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97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docx

现代人格心理学05954docx

《现代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人格心理学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1、人格的总和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以及当代大百科全书、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等的优点与不足领会p2

①总和式定义:

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优点:

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启发作用;

不足:

这种定义是初步的、常识性的、主次不分,在国际上已不流行

②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优点:

比总和式定义前进了一大步

③层次性定义:

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如詹姆斯把自我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第二层是社会自我,第三层是精神自我,第四层是纯粹自我

优点:

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不足:

扩大了自我的概念,混淆了意识和物质的界限,把很多意识的东西看作物质的东西

④适应性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适应方式

优点:

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是有意义的;

不足:

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是不全面的,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造环境。

这种定义强调了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⑤区别性定义:

优点:

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

不足:

虽然指出了人格的某些特性,但都不够全面

⑥当代大百科全书和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人格(个性)是个人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

《心理学百科全书》:

人格与一个人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人格科学》:

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

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人格的内涵。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识记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领会p5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

2.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奥克兰德成长研究”表明,从少儿到青年以后,人格特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具有可塑性;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人格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

人格结构多样,每个人的人格都有自己的特点;

4.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

研究表明,人格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2、社会生活条件对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领会p6

研究表明,人格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既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格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因素给人格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人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发展自己的人格。

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条件

三、人格的主要含义领会p7

1、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

人格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也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而个性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不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

2、人格不包括智力:

在一些人格书籍中,主要阐述性格和气质的内容,很少涉及智力方面的内容;在一些书中,也把“智力”和“人格”分列为两章。

在量表的分类上,人格量表主要测量性格和气质等方面的特质。

3、人格与个性同义,包括智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卷都认为,人格也称个性,人格应该包括智力。

人格是一个整体,人格结构中包含智力,如果去掉智力,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人格。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默瑞《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

西奥菲拉斯塔的《性格》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人性伦

中国第一个讲性的是孔子。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伦大致有六种说法:

(1)性善论。

孟子和董仲舒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

(2)性恶论。

荀子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

(3)性无善无不善伦。

告子等人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人性是中性的。

(4)性可以善可以为不善伦。

世硕、宓子贱等人认为,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

(5)有性善有性不善伦。

有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些人的本性是不善良的。

(6)善恶混论。

扬雄等人认为,人性既有善性又有恶性,是善恶二者的混合。

2、人格类型

Ø《黄帝内经》认为气质有先天和后天的。

其中的《灵枢*通天篇》都是气质理论,它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比例,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

Ø《尚书》中提了“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Ø三国时期的刘劭为适应当时的需要,受《尚书》中“九德”的启发,对人类性格作了系统分析,将人的性格划分为12种类型。

3、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是人格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将《周易》中对理想人格的论述进行了概括,得出18个心理特征。

(1)天人合一的主客观念;

(2)奋发有为的积极态度;(3)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4)仁义礼智的完整道德;(5)谦虚逊让的美好德行;(6)诚信不欺的正直精神;(7)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8)自我节制的调控能力;(9)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10)与人和乐的积极情感;(11)与人和乐的待人态度;(12)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13)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14)刚柔并济的处事方法;(15)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态度;(16)趋时守中的处世原则;(17)革新创造的变革精神;(18)特立独行的完善人格。

4、人格评估p13

尧采用多种方法对舜进行多年考察评价很高。

中国心理学家张耀翔指出这分明是一个迷津测验——一个以人做被试之大规模迷津测验。

它是一切测验的鼻祖。

三国时期刘劭提出“八观”“五视”,来评估人的人格体征。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出了知人的七种方法《将苑*知人性》。

5、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四种人格学说识记p14

(1)“阴阳五行”气质类型个性说。

《内经》中人的气质划分推演出25种。

(2)“习与性成”个性说。

孔子,荀子;认为个性是在环境习染中逐渐形成的。

(3)性品德个性说。

孔子,韩愈;将人格品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4)“物情不齐”个性说。

李贽;天下这样大,人民这么多,人的个性也应各不相同。

6、现代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识记p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格心理学研究成果甚少,仅有的1944年出版的阮镜清的《性格类型学概论》,1947年朱道俊的《人格心理学》。

林传鼎分析历史人物进行研究。

文革时期被认为是伪科学的。

现在已广泛应用到教育、医学、咨询、文艺、管理和体育等领域中。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各理论的主要观点领会P16-27

(一)人性论

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人本善的传统。

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灵魂,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

灵魂本身具有善性。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认为一个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无所谓性善或性恶。

(二)人格结构理论识记p16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

早期提出潜意识系统和前意识系统。

后来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结构模型。

2.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

强调动机作用,把物理学中的场论创造性的运用于心理学,倾向于在整个物理和社会关系中研究人的行为。

他用动力学的观点解释人格结构,把数理方法引入对人格结构的研究,而且重视人格结构的整体性.

3.人格的分层理论:

哈特曼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分层次的。

主要代表人物霍夫曼、罗特哈克和列尔希等人。

1)霍夫曼认为人格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可以由下而上分为欲求、心灵和精神三个层次。

人格的所有层次都起自我保存和种族延续的作用。

2)罗特哈克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自我,人层和深部人格三个层次。

3)列尔希认为,人格可以分为内部情感技术和上部构造两个层次。

在内部情感基础下还有一个没有意识,作为体验的层次——生命基础。

(三)气质理论识记p19

气质是广泛起作用的人格倾向,而不是具体的人格特质;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气质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四根”说,认为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是万物之根。

⏹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发展为“四液”说,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

⏹盖伦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将人体内的体液混合“比例”。

这就是近代“气质”概念的来源,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2.康德和冯特的气质学说

Ø康德把气质分为感情的和行为的:

1)多血质的人是开朗的;2)抑郁质的人是沉稳的;3)胆汁质的人是热血的;4)粘液质的人是冷血的。

Ø冯特以感情反应的强度和变化的快慢为基础,把气质划分为四类:

1)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的为胆汁质;2)感情反应弱而变化快的为多血质;3)感情干瘾强而变化慢的为抑郁质;4)感情反应弱而变化慢的为粘液质。

3.气质的体型说

Ø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把人的体格分为三种:

矮胖型--外向而容易动感情(躁欲气质:

善交际、活泼、乐观、感情丰富)

瘦长型--内向而孤僻(分裂气质:

不善交际、沉静、孤僻、神经过敏)

强壮型--介于两者之间(黏着气质:

固执、认真、理解迟钝、情绪爆发性)

Ø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

內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内脏紧张型:

动作缓慢、爱好社交、情感丰富、情感舒畅、随和、有耐性)

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型(身体紧张型:

动作粗放、精力旺盛、喜爱运动、自信、富有进取性和冒险精神)

外胚叶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头脑紧张型:

动作生硬、善思考、不爱交际、情绪抑制、谨慎、神经过敏)

4.气质的血型说

日本学者能见正比古等指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

1)A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于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志;

2)B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寡信、好管闲事;

3)O型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

4)AB型兼有A型B型特征。

5.气质的激素说

伯曼认为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决定的。

1)甲状腺型:

多:

精神饱满、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处事和观察迅速、任性、主观、自信心过强、容易感动、甚至感情迸发

少:

迟钝、缓慢、可能发生痴呆

2)脑垂体型:

多:

性情强硬、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

少:

身材短小、脂肪多、皮肤干燥、思想尺度、行为怯弱、缺乏自制力

3)肾上腺型:

多:

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

少:

体力衰弱、反应迟钝

4)副甲状腺型:

多:

易激动,缺乏控制力

少:

精力不足、缺乏生活兴趣

5)胸腺型:

幼年发育青春期后期停止生长,逐年萎缩。

成年时胸腺不退化者,单纯、幼稚、柔弱、不善处理工作

6)性腺型:

多:

强烈的攻击性

少:

攻击行为减少,容易对文字、艺术和音乐等产生兴趣

6.活动特性的气质理论

巴斯和普洛明出版了《人格发展的一种气质理论》,反应四种活动特性:

1)活动型:

倾向于活动,总是抢先接受新任务,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婴儿期表现为手脚不停活动;儿童期在教师里坐不住;成年时有强烈的事业心。

2)交际型:

倾向于社交,渴望与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婴儿期要求父母在身旁,爱抚他,孤单时会大哭大闹;儿童期容易接受教育受环境影响;成年与他人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3)情绪型:

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都打。

婴儿期经常哭闹;儿童期容易激动;成年喜怒无常,难以合作相处。

4)冲动型:

容易兴奋,缺乏控制能力。

婴儿期等不得成人喂饭、换尿布等;儿童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坐立不安;成年行动带有冲动性。

7.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提出气质的九个维度:

活动水平;节律性;主动或退缩;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情绪质量;分心程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根据对这九个维度的研究,他们把儿童(主要是婴儿)分为三类:

1)易教养型:

面对新环境比较主动而不退缩。

适应性强,通常会有积极情绪。

活泼、愉快、爱玩、通常受到大人的注意。

2)困难型:

面对新环境,退缩而不是主动。

典型的是适应环境比较慢,并且经常处于紧张的消极情绪中。

生理活动没有规律进食时烦躁不安,经常哭闹,睡眠不规则。

3)行动缓慢型:

在陌生环境中表现退缩,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较慢。

通过抚爱和教育,可逐渐培养他们对新刺激的兴趣,使他们慢慢活跃起来。

8.巴斯和普洛明的研究

他们认为,研究气质应该研究一个人的经常性反应,而不是哪一个反应。

三种:

1)情绪型:

指一个人情绪反应强度。

情绪性水平高的成人容易心烦意乱和性子急。

孩子容易哭、受惊吓和生气;

2)活动性:

指一个人能量释放的水平。

活动性水平高的成人喜欢运动,不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忙碌。

孩子需要大量活动,喜欢游戏,动来动去,安静时间稍长就会烦躁不安;

3)交际性:

指一个人的人缘及与人相互的特点。

好交际的成人笑话社会交往,有许多朋友;孩子喜欢与别人作出反应,会主动寻求玩伴。

(四)当前动态识记p25

人格心理学是20世纪初在以德国为中心的性格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人格心理学研究也在美国迅猛开展起来

当前的人格心理学从认知心理学中吸取了大量的概念和方法,人格的认知研究迅速开展起来

当前,美国产生积极心理学思潮

三、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p27

(一)人格形成理论

识记:

人格形成理论包括:

人格的社会起源理论、活动人格理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领会人格形成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格的社会起源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格是与高级心理机能同步发展起来的,与高级心理机能一样,起源于社会;离开社会的影响,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和人格就不能形成

2.活动人格理论:

列昂节夫强调活动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自己的人格

3.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对人格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活动,而是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经历适应、个性化和整合三个阶段

(二)人格结构理论

1、希尔巴克夫的人格结构论

1)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动力系统。

2)第二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气质和态度几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

3)第三个系统包括能力、性格、独立性和倾向性。

4)第四个系统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包括集体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爱劳动等。

2、波果斯洛夫斯基的人格结构观

1)人格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志向、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体系。

占优势的倾向性决定人格的一切活动,是人格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2)能力系统,是保证人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

通常一种能力占优势,其他能力处于从属地位。

3)性格系统,复杂的构成物,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是人格特点、倾向性和意志、智力和情绪品质以及类型特点的复合系统。

道德—意志特征是性格的现实基础。

4)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机制。

自我意识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社会影响的产物。

3、洛莫夫的人格结构观

主张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心理活动进行多水平的研究,认为人格是一个系统的构成场,只有把人格看作系统的东西,才能够正确地揭示人格的本质、结构和发展。

关于人格结构的核心,苏联心理学家倾向于人格倾向性。

包诺维奇指出人格的完整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倾向性,因为正是人格倾向性构成了人格的核心。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遗传、环境和人的积极性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因素

(四)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识记p30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

这两种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

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神经活动过程的平衡性、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

这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

强而不平衡(兴奋型);强、平衡而灵活(活泼型);强、平衡而不灵活(安静型),弱(抑制型)。

兴奋型相当于气质中的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

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的主要观点领会:

p32

苏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研究有三个学派:

①莫斯科学派的研究:

Ø强调研究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对这些特性的结合即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不要过早下结论。

Ø论述了兴奋过程的两极特性:

耐受性和感受性。

Ø雅可夫列娃对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从中分出两个独立的特性:

狭义的灵活性和易变性。

Ø分出神经活动过程的第四种特性——动力性。

动力性指条件反射过程中神经活动的速度和容易程度,是广义的学习能力。

Ø平衡性是神经活动过程中的二级特性,包括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灵活性、易变性和动力性。

Ø列举出一些新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Ø把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区分为一般特性和局部特性。

一般特性指整个神经系统的共同特性。

局部特性指大鸟皮层内不同分析器的特性。

Ø指出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和类型无好、无坏之分。

②乌拉尔学派的研究:

主要研究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学意义,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工作或职业的影响。

Ø梅尔林把气质的概念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概念联系起来。

指出气质特性的第一基本特征室神经系统特性对他的制约性。

他把气质分为焦虑、外内向、冲动、行动僵化、情绪稳定性和情绪激动性。

Ø贝洛斯等人用因素分析法分离楚气质的两种因素:

内外向和情绪性。

Ø希莉娜和贝洛斯以儿童和成人为被试,划分出两种气质类型:

A和B型。

Ø克帕托娃研究了神经过程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Ø克里莫夫研究了神经过程灵活性与纺织工人活动方式的关系,在几十名女工中划分“灵活型”和“迟缓型”。

③圣彼得堡学派的研究:

对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识记p34

一、理论意义

1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学习人格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2正确了解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有助于论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二、实践意义

1在教育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2在管理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知人善任

3在职业选择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选择与自己人格类型相符合的工作,激发起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在文艺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抓住人物的人格特征,形象地塑造出典型人物

5人格心理学与医学关系十分密切

6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要日益增加,在我国各医疗单位和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了许多心理咨询门诊部和心理咨询工作室

第二章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指欧洲的一批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霍妮、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文明及其缺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弗洛伊德全集》。

一、人格动力: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识记P39

①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包括饥、渴、性等本能

②人的生命是从无机物演化而来的,一开始就有一种返回无机状态(毁灭生命)的欲望。

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

二、人格结构:

意识、潜意识、前意识识记P39

(一)人格两部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意识包含正意识到的那部分人格;前意识包含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潜意识包含不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

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包括意识)系统。

(二)人格三部结构模型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人格部分,主要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

②自我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同时考虑外部现实性的人格部分。

③超我是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

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一)人格两部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意识包含正意识到的那部分人格,如思想、知觉;前意识包含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如记忆、知识贮存;潜意识包含不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

如暴力动机、恐惧、自私的需要、羞愧的体验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

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包括意识)系统。

前意识起稽查作用

(二)人格三部结构模型

①本我是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人格部分,主要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

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核心是满足个人当前的需要。

本我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从中可以分化出自我和超我。

②自我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同时考虑外部现实性的人格部分。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主要的系统,是本我、超我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

自我的主要功能:

Ø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生存。

Ø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环境条件。

Ø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Ø调节和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③超我是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

超我包括良心和理想自我两个部分。

超我的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活动,是本我和自我的监督者。

具有的功能:

Ø抑制本我不为社会要求所容的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性。

Ø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低级现实目标。

Ø使个人向理想努力,以完善人格。

④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构成一个整体。

其中,本我是生理成分,自我是心理成分,超我是社会成分。

三个系统如果保持平衡,人格就会得到正常发展,如果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人往往产生焦虑,导致人格异常

三、人格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识记p43

①口唇期,持续到儿童18个月,儿童以口、唇、舌为主要性敏感区。

②肛门期,大约在18个月至36个月之间,关键是便溺规矩训练。

③性器期,大约在3岁到6岁,是最重要的心理性欲阶段,以外生殖器为主要性敏感区,出现“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4潜伏期,6岁到12岁左右青春期开始为止,这个时期他们的力比多冲动处于暂时的潜伏状态,性感处于低潮,其他兴趣取代性兴趣,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部分获得较大发展。

5生殖期,12岁至20岁,由于性器官成熟,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从“自恋”转入“异性恋”

四、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简单应用p44

(1)优点:

①他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治疗体系,称为精神分析法

②潜意识是他人格心理学中核心的概念。

他对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理解行为的深层提供了条件

(2)不足:

他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把人类人格发展的动力归结于性本能或力比多,认为性本能是否满足,直接影响人格发展是否健康

第二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追求优越领会P47

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和人格理论的核心。

每个人生下来都存在着身心缺陷,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而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要求,而且补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补偿缺陷,还发展为优点,追求优越。

优越感包含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