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273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docx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础知识

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前提、原则与途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形态。

思想教育

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能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本章结构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录像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8学时

引言: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指南。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因此,马克思主义对各国无产阶级的实践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就是说,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

他指出,能不能够、善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由来已久。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这个进程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泽东,其代表著作有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六届六中全会上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等。

但是,这个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正确倾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和发展着另外一种倾向,就是不了解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情况、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不了解必须依靠群众独立自主地找出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是脱离中国实际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当作教条,盲目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决议和从国外来的指示。

这后一种倾向一再给中国革命造成损失,危害最长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先是“左”倾后又转为右倾的教条主义。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得到普遍的赞成,启动了全党克服教条主义思想的自觉性。

1939年《共产党人》杂志创刊,毛泽东同志撰写发刊词,总结建党以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提出和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原则。

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明确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说“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

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期,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继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但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即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

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尽管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上,党内曾经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态度,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在总体上始终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重要成果,又以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实际,逐步认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现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社会。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

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基础上,党不仅制定了最高纲领,而且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以及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与此同时,党以自己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实践党的纲领。

这一切,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党的先进性,使党赢得了人民的信赖。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就不可能揭示出中国革命的规律,并制定出反映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原则,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就不可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内外反动派的压迫,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党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

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尽管在这一探索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一条能够较快较好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之路。

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正是由于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和贯彻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也得到了生动、具体的展现。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21世纪的时候,人类所处的时代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内看还是从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要应对挑战,继续前进,就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党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就有丧失先进性和失去领导资格的危险。

正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善于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中共十六大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制定了党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发展路线。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必将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也就必将在不断创新中向前推进。

而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形式和内容的理论体系,凝聚着东西方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是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1)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

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对世界其它国家革命以深刻的影响。

如毛泽东所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2)阶级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一个国家能够得到广泛传播,首先在于这个国家具备了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与政治条件。

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

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增加到200万人。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3)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源。

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科学的大力倡导,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专制主义、伦理道德及迷信愚昧以沉重的打击,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人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人们去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经的热情,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标志着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伴随着马列主义的传入、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逐步形成。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经过对各种主义与学说审慎、严肃的比较、鉴别和探索,自觉理智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观察考虑中国的实际问题。

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毛泽东著作看,他所运用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基本原理,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成果。

(4)文化传承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可谓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中除含有封建主义因素外,还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民主性以至反封建的因素。

毛泽东曾说过: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批判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的精华。

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优秀文化之集大成。

他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程度。

如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土地革命的思想、社会调查研究的思想、军事战略与策略等等。

第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释上,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上,在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概括上,大量地借用中国古代典籍和成语、典故、格言、谚语等,把马列主义从欧洲的民族形式和语言风格,变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马列主义理论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统一,使精深的马列主义理论群众化、普及化、中国化。

(5)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革命理论,来自于中国革命的实践。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世界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

在这样的国家进行革命斗争也就较其他国家更为艰巨和复杂,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

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

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过程,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已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开始初步结合,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表现为: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社会各阶级进行调查研究和具体分析;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1925年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作。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在开辟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共产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有效的斗争,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党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领导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党在这个时期政治路线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军事著作蕴涵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原则的集中代表。

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这一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毛泽东1928—1930年先后撰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毛泽东思想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为毛泽东系统研究中国革命理论,完成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提供了政治保证;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各种矛盾和基本问题都充分展开,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延安整风运动,提高了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这一时期完整提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

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其著作主要有《<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一整套战略策略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所有制的一系列政策,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并引导全国人民走上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主要代表作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5)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艰难中发展

从1957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前是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时期。

从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开始,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但在这一阶段也有发展,主要现在:

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国际战略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形成了系统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去世后,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开展和拨乱反正,党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时期,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3、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倾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革命精神,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根本问题上,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认识最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的杰出代表。

他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点,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伟大成果,而且在理论上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和基本内容,并率领全党为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酝酿过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想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概念。

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1945年4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概述。

刘少奇的报告和七大通过的党章表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做出了进一步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高度概括。

表现在三个方面: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