才、创新的竞争,这就赋予了21世纪的教育特殊的使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和普及,而我国这方面工作还刚刚开始。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即将加入WTO,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西方的思想意识必然会给我国带来种种影响。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可塑造阶段。

据统计数字反映,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心理检出率中学生为16.28%;中小学教师也由于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无能为力,评价学生的健康状态,也局限于身体素质的测评,忽视心理素质的评估。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政治学科实际发展的需要。

我镇在创建国家级卫生镇活动中,师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初一学生现在使用的政治学科教材是江苏省新编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材。

我们政治组全体教师想抓住这一契机,以初一政治学科教学为切入口,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常熟市教委提出的“培养初中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患的缺陷,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是个体能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作出良好的适应。

这就是说个体心理与环境要保持平衡,个体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个体的个性要保持统一和稳定。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能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其思想品德、智力和个性。

渗透指一种事物或势力进入其它事物中。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政治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校正、心理训练等,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主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机能,进行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发展其个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这对现代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初一政治教材又是心理学的内容,所以课题“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以人为本位思想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一切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都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中国21世纪议程》也指出: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因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主题。

初中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而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可塑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所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遵循人的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四、实验的目标

1、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拓其心理潜能,增强其适应能力,预防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态上自衡、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2、分目标

⑴辅导学习有困难、情绪有困扰、行为有问题、家庭有特殊、心理有困惑的学生,矫正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⑵辅助优秀学生,使他们知、情、意、行平衡发展,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五、实验的内容:

构建中学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框架: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教育中学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位思想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政治心理现象的透析,使学生初步掌

握心理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

初二年级的学生运用心理学和法律知识、正确指导自己

的学习、生活,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

初三年级的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初步

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师资培养,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

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六、实验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结构,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从最基本的着手,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

2、实践性原则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出来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和提高。

3、有的放矢的原则

学生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后进生,已染上不良习惯,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诱导,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自省和迁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创造性原则

回顾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继承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并且有操作可行性的模式。

5、保密性原则

实验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不愿公开的内容,教师要帮他们绝对保密。

七、实验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心理健康教学及教育学文献的研究,使我校的目标教学的内涵、外延更丰富、更科学。

2、调查法:

实验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情况,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根据心理学、教育学规律采取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其中常用的有座谈、访问、问卷、测试法。

3、个案分析法:

实验教师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部分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行为与在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4、观察法:

实验教师在自发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全体实验学生,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八、实验对象

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十三个实验班学生。

九、实验的成果状态

1、一些相关的论文

2、个案集(文字资料)

3、班级的政治学科成绩(数据资料)统计

十、实验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0、10~2001、1)

学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人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及一些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论著、文章。

确定课题名称和课题组成员;形成实验方案。

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并积极配合,共作准备。

2、实验正式启动探索阶段(2001、2~2001、7)

重点在2000级初一学生中进行观察调查,透析初一学生学习政治的心理现象,初步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积累资料。

3、实验的探索阶段(2001、9~2002、8)

深入课题研究,对2000级初一学生进行跟踪实验及掌握反馈信息,又扩大对2001级初一学生的实验研究,使个案更充分、更详细。

通过对初一、初二学生全面展开探索,用撰写论文,健康心理的养成对政治学科成绩的影响(用数据说明)等形式不断完善,深化课题研究,进行中期汇报。

4、继续探索和总结阶段(2002、9~2003、7)

分析实验效果,对照实验班学生三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加以更正确、更科学的指导,实验;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展示课题成果,进行结题。

2001、9

《中学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教育课题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自觉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问题的过程。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不断探索,提高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校政治组为了更好地提高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探索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的发展模式,积极地向教科研方向靠拢。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组选择设计了“中学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经过市教科室领导的悉心指导,顺利升级为市级立项课题。

最近又被挂靠为国家级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的子课题。

这是对我政治组全体课题人员的鼓舞和鞭策。

在过去一段时期中,课题组成员精神饱满,自加压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政治课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在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实践原则的尝试和探索,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前一阶段课题组所做的实践工作,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向领导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给初中学生认识问题和成长历程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惑。

我们以初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切入点,在初中各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阶段、定目标、有分工地进行课题研究,改变目前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的局面,从而为促进初二、初三政治教学效果作出贡献。

市教科室领导以及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我课题组研究实践工作,为我组提供了丰富的教科研理论和教学实践支持。

市教科室领导在7月份还安排我课题组代表人员到苏州大学去学习研讨,听取了岳晓东博士的学术报告,为我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校领导每月组织我课题组进行一次教科研理论学习,及时向我们传递课题资料信息,探讨、交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对策和方法。

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

课题组也能坚持每周一次教科研活动,互相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整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共商对策,使课题研究过程得以充实、完善。

针对课题组成员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我组也重视对心理学有关资料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

为了使课题组工作切实有效,全组课题人员明确分工,利用各种媒体,整理、收集好相关心理学原理资料,在每周和每月的课题研讨学习例会上展示交流。

课题组钱咏梅老师善长理论研究,负责定期收集教科研著作、教科研杂志、心理学著作上的原理信息。

郭元开、薛晓东两位老师负责从德育科研报上收集有关课题信息,王燕、戴建娅两位教师精通电脑,负责从相关网站上下载收集心理学及课题研究信息,及时掌握教科研发展趋势。

谢文忠老师负责联系好学校教科室和图书室做好相关资料传发工作。

虽然我校是小学校,与外界课题信息交流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课题组的内部分工,基本上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课题组重点确定了2000级初一年级为心理教育实验班,初步建立了相关学生的心理档案,通过综合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试等调查方法,掌握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按照一定步骤对反馈上来的信息汇总分析,通过撰写论文、个案等形式整理研究成果。

我们特别精选了心理测试题,对初一

(1)到(7)个实验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观察、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丰富课题研究方法。

在初二年级中,我们抽初二(5)班为实验班,初二(3)班为对比班。

在没有开展课题研究前,初二(5)班和初二(4)班的政治成绩如下表1

(表一)

从表1中可看出初二(5)班和初二(3)班在均分和合格率上有差距,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师也发现初二(5)班学习政治兴趣不高,课堂气氛少活跃,做题逻辑性、定向性不够明确。

在一个多学期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有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政治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新鲜感,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主动创造机会和部分学生接触,平等交流,综合运用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完善他们性格的形成,增强学习政治的兴趣,树立学好政治的信心。

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后,我们发现实验班出现了一些变化,具体如表2

(表二)

注:

01~02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政治期末考试

一段时间实验后发现,初二(5)班大部分同学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上去了,和实验老师的关系也密切了许多,能多问实验教师,在做题过程中,有较强的信心,从这一组反馈信息可看出,实验教师在这一阶段所围绕课题做的教学工作是切实有效的,体现出了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促进。

课题研究成果的涌现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在一阶段的工作中,我组成员注意积累课题研究经验,以撰写论文、实验报告、整理优秀教案、个案分析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

我课题组要求认真备课,特别注意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出5篇优秀课题教案。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普遍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对撰写教科研论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题组共撰写了14篇教科研论文,其中,几篇观点新、质量高的论文在市评比中获奖和发表。

同时,课题组成员也积极整理个案分析和心理咨询案例,为开展下阶段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教育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还推动了我组教师的成长,有一位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二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还有几位教师成长为校级教学能手、教学骨干。

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定的媒介。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课题组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恳谈室”和心理咨询信箱。

课题组不定期地请本校心理辅导员为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讲座。

在政教处、团委的配合支持下,课题组还利用“金色年华”小广播,定期向全校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心理教育内容的薄弱,政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结合的研究方法、途径单一,缺少灵活性等。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的领域中,我组的课题研究工作还是不成熟的,很多是在试探中摸索前进,但是,市教科室领导,学校领导时刻关心着我课题组的成长,对我们课题的阶段研究工作提出过很多建议,要求我课题组做好对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要求我们多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课题文章,要求在政治课教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结合上多做切实有效的工作。

这既保证了我课题组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我课题组下阶段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一如既往扎实的做好工作,我们就一定能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在此,我也代表课题组全体人员向市教科室领导,学校领导及关心我组成长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庄中学政治课题组

二OO二年十月

《中学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王庄中学政治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须志强、朱振乾

课题主持人:

戴建娅、朱黎明

课题组成员:

戴建娅、谢文忠、薛晓东、王燕、潘振新、陶建红、周素霞

2000年我校政治教研组为了更好地提高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模式,选择设计了“中学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课题开展以来,得到了市教科室领导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悉心指导。

课题组成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和试验探索。

在2001年9月被立为常熟市教育科学“十五”立项课题,并在2002年10月进行了中期汇报,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3年2月成为国家级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的子课题,现准备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理论背景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告诉我们,在有意识地遵循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技能,发挥学生心理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2、现实背景

有资料表明:

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严重,心理检出率为16.28%,由于比较多的中学教师缺乏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因而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感到缺少对策。

现在初中政治教材已有意识地渗透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我们以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切入口,在初中各年级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市教委提出“培养初中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要求”。

二、课题的价值

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阶段和初中政治课教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符合了新的教育形势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

同时,针对初中学生性格形成可塑性强的特点,政治教师与班主任老师、健康教育老师相互配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共同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初中政治学科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提供研究价值。

三、课题的涵义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政治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校正、心理训练等,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主体自我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机能,进行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发展其个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课题的依据

1、教学思想

(1)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它对现代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课题“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可塑时期,初中政治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遵循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以使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2、教学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结构,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从最基本的着手,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

(2)实践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课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和提高。

(3)有的放矢原则:

学生个体千差万别,教师在教育中应有针对性加以诱导,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以“情理”教育为主,从而达到事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创造性原则:

在已构建的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框架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题教育模式。

(5)保密性原则:

实验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不愿公开的内容,教师要帮他们保密。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拓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促成学生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态上自衡、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2、分目标:

(1)对学习困难、家庭特殊、心理有困惑的同学,多加辅导教育,注意矫正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以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2)辅助多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使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个性进一步得到和谐发展,为取得更好成绩作出贡献。

3、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中学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

初中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

完善、总结中学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模式,以论文、个案分析、优秀教案集形式多出实验成果阶段。

六、课题的实施途径

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中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课题研究,争取多出成效。

1、结合“文献研究法”,全组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切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各级各类报刊文件及相关课题资料的研究,不断充实我课题目标的内涵,也使课题目标的外延得以科学扩展。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写好相关课题任务的心得体会,在每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中学习交流。

学校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每月一次理论学习,共同讨论阶段性对策和方法,为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发现新的问题打好基础。

2、结合“调查法”,实验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生内心,直面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共同研究,以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完善性格形成,树立学习信心。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在让部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中,在凸现他们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信、开朗的心态。

平时实验教师应该采用座谈、问卷、测试、访问的形式多接触学生实际心理情况,根据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有针对性的加以区别对待,以有效的措施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从而实现课题的阶段性目标。

3、课题组成员吸收课题中期研究的经验,不断总结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继续坚持以学校政治教育为主体,辅助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综合教育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实验学生,收集记录、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开拓创新,通过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实验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等形式,使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得以延续,整体性不断充实、丰富。

4、课题组成员能结合课程标准,不断积累资料充实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通过分析整理积累的实验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等研究资料,定期、不间断地跟踪了解实验学生的各方面表现。

重视对实验学生反馈信息的研究,为开展下一步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对实验学生的跟踪信息反馈的研究,可以了解课题的实验目的是否达到,也反映出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同时,也可依据反馈信息的研究作出是否要对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行为作出适当调整。

5、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落实具体的课题工作。

作为课题成员人人都要从事理论研究,同时还要负责具体的课题工作。

课题组负责人钱咏梅教师善长理论研究,负责定期收集教科研著作、教科研杂志、心理学著作上的原理信息,这一工作后来由郭元开负责,现在由戴建娅负责。

薛晓东负责从德育科研报上收集有关课题信息,王燕负责从相关网站上下载收集心理学及课题研究信息,及时掌握科研发展趋势。

谢文忠老师负责联系好学校教科室和图书馆做好相关资料传发工作。

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能认真负责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学校德育工作较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辅导,大部分学生都能改变不良习惯,成为一个遵守纪律、文明守礼的合格中学生,我校也在2004年被评为常熟市文明单位,在2004年1月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2004年被评为常熟市文明单位,2004年10月获常熟市小公民道德建设优秀活动项目优秀奖,2005年荣获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

2、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得到了巩固,部分实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出现了矫正的趋势。

抽样问卷调查告诉我们,小学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一般,进入初中后,同样对政治学习提不起兴趣,但由于我课题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政治的新鲜感,认识到政治课可以和教师共同探索成长之路,共同思索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烦恼。

这种情况对初一实验班的表现尤为明显。

很多初一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传纸条、上网聊天等形式和政治教师谈心,愿意接受政治教师的心理指导和排忧解难。

2、实验班学习政治课兴趣的增加,促进了政治课成绩的提高。

在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