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10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序号:

编码:

安徽医科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学院全称:

生命科学学院

申报者姓名:

朱家亮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新农村的定义及新农村建设………………………………………1

1.1新农村的定义及特点………………………………………1

1.2.新农村建设…………………………………………………2

2.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

2.1.农村污染的现状……………………………………………2

2.2.农村污染的成因分析………………………………………3

3.农村环保工作的特点…………………………………………………5

3.1.区域性………………………………………………………5

3.2.无序性………………………………………………………5

3.3.群众性………………………………………………………5

3.4.薄弱性………………………………………………………6

4.新农村污染治理对策…………………………………………………6

5.小结……………………………………………………………………7

6.参考文献………………………………………………………………7

摘要

新年初期,华北及中东部地区持续一个多月的雾霾天气再次警醒人们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然而,在农村,随着近些年的现代化,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土壤、水质、空气等一系列的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也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

本文主要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成因、现状、特点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三农问题基层政府对策清沟净村

1、新农村及新农村建设

1.1.新农村的定义及特点

“新农村”最早提出和使用是在上世纪50年代,其含义也在发生着改变。

随着中国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新农村”的定义才逐渐明朗起来。

它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新风貌的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与传统农村相比,新农村应具有五大特点,即“五新”: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1.2.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既要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同时也要保护优美的田园风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和城市发展一样的问题,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甚至无视环境保护。

2、农场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农村污染的现状

根据环境保护部机关信访办的统计,从2008年至今,50%的来信和70%的来访反映的是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饮用水井、灌溉水源污染,粉尘、噪声、恶臭扰民,种植物、养殖物因污染受损,健康受损等。

农村污染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三个方面。

2.1.1.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是农村污染中最为严重的,主要来自于城镇小企业、小作坊废水以及日常生活污水的乱排放。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基本来自地下水,水质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据调查,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在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2.1.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的肆意喷洒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如废电池、食品袋等。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滞后和不可逆三个特性。

水质污染可以通过颜色、气味等来辨别,但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污染物扩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目前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去治理。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2.1.3.空气污染

相比前两者,农村空气污染并不算太过严重,但也不容小视。

焚烧秸秆、汽车尾气是罪魁祸首,同时整个地区的空气污染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2.2.农村污染的成因分析

2.2.1.环保意识缺乏,整体规划不科学

缺乏环保意识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而新农村建设中的不科学规划又加重了这一难题。

首先,在农村,无论是房前屋后还是沟坡草丛,常常见到的是一堆堆的生活垃圾。

传统农村生活产生的垃圾是可以就地降解、循环利用的,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缺乏环保意识的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甚至连基层干部也意识不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其次,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

虽然洋楼式的新房都建得成排成排的,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还处于滞后阶段。

没有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只得随意丢弃;没有污水排泄系统,生活废水随意排放,最终受害的还是村里生活的居民。

2.2.2.农药、化肥的肆意使用,废弃秸秆的焚烧

化肥、农药过量和不当使用以及化肥、农药本身产品结构造成的污染,是农业环境污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和潜在的长期的环境污染更是令人不安。

随着家用电器、煤气等的广泛使用,农民已不再亲睐于用柴草烧锅做饭,庄稼收割后的秸秆也随之成了废弃物。

焚烧秸秆时,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均远高于正常水平。

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2.3.环保资金投入少,监管法规不健全

一直以来,国家环保投入重点都是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而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申请到这些资金。

这又使得农村污染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放纵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时下,一些有能力、有资本的农民在家乡办起了养殖场、小企业等,这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缺乏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政府监管不作为,使得这些企业或明或暗地往水道排放废水、废液。

如今,在农村,很难再找到一条水不臭不黑的沟渠。

另外,缺乏健全的农村环境监测机构、专职人员和设备同样也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3.农村环保治理的特点

3.1.区域性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环境问题。

比如,在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等省,农村生活污染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些农业大省,如河南、安徽、湖南等省,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而在中西部地区,如贵州、山西等省,工矿污染是主要问题

3.2.无序性

农村是一个个分散的小聚集地,各个村庄的污染情况也不尽相同,可能前面一个村子主要污染源是养殖场,而后一个村子却是小的金属加工厂。

污染程度的不同使得农村环保工作变得更繁杂。

3.3.群众性

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密不可分,环境治理必须依赖于群众。

国家除了加大资金、人员、设备的投入,还应发动群众,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创建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3.4.薄弱性

虽然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但由于长期的不重视,导致环保宣传、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等一系列基础工作都处于滞后状态。

如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基础性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4.新农村污染治理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国家应从最高层面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关注“三农问题”并不只是只关注经济发展,同时还应协调生态发展,别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其次,将环境纳入政绩考核,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拨一定的资金投入到环保基础建设、人员培训、设备采购等方面。

最后,各个地方政府应立即着手健全新农村的环保法律法规,设置基层环保机构,严格监管乡镇企业,时时监测环境变化。

4.2.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可能一个老农根本不知道污染是怎么回事,但他一定能感受到自己多年生活的家园的变化,从鱼鳖丰饶的清水塘到臭味熏天的“洗砚池”,这种触目惊心的改变,无论是谁都会心痛。

在农闲时,组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号召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周期性举办“清沟净村”活动,再创莺声燕语的田园故乡。

同时,国家应加大鼓励有素质、能力强的大学生到基层去,用他们的责任意识带起一个新农村的未来。

4.3.加紧环保基础建设,做到整体协调规划

地方政府应将投入的资金,分配一定的数额在包括环境监测站、基层人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建设中。

环境保护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要将基础建设扎稳扎牢,打一场环境保护的持久战。

未来的新农村不仅是有新房屋、新设施,更要有新环境、新风尚。

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美结合,就要对新农村先进行长久的整体规划,这包括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生活设施的规划。

新的农村,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废弃物的处理中,如沼气、有机肥等。

5.小结

未来的农村不仅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更有清洁完善的现代化生活设施。

让绿水、让燕雀重回烟村,这需要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上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要从自身、从现在做起,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彻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6.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网:

[2].严永明,社区环保工作的问题特点内容及方法.《海峡科学》2007年第6期

[3].考试吧(E),试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10-6

[4].吴玉琴  钟崇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对策[C].《决策探索》 2007年08期

[5].李彩宜,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J],2006年第4期

[6].丁国彦,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X]《民营科技》. 2011年0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