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热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49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光热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声光热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声光热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声光热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声光热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光热练习.docx

《声光热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光热练习.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光热练习.docx

声光热练习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1.下列看起来有光射出来的物体中,全部是光源的是()

A.耀眼的玻璃墙、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

B.篝火、正在发光的灯泡、夜空中点点繁星

C.萤火虫、煤油灯的火焰、光彩夺目的钻石

D.发光的灯泡、燃烧的篝火、太阳

2.有一名学生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其中一个是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个例子是()

A.影子的形成B.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

C.小孔成像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3.如图,如果发生日食,则AB分别是______,_______,如果发生的是月食则AB分别是______,_______.

4.如图2-1-2所示,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1)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2)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3)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4)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1)

(2)(3)(4)B.

(1)(3)(4)

C.

(1)

(2)D.(3)(4)

光的反射

 

1.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光,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如图2-2-5所示,MN是反射面,O是入射点,ON是线,AO是光线,OB是光线,是入射角,是反射角.

3.要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为,

当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将,当入

射光垂直于平面镜则其入射角为,反射角为。

4.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5.小明在东钱湖畔看到:

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

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船儿B.鱼儿C.白云D.青山

6.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说明镜面反射的图是()

7.一个雨后的夜晚,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由于路面坑洼不平留有不少水坑,为了不至于踩到水坑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坑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坑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坑

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坑

8.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我们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

9.有两位小朋友在草坪上拿小平面镜做反射太阳光的游戏,请你在下列答案中选出合符题意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空中.

答案

代码

答案

代码

A

强光

D

不会

B

镜面反射

E

平面镜

C

漫反射

F

(1)玩得高兴时,不小心把反射的阳光照到了另一位小朋友的脸上,此时发生的反射现象是.

(2)被反射光照到脸的小朋友将看见,但看不见.

(3)站在旁边的其他人,看到被反射光照到的脸特别明亮,这说明反射光在他脸上发生了.

(4)如果此时旁边的其他小朋友朝拿镜的小朋友看去,将看见强烈的反射光,看见小平面镜框,这是由于阳光在镜框上发生的缘故.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A.平面镜的大小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C.物体本身的大小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

2.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旁边,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则他在水中的像高为();他头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A.1.8mB.2mC.3.3mD.3.5m

3.如图1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  )

A.距前方平面镜1mB.距背后视力表1m

C.距前方平面镜3mD.距背后视力表2m

5.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2-3-3所示,此刻石英钟的实际读数是()

A.2:

25

B.2:

35

C.9:

25

D.9:

35

6.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光的折射

1.如图2-4-2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是折射光线,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是折射角,_________是水.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3.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4.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5.如图2-4-4所示,容器部有一探照灯S,它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MN上,在B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向容器中注水,光斑B将移向()

A.B的下方B.B的上方

C.B的左边D.B的右边

6.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5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光的色散

1.一绘画者在他的自然风景中安排画一道彩虹,准备选用红、绿、黄、蓝四种美丽的色彩,但他着色时犯了愁,你能告诉他弧形彩虹从外侧到内侧的颜色顺序是()

A.蓝绿黄红B.红黄绿蓝C.红绿黄蓝D.蓝黄绿红

2.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绿上衣、白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红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紫色,裙子呈红色D.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红色

3.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

D.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

看不见的光

1.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B.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及进行医疗等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低温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D.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

2.关于紫外线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有化学作用B.紫外线有荧光作用

C.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D.紫外线可用于远距离摄影

作图专题:

1.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

2.画出发光点S经过A点的所有光线.

3.江苏省镇江市二○○六年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4.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下图甲所示)。

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

5.如图5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实验选练: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___________和比较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_(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3)、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填“实”或“虚”)像;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光路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___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________镜。

_________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__________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作图题

1、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3、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4、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5、在空白地方填上适当的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1.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才具有会聚作用

B.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的一点叫焦点

C.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

D.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都会改变传播方向

例2.物体在离凸透镜20cm处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试判断物体在距凸透镜30cm,15cm,5cm处的成像情况。

例3.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了烛焰所成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纸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如图所示,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像没有了

B.像的中间看不见了

C.像比原来变暗,大小不变

D.成的像与原来没有变化

透镜成像规律练习:

1.如图所示,在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则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象

2.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BCD

3.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

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4.某凸透镜的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时物体距凸透镜12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8cmC.10cmD.18cm

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等于6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等于9c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物距为8cm时成放大的实像B.物距为12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物距为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D.物距为18cm时成等大的实像

7.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10cm处,所成的是()

A.倒立缩小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正立缩小的像D.正立等大的像

8.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定是()

A缩小的。

B放大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三、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像,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______些,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些。

2.放映幻灯时,应把幻灯片放在镜头的__________位置,屏幕上成的是__________像。

用放大镜观看物体时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位置,在放大镜的另一侧看到的是__________像。

3.放大镜是利用______镜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

4.近视眼所成的清晰像成在,远视眼所成的清晰像成在。

5.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__,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矫正时利用__________透镜。

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__,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矫正时利用__________透镜。

6.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使用投影仪时,胶片在屏幕上的投影太小了,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晰,要想屏幕上的投影变大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些

B.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些

C.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些

D.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些

8.右图是小明配带眼镜后看远处某点时的光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B.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C.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D.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10、如图2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

图2

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

11.一个人照完一张二寸照片后,又想照一张大些的照片,此时摄影师应将()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D.照相机靠近人,暗箱缩短

12.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3.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b)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a)所示,则()

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14.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

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

我们可以判定,在下图中,照片_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丁拍摄的。

15.医用体温计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积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线,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_像.

实验专题: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再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移动光屏,便可得到___________、明亮、清晰的烛焰像。

2.

如图,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在屏幕上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____________;利用凸透镜的这个原理可制成 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学——物态变化

1.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1)、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3.0℃的冰与0℃的水比较()

A.冰冷B.水冷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D.以上判断都不对

4.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

-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如果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 B、0℃ C、-40℃ D、略高于-40℃

5.已知固态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6.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1)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2)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

(3)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2.熔化与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说明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物质的熔化、凝固规律

固体物质分类

晶体

非晶体

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温度变化规律

熔化、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

熔化、凝固时温度也在变化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3.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固态酒精、固态氧、固态氢、固态氮等,常见的非晶体有蜂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1.铅的熔点是328℃,那么温度是328℃的铅其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固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在图1.3-6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3.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4.图2-3-3表示冰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______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第2min末冰处于______态,第8min末冰处于______态,熔化需要______分,水的凝固点是______。

 

图16

5.如图16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判断出这种物质一定是(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

6.如图1.3-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图1.3-1

信息一:

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

7.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

8.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B.冰不变C.冰减少D.都有可能

9.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如图2-3-2所示,在试管内装在碎冰块,把它放入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对烧杯底部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内碎冰块恰好完全熔化时,立即撤去酒精灯,则()

A.试管内碎冰块也全部熔化了

B.试管内碎冰块熔化了一部分

C.试管内碎冰块一点也没有熔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1.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如图1.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