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86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化学校建设.docx

现代化学校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文件及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我校实际,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区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区”和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措施

1.强化创建工作领导。

创建教育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推进、督查整个创建工作;对照省评估验收的16条指标,履行工作职责,时刻把握整个创建工作的脉膊,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放大亮点,强势推进,搞好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各处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本处室开展工作,事事有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2.强化创建工作责任。

对照《贾汪区教育局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区”十六项建设指标任务安排表》,明确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

大力宣传创建的意义、目的、内容以及在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到整个创建工作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创建工作。

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3.明确任务及早规划。

对照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找出差距,积极主动争取镇教育中心校对我校创建工作的支持。

要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做到精打细算,发挥政府投入的最大效益。

建好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

以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确保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现代化学校建设

励精图治,打造一所现代化学校

----华新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1月—2010年12月)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  外部背景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已处于基础性地位,教育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地对教育发展作了以上阐述。

上海作为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教育,在未来五年,上海将努力争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青浦作为上海的西大门,提出了打造绿色青浦的建设目标。

青浦教育随着青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出了“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以内涵发展为抓手,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2010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

华新镇已于2000年建成了上海农村一流的教育园区,镇党政领导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教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华新小学始建于1962年,原称华潮庙小学。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洗礼,如今华新小学坐落于上海市郊一流的教育园区华新教育园区内,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拥有新颖大气的教学楼,办公楼,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

硬件设施设备完善,专用教室齐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就是:

以“和谐”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以“超前”为目标的学校硬件建设;以“精业”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以“群研”为主的校本研修。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几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科研实践基地校,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红十字工作达标校、市无吸烟学校、市健康促进学校、市爱国卫生工作标兵单位、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市图书工作先进集体、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区五好党支部、区“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先进集体等殊荣。

学校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357名。

全校教职工96名,任课教师88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含候选人)50名。

学历达标率96.8%,专科以上学历75人,占学校教师数的78.1%。

其中本科学历32人,占学校教师数的33.3%。

教师平均年龄为36.3岁,现有区学科示范教师1人,区教学能手1人,区教坛新秀2人。

2、学校“十五”发展成果和经验

十五期间,正是我校从老校舍搬迁至教育园区的第一个五年,同时又是二期课改由点及面推进的五年,在这五年中,学校一手抓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与完善,一手抓内涵建设:

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创特色、铸品牌、建文化,卓有成效。

强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见实效。

2000年至今,由于老教师的大量退休,学校引进了37名大学生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

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分为两个层次,84-90届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大部分,而新教师也占其中的一大部分。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区名优教师培养和学校的首席教师评选,构建激励机制,使教师产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内在动力。

新教师培养以政治上关心引其进,生活上关心引其稳,业务上关心引其能为工作指针,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新教师培养运作机制。

一支敬业、精业、乐业的师资队伍逐渐形成。

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亮点。

把学校建成凝聚全校师生的文化磁场、精神家园,就是我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几年来,学校投入30多万元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如今学校绿草茵茵,人造景观和植物造景更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之美。

目前我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身处和谐、优美、洁净的校园,学生舒心、怡情、砺志,逐步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

同时学校的红领巾足球文化建设也是我们整合足球特色与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实践研究,几年来,随着《创建红领巾足球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红领巾足球文化的内涵也逐渐清晰。

它通过活动、制度、课程、环境等外显形式,生成来自全校师生的精神默契。

精管理,抓内涵建设是重点。

整合学校各类资源,以内涵发展要素为抓手,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狠抓基础管理、常规管理,重视各条线工作协同共进,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3、目前还面临的困难

(1)五年前建设的新校舍已经无法满足社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学校要想实现小班化教育缺乏校舍支持。

(2)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我们对多媒体设施设备需求增加,目前我们只有一、二两个年级的教室内拥有多媒体设备,设施设备的缺少以及电脑软件教育资源缺乏成为影响教学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另外多媒体设施设备的维修经费相当庞大,也使学校不堪重负。

(3)教师队伍中,由于职称、资历等原因,部分教师工作上缺乏上进心,学校骨干层面特别出色的教师并不多,特色教师和特长教师需要培养和引进。

(4)年级组作为学校的一个基层细胞,他的有序管理,有效运作,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着整个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因此重视年级组长队伍建设,提高年级组长的管理能力有待作进一步的努力。

(5)二期课改全面推进,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变革自身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部分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落差。

二、发展思路

(一)  理性思考

以“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确定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发挥学校优势,突显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教育。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内涵发展要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与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能可持续发展的,胜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定位

学校要努力实现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创特色、铸品牌、建文化的内涵建设目标,致力于成为区内一流、市内知名、能与国际国内学校进行交流的一流新市镇小学。

(三)主攻方向

1、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制度、环境、课程、活动等外显形式,丰富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强有力的文化磁场,教育人、感染人、凝聚人。

3、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学科德育、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认真落实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树魂立根,实现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4、教育科研建设在目前的良好态势下,注重培养科研骨干队伍,筹备统领学校全面工作的龙头课题,力争课题出人,人出课题,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

5、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本着“关注教师、聚焦课堂、立足校本、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重视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改革评价制度,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乐园。

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6、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师资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抓好《快乐足球》课程开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的综合性研究,不断构建与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丰富课程内容,逐步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

三、发展总目标

(一)  学校发展总目标

以《青浦区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为指导,坚持“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的内涵发展要素,精心规划,开拓创新,用心实践,力求在五年内把学校办成领导硬、管理实、师资强、校风正、绩效高、环境美、设备好、家长满意、社会信赖的一流新市镇小学。

(二)  学校发展基本目标

学校领导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职业道德、渊博的学识水平、高超的管理水平、良好的协作精神,成为师德师风的表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掌舵领跑。

学校的教师队伍在不断地吐故纳新之后,培养新教师和骨干教师两手同时抓,通过拜师带教、提供实践舞台,搭建展示平台、加强校本培训、打造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长、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实现强师兴校的目标。

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学力和探究性学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要力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力争使校园软硬环境做到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智能化,和谐、精雅、超前,使身处其间的师生舒心、怡情、励志。

学校的特色项目建设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研讨总结,将特色做优、做强,以特色创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凸现学校的办学个性、办学理念。

学校规模:

到“十一五”末,学校规模为30班,在编教职工100名左右,学生1000名(平均班额力争控制在35人左右),争取实现小班化教育。

(三)  学校争创目标

1、上海市文明单位。

2、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3、争创青浦区素质教育示范校

4、青浦区办学水平B级示范校

5、青浦区推进课改工作先进校

6、青浦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7、青浦区品牌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1、发展目标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学校。

以“创特色、铸品牌、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的内涵发展要求为指导,用心做教育。

传承与创新学校良好的管理特色,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以民主、科学、人文为特征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提升学校管理的现代品质。

2、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培训,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提高学校管理队伍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

发掘红领巾足球文化建设给学校师生带来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实践创新,营造学校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和谐的管理特色更深层次的发展。

(2)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目标,加强学校管理规程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3)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学校的网站建设,以及教育教学、图书、财务等电子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精细化、现代化。

(4)积极探索学校与社区共建和谐社会的合作途径,增强开放办学的意识,建立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改进学校管理促进发展的进言机制,同时学校要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作力所能及的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5)优化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为新一轮触及本质的人事制度改革创设各种条件。

3、预期成效

学校依法办学、科学自主管理的意识得到加强。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校本化管理体系初步构建,学校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以及社会参与监督评价的机制得到体现。

学校基本形成的既严格规范又科学和谐的人本化管理方式。

各部门、各条线工作效率、办事能力普遍提高,广大教职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打造品牌,构建和谐教育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以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重点,积极有效的开展面向全体教师、重视骨干教师的校本研修,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认真制定干部、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计划,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一手抓现有教师潜能的发挥、盘活存量,扩大优秀教师总量。

力争使区层面名优教师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5%左右,若干名中青年教师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

(2)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化优质服务,注重人本化情感激励,同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引入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共享的机制,为教师的发展设置成长阶梯和发现获取成功体验的生长点。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增强内驱力;继续完善首席教师评选制度,健全聘用机制,努力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与中学高级教师的职务评审;加强特色教师和特长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

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0%,中学高级教师达6%左右,各级骨干教师达教师总数1/4以上。

(4)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外语和综合类课程的培训力度,加强校内外交流,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综合实力。

3、预期成效

“强师兴校”工程的全面实施,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师德提升和专业成长,师资的整体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逐步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一定数量的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梯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有显著成效,“优化师资,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逐步实现。

(三)德育目标:

1、发展目标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切实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

继续巩固新一轮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争创成果,保持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的荣誉。

2、具体措施

(1)加大力度,坚持不懈,着力抓好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选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进取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不断增强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尤其要突出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考核和奖励,调动全体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讲究工作的艺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德育领导小组经常听午会、班队随堂课,经常探讨德育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2)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机制。

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沟通联系。

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少先队工作的支持,优化校外活动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3)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公德教育、五爱教育、社会生活和常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引导学生做到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

(4)进一步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开展争创优秀班集体的活动;正常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继续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家教指导工作;努力完善德育评价,逐步将结论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精心组织好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注重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5)加强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在已有德育课题的基础上力争多出几个高质量的德育课题,促进德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并积极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预期成效

逐步完善立体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加快德育工作创新的步伐,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位于青浦区前列。

(四)校本研修

1、发展目标

以《青浦区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中,在新课改背景下,以教师为主体,素质教育为导向,切实加强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为落脚点,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内涵丰富、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

创意设计研修载体,构筑研修网络平台,优化校本研修策略,活化学校教学资源,建立实践反思、对话交流、课题研究制度,提高研修的品质和效度。

2、具体措施

(1)健全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管理网络,结合实际完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从组织、管理、制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工作质效。

(2)以新课程方案为纲,开展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修,帮助教师变观念、转方式、拓途径、优教法,自觉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使研修活动更加贴近教师专业实际,凸现实践智慧和理性思维的品质,从而更加体现它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3)校本研修与学校各教研组建设相整合。

以校本研修为主线,贯穿于教研组的常规建设、文化建设、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型组织创建、教研活动创新的全过程。

实现教师、教研组和学校在校本研修中高位发展。

(4)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展骨干教师教学辐射。

以开放日活动、评优课活动、课例研究、教研沙龙、教育论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行动研究等为载体,发挥区级名优教师、教学能手和新秀的骨干引领示范作用,从问题入手,以薄弱环节为主攻方向,聚焦课堂,在教与学两方面,对制约效率与质量提高的瓶颈,开展集体攻关,使校本研修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5)探索多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开创个性化的研修特色,如专家引领、主题研究、师徒结对、校际联动、优校挂钩、网络研修、团队攻关等均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进行尝试。

建立校本研修的项目档案和信息资源库,保持与进修院校研修中心资源链接,工作协调一致,主动争取技术支持。

3、预期成效

校本研修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认真落实阶段任务和各项措施,在教师专业成长、自主发展中发挥催化促进作用。

教研组建设有显著成效,多个教研组在课例研究、教法变革、新课程实施等方面有创新之举。

各级名优骨干教师的教学辐射,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对提高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产生积极效应。

通过创新研修载体、采取校际联动研修、研修沙龙、教育论坛等形式,创设有特色、成效显著的校本研修模式。

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成效显著。

(五)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要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让学生更智慧的学,让教师更智慧的教”,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力争在区农村学校中名列前茅。

2、具体措施

(1)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百分考核制度,质量监控制度,以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及精良的硬件设施设备、软件教学资源为教师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提供有力的支撑。

(2)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不断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机制、途径、方法,形成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特长健康发展的评价机制。

(3)在教师群体中倡导智慧教学的专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新课堂背景下,要引导教师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明确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提升作为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预期成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智慧教学的专业追求成为教师群体共同的追求,老师们在课堂上身体力行的践行智慧教学。

学校通过对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探索,形成卓有成效的学校教学管理运作机制,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在区农村学校中名列前茅。

(六)课程建设

1、发展目标

从学校实际、师资优势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领域,从课程内容入手,在抓好现有IT课程的实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综合性研究,不断构建与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丰富课程内容,逐步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

2、具体措施

(1)健全由校长挂帅的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课程开发实施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出发,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凸现知识与技能的校本课程。

(2)对近几年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经验提炼和成果展示。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及多渠道的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的课程结构的实践与研究。

加强学校特色与项目建设,加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逐步形成较完整的校本课程系列,一些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教材争取能够出版。

(3)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整合现有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原则,在开设足球、围棋、电脑、红读、想象画、文学、科技、书法等兴趣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使这些兴趣活动课程化,正规化,做好校本课程课本的编写工作,全面提高课程开发水平。

(4)制定学校课程管理条例,按《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化运作,形成性评估,加大指导和管理力度。

建立研发激励机制,优化成果评价呈现方式,对较成熟的校本课程教材出版专辑,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3-5年内形成有校本特色和行之有效的学校综合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3、预期成效

完成课程管理条例的制定,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得到增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框架,梳理整合各兴趣组活动方案,形成学校拓展型校本课程,出版案例专辑1-2本;同时研发高质量的综合型的校本课程,编辑出版《快乐足球》、《儿童书法》、《少儿围棋》等校本教材。

(七)教育科研

1、发展目标

继承和发掘学校传统科研经验,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围绕一切为了儿童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教育研究体系,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物化工作,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最终活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推广制度和奖励措施,保证教育科研的辐射与影响作用。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培养一批能独立进行教科研的教育科研骨干,造就若干名科研型名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

(3)改善教育研究的软硬件设施。

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电子资料库、电子阅览室,教师图书室和阅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