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64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docx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研究报告

 

题目: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王才丰

__

班级:

2013级编辑出版

联系方式:

日期:

20##5月25日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简述:

社会支持理论〔socialsupport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Sarason<1983>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陈成文<2000>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涉与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与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X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

有关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从70年代以来,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者开始用社会支持这个术语来指称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关系.随着对社会支持研究的深入,社会支持理论不再局限于社会学和医学,它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也开始兴起.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三〕重要理论家、研究者、学者介绍:

〔1〕I.G.Sarason:

1955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1965年被任命为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教授,此外,还就职于弗莱德哈亲森癌症研究中心公共健康科学部,研究专长为:

人格、社会支持、人的焦虑.

〔2〕索茨

1976年到1987年间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硕博连读,其专业研究领域为:

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社会的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和支持过程.

〔3〕肖水源:

现任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行为流行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艾滋病相关心理问题.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中,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4〕贺寨平:

贺寨平是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为应用社会学博士,现为##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

〔5〕李强:

1950年5月17日生于,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多篇.其著作有: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中国水问题:

水资源与水管理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社会分层十讲》等.主要研究领域:

社会分层与流动、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

(四)相关著作内容的概括:

(1)SourcebookofSocialSupportandPersonality〔GregoryR.Pierce,Springer,〕

此书讲的是47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的工作者参与社会支持调查,此书对复杂的社会保障建设给予特别的注意,书里认真重新评估了社会支持研究在其他领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的理论基础.书中比较重要的两章是"社会支持人格和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人格和支持相互作用〞,讲了社会支持与人格和身心健康的相互作用,这与所研究的理论紧密相关.

〔2〕HandbookofSocialSupportandtheFamily〔GregoryR.Pierce,BarbaraR.Sarason,I.G.Sarason,Springer〕

(2)Thishandbookprovidesthefirstcollationandintegrationofsocialsupportandfamilyresearch.Eminentresearchersfromthesefieldsaddressconceptualandmethodologicalissues;theroleofsocialsupportinfamilyrelationships;stress;clinicalproblems;andsupportneedsforfamilies.Withitscoverageofabroadrangeoftopics,thisresourcewillbenefitresearchers,clinicians,andgraduatestudentsinmunity,counseling,developmental,health,andcognitivepsychologyaswellaspsychotherapy.

这本手册提供了第一个整理和整合社会支持和家庭的研究.从这些社会学研究、医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提出的概念和方法问题中,可分析出社会支持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和家庭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此书还包括了应力、临床问题等研究,此书有广泛的主题X围,这将有利于学者研究资源在社区的利用,发展心理咨询,发展健康知识以与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3〕SocialSupport:

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s〔I.G.Sarason,Springer,〕

此书是在各种与社会支持研究理论相关著作中比较系统的书.此书对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与应用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概述.书中讲到了在过去的十年中,社会支持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中日益流行的研究课题.在许多关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后,就有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试图来解释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的意义.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里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概述理论和实际的考虑去表达一致的观点.这本书包含一批学者在社会理论的研究和调查与社会谱这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社会支持之间的人和人不成比例地发生适应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情况,而不是削弱与社会的关系自力更生.书中讲明了社会支持的33个测量,与将社会支持当作一个交易的过程,即我给你提出支持,你也要给我相应的反馈.

(4)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X彩萍,高兴国〕

此书尝试着从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入手,借鉴社会至此理论,对弱势群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让读者明白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的一些思路和研究:

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法律援助、社会保障与社会群体给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支持.此书讲清了弱势群体的概说,就我国的弱势群体现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理论假设与内涵陈述

关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主要的假设:

缓冲假说和直接效应假说.这两个假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直接效应假说预测社会支持在任何时间都是有益的,而缓冲假说则预测在压力大的时候,社会支持才是有用的.

国内代表性研究者李强和宫轩宇,认为在直接效应这个模型中,社会支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可以有两条作用途径:

一个是社会支持所具有的情感性支持功能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个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另一个是社会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行为方式,使其避免产生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吸烟、酗酒、滥用毒品、不愿就医等,而形成较多的健康性行为,如合群,主动寻求帮助,努力应对困境等,由此也能促进个体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对于缓冲假说,他们则认为它可能作用于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个体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将低估压力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防御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评价.其次,社会支持能够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的获得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如下图〕

 

上图为社会支持在压力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模型〔Bert,2006〕

经过一系列研究,其研究结果都支持了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效应假说.

此外,还有一种假设模型:

即动态效应模型,研究者认为,应将社会支持和压力或应激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或应激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动态模型在Munroe、Thoits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证明.但目前,动态效应模型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实证研究的佐证还很少,当前的研究还是集中在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效应假说两个方面,只是对两者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我国国内还有位研究者肖水源,他研究的主要是在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了提供评定社会支持的工具,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了一个十条的《社会支持评量表》,1987年肖水源等人应用病历配对方法研究应激、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这是我国最早探讨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结果与身心健康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在社会支持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理论的总结与提炼

〔一〕笔者赞同的观点:

笔者比较赞同Cohen和Wills<1985>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四类的观点:

<1>情感支持:

指个体个体的价值、经验等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和接纳,又称作表现性支持、自尊支持,行为表现如:

提供尊重、情感、信任、关心和倾听等.

<2>信息支持:

指帮助个体界定、理解和应对问题.这个功能通常称为忠告、评价支持和认知指导.其行为表现包括肯定、反馈、社会比较、建议、忠告和指导.

<3>友谊支持:

是指与人交往,受人接纳,有所归依,能够帮助个体实现与他人合群与交往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这也可称为弥散支持〔diffusesupport〕和归属感支持.其行为表现如娱乐活动、与人来往或共度时光.

<4>工具性支持:

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所需服务等.这也可称为物质支持和有形支持.其行为表现包括提供钱物、劳动、服务或直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这样的分类,让这个理论通俗易懂.情感支持,按Cohen和Wills<1985>的分类,我理解就是它一种精神给予,用真心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给他人一些善意的赞美,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信息支持,就如设立一些咨询机构,给需要者提高帮助,如心理咨询师、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同时受支持者,也要给支持者反馈他接受支持后的信息,我觉得这将影响着支持者是否继续提供支持,正如中国一句古话: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友谊支持,对这个阶段的我们最好理解了,就当你受到打击时,朋友可以给你提供安慰,朋友可以伴你左右,陪你奋斗一段又一段路程.工具性支持,这是最明显的有形的支持,如捐衣服,捐书、捐钱等,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

此外,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体系,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系统由其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等几个要素构成.主体即社会支持的提供者,客体即社会支持的接受者,社会支持的内容和手段,在相关的著作里没有讲明确,我理解就是物质内容〔如财、物〕和精神内容〔如关爱、尊重〕,相应的就有直接手段〔就在自己的亲友圈内直接提供〕和间接手段〔通过各种活动或媒介给亲友圈外的需要者提供〕,支持内容决定支持手段.

对于社会支持的受者,社会支持的客体究竟包括哪些人呢?

在论文查阅中,我发现有两派不同的观点:

一派观点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选择性的,主要指社会弱势或者脆弱群体.如章谦、X建明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社会脆弱群体〞,他们指出"社会支持不具备普遍性,它的支持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仅限于社会脆弱群体.〞另一派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社会支持的客体.国内大多数学者将社会支持的客体界定为社会弱势群体,但是,我比较认同:

"社会支持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社会支持的客体〞这种观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谁都希望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但过度的支持就是放纵,放纵就会引发犯罪,学者于阳的论文《西方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与其借鉴意义》就论证了这一点.

〔二〕社会理论研究的优点:

理论的提出与理论的不同角度的各种分类,将人们的行为规X化,让我们的行为有了学术上的名称.即是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在提供社会支持.研究者关于社会支持理论研究让我们明确了社会支持的作用:

主要是体现在身心健康方面.研究将理论被我们大体理解,且最终升级到一种人文关怀,让我们知道,我们活着就需要支持.

〔三〕社会理论研究的缺点:

从我查找资料的困难程度上看,国内相关社会支持理论的翻译著作甚少,相关中文著作研究立论过细.可知社会支持理论的研究还在发展中,且国内学者对此理论的研究不够多,理论概念不明确,且欠缺足够的理论架构,除了社会支持网理论,没有相关的理论.在有限的实证研究中,考察具有局限性,即国内研究者重在研究理论,忽视理论的方法论.有限的实证研究给社会支持理论提供了支持,但该理论在概念和测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案例分析

<一>在国内,对于老年人、失业者、大学生等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比较成熟.

在此以空巢老年人为例而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总占人口数的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有65岁与以上的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现象已经相当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空巢家庭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国老龄办20##9月的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加之,老龄化也日趋严重,这就给空巢老人与社会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

举例:

〔1〕20##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2〕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

〔3〕家住在无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只能抱着暖水袋多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

案例分析:

综合以上所举案例与联系生活相似案例分析,对于空巢老人的现状可简单描述为:

日常无人照料,简单生活不易;内心和精神寂寞,压抑寡欢;疾病困扰,就医困难.对于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可分为经济问题、精神问题、疾病医护和生活照料问题.空巢老人所面临问题的成因,城市空巢老人,大部分是因为子女外出工作或是失独,存在的较大问题是精神上的孤独,而农村空巢老人大部分则两者兼具.经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多,孤独感越低.Larsson和Silverstein<2004>发现,对空巢老人而言,正式支持<社会公共老年服务>并不能满足他们深层次的需求,也不能完全替代非正式支持<亲人的日常照顾>,非正式支持似乎更为重要.对于空巢老人来讲,子女的支持应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邻居,最后是同龄朋友.这里就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来谈.正式支持:

即政府社会提供的支持,如构建老年人服务机构、老年人保障机构、建立敬老院、老年人娱乐中心等,让老年人有生存经济保障,让老年人有可以娱乐身心的地方,缓解经济压力与释放内心的孤独.但中国古句话讲"百行孝为先〞,经济上的富足还是无法减轻老年人内心的牵挂,老年人更是希望接受的是来自亲人乃至身边人的精神支持和关注,即非正式支持,这也就是这么多志愿者、义工存在的重要原因,给老人提供心灵上的支持,也是重要的支持.

案例分析结论:

要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并非容易.在我们就限于社会支持这一层面推出结论.这就涉与到了前文所讲得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两个作用机制:

社会支持的主效应作用和缓冲作用.主效应作用,即无论个体是否处于压力状态,也不管个体当前获得支持的情况如何,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如建设老年人社区,开展老年人活动等,经营造了一个优良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给人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稳定的社会性回报,这种社会性支持是与一个人整体的精神状态密切相联的.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以与自我价值的确定性,让老人拥有归属感、安全感等,避免小的疾病发展成严重的精神紊乱等严重症状.缓冲作用,即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所承受的压力具有有益的缓冲作用.社会支持缓冲了压力事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如适当的关爱老人的志愿活动,志愿者陪伴老人、清洁房屋,这就给老人一些释放情感的空间,缓冲了内心孤独的压力,保护个体免遭压力的破坏.社会支持作为压力缓冲器的关键因素是个体知觉到他人会提供恰当的支持,这将会减轻个体压力的情绪和生理反应,这样的做法能使老人感觉活得相对轻松,益于延年益寿.

(二)国内对于社会边缘群体如残疾人、儿童、农民工、妇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在此以留守儿童为例而进行分析: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想城市转移,到20##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住房条件、借读费用、交通安全等诸多现实问题,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使得进城发展的农民工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和公共服务.于是,他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父母与孩子分隔两地的局面,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经常得不到父母与时的关心和呵护,留守儿童生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理和心理问题.

举例:

〔1〕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

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仅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86.5%.##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相对城市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节缺失,这种缺失使青少年发育不健全.

〔2〕新华社报道:

20##6月,##省都昌县一对夫妇双双到##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妻妹家中.2月19日,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床上摔下来.因为家里没有人照料,未能发现脑内瘀伤,导致伤势恶化,最后医治无效而死亡.

〔3〕搜狐新闻:

1月20日,离20##的春节还有11天,在##省望江县发生了一场留守儿童自缢的悲剧,9岁留守儿童小龙〔化名〕在放寒假当天上吊自杀.是因为就在这一天,他听到了母亲今年又不回家过年的消息.

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案例与结合生活中类似案例进行分析,可知,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如安全和权益问题.因为年少入世未深,他们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而且有时受到侵害,没有倾诉的亲人,往往不易被发现,很多少年就将事情埋在心里,久之则引发心理问题,如自闭和孤独.此外还有学习和教育问题,条件的落后和身边没人监督,有部分留守儿童则陷入学习和教育的弊端,厌学迷茫.根据一系列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主要的归因为缺少父母的感情支持,继而为缺少社会的重视.

案例分析结论:

目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比较零散,仅停留在社会支持与儿童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的相关性探讨上.加之父母与社会对孩子提供的支持不够,让孩子游离在社会边缘.我们是不能否认志愿支教等活动给孩子们带去的快乐,但那快乐开心并非长久,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但我们还是呼吁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够多的社会支持去关爱留守儿童.

结语:

根据一系列文献与论文的查阅,得知,国外社会支持的研究,虽然也有些缺陷,但总体上看,其研究方法值得国内研究者去借鉴.国外的社会支持网研究和社会支持研究很少是针对中国设计的,也很少有以中国为对象的研究,所以,还有待于中国的研究者根据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传统,逐渐摸索出适合国内状况的研究路径和方法.社会支持理论是关于人与周围的人、物作用的研究,比较重视个人从人际关系中得到的资源,如物质资源、精神资源等,以与社会系统中各种资源的流通,也可以说社会支持是相互的.社会支持理论能给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能在个人或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或矛盾出现后迅速的地做出全面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回应.社会支持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可以很好的解决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社会支持理论不仅能帮助我们从宏观的层次去分析问题,更重要是从微观的层次介入并解决问题,但它也有其局限性.过度的支持带来的是危害.社会支持理论对个人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没有充分的理论加以预防,研究者应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发挥社会网络的优势,避免理论的局限,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的研究和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关于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的综述吕培瑶

2、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李强##社会科学1998

3、社会支持的内涵与其理论

4、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分析

5、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雷鹏、陈旭、关幼萌

6、社会评定量表肖水源

7、社会支持--一个文献的回顾周林、冯建华

8、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贺寨平.

9、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1994宫宇轩.

10、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与需求满足2006行红芳

11、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施封建、马剑虹

12、不同的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雷芳、周林霞、徐黎玲、贾艳杰

13、SourcebookofSocialSupportandPersonality〔GregoryR.Pierce,Springer,〕

14、HandbookofSocialSupportandtheFamily〔GregoryR.Pierce,BarbaraR.Sarason,I.G.Sarason,Springer〕

15、SocialSupport:

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s〔I.G.Sarason,Springer,〕

16、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X彩萍,高兴国〕兰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