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docx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艾春香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
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Cuvieret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
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起东南亚
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
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
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销路
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
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饲源吃紧
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
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鱼配合饲料,
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草鱼的营养需求
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
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
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
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
有关草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
草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如鱼体大小、生理状
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
的影响。
表1.不同阶段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鱼体重(g投饲率(%蛋白质需求量(%饲料资料来源
7-152.041.7陈茂松和刘辉男(1976
0.14~0.2-41~43Dabrowski(1977
2.4~8.07.022.8~27.7林鼎等(1980
1.93~448.26廖朝兴等(1987
3.73~429.64廖朝兴等(1987
10.03~428.20廖朝兴等(1987
<50-35-36赵库和杨春富(2000
50-100-31-32赵库和杨春富(2000
100-125-28-30赵库和杨春富(2000
7.42.5~3.039.3刘永坚等(2004
3.273~429.97蒋明等(2004
以上所获得的草鱼对蛋白质需要量仅仅是粗蛋白的需要量,而且实验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饲料蛋白源不同及其氨基酸组成不同、受试鱼的大小、年龄、实验条件以及养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曹俊明等(1997研究发现,草鱼相对生长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上升;高蛋白质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高蛋白质饲料显著升高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特别是中性脂质的积累大幅度增加,但低蛋白质和中蛋白质饲料之间的变化却不明显,这表明草鱼能够转化饲料蛋白质生成脂肪并贮存于肝脏中,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时则导致中性脂质不能被有效地转运到肝外器官而使肝脏脂质积累大量增加,严重时发生脂肪肝病变。
所以饲料中过高的蛋白含量对草鱼的生长却是不利的。
一般来说,草鱼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从鱼苗到鱼种阶段适宜范围为30-36%,鱼种到成鱼阶段为22-28%。
有研究表明,草鱼饲料蛋白含量低至16%时,所饲养的草鱼也能有较好的生长。
这可能主要与养殖模式和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关。
研究表明,鱼类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和寡肽的营养,蛋白质在鱼体内一般需降解为氨基酸或寡肽后才能被动物吸收和利用。
饲料蛋白质对鱼类的可利用性实质上就是氨基酸消化率高低的问题,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能力则表现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而生成氨基酸的量和速度及其转运效率方面。
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畜禽方面,随着氨基酸消化率方面资料的积累,饲料配制者正准备利用这些资料来生产维持动物最高生产性能的饲料。
有关草鱼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目的是了解草鱼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为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优化草鱼饲料配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邝雪梅等(2004采用离体消化方法,利用草鱼肠道消化酶作为酶源,在水解7h后,用茚三酮方法测定鱼粉、豆粕、菜粕、棉粕等的水解液中生成的氨基酸总量,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消化前饲料蛋白质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离体消化率。
4种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鱼粉64.56%、豆粕88.73%、菜粕75.03%、棉粕81.00%,显示出草鱼对3种植物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于鱼粉的结果。
邝雪梅等(2005采用同位素示踪和肠道离体灌流方法,研究了草鱼离体肠道对亮氨酸(Leu、酪氨酸(Tyr的吸收转运与利用。
结果表明,当Leu浓度从1.0mmol/L增加到5.0mmol/L、10mmol/L时,肠道吸收转运的速度表现出“高浓度抑制”效应,运输到肠道外的比例为83%、66%和35%;合成肠道蛋白质的比例为2%、5%和13%;肠道组织内游离形式的比例为9%、28%和49%;其他形式的比例为6%、1%和3%。
Tyr浓度从0.5mmol/L增加到1.5mmol/L、2.5mmol/L时,肠道对Tyr的吸收转运速度也随之增加,运输到肠道外的比例为52%、55%和55%;合成肠道蛋白质的比例为17%、15%和16%:
肠道组织内游离形式的比例为7%、10%和16%;其它形式的比例为24%、20%和13%。
肠道在吸收转运Leu和Tyr的同时,也利用它们合成蛋白质的和其它方面,Leu的吸收利用受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大,而Tyr受其影响较小;随着肠道内灌流的试验氨基酸浓度增加,吸收转运到肠道外的比例下降,留存于肠道内的比例增加,肠道合成的蛋白质绝对量也增加。
王永玲等(2005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草鱼肠道酶液对棉粕、红花粕、豆粕、菜籽饼、葵粕、菜粕、大豆、小麦麸、玉米等几种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在0、1、3、5、7h时的离体消化率。
结果表明,草鱼对不同的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本试验中几种原料的粗蛋白消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大豆>豆粕>小麦麸>菜籽饼>葵粕>菜粕>棉粕1>玉米>红花粕
>棉粕2;在离体消化时,各种饲料保持了较高的消化率,氨基酸的消化率可以作为评价饲料蛋白质质量的指标;从离体酶解反映过程分析,反应可以控制在5h内完成。
王胜等(2004研究表明,草鱼饲料(CP38%中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19.4g/kg饲料,精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17.9g·kg-1饲料,4.78g·kg-1蛋白;草鱼饲料(CP37%中胱氨酸含量为1.1g·kg-1饲料时,蛋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11.0g·kg-1饲料(29.7g·kg-1蛋白。
故总含硫氨基酸的适宜需要量为12.1g·kg-1饲料(32.7g·kg-1蛋白。
Wang等(2005研究了草鱼幼鱼赖氨酸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饲料中赖氨酸为2.24%有助于维持草鱼幼鱼正常生长发育。
赵红霞等(2006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谷光甘肽(GSH可以提高草鱼对嗜水单胞菌的抵抗能力,其中200mg·kg-1GSH组草鱼攻毒后相对成活率达到最高.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GSH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0mg·kg-1。
罗莉等(2005在饲料中添加牛磺酸0、200、400、600、800、1000、1400、1800mg·kg-1饲料,饲养草鱼种30d。
结果表明,牛磺酸能促进草鱼生长(除添加量为1800mg·kg-1饲料外。
添加量为600mg·kg-1饲料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表现为最好;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草鱼体水分含量下降,体脂增加,体蛋白含量增加,灰分含量、内脏:
体重比、肥满度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根据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草鱼饲料中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600mg·kg-1饲料。
龙勇等(2004研究了灌喂牛磺酸对草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灌喂后2h达到峰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2h和5h达到峰值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时间延长一直升高;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8,0.8和1.0mg·mL-1时达到峰值,肝胰脏3种消化酶的活性则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2,0.6和0.8mg·mL-1时达到峰值。
黄更生等(2003采用生长研究法来确定草鱼的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按生长率最大值所确定的幼草鱼赖氨酸需要量为饲料中的1.611%,按血清游离赖氨酸浓度最大值所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为饲料的1.28%,明显低于生长研究法确定的结果。
用肝脏和肌肉游离赖氨酸浓度为指标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饲料的1.46%和1.49%,这与生长研究法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较接近。
刘永坚等(1999采用含鱼粉或不含鱼粉的实用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或包膜赖氨酸饲养草鱼(初始体重20.8±10.2g8周,并分别在投饲后1、3、5、7、10h测定血清中游离氨基酸水平。
结果表明,摄食包膜赖氨酸试验组的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晶体赖氨酸组和对照组(不添加赖氨酸,草鱼的增重率与血清中总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TEAA/TAA呈正相关。
冯健等(2005研究表明,投喂添加了鱼粉水解物中小肽的饲料的草鱼特定生长率、蛋白保留效率、饲料系数和血浆中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
草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鱼粉水解物小肽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增加体内氮沉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从而提高机体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冯健等(2005研究了草鱼日粮中不同种类与含量的小肽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1、2、3、4、5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1%的虾蛋白肽和0.5%鱼粉水解物、0.5%酶解酪蛋白,对照组为1%的鱼粉。
水温为27.6±3.1℃,试验期为56d。
结果表明:
试验各组草鱼其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饲料蛋白保留效率和血浆中钙、磷、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草鱼日粮中最适宜的虾蛋白肽添加量为0.5%;草
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小肽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
性肽的含量,增加体内氮沉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从而提高草鱼对日粮中蛋白质
的利用率和机体自身蛋白质合成能力。
冯健等(2004以及冯健和刘栋辉(2005研究均表明,投喂日粮中添加了小肽的饲料的幼
龄草鱼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饲料蛋白保留效率和血浆中钙、磷、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显
著高于未添加组;草鱼日粮中最适宜的虾蛋白肽添加量为0.5%;草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
小肽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增加体内氮沉
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从而提高草鱼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机体自身蛋白质
合成能力。
于辉和贺建华(2003研究表明,添加0.5%酶解酪蛋白组草鱼其相对生长率、饲料系数、
净蛋白沉积率、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
草鱼肌肉和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见表2。
表2草鱼肌肉和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
草鱼肉①二龄草鱼肉②饲料①饲料③
粗蛋白-3028
精氨酸4.764.801.681.40组氨酸1.781.530.671.78异亮氨酸3.612.981.180.80亮氨酸6.124.241.981.50赖氨酸61.45.921.505.64蛋氨酸2.081.150.600.75苯丙氨酸3.043.081.091.58苏氨酸3.362.831.010.80色氨酸--0.240.09
缬氨酸3.953.031.360.98注:
①廖朝兴(1996,②王道尊(1987,③林鼎等(1995
渔用蛋白饲料源有动物蛋白源和植物蛋白源两种。
动物蛋白主要为鱼粉,鱼粉营养全
面,营养组成基本和鱼体组成相似,因而利用率高,是一种理想蛋白源。
但鱼粉价格昂贵,
质量不稳定,限制了其大量添加,大力开发植物性替代蛋白源是渔用饲料工业的主攻方向之
一。
植物蛋白源有豆粕,棉籽粕和棉籽粕等。
棉籽粕,菜籽粕蛋白含量也较高(33%,草鱼
亦喜采食,对其消化利用率也比较理想。
棉菜籽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在单胃动物中不能充
分添加,而用作渔用饲料,不需要任何再处理而可以直接使用,因此不失为草鱼较廉价的蛋
白源。
据刘炳钦(1986报道,草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例为1:
1.51效果最佳。
此时可获得最
佳生长性能和获得较好的饲料利用率。
一般来讲,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还受动植物蛋白比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认为,鱼类的饲
料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动物蛋白,否则会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植物蛋白较动物
蛋白难以消化,氨基酸平衡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植物蛋白中含有抗胰蛋白酶、血液凝集
素等抗营养因子有关。
马利等(2005为考察不同菜粕水平(0~50.0%对草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对不同体重的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5.0g和18.7g分别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菜粕水平的升高,不同体重的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均有所下降,但在0、10.0%、20.0%和30.0%组没有显著差异;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5.0g肌肉和肝脏中硫代葡萄糖甙、噁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盐的含量随饲料中菜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18.7g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血糖、肌肝、T3和T3/T4均无显著影响,而对T4和T3+T4有显著影响,并且对肝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两个试验的研究认为草鱼幼鱼饲料中菜籽粕用量以少于30.0%为宜.
叶元土等(2005在草鱼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11.5%、6.0%的菜籽,同时比较鱼虾Ⅳ号对鱼体的保护作用,以4.0%的菜籽油作为对照,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经过52d的正式养殖试验。
结果表明,在草鱼饲料中直接使用11.5%的菜籽,在添加和不添加200mg·kg-1鱼虾Ⅳ号的情况下,使草鱼生长的速度分别下降20.4%、17.1%,使饲料系数增加27.3%、30.4%,并使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沉积率下降;而添加6.0%菜籽时,在添加和不添加鱼虾Ⅳ号的情况下,使草鱼生长速度分别增加18.7%、14.4%,饲料系数下降21.1%、17.0%,并使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沉积率显著提高,显示出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
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对草鱼肝胰脏造成一定的损伤,使草鱼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增高,使草鱼的非特异免疫力下降。
如果同时使用鱼虾Ⅳ号则可有效减缓菜籽的上述不利影响。
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后使草鱼体重/体长比、肥满度降低,使内脏比增加,草鱼全鱼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加,使肝胰脏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增加。
试验结果表明,在鱼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限制菜籽用量、并使用相应添加剂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添加菜...
吴志新等(2005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以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一定量的豆粕和鱼粉,用于草鱼的饲养。
结果表明,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7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等氮替代率等于或低于50%时,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100%等氮替代豆粕和鱼粉蛋白质时各项生长性能均最差。
叶元土等(2005以35%的鱼粉、57%的豆粕、68%的菜粕、60%的棉粕、52%的花生粕分别组成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草鱼64d。
在第二阶段的43d结束时,各试验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鱼粉组(1.16±0.05%/d、豆粕组(0.95±0.06%/d、菜粕组(0.57±0.02%/d、棉粕组(0.49±0.04%/d、花生粕组(0.53±0.05%/d,鱼粉组和豆粕组获得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
在该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组草鱼的形体参数、内脏指数、主要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力指标、全鱼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草鱼生长和生理机能是比较安全的。
豆粕组草鱼血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组,显示肝胰脏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其它各组与鱼粉组结果无显著差异。
鱼粉组草鱼全血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显示出豆粕组、菜粕组、棉粕组、花生粕组草鱼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反应。
高贵琴等(2005研究了草鱼配合饲料中添加双低菜籽粕对其肌肉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草鱼肌肉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都明显下降,当替代比例为50%和100%时,各项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当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水平在50-100%时,3个试验组的血红蛋
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其它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的饲料原料对养殖动物具有不同的可利用性,而动物对不同的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消化利用能力.消化率是评价饲料原料的可利用性和动物对饲料原料可利用的综合性指标之一.而离体消化率测定具有快速和简单的优点,是对饲料原料可利用性的评价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者开展了草鱼对各种原料消化率的研究,主要是为生产实践中,选择最具有营养价值和最易为动物消化吸收的饲料来制作配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选择符合渔用无公害饲料生产用原料,以实现安全有效的饲喂和饲养。
林仕梅等(2001研究表明,草鱼对鱼粉、菜籽饼粕、豆粕和膨化大豆等质量好的蛋白饲料的表观消化率较高,其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在80%以上;草鱼对酵母、菜籽饼粕、豆粕和膨化大豆等饲料的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与鱼粉一致。
叶元土等(2003本试验以0.5%Cr2O为指示物,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饲料配制方法,在可控条件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用2龄草鱼种(体重150~200g对常用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进行测定。
试验选用了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蟹粉、肉粉、肠衣粉、酵母、菜饼、黄菜粕、菜粕、双低菜籽粕、豆粕、膨化大豆、芝麻饼、棉粕、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和酒糟粉共17种商品蛋白质饲料原料,玉米、麦麸、次粉、米糠、标粉、小麦、大麦、玉米糟、稻谷、药渣共10种能量饲料原料,得到了每种原料的16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表观消化率主要规律表现为:
草鱼对原料蛋白质消化率高时对氨基酸的总消化率也高,如对鱼粉、豆粕的消化率高;对玉米类原料如玉米蛋白粉、玉米渣、玉米的氨基酸消化率较低,而对小麦类原料如小麦粉、麦麸、次粉等的消化率相对较高;在植物饼粕类中,草鱼对豆粕和菜粕的消化率较高,而对棉粕的消化率则相对较低;对同种原料的16种不同的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规律性较差。
1.2脂肪与脂肪酸营养需求脂肪作为草鱼生长、发育、存活、健康和繁殖的能源物质和营养素,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能为草鱼提供能量,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提供鱼类必需的脂肪酸;可以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材料;节省蛋白质,提高饵料蛋白利用率等。
因此,为草鱼提供适量的脂肪将有助于其健康生长发育。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草鱼对脂类、脂肪酸的营养需求各异,脂肪源和饲料组成也会影响草鱼脂肪的营养需求量。
迄今,有关草鱼脂肪的营养需求研究较多。
曹俊明等(1997a研究表明,饲料蛋白质升高,显著增加肝胰脏脂质,主要是中性脂质的积累,饲料蛋白质添加量是影响草鱼肝脏脂质积累的主要因素。
此外,全鱼、肌肉和肠-肠系膜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
曹俊明等(1997b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组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构成影响的研究表明,与摄食单纯含油酸饲料的草鱼相比,含1%18∶2n-6和1%18∶3n-3或1%18∶2n-6和0.5%n-3HUFA饲料组草鱼的肝胰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但内脏脂质含量升高。
向饲料中添加18∶2n-6、18∶3n-3和n-3HUFA能明显影响草鱼肝胰脏、肌肉和头部HUFA的相对含量;组织中n-6系列和n-3HUFA含量分别与饲料中添加18∶2n-6和18∶3n-3相关,表明草鱼具有生物转化18∶2n-6和18∶3n-3为HUFA的能力。
高蛋白质饲料显著升高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中性脂质积累显著增加.肝胰脏磷脂n-6和n-3HUFA的相对含量均随
饲料中蛋白质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4n-6/18∶2n-6和n-3HUFA/18∶3n-3比值亦分别20相应上升,这表明饲料蛋白质添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草鱼肝胰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曹俊明等,1997c.曹俊明等(1997d研究发现,投喂添加大豆磷脂饲料的草鱼肝胰脏脂质具有较高水平的18∶2n-6和较低的20∶4n-6/18∶2n-6比值。
与此相反,18∶3n-3HUFA的含量下降30%~69%,而n-3HUFA(主要包括20∶5n-3、22∶5n-3和22∶6n-3的含量升高,使n3HUFA/18∶3n-3的比值显著增大。
曹俊明等(1997e研究表明,摄食不含脂肪或只含油酸饲料的草鱼表现出最低的相对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添加1%亚油酸的饲料可较显著地改善这三项指标,但仅添加1%亚麻酸或0.5%n-3HUFA的促生长效果不甚明显。
1%亚油酸+1%亚麻酸或1%亚油酸+0.5%n-3HUFA饲料组草鱼表现出最高的生长性能。
各处理组草鱼全鱼和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未表现出因饲料脂质不同而引起的明显差异,但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却因向饲料中添加亚油酸、亚麻酸和n-3HUFA而较显著降低。
成永旭等(1995研究表明,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及其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刘玮和任本根(1995和刘玮等(1995采用混合脂肪源(鱼肝油∶豆油∶猪油=1∶1∶1配制成含脂量分别为3%,6%,9%,12%,15%的5种精制试验饲料,饲喂草鱼稚鱼8周。
结果发现,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约为8.8%。
分析表明,在满足鱼体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饲料脂肪源以提供组成平衡的必需脂肪酸,草鱼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低下。
Takeuchi等(1991报告了草鱼对n-6和n-3脂肪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和0.5-1%,同时也报道了一种草鱼特有的EFA缺乏症,脊椎弯曲症(VCC。
另外有一些国内的研究者研究了草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雍文岳等,1985;刘玮等,1995;刘玮和任本根,1995,其范围从3.6到8.8%不等。
虽然这些研究的结论数据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均显示出一个共同结论,即草鱼的能量或脂肪需要量比大部分肉食性鱼类要低的多。
杜震宇等(2004借鉴人类营养学中的FTT试验方法,以无脂纯化饲料为对照,采用脂肪含量为12%的高脂纯化饲料,对草鱼摄食高脂饲料后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
以摄食前血脂相关指标水平为基础水平,每隔15h取样一次,连续观察9h。
结果表明,草鱼摄食高脂饲料后血脂升高,出现两个吸收高峰,分别出现在摄食后15h和6h,同时在摄食后4h和9h达到或接近基础水平。
提示草鱼摄食高脂饲料后血脂变化情况与人类等哺乳动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