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357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语文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含答案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0.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

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

正因这种意念____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无可置辩 徘徊 根深蒂固B.无可置疑 徘徊 坚如磐石

C.无可置辩 徜徉 坚如磐石D.无可置疑 徜徉 根深蒂固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 ②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③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 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⑤一点一拂皆有情趣 ⑥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①⑤④②⑥C.①④②⑥⑤③D.④①⑤②⑥③

3.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 巩

公讳益,字舜良。

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

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以故建安人尤爱之。

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

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

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居顷之,都中肃然。

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

“是不可欺也。

”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

去,知新繁县。

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

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

公使归之曰:

“政在德不在异。

”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

事觉,一郡皆骇。

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或请以付狱,公不听。

既而闻其徒曰:

“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

”然后众乃服。

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

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

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

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

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

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

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

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

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减)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乘其然   乘:

趁着B.县有宿奸数人   宿:

平素

C.即日断流之  断:

禁绝D.然狱讼最多    狱:

案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

王公年轻时,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都十分敬畏佩服。

B.王公担任建安主簿时,他督缴赋税不逼迫贫苦百姓,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全县人为他祭神祈福。

C.王公任临江军判官一职时,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肆意放纵,为非作歹。

王公到任后,拷打责罚,使得他们不能有所放纵。

D.王公执掌韶州之际,端正作风,为政以德,及时消除兵变隐患,凭借自己的才能从容治理,于是地方安定无事。

7.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依据选文第五小节,概括作者“为之铭”的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①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②田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①该诗作于作者贬官夷陵的路途中。

②滮:

水流的样子。

9.请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山岳潜形。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________________(《论语》)

(8)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2~14题。

攀 登 者

阿 来

一九六〇年五月。

凌晨四点。

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

暗淡的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

“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

“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多杰贡布:

“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

曲松林还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

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

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

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

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

多杰贡布紧紧跟随。

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

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站住,打开摄影机。

镜头前一片模糊。

影影绰绰的雪坡,两个挣扎着前行的模糊身影。

曲松林操纵摄影机时,放下了冰镐,这使他的身体失去了支撑。

当他重新迈开步子时,趔趄一下,身体倒地,他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

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

“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

“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

你们两个一定要上去啊!

上面没有回音,似乎默认了他的决定。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开。

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

曲松林!

”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想死都不行啊!

你们拉吧。

他横着身子,奋力用脚上的冰爪踢开冰面,找到一个支撑点,把倒悬的身子正了过来。

曲松林松了一口气:

“好了,你们拉吧。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

曲松林也感觉不到一点点上升的力量。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

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缝中,紧紧卡住了。

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

“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

“摄影机怎么办?

王五洲沉默。

曲松林:

“你快想个办法!

王五洲:

“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又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

他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

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

“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王五洲:

“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

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

“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

“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

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从他手上滑落坠下了深谷。

机器下落,和山壁碰撞,发出巨大的回响。

王五洲:

“曲松林!

曲松林!

曲松林在下面声音微弱:

“摄影机掉下去了。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摸索着检查了曲松林腰间的绳子,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王五洲一脚踏空,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

他掉倒了,摔在山的另一边。

“下坡?

怎么下坡了?

”王五洲躺在地上问。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

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

两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向着四面摸索。

确实,每一面都是下坡,再没有往上的地方了。

两个人把跌在峰顶另一边的王五洲拉回到峰顶上。

他们都拉下氧气面罩。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

臃肿的登山服、背上的登山包和氧气瓶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拥抱的动作。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甚至星光稀薄的天空也不能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

风中,旗帜猎猎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

“万岁!

祖国万岁!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交代攀登珠峰的具体时间,说明这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曲松林不断提及“摄影机”,并为保护“摄影机”而不惜牺牲生命,因为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个人荣誉高于生命。

C.曲松林脱离危险后,三个人都倒在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攀登者经历生死后的复杂心情。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星光,形成了呼应关系,但是作用和意义并不相同,引人深思。

13.文中画线语句富有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以“攀登者”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詹石窗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

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退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

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

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

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

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

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

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在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

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

《吕氏春秋·本生》说: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

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

《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健康地生活。

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

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

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对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B.《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天子率领大臣举行迎春、躬耕等春节礼俗,根木原因是万物是衣食父母,人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

C.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春节礼俗在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依旧有利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经据典、脉络分明,论述了春节礼俗的变迁及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并指出其对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增加,是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退化的主要原因。

C.人们在春节时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等习俗表现,主要是表达人们避凶迎祥,延续幸福生活的渴望。

D.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17.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春节礼俗蕴含的文化精神。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 2008~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GDP占比情况

材料二 数字经济具有强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形成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发展就有了新动能。

白酒是四川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泸州老窖厂区,工厂对关键环节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拌和、上甄,推动生产智能化、摘酒自动化,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四川,不只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都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始终紧跟信息技术步伐。

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字潮起川蜀潮生》,《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9日)

材料三 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

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

5G通信将打破信息传输的带宽限制,数字技术的驱动引领效应将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将不断开辟新的赛道。

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就会更加强劲。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1日)

材料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享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

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经济日报》2020年02月18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占GDP比重也在持续上升。

B.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

东北、西经地区数字济发展相对较慢,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C.数字经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中国将通过发展5G通信,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B.在四川,数字经济将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C.中国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大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D.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三区二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20.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面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柔弱,不是台前装扮得强大,退回幕后出汗。

柔弱是种敬慕的心情,是种静聆的姿态……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

对这段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十三)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2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

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然文章论当理不当理耳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同入于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语。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梦得、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

子美云: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妙绝古今。

(选自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

23.文中的梦得、飞卿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

(3分)

24.概括本段材料中涉及到的词与理的关系。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