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68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docx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A型题

 1.我国的毒品不包括

  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

 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

  A.海洛因B.吗啡C.苯丙胺D.美沙酮E.丁丙诺啡

 3.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

  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

 4.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

  A.肝脏B.肾脏C.脾脏D.胃肠道E.呼吸道

 5.有关酒精的代谢吸收,下面错误的是:

  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B.主要代谢场所在肝脏C.最终代谢产物是乙醛

  D.代谢中需要一些酶及辅酶参加

 E.参与酒精代谢的是乙醛脱氢酶系统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6.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

  A.48小时后B.24小时后C.12小时后D.72小时后E.8小时后

 7.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

  A.苯二氮卓类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C.大剂量维生素D.能量合剂E.新型抗抑郁药

 8.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

  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

  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

  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

 9.下列不符合酒精性震颤谵妄的是

  A.在戒酒后发生B.有意识障碍C.有大量的感知异常

  D.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E.症状多迁延,可持续数月

 10.酒精戒断反应哪项论述不正确

  A.一般在停饮后48小时左右出现震颤谵妄B.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出现癫痫发作

  C.单纯戒断反应可有短暂的幻觉、妄想

  D.复杂的戒断反应包括癫痫、震颤谵妄、幻觉症、人格改变等

  E.戒断性幻觉的特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性质不同

 11.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

  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

  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

 12.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

    A.安非他明B.冰毒C.MDMAD.匹莫林E.海洛因

 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死于与烟草有关疾病的人数是

    A.400万B.40万C.4000万D.200万E.1000万

 14.大麻中所含精神活性物质最主要成分是:

    A.Δ9四氢大麻酚B.咖啡因C.海洛因D.MDMAE.多巴胺

 15.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

对这样有自杀意图的酒依赖者,最合适的处理是

    A.耐心说服,劝其不要自杀B.立即住院治疗C.每日一次心理治疗

    D.每日一次群体心理治疗E.使用大剂量镇静剂

 16.以下哪一项不是酒依赖的特征

    A.强烈的饮酒欲望B.耐受性增加C.难以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

    D.无戒断症状E.明知饮酒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仍坚持饮用

 17.在终止饮酒2天后,患者出现激越症状,凭空听到其他病人称他是同性恋,而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

患者出现的症状为

   A.精神分裂症B.震颤谵妄C.酒精性幻觉症D.药物中毒E.焦虑障碍

 18.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近记忆力障碍,遗忘、错构、虚构和定向力障碍,此为

 A.Wernick脑病B.柯萨柯夫综合征C.精神发育迟滞D.老年性痴呆E.Ganser氏综合征

(19~21题共用题干)某男,24岁,入院6小时后急起出现头痛、呕吐、腹泻、流泪、流涕、打哈欠、全身骨头痛、坐立不安。

对该患者

 19.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

   A.头痛史B.平时睡眠情况C.药物滥用史D.吸烟史E.呕吐、腹泻的程度

 20.如果此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度冷丁,其主要目的可能是

    A.镇痛B.止呕C.镇静D.止泻E.“过瘾”

 21.如果予以盐酸吗啡10mg静注后,病人所有症状很快缓解甚至消失,则可基本确诊该患者有

A.可卡因依赖B.大麻依赖C.巴比妥类依赖D.阿片类物质依赖E.苯丙胺依赖

 22.怎样才能准确而又方便地识别一个人是否有阿片类物质依赖

    A.询问用药史B.威胁要送派出所C.由公安审问

    D.予以吗啡注射,看是否出现欣快感 E.尿毒品检测

 23.关于镇静催眠药错误的是

  A.大致可分为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B.巴比妥类由于影响快动眼睡眠,停药后恶梦增加

  C.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为:

抗焦虑→镇静→催眠→麻醉→昏迷→死亡

  D.镇静催眠药一般不产生耐受性E.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还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24.阿片类物质不包括以下哪类

    A.天然的阿片类物质B.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C.全合成的阿片类物质

    D.脑啡肽、内啡肽E.可卡因

 25.下列物质均为毒品,除外

    A.海洛因B.大麻C.可卡因D.咖啡因E.鸦片

 26.有关酒精性柯萨柯夫综合征,错误的是

    A.多在一次或多次震颤谵妄后发生

    B.临床以近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

    C.在长期大量饮酒及营养缺乏的基础上起病

    D.有明显的意识障碍

    E.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

 27.属于WHO专家推荐的镇痛三阶梯方法中第一阶药物的是

    A.可待因B.强痛定C.阿司匹林D.曲马多E.吗啡

 28.酒精性震颤谵妄为

    A.一次大量饮酒出现的精神障碍

    B.长期饮酒后出现的幻觉妄想状态

    C.慢性酒精中毒突然停饮后出现的急性精神障碍

    D.慢性酒精中毒后出现的Korsakoff综合征

    E.慢性酒精中毒后出现的Wernick脑病

简答题

一、试述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及其基本原则。

 答: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是指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

然后在一定的时间(14-21天)内将替代药物逐渐减少,最后停用。

目前常用的替代药物有美沙酮和丁丙诺啡,使用剂量视病人的情况而定,然后根据病人的躯体反应逐渐减量。

基本原则是:

只减不加,先快后慢,限时减完。

二、如何处理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发生的震颤谵妄?

 答:

一般注意事项:

安静的环境,光线不宜太强。

如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恐怖性幻觉、错觉,需要有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如有大汗淋漓、震颤,应注意保温。

同时,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

镇静:

苯二氮卓类应为首选,地西泮一次10mg,2~3次/日,如果口服困难应选择注射途径。

根据病人的兴奋、自主神经症状调整剂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一般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为止。

控制精神症状:

可选用氟哌啶醇,5mg/次,1~3次/日,肌肉注射,根据病人的反应增减剂量。

其它:

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等。

三、如何处理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的精神症状?

 答:

对于症状较轻者可加强观察而不需特别处理,但症状严重者一般选用氟哌啶醇,常用量2mg-5mg肌注,视病情轻重调整剂量。

地西泮等苯二氮卓类药物也能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

绝大部分病人在停止吸食后的2~3天内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五、什么叫戒断症状、耐受性、依赖?

    答:

戒断症状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耐受性是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1.E2.C3.B4.A5.C6.A7.A8.A9.E10.D11.E12.E13.A14.A15.B16.D17.C,8.B19.C20.E21.D22.E23.D24.E25.D26.D27.C28.C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B.听幻觉C.触幻觉D.嗅幻觉E.本体幻觉

 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B.双基因遗传C.多基因遗传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B.嫉妒妄想C.牵连观念D.思维散漫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B.情绪不稳C.情绪高涨D.情感不协调E.欣快

 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E.强迫症

 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B.被控制体验C.幻觉D.怪异行为E.注意力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B.片断的幻觉妄想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

 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D.幻觉少见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B.病程进展缓慢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B.假性幻觉C.动力缺乏D.情感平淡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生化因素D.脑萎缩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

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

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分裂症B.偏执型分裂症C.单纯型分裂症D.偏执性精神病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B.品性障碍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E.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B.偏执状态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D.偏执型人格障碍E.妄想阵发

 18.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哪项不对

 A.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B.病程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C.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D.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E.起病较急、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19.关于急性妄想发作,以下哪项不对

A.常突然起病,以短暂的妄想为主要症状,妄想形式多样,内容支离破碎

B.病前一般无诱因C.可伴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D.多发生于中老年人E.病程不超过3个月

三、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②妄想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

如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所到之处都有人议论他,报纸、电视的内容都在含沙射影的说他,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对他都有特殊意义等;③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常不愿意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掩饰它。

四、试述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答:

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缓慢隐袭,持续发展。

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生活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而亲情日趋淡漠。

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如有,亦是片断性或一过性的,内容单调。

行为表现不像青春型那样荒唐离奇而类似于残留型那样的阴性症状,但从未有过明显的疾病活跃期。

这种病人在早期常被误认为是“不求上进”、“性格不够开朗”或“受到打击后意志消沉”等等,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

治疗效果较差。

五、试述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答:

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之内达到高峰,其特点为情感和思维形式的障碍,加上幼稚愚蠢行为。

情感特征可表现为情感肤浅、不协调、喜怒无常或变化莫测,有时面带微笑,却给人傻气的感觉;言语较多但内容松散、不连贯,荒谬离奇,思维凌乱甚至破裂;行为幼稚愚蠢、奇特怪异、不可预测、缺乏目的,傻笑、扮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与对象,开一些幼稚的玩笑,本能意向亢进或意向倒错,如脱衣脱裤、吃脏东西(痰、大小便等)。

幻觉、妄想片断,多变,不成型。

六、试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答:

常起病于青壮年或中年,起病缓慢,早期常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在内容和范围方面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妄想结构可较系统,亦可松散,妄想内容以关系、被害多见。

病人可表现一个或多个妄想,且常伴有幻觉,以幻听最多见。

病人的行为常受妄想、幻觉的影响,多数病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有的病人沉湎于幻觉和妄想的体验之中而变得孤僻离群。

此类病人的思维形式和情感、意志、言语障碍不太突出,人格改变较轻,有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尚能保持较好的工作能力。

十七、简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社会治疗的基本原则。

 答:

心理治疗必须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部分。

心理治疗不但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接触。

其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心理教育和社区康复。

 1.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指的是向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有关精神疾病的性质和可能的病程演变过程,介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卫生保健知识和社会服务资源利用等的一门技术。

对患者或其家人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增加他们对疾病本身的了解;其次是修正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因此,心理教育是病人康复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心理治疗。

一般认为,心理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疾病的性质的讲解。

(2)介绍患者可能接受的治疗方法。

(3)介绍康复的模式以及疾病的各种不同的结局状况、疾病预后的前景。

(4)治疗将会涉及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等。

 2.针对疾病康复期的心理社会干预

 对经历了首次精神病发作的患者促进痊愈、预防慢性残疾是临床医生的首要任务,而预防复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痊愈期的总体目标是尽量缩短活动性精神病的期限,帮助患者重建生活,帮助他们了解精神疾病并确立将来的对策。

这是一个恢复和再调整的阶段,一个逐渐和动态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主动参与这一过程。

所有精神病人有权利在社区生活和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首发病人的总体心理社会结局阻止了病人在职业功能、学业、财政、家庭与社会等方面去获得这一理想目标。

精神分裂症常在成年早期发病,此时,个体仍处在学习和受教育阶段,或仅仅是刚刚开始建立其成年期的社会和职业角色,正常的发育过程将受到长期精神病态及其不良结局的影响。

基于这一点,临床医生在征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应与教师和单位领导取得联系,并提供适当的信息,共同讨论一个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的方法或程序。

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保护性就业,技能培训。

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短期或长期目标,以增强病人的成就感,避免自尊心的丧失。

职业功能的获得是以促进康复为目的的心理社会干预的中心目标。

康复期的心理社会干预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个案管理;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家庭态度、促进对疾病复发的早期认识和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应激;预防自杀等内容。

二、试述精神分裂症躯体治疗的某些原则。

 答:

1.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在用药前,临床医生应仔细评估病人的躯体状况和需要治疗的靶症状。

尽管有人认为精神药物的作用没有靶症状,事实上,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用药则常有所选择。

如阳性症状明显者常选用氯丙嗪、氯氮平;阴性症状为主者则常选用维思通、奥氮平、舒必利、氯氮平等;兴奋冲动、行为紊乱明显者常选用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等镇静作用强的药物。

医师选药的原则应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效—价(药效—价格)比等因素。

  2.有效不换方的原则既往应用效果好的药物,本次应用仍有效。

如病人系首次用药,则药物的选择常要考虑到副反应的大小,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的疗效大致相当,但副反应有所不同。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相对较少,疗效肯定,可予考虑。

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除氯氮平对某些难治性病人有效外)。

  3.单一用药、缓慢加减剂量原则一般主张单一用药,对于某些难治的病人可合用其它不同种类的药物(如另一类的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碳酸锂等)。

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增加或减少剂量时均应缓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个体对药物的不良感受,同时亦有利于观察病人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的反应。

如病人出现某些急诊状况(粒细胞缺乏、过敏反应、急性肝坏死等)则应快速减药或停药。

  4.个体化用药原则临床医生对不同个体的最低有效剂量(最大疗效,最少的副作用)要认真评估,不要过分追求控制症状而超大剂量用药,而导致许多严重的副反应的发生。

药物治疗的合适剂量相当于氯丙嗪(CPZ)400mg~800mg/天,其它药物按效价折算,急性期治疗时间至少6周。

超出此剂量范围应做相当的临床判断。

首次发作的病人,应尽快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宜偏小,折合CPZ约300mg~500mg/天。

不应采用快速神经阻滞剂化和超大剂量的药物治疗。

  5.换药原则合适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最短起效时间要4~6周,如无效可改用不同类别的抗精神病药。

实践表明,病人如对首次用某药有较严重的不良体验,常预示病人对该药的远期疗效不佳和服药依从性差。

这些负性体验包括主观不适感、过度镇静、急性肌张力障碍等,如果用药不久病人即出现明显的上述体验,可考虑快速换药(此时可不需观察4周)。

对两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的病人,应改用氯氮平治疗。

难治性病人的定义是:

在疗程和剂量足够的情况下,对两种不同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均无明显疗效。

此时氯氮平治疗至少应维持3个月。

如果无效,要检查血药浓度并可逐渐加大氯氮平剂量到800mg/天,如有效则应作为持续的维持治疗措施。

对两种不同的抗精神药物疗效不佳,病人表现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攻击行为,或病人有不能耐受的副反应,包括EPS、抗胆碱能副作用、TD、MNS等应换用氯氮平治疗。

  6.安全原则抗精神病药物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用药之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并在服药过程中要定期复查。

有些情况在应用抗精神病药时应予不用或慎用:

①病人既往有严重的过敏或变态反应史者;②与酒精、鸦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严重的CNS抑制或抗胆碱能谵妄;③严重的心、肝、肾等躯体疾病;④有器质性或特发性痉挛发作的高危因素者;⑤闭角性青光眼患者。

在以下情况应作血药浓度监测:

①当病人对常用剂量的药物反应不佳时;②当临床医生对鉴别药物副作用与精神症状有困难时;③当合并其它药物而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时;④在儿童、老年病人或有躯体疾病的病人,其药代动力学可能有变化时;⑤当怀疑病人有藏药行为时。

  7.合并其他药物的治疗原则如病人持续出现焦虑、抑郁和敌意等症状,尽管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控制较好,辅助用药是合适的。

持续的焦虑可加用苯二氮卓类和心得安;持续的抑郁,应加用抗抑郁药;持续的敌意及类躁狂样症状可加用锂盐或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有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应予注意。

病人已接受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甚至包括了氯氮平或维思通,但仍表现持续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应合用前条所述的辅助药物或ECT治疗,亦可单独应用ECT治疗。

神经阻滞剂合用ECT治疗的指征是:

①病期<1年;②尽管病期>1年,但病人处在急性发作的早期;③有明显的情感症状和紧张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ECT治疗的次数一般不应超过12次。

预防性给予抗帕金森病药不可取,如要应用,应考虑病人的躯体状况、病人既往EPS的发生史以及权衡引起EPS及抗胆碱能副作用的危险因素。

  8.维持治疗原则急性症状控制后,药物维持治疗至少一年,其有效维持剂量为折合CPZ300mg-600mg/天。

如最初在控制急性期症状时剂量超过了此范围,则应每六周减少10%的剂量,直到找到最低有效维持量,但一般不应低于300/天,维持量也不应超过600mg/天,除非此高剂量明确提示对病人有最好的症状控制和感受。

如果病人在接受神经阻滞剂治疗前仅有一次阳性症状发作,并且在其后一年的维持治疗中,无阳性症状及复发迹象可以试行停药观察方案,但病人需意识到潜在的复发危险并同意这一方案。

对目前症状控制良好已一年,但既往有一次或多次发作的病人,应长期维持治疗,除非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及某些禁忌证出现。

  靶症状给药(在有复发先兆出现时才用药)或间歇给药的维持治疗方案因能使复发率增加而不应作为常规采用。

对某些拒绝口服用药而乐于接受长效药物治疗的病人,长效药物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 1.C2.B3.C4.D5.D6.C7.E8.E9.E10.D11.D12.B13.A14.A15.B16.C17.E18.D19.D

第八章心境障碍

1.心境障碍在国内的总患病率约为

    A.0.83‰B.0.37‰C.0.311%D.3%E.0.412%

2.Cotard综合征,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

此综合征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B.老年性痴呆C.老年抑郁症D.顶叶病变E.麻痹性痴呆

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

    A.以情绪抑郁为主B.以记忆障碍为主C.以思维贫乏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