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263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2.docx

最新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2

36.1系统漏洞2黑客攻击3病毒入侵4网络配置管理不当(6分)中国主要朝代皇帝列表

秦朝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秦国君主列表

西汉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

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

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

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

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

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

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生八子:

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

次子恵帝盈,吕雉生。

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

四子恢,梁王,后自杀。

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

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

遂(赵王)、昂(胶西王)。

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

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

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

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

生六子:

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

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

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

次子弘为襄城侯。

次子朝为轵侯。

武为壶关侯。

③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

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

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

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

妣窦氏。

生四子:

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

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

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

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

生十四子:

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

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

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

生六子:

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

谥号孝昭帝。

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

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

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

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

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

进(进,生一子:

汉宣帝询)。

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

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

生五子:

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

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

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

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

生三子:

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

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

衎)。

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

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

葬于延陵。

⑽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

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

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

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

,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

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

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

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

最终分裂亡国。

光武帝刘秀在位33年(前6-57)25年称帝,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

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

25年刘秀称帝。

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明帝刘庄在位19年(28-75)57年即位,明帝,刘秀的第四子。

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

死于75年,时年48岁。

章帝在位14年(58-88)75年即位,章帝,明帝第五子。

章帝“好儒术”,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

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

死于88年,时年31岁。

和帝在位18年(79-105)88年即位,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

后杀窦宪掌权。

在位18年,死于105年。

时年27岁。

殇帝在位1年(105-106)105年即位,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安帝在位20年(94-125)106年即位,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

太后死后掌权。

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

死于125年,时年32岁。

顺帝在位20年(114-144)125年即位,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

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

政治日益腐败。

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冲帝在位半年(143-145)144年即位,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质帝在位1年(138-146)145年即位,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

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

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

时年9岁。

桓帝在位22年(132-167)146年即位,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

蠡吾侯刘异的儿子。

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

后又宦官专政。

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灵帝在位22年(156-189)168年即位,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

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

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献帝在位32年(181-234)(189-220)年在位,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

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献帝从未掌握朝政。

隋朝(公元581年-619年),始于文帝杨坚,终于炀帝杨广,共3帝。

杨广后虽还有恭帝和越王(617.11-618.5)在位,秦王浩(618.3-618.9)

隋朝

隋朝皇帝谱

文帝杨坚(541-604)

581年称帝,在位24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隋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隋”。

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炀帝杨广(569-618)

604年即位,在位15年

杨广,文帝第二子,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淫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

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终于于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越王和恭帝为傀儡皇帝

唐朝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

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

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

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

先天712年~713年

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

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

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

永贞805年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

元和806年~820年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

长庆821年~824年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

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

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

会昌841年~846年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

大中847年~859年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859年~873年

大中859年

咸通860年~873年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73年~888年

咸通873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

广明880年~881年

中和881年~885年

光启885年~888年

文德888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888年~904年

龙纪889年

大顺890年~891年

景福892年~893年

乾宁894年~898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天复901年~904年

天佑904年

宋朝

昭宣光烈孝皇帝李祝904年~907年

天佑904年~907年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

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

宋英宗赵曙(1063年—1067年)

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

宋哲宗赵煦(1085年—1100年)

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5年)

宋钦宗赵桓(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

宋孝宗赵昚(1162年—1189年)

宋光宗赵敦(1189年—1194年)

宋宁宗赵扩(1194年—1224年)

宋理宗赵昀(1224年—1264年)

宋度宗赵禥(1264年—1274年)

宋恭帝赵隰(1274年—1276年)

宋端宗赵是(1276年—1278年)

宋幼主赵昺(1278年—1279年)

元朝

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自成吉思汗建蒙古国起(公元1206年),共163年)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它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一个王朝,东、南到海,西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包括今西藏和云南,北面包括整个西伯利亚,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元朝为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统治残暴,致使元王朝短命

元朝共16帝,其中病死的11帝;在内争中被杀死的2帝;被毒死的1帝;下落不明的1帝;远征中伤重而死的1帝。

帝王:

太祖(铁木真)在位时间:

1206~1227

帝王:

监国(拖雷)在位时间:

1228

帝王:

太宗(窝阔台)在位时间:

1229~1241

帝王:

定宗(贵由)在位时间:

1241~1246

帝王:

宪宗(蒙哥)在位时间:

1251~1259

帝王:

世祖(忽必烈)在位时间:

1260~1294年号:

中统、至元

帝王:

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

1294~1307年号:

元贞、大德

帝王:

武宗(海山)在位时间:

1308~1311年号:

至大

帝王:

仁宗在位时间:

1311~1320年号:

皇庆

帝王:

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

1321~1323年号:

延佑

帝王: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在位时间:

1323~1328年号:

至治

帝王:

天顺帝(阿速吉八)在位时间:

1328年号:

泰定

帝王:

文宗(图贴睦尔)在位时间:

1328~1329年号:

致和

帝王:

明宗(和世剌)在位时间:

1329~1332年号:

天顺

帝王:

宁宗(懿麟质班)在位时间:

1332年号:

天历

帝王:

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时间:

1333~1368年号:

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

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

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

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

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

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

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

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

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

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

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

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

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

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

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