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122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

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张宗麟所著__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____________,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

3.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

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

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____________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5.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____________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____________的过程。

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6.根据__________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

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

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7.____________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___________,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10.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1.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____________的理解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四个阶段。

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____________;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____________;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3.____________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14.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____________、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____________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16.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

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7.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

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____________的发展。

18.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19.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

20.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21.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____________的机会,训练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____________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

22.____________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2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童年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24.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2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

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

26.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___________,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28.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29.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____________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观。

3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____________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____________的判断。

31.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

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简述共情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3.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4.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5.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6.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8.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10.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

12.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13.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评价

1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16.简述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掌握的相关知识。

17.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8.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动态性原则

19.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20.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21.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22.简述发展生态学关于建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需注意的基本原则。

23.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方面的测评工作?

三、论述题

1.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2.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促进儿童完整发展的意义。

3.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4.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5.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6.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四、分析题

1.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

老师听了很奇怪。

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

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

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

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3)你认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这一事件中学到一些什么?

2.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

当时已走到门口的凡凡忽然停下,而其后的南南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

看见停住的凡凡,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

凡凡被撞哭,南南却理直气壮地说:

“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

”凡凡哭着说:

“我忘放书。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3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

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

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

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4.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中班的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

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

“讨厌,王八蛋。

”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

“撞了你怎么了,哼。

”两人开始吵起来。

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五、应用题

(一)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了解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二)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六一节日庆祝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三)设计一个大班幼儿以保护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四)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幼稚园的社会》

2.价值问题

3.社会认知能力

4.自我中心思维

5.对他人的行为;新行为

6.时代性原则

7.交往

8.以德养性、童蒙养正

9.生活性与人文性

10.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11.游戏规则

12.有同情心;有初步的责任感

13.陶冶法

14.以人为本的理念

15.积极价值;社会性发展

16.社会适应能力

17.情感自主性

18.亲社会行为

19.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20.讨论法

21.自主互动;生成性

22.社会化

23.早期经验

24.替代性强化

25.安全型

26.价值性;合宜性

27.参观法

28.情感

29.人格陶冶;渗透性

30.促进作用;实际成效

31.可扩充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

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

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

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

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2.简述共情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共情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共情训练。

运用共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

(2)共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童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儿童情感体验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以唤起学前儿童对情境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共情训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学前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共情或具有自然而然的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因此,注重学前儿童表现共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不仅能理解生病小朋友的痛苦感受,更能自然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

(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教师的情绪对学前儿童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加入到共情的情境中,会极大地感染他们。

反之学前儿童会产生疑惑和矛盾,不利于共情的发生。

3.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游戏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了使学前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和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当丰富多样,保证每个学前儿童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

但这并不意味着越丰富越好。

过多的材料会分散学前儿童的注意。

分层次逐步递进地呈现材料对学前儿童来说更有吸引力,更有促进其发展的价值。

此外,提供的材料还要考虑有可操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考。

(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游戏反映的社会活动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得活泼而有秩序,也需要规定一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些规则往往是学前儿童自觉自愿遵守的,因此,他们不会感到失去自由,相反更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要注意的是,当学前儿童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时,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

由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

这一方面发挥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和区域活动中,会使学前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组织者,是和大家平等游戏的伙伴,她和大家一样分担角色、进行活动,和大家一起商量游戏活动的进行,接受大家的建议。

好的教师常常会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拉近自己和学前儿童之间的距离。

但要注意的是,作为游戏伙伴并不是教师完全失去了指导的地位,一位清醒的教师不会完全迷失在游戏和活动中,她会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等方式去激发学前儿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导。

4.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5.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问题应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如:

指导目的是要使幼儿某种行为增加,一般采用正强化法,或者使行为增加的间歇强化法等;而要使行为减少,可使用消除法或使行为减少的间歇强化法等。

(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如某些个性内向的幼儿,生来就胆小,若要纠正其退缩行为,则不宜选用惩罚法予以纠正,否则有可能加重其行为问题。

(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如某些幼儿在家庭中常受父母责备而得不到关怀、爱护,若要纠正其不良行为,则宜用正强化法,多鼓励幼儿树立信息去克服不良行为。

(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家长与教师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可能真正指导幼儿的行为问题。

6.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和画面。

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舅母,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

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的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

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而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可能刺激儿童已有的内心不良感受,加深不满情绪,使儿童出现憎恨、反叛等心理,进而产生一些问题行为。

除电视之外,计算机和网络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纲要》中强调:

“学前儿童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学前儿童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儿童犯错。

8.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

(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

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10.简述不当强化的负面影响

虽然强化法是幼儿园针对行为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律被破坏.道德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将根据内部建构的关于对错的信念而作出决定。

一个道德自律的人无论权威人士在场与否,他们都会尊敬他人。

道德自律要求一个人有思考问题和得出自己结论的技巧。

这种技巧需要学习。

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做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做出自我评价的机会。

因此,是给予奖励或惩罚的人,而不是幼儿应该对此负责。

通过强化法,幼儿思考的主要是怎样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不是思考在某种情境中什么是正确的。

强化法能够产生道德他律,却很难帮助幼儿产生道德自律。

(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只要行为问题的原因继续存在,任何试图改变行为的努力都是不够的。

即使是当时幼儿的行为问题有所改善,但不久后问题还是继续出现。

改变行为的长久方法必须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并在原因上寻找改善行为问题的方法。

而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

(3)影响师生关系.充满关爱、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教育可取行为的基本要素。

而强化法则很容易损害师生关系。

因为得到奖励的幼儿可能会根据老师的看来判断自己想做事情的价值。

这会使幼儿尽力为给予奖励的人留下好印象或努力奉承给予奖励的人,这并不是一种真诚的关系。

这种不真诚的关系不可能培养出信任和真正的关心,只有信任和真正的关心才能激发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

此外,判断和奖励的过程也是不尊重人的,因为它强调给予奖励的人与期望得到奖励的人之间权利和地位的差异。

再者,如果权威人物拒绝给予奖励,事实上,属于从属地位的人会因没有得到奖励而受到惩罚。

(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内部动机意味着做某事是出于自己的目的。

其行为的价值在于行为本身,其奖励在于你是怎样感受它的,奖励存在于个体内部。

外部动机则相反,它意味着做某事是为了得到奖励。

行为的价值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行为你得到了什么。

而强化法所依靠的正是外部动机。

如奖励能教会人们对它充满期待,做事情仅仅是为了得到它们。

因此,作为奖励的外部动机违背了自律和自主的发展,破坏行为的内部动机。

1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