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31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西昌方志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西昌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是市政府直属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市志编审科、年鉴编审科、资料信息科,编制7人。

主要职责是:

(一)受市政府委托制订全市地方史志工作规划、编纂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全市地方史志工作。

(二)组织编纂出版市本级综合志书、史书、年鉴及市情丛书;受市政府委托督促并审定市级单位及学校综合志书、年鉴及地情丛书的编纂、出版。

(三)加强地方史志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和技术,实现史志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地情网站和地情信息库,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

(四)搜集保存地方文献资料,组织整理旧志。

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五)发挥地方志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地情研究,编辑出版各种专题地情资料书。

(六)组织开展各种用志活动,做好已出版志书、年鉴(包括电子版)等地情书籍的宣传、发行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志书的资治、教化作用。

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目前办公地点在仿古一条街,办公用房总共7间,使用面积约150多平方米;由于大量的图书资料无处存放,现租用人民印刷厂库房存放。

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要求和西昌史志事业发展的需要,急需立项建设西昌方志馆。

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认为此项目已具备立项条件。

一、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必要性

(1)弘扬西昌厚重的历史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西昌是全国99座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史达2800多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大量的地方志书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建设方志馆可以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像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一样,增强西昌的文化氛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2)收藏西昌乃至全省、全国的志书、年鉴等地情资料,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已进行了两轮志书编纂,形成的各级各类史志资料和出版的综合志书、年鉴、专业志、部门志、山水寺庙志等地情著述已达数千万字,地方史志工作者近30年辛勤笔耕的成果由于没有集中存放的处所,只能临时散藏于各级各类修志单位及个人手中。

如果不在近期内汇总、整理,必将遭受散失、毁弃的命运。

建立方志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古今地方史志资料的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收藏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志书、年鉴,形成一个地情资料收藏中心。

(3)充分发挥志书的“资治、存史、教化、交流”的综合功能。

修志是手段,用志是目的。

空间上根本无法满足地方史志事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地方志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每年都有数以百计来查阅史志、年鉴等地情资料的社会各界人士扫兴而归。

有了方志馆,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就有了收集收藏西昌乃至全国地方志、年鉴和其它地情资料著述的条件,形成集“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地情咨询中心;就可以根据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要,组织开发志书和地情资源,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如对某地、某部门、某专业、某事件的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和地域开发研究、方志理论研究、旧志整理;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讨、志稿评议,志书、年鉴评论等活动,提高志书质量;举办各种展览、专题讲座、报告会,利用丰富的地方志资料提供爱祖国、爱家乡、爱本行业的生动教材,使洛阳方志馆成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国情地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成为西昌与省内外同行及各界人士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中心。

(4)填补西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空白。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社会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方志馆是集方志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基础文化设施。

我市目前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较齐全,惟独没有体现悠久历史和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方志馆。

这与西昌在全省乃至全国历史文化中所处地位极不相称。

建设方志馆,将填补我市基础文化设施的一项空白,充分体现西昌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向全国乃至世界集中展示西昌的地方特点、彰显千年古都的无穷魅力。

(二)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年5月18日第467号)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

《四川省地方史志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指出:

“‘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三级史志办要加大方志馆、方志室的建设力度。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现建馆计划”。

西昌市“十二五”规划

(2)国内的许多兄弟城市都先后建立了方志馆,少数未建立的也多已列入计划预算或正在立项。

各地政府把方志馆的建设都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北京市政府投入5亿元人民币,要建成北京标志性建筑。

而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亟需建设一个能全方位反映浓缩了的历史与现实的方志馆,以显示西昌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

(3)建设方志馆不仅是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广大史志用户的迫切要求。

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方志馆6000平方米,项目建设需征地10亩。

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万元。

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

据此办理相关手续,委托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方志馆的主要功能

 

方志馆是集方志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展示于一体的文化项目。

主要有如下功能:

(一)修志功能

方志馆是方志编修人员集中修志的固定场所,是具有政府职能的地方志的编纂机构。

方志的编修,需要集中一批优秀的修志人才集中一地进行编修。

早在清末民初全国不少地方的地方编纂机构就称为方志馆(或通志馆)。

(二)藏书功能

方志馆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有很大的区别。

图书馆是收藏图书、提供阅览的机构;档案馆是保存档案、提供档案利用的机构;博物馆是保管文物、展示文物的机构。

而方志馆是收藏历代方志、年鉴及地方性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口述资料、图片资料的保管库。

西昌方志馆将最大限度地收集、收藏相关的资料,为修志奠定基础,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详实准确的历史和现实信息。

(三)资治功能

“治国者以史为鉴,治郡者以志为鉴”。

地方志是记载地情、国情的资料宝库,内容包括: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地理、人物、风俗、灾异等等。

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地情来安排。

因此方志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资料可为社会各界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资料,对领导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教化功能

方志馆是展示特定区域内人物历史、自然风貌的固定场所。

方志馆可以根据需要把不同时期方志的原始资料、中间成果和实物藏品进行展示。

通过举办展览、报告会等形式,使方志馆成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五)研究功能

方志馆是研究历史和现实的开放型研究机构。

大量的历史和现实资料为研究提供了基础。

方志馆可以根据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需要,利用自己的资料优势,开发志书和地情资料资源,组织力量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不仅可以出地方资料性著述,而且还能够出研究性成果,解决历史和现实的课题。

(六)交流功能

方志馆是以地方志资料为依托,进行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交流的场所。

方志馆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理论研讨、学习观摩修志成果等活动,成为修志、年鉴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的中心及方志学会的活动基地。

(七)数字化功能

方志馆可以发挥自身的资料优势,利用现代化手段建设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打造网上“数字西昌”,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便捷的地情咨询服务。

(八)城市展示功能

方志馆不仅可以展示远古的回音---千年古都风貌,还可以展示未来的愿景--新西昌的城市规划。

让市民和来宾更形象直观的发现西昌、认识西昌、热爱西昌、投资西昌。

三、方志馆的选址及建设标准

 

(一)选 址

方志馆的选址可考虑在东沿线或者海河附近,市民休闲娱乐,人气较旺的地区建立馆舍为宜。

(二)建设标准

方志馆的建筑风格应体现西昌的特色,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妥善安排各类用房的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布局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和分隔,使办公区、收藏区、展示区、展览区、阅读区既互为一体又互不干扰。

方志馆建筑设计符合国家颁布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库房温湿度调控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配备防火、防盗、防渍、防有害生物、消毒、温湿度调控等设施以保证史志文献的安全;在收集、加工、处理、贮存和传输等环节要注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标准。

 

四、方志馆的功能分区及使用面积

 

西昌方志馆是集地情资料(包括方志、年鉴、地情书)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为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基础文化设施,具有修志、编鉴、藏书、展示、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及地情资源开发、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

根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方志馆的功能需求,并借鉴兄弟城市的建馆经验,西昌方志馆计划使用面积约3500平方米,功能分区如下:

(一)地方志编修中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该中心承担全市综合志书、地情书及各类特色志书的编修及专业志、部门志的指导工作。

目前西昌已形成上百人专、兼职的修志队伍。

市志编修有总纂、副总纂、编辑、审稿、校对等都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

此外,我们还计划聘请一些了解西昌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西昌地情研究方面的的专家学者参与综合志、专业志、特色志的编写工作。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参与、专家修志的机制。

因此,方志馆应建立容纳数十人集中工作的编修中心,需要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二)年鉴编辑中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该中心承担地方综合年鉴--《西昌年鉴》的组稿、编辑、审稿、校对等业务。

负责与全市近100多家年鉴供稿单位的通联工作,并负责收集、整理、汇总本市的经济、政冶、文化、社会等重要信息,指导供稿单位的业务培训。

同时还承担对全市专业年鉴、部门年鉴、乡镇年鉴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

因此,该中心应设立主编工作室、若干编辑室、校对、打印室及电子版编辑室的工作用房,需要使用面积为200平方米。

(三)地情文献收藏中心(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

该中心主要收藏历代留存的旧方志和相关地方文献资料;新中国新编方志中省、市、县(市、区)三级志书及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等;西昌编修市、乡两级志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市各种年鉴年鉴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年鉴及各行业、部门、专业年鉴;全国各种地方志、年鉴类杂志;相关地情文献资料、相关文史类资料书、工具书等。

同时,还要收藏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的电子版和光盘、磁盘等多种载体资料。

另外,还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收藏续修的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

该中心下设以下部门:

(1)库房(500平方米)。

主要存放市地方史志系统编纂出版等以及留存备用的各种志书、年鉴、地情书等。

(2)图书陈列储藏室(300平方米)。

主要收藏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年鉴的地方文献资料,以书架的形式陈列,便于查找利用。

(3)修志档案室(50平方米)。

主要用于保存修志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宝贵资料及形成的草稿、评审稿、送审稿、校对稿、定稿、胶片等资料。

(4)地方文献收集室(50平方米)。

该室通过征集、交换、购买等方式收集全国各种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

(5)文献保护与修复室(50平方米)。

负责对馆藏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的保护(包括对进馆文献资料的消毒、库房温湿度的控制、防有害生物的侵害等)和对破损的文献进行修复。

(6)文献整理编目室(50平方米)。

负责对收集进馆的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进行修复、整理、分类、编目工作。

(四)地情文献资料利用和咨询服务中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该中心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各界查询、阅览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提供接待服务,为各级领导及政府各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其中包括:

(1)咨询、接待室(50平方米)。

为前来咨询地情的人员提供接待和咨询服务场所。

(2)图书阅览室(100平方米)。

为方志工作者、专家学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查询、阅览方志、年鉴等地情资料提供服务的场所。

(3)电子阅览室(50平方米)。

为读者提供数据库、电子图书、光盘、胶卷、音像等多媒体资料的查阅服务。

(五)地情研究中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该中心为研究历史与现实的开放型的地情研究机构。

包括:

(1)专家联络室(50平方米)。

主要承担组织、协调、联络、服务的职能,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整合研究资源,为洛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课题研究室(50平方米)。

根据洛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发馆藏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承担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交给的课题研究任务。

(3)旧志整理室(100平方米)。

主要整理西昌历史上的旧志。

(六)信息网络中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职责,一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纸质的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经过数字化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

二是负责西昌地情数据库、地情网管理、充实、维护任务。

并以此为基地与全省、全国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为领导及社会各界了解西昌地情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包括100平方米的网络中心和100平方米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室。

(七)地情宣传、展示中心(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

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沙盘、PPT、多媒体、藏品展示古代西昌、今日西昌。

把方志馆建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地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因此,需设一个举办长期、相对固定展览的展厅和一个短期、流动性展览的展厅。

该中心总使用面积为1000平方米,包括400平方米的城市沙盘展厅、200平方米的流动展厅、400平方米的报告厅。

(八)行政办公用房和会议室(使用面积500平方米)

方志馆因业务工作需要应设有一定面积的行政办公用房和会议室、接待室等,使用面积为500平方米。

以上总使用面积为3500平方米。

五、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进度安排

 

(一)投资估算:

根据实际情况,方志馆单独建设,可在东沿线征地10亩。

整个工程预算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主要构成如下:

(1)建筑费用按2000元/平方米元计算,共计700万元;

(2)内外装修按500元/平方米计算,共计175万元;

(3)各类设备购置费(书架、桌椅、空调等)125万元;

以上五项共计1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由于我办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无任何经济来源,比照省及兄弟城市的做法,由市政府投资兴建,作为西昌建设中文化项目的一个重点工程。

(三)项目进度安排:

2011年12月前进行项目的考察论证,2月前完成立项可研批复。

2012年3月开工建设,2012底完成建馆并实现开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