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31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作培训讲座稿.docx

习作培训讲座稿

2013-2014(上)习作教学培训会

提高习作教学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通过一节教学就能体现的,重要的是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渗透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刚才这节课环节清晰,方法指导适度,值得参考。

我不做过多评价,我重点要讲的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何把习作教学落实好,切实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希望大家耐心的听一听,觉得有用的地方动笔记一记。

各年段的习作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及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也就是每学期8次。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及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及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概括成12个字:

观察、思考及积累

交流、运用及表达

小学阶段目标归纳

从低年段到高年段,教学目标在逐渐的细化并加深难度。

落实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果通俗一点讲,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应该达到的标准大致有十条。

扣住题意

思想健康(学生的作文中要充满正能量。

语言积极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层次清楚

语句通顺

用词准确

不写或者少写错别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纸面干净、标点正确。

究竟如何把这些目标细化到每一节习作课上,各个年级的参考书中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目前我们习作教学的现状是“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我们习作教学既要有一个近期的目标又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根据班级学生的现状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和训练重难点。

认真备课,细心上课,及时反思。

 

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三大困惑及应对策略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很多老师费尽心机的在课前做了布置,课堂上苦口婆心的指导,并且力争对每一篇上交的作文耐心、细心批阅,但学生总是一听到“习作”这两个字就会愁眉苦脸。

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新意和活力.原本写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围绕中心有顺序的写下来"。

为什么我们的习作课却让老师和学生那么纠结、尴尬甚至无奈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写好了又不知道怎么改。

这也正是我们习作教学存在的三大困惑。

这次培训就是要寻找突破口解决这三个问题,在方法和理论上给大家一些借鉴.

一、(困惑一)写什么

每当学生写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写这篇文章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是他认识缤纷的生活世界,认识浩瀚的阅读世界和认识自我的积蓄.说白了,这些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素材哪里来?

到哪里去寻找写作素材?

我想,就两个字(生活),包括课上课下,校内校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就无从表达。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着手。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们周围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学校、家庭、街头;社会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所有的一切,有时学生虽然事事入了眼,却未必入了心。

有些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漠不关心,甚至是麻木不仁,习作时当然“无米下锅”。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是缺少观察,缺少体验;二是缺少思考,缺少发现。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同时呢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的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

而积累的途径,有效的无外乎三种,即充实生活,充分阅读,充足日记。

(一)充实生活

1.在具体经历中积累感受,增强体验。

大千世界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

要让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

美国一研究机构提出,10岁以前孩子应该做好32件事,并且告诫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做做.这32件事是这样的:

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仙;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

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多有趣呀!

有好多都是我们孩提时的记忆。

这是我10号抓拍的几个镜头,雨还没彻底停下来,已经有一群孩子到这小水洼里趟水、打水仗了,他们玩得高兴极了,我在楼上都听到了孩子们的笑声。

当然,那天这几个孩子无一能逃出老师和家长批评,但换个角度想,孩子们难得玩得那么尽兴,难得体验一次在细雨中趟水、打水仗的畅快。

据说,上述这32件10岁以前孩子必做的事在全球发布后,引起了许多国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纷纷研究这32件事,包括中国。

我认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

现在的孩子整天及电视、电脑、游戏相伴,及考试同行,及各种补习班为伍,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只知道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情感淡漠,写起文章来也不知写什么,教材中虽然有着好多话题,但仍然不能激发起学生写的兴趣,往往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写的”。

这首先体现了一种情感的缺失。

那,试想,如果安排孩子去做那32件事,教师再把这些事在课堂上还原,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是怎么做的,那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必然会像电影一样涌入学生眼前,写起文章来就自然会有真情流淌.现在孩子写不出东西来,是因为他们生活太单一,体验苍白,很多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被扼杀了。

没有经历,没有感受,脑袋空空,要他们写,不是勉为其难吗?

假大空的作文屡见不鲜也就可以理解了。

因此老师们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

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生活充实了,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习作只有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2.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并形成独立思考。

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

尽管教师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活动,可仍然有一些学生参加过后一无所得或印象不深,写出的文章仍是一本流水账,甚至连流水账也记不清.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

要使生活向充实的方向发展,有两个致力的目标,那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如何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呢?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的琐事,并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思考。

一位老师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引导孩子养成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

他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素材本,留心注意一天,看看从早到晚究竟发生多少事情。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材料。

如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张波”写成了“弓长三皮”,老师故意读出来——-—老师表现出的是幽默风趣并没有讽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把这件事写到材料本中,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有的学生这样写:

“老师真幽默”;还有的孩子写道:

“写字不能分家";“做事要细心”;“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成的,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等等。

有了内容,思考就会形成;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思考.

这样的训练,有意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渐渐地学生就养成了爱动脑筋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相辅相成的,爱东脑筋的孩子也会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去发现、进而再去思考。

这样良性循环,可以练就学生一双慧眼.习作的时候,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思路,文思如泉涌了.

(二)充实阅读

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内阅读,一个是课外阅读.阅读训练主要针对中高年级。

中高年级要结合文本教学进行习作指导,老师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安排好详讲和略读的文章。

1.从文章中学习模仿写作的结构特点。

入编教材的课文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老师们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文本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顺序、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尤其是“经典”课文的学习后,注意要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如学习《海底世界》,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的特点:

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了设问的句式,先问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再举例分述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总结。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内容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利用反衬法),学习作者是如何选材的(有详有略),如何将科普知识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采用拟人、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等.

2。

联系课文的表达方法,摹仿如何写具体写生动。

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沙滩上的童话》时,除了让学生领略课文内容的童趣外,还要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有趣.通过自读自悟及交流感受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是如何“童心传童趣,童言写童真"的。

可以引导学生摹仿《沙滩上的童话》来写一次游戏的经历,注意习作中的语言描写要适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

再如学习《我爱故乡的酸枣树》一文时,要关注这篇课文的描写顺序和修辞方法,用心揣摩充满童真童趣的字字句句,体会语言的精美。

适机安排小练笔,认真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其特点写下来。

3.梳理各类文章题材的写作技巧。

小学生的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说物、写景、应用文等。

教师在教学这些类型的文章时既要给学生讲清写作的特点又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如写景的文章就要教给学生应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从上到下还是由远到近,或是从高到低等;记人的文章就要告诉学生既要写清人物的外貌特点,还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去表现这个人的精神品质,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等;记物的文章要注意写作的先后顺序等.

4.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外书籍中积累。

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空洞的原因,除了生活不充实外,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也很贫乏,除了语数外课本中获得的一点知识外,有关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时间都用在了应付考试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读课外书.有的学生有时间也是用来看电视、上网等,很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老师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外,将语文学习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读是吸收,是内化;写是表达,是外化.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写作时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让阅读及写作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充足日记

从日记入手,培养学生留意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写日记不但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第一手的习作素材,因此,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习作能力不可缺少的一步.

具体方法:

第一步教师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图片(适合低年级)、教材入手,引导学生将感兴趣的图片内容记录下来或引导学生每天将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小日记其实就是一篇简短的习作。

第二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好词佳句,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感,为写日记和习作做铺垫。

第三教师要采取多种的、长期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乐于写日记、写习作的兴趣。

对学生日记、习作的评价可以让家长、学生自己、同学间、老师等共同参及其中。

如教师对学生写话、习作评价可以是:

每天哪怕读一位同学写得好的日记,或每天让课代表给所有写日记的同学给朵小花等,或在家长会上品读写得好的日记等。

这样既发展了个人,也照顾了大家。

当然日记可长可短,哪怕其中只有一句“经典”都应给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的殊荣。

第四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为学生创造、提供写日记和习作的素材。

现在的教育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家长个人的事,而是双方的事。

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让他们给孩子提供写日记的素材。

如可以建议家长在节假日有目的的带孩子到文化古都、名胜古迹去观察、去了解他们未知的天地,或带领孩子到街上观察发生的事情,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2)建议家长做好孩子日记的评价、指导工作,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保障。

做事情贵在坚持,不是一天两天,要坚持长年累月。

在下乡检查时发现有好多老师始终如一的坚持让学生记日记并坚持批改。

(沈宏伟、孟凡菊、王书菊、刘艳玲、佟玲、陈迎秋等几位老师非常负责,对于学生的日记管理非常认真。

)日记不等于隐私,所以批阅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二、(困惑二)怎么写

习作训练时,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字词力求准确.

写作的基础是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

字词使用的正确及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

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

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

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准确运用自如。

(二)把句子写通顺。

同学们写作文常常是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句话,却不知道下一句话该写什么。

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后陷入了困境。

熬到了下课,本上还是那句话。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的语句通顺连贯呢?

办法是:

在写作文时,思想集中,不分散注意力,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七拼八凑。

写好了一句话以后,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什么样”和“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就像上操站排要按大小个的顺序,谁站哪事先都是有安排的,若是不妥,随时都要调整,这样才会整齐。

写作文也是如此.

例:

这是巴金老人写的《海上日出》片段,我们看看它的语言特点吧!

为了看日出,(我怎么样?

我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怎么样?

)天还没有大亮,(四周怎么样?

)周围很静,(怎么样的静?

)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大家看,这下面的话总是顺着上面的一句话说的,这一句挨着一句写,通畅、明达。

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把内容写具体。

(重点,如何写好一段话)

并不是写的多,写的长就是把文章写具体了,啰嗦10句,不如写好一句.

把内容写具体,就是把你写的人、事、物进行详细的、形象的描写,使人读了文章就知道写的是怎么回事,写的是什么样的物品,写的是什么样的人。

那怎么能做到把内容写具体呢?

-—观察!

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观察会让人的思想丰富起来.观察就是仔细的看,平时要对身边的人、事、物万般留心、仔细观察。

就像蜜蜂飞进百花园一样,采过许多花酿出的蜜才会甜。

只有像蜜蜂这样不断采集素材才会有东西可写。

不过,观察,不是盲目的观察,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到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记.

“多看":

就是在观察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物品时,都要仔细而有序地看。

仔细就是不要遗漏你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有序就是按一定的顺序看。

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可以从外到内,也可以由远及近等等.

“多听”:

就是在生活中我们仔细听人及人之间的对话,听一听自然万物发出的声音,在作文中用象声词把它们描写出来,就会让人觉得生动、具体。

例:

细雨“滴答滴答"的敲打着玻璃窗。

青蛙“呱呱呱”的唱着歌谣。

小女孩“噗嗤”一声笑了,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

“多思”:

就是在观察时要多动脑筋,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要多动脑筋想想,这种事物还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等等。

“多思”,就是对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从多个角度出发,把问题想深刻;有时候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这样说不好听,就换一种表达方式,换一种说法。

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讲话会更加活泼有趣,生动幽默。

有人说“世界是一本书,不去旅行只读了一页",而我要说,不加思考的读书等于一页没读.

“多问":

就是在观察时碰到的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就要多问老师、家长或者同学们,问的越多,积累的知识越丰富。

一旦把不明白的东西问懂了,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又多了一点具体,在别人那问出来的东西写在作文中,就变成了自己的了。

“多记”:

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会很多,及时记在本子上,在写作时翻出小本子,就有好多东西可参照了,这样写文章就不愁不具体了。

我们都熟悉老舍先生写的《猫》:

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老舍先生生把猫的古怪性格用文字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必然是写作前对猫进行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

(四)叙述要有条理(层次清楚)

说话、写文章和问路、指路是一样的,如果没有顺序,讲的不清楚,让人读了就糊涂.这就是调理不清楚。

所谓条理清楚:

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所写的东西有一定的次序。

条理清楚的小窍门:

在写一段话的时候先确定一个中心句.(写中心句是写一段话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段话中的中心句就是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在写中心句之前应该想好:

这段话想写一件什么事?

它要体现一个什么样的中心?

然后先用一两句话总结概括出来。

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先写中心句,再叙述,中心句在一段的开头起总起下文的作用(总起句);

我奶奶对我真好。

有一天,我和同学们打篮球回来,纽扣掉了,奶奶就对我说:

“冬冬,快过来,我给你缝上.”“好的”我愉快的回答道。

我走到了奶奶身边。

奶奶穿针引线给我缝好了纽扣,还拍拍我的肩膀说:

“以后玩耍的时候要注意啊!

衣服破了奶奶可以给你缝,人要是摔伤了,奶奶除了心疼,可就没办法了呀!

先叙述,再写中心句,再接着叙述,在一段话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过渡句);

有一天,我和同学们打篮球回来,纽扣掉了,奶奶就对我说:

“冬冬,快过来,我给你缝上。

”“好的”我愉快的回答道。

心想:

我奶奶对我真好。

我走到了奶奶身边,奶奶穿针引线给我缝好了纽扣.还拍拍我的肩膀说:

“以后玩耍的时候要注意啊!

衣服破了奶奶可以给你缝,人要是摔伤了,奶奶除了心疼,可就没办法了呀!

"

先叙述,后写中心句,在一段话的结尾起概括总结的作用。

(总结句)

有一天,我和同学们打篮球回来,纽扣掉了,奶奶就对我说:

“冬冬,快过来,我给你缝上。

”“好的”我愉快的回答道。

我走到了奶奶身边。

奶奶穿针引线给我缝好了纽扣,还拍拍我的肩膀说:

“以后玩耍的时候要注意啊!

衣服破了奶奶可以给你缝,人要是摔伤了,奶奶除了心疼,可就没办法了呀!

”我奶奶对我真好。

三、(困惑三,怎么改)

习作批改及讲评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习作学习新的加油站.目前,小学生作文,大多数学校还把教师的“精批细改”作为典范进行宣传。

叶圣陶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作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

教师给学生改作文完全是“徒劳无功”。

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而教师,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

《课标》中也明确规定: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评改能力应该是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必须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变“学生作文一交了事”为“学生自始至终参及作文训练全过程”,我认为,从四年级开始,就应该采取学生自改、互改、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习作的能力。

(一)从三方面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1、对整个习作的:

字 ,检查有无错字、别字、丢字、加字现象。

词, 有无好词、用词是否恰当、简洁、准确等。

句,句子是否通顺,句子是否优美、语序是否合理。

段 ,句及句之间是否有联系,联系是否紧密,每一句的内容是否为本段服务。

篇,要考虑整篇内容是否围绕一个中心去说的。

整个文章的布局是否合理等。

标点符号 ,看最基本的几个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等。

2、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3、让学生互相修改完后还要互相监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才算结束。

(二)将个人评改及小组互相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

自己独立修改后,接着在小组中互评互改。

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文章的构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么;第二步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请小组同学评议、启发、补充;第三步是自己结合小组的好意见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组交换后互相阅读、修改、写意见;第五步是学生阅读同学提的修改意见。

写下自己的看法;第六步是上交老师评改.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取学生自改、小组互改的方法批改作文,学生参及了全过程,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教师的工作有四点:

1、是在学生自改前全面阅读学生的习作,发现共性的优劣和个性化、典型的习作,以提出大家自改作文的方向。

2、是提供典型习作进行“修改引路",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一篇作文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是对一些困难生进行个别指导,或帮助其自改,“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或帮助其评改他人习作,把指导修改的过程变成指导作文的过程。

4、是所有学生完成互改习作上交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互改后的情况以及原作者看了别人的修改之后写下的意见再写下自己的看法,即对学生评价的评价,这在指导学生自改习作的初期尤为重要,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互相评改作文的热情。

总之,习作评改是习作指导的延伸。

通过习作的评改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领悟习作的方法和精髓,评出学生习作的兴趣,评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评出学生对习作的向往之情.老师和学生只要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就一定在修改的过程中使写作水平不断的提升。

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样说:

行胜于言!

我很赞同这个理念,“说到不如做到,付出总有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