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923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捧金碗讨饭.docx

黄山捧金碗讨饭

1979邓小平在黄山视察时

重要讲话要点1979年,邓小平同志到黄山视察时曾明确提出:

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

见1999年8月14日《中国建材报》让黄山人民先富起来,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

见1992年10月17日《中国旅游报》

  

  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内容: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

省里要有个规划。

你们物产很丰富,你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对黄山的工作要好好整顿。

主要是搞好服务态度。

凡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的,工资要高,不好的要批语教育,不改正的还可以淘汰,这样就搞上去了。

第一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

房子要干净,伙食要适合外国人口味,服务员要有点外语知识,导游要有章程。

   每个宾馆要搞小卖部。

祁红世界有名,你祁红、绿茶搞小包装,包装一定要搞漂亮,当纪念品,他带回去送人,表示他到过黄山,了不起。

安徽的纸、墨、笔、砚,也要搞好包装,赚外汇。

文房四宝,要包装得很好,一套一套的,可以多卖一、两倍价钱。

第二是还要搞些好的黄山风景照片、画册,搞一套黄山风景明信片,让游客买去作纪念。

小卖部卖茶、纸、笔、墨、砚、画册、工艺品,可以规定收美金、日元,定国际价格,大有买卖可做。

房间内设备要搞好,床单、枕巾要每天换。

这些方面的工作,要很好地研究,人员要训练,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第三是一定要搞得使游客方便。

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花钱少了还不满意。

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

上山,将来可以考虑用直升飞机。

道路要很好地整修,将来到黄山要能开快车,外国人和游客去可以租车。

   第四是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

要做一系列的工作。

工作人员要实行按劳分配,年终利润多还可以发奖金。

九亿人口的收入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总是有的地区先富起来,一个地方总是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

旅游收的外汇要与地方分成,开创时国家要投点资。

  第五的要治山。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

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

山上东西多得很,要搞些专业队治山,搞好了,许多东西可以出口,收外汇。

山区宝多得很。

种榨树也很好。

要搞经济林。

山治得好,要允许他们的收入高。

枇杷最有名的是浙江,肉厚、核小,你们要选好品种,发展出口。

发展经济林,搞它几年,就见效了。

你何必种玉米,既影响水土保持,又收入少。

山区经济林搞好了,将来生活肯定比淮北要高得多。

要很好发展竹编加工生产,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

要种草办养牛场,让游客来了能吃到鲜牛奶、奶酪等各种奶制品。

养牛要搞良种。

小黄牛的肉很好,出口很受欢迎。

要种菜,你们的丝瓜很好。

石鸡,外国人肯定喜欢,做好了,可以卖他几十个美元。

很多东西稍微调制好些,价钱可提高一、二倍。

山区建设就是要让群众看看搞什么东西见效快,你就搞。

看来,我们还是不会赚钱。

很多外国人特别是华侨批评我们不会赚钱,他们说到处都是钱,就是我们不会赚。

你们这里,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

  第六是群众收入多了,要考虑怎样把钱投入再生产。

普遍要建筑材料,为什么不刺激建材发展,这也是工业。

还要指导群众建筑什么样的房子,要着眼于适用、舒服、经济。

  第七是山区粮食少,要用别的办法解决。

现在我们都是吃粮食,中国人的食物构成要改变。

我们的食物构成是长期形成的,习惯要慢慢改。

你们试试,富裕的队多养猪、牛、羊、鱼,让群众逐步多吃肉,少吃粮,逐步地搞到小调进粮食,多吃肉。

改变食物构成,人的健康状况肯定会改变。

总的来说,我们的食物构成总是,是贫穷的表现,将来富裕起来会逐步改变的。

 

黄山风景区到底应归谁管1979年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你们忘了吗?

世界的瑰宝被你们搞成什么样了

关于黄山市的属名问题已经争论了十几年,至今还没有个结果。

从表面上看,这场争论的焦点是黄山市名不符实,造成地名混乱,而实质上却掩盖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黄山风景区到底应该归谁来管。

对此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坚持维护目前以屯溪为中心的黄山市(原徽州地区)管辖黄山风景区的现状;另一种意见则主张恢复徽州,将黄山风景区与黄山区(原来的太平县)合二为一,建立一个直接受省政府管辖的黄山风景特区,与徽州分而治之。

那么,这两种意见孰是孰非应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

本人认为标准就是:

是否有利于对黄山风景区的保护,是否能够保证这个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永续为全人类服务。

基于这一点,本人始终坚持第二种意见,认为黄山、徽州分而治之,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正道。

  一、要把黄山保护好,先让黄山人吃饱。

  1979年,邓小平同志到黄山视察时曾明确提出:

"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

"(见1999年8月14日《中国建材报》)"让黄山人民先富起来,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

"(见1992年10月17日《中国旅游报》)这一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黄山风景区全部坐落在黄山区境内,保护黄山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风景区周围的老百姓,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对保护黄山的千秋大业是至关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198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正是根据小平同志的这一精神和黄山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改革黄山管理体制的决定:

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管理局的辖区,将太平全境、歙县汤口镇,石台县广阳乡划入,成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市政府驻地设在黄山北大门,山上(黄山风景区)领导山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黄山的保护,重点开发建设黄山。

改制后短短4年中黄山风景区的发展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85年游客猛增到了160万人次,山下(黄山区)引进资金2.66亿元,游客床位从800张猛增到10000多张,形成了黄山接待基地,减轻了山上的压力。

1985年黄山以高分入选全国十大名胜。

改制后,山上山下合并成了一家,随着山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给山下各乡镇的百姓带来了致富的契机,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保护黄山、开发建设黄山的积极性。

过去周边乡镇靠吃营林饭(卖木材)的农民改吃旅游饭后,知道了保护林木、发展旅游也可以致富,于是他们从保护黄山旅游发展的大局出发,将12.6万亩的集体山场划拨给风景区(占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的54.5%)统一管理,以此来扩大黄山的保护地带,妥善解决了与黄山风景区之间遗留了几十年的山林纠纷。

此外,各乡镇还组建了义务打火队,一有火警,便立即出动。

几年间,黄山风景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和乱砍滥伐的事件。

如果黄山市一直按这样的管理体制发展下去,时至今日,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二、屯溪借黄山发家,黄山捧金碗讨饭。

  遗憾的是好景并未持续多久,1987年徽州地区撤销,改为地区级黄山市,政府设立在远离黄山风景区的屯溪,黄山管理局由省政府直辖降为地级黄山市管辖,山上山下分而治之。

这第二次的改制,不仅造成地名的混乱,更严重的是给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埋下了诸多隐患。

  更名改制以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屯溪,黄山在资金、项目、宣传、信息、人才、客源等方面都失去了优势,坐拥黄山、太平湖等巨大资源和地理优势的黄山区竟很快就沦为贫困区,成了省扶贫的攻坚对象。

这个只有16万人口的区,竟有1.5万人靠长年出外打工谋生。

多年来,这里的人民为保护黄山风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山上有树,他们不能砍;山上有柴,他们不能烧;为防止外地的松线虫蔓延到黄山风景区,黄山脚下的农民忍痛砍掉了属于他们集体的尚未成材的松树,开出隔离带以保护黄山。

由于黄山特殊的地质构造,一遇大雨山下便泛滥成灾,冲毁的农田、房屋和桥梁、道路不计其数。

近年来,黄山旅游中产生的污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也给黄山周围百姓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他们却无怨无悔,依然精心保护着这座宝山。

但是如今,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黄山创造的旅游收入被人家拿去建设屯溪或用作他处,自己反倒越来越穷,于是怨声载道,感到心里很不平衡。

他们说:

"我们保护了黄山却得不到黄山的利益,桃子让人家摘走了,还不让我们说话,真是欺人太甚!

"有些人甚至气愤地说:

"以后黄山失火,谁得了利,谁来救火,我们不管了!

"在保护黄山风景区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当地群众产生这样的不满情绪,势必会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阻力。

  三、当家不在家门口,邻居却来插一手。

  黄山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此观光游览的中外游客将会越来越多。

但黄山的游客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过量超载势必会造成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扩大黄山管理局的辖区,就近选择一个理想之地,作为黄山发展的基地,实行山上山下合二为一,统一管理;让大量游客游在山上,住在山下;将现驻扎在山上的黄山管理机构和职工生活区迁到基地,以大量减少各种设施,保持景区内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

  根据黄山四个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北大门是建立基地的最佳点。

这里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建筑用地开阔,可大规模开发利用。

随着沿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际机场的建成,预计将有85%的游客取道于此上黄山。

这里必将成为黄山游客的集散中心和居住大本营。

另外,黄山北大门距太平湖仅16公里、距九华山南门37公里,处于两山夹一湖的中心地带,因此它不仅可以成为黄山景区发展的基地,还将对两山夹一湖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的形成起到战略性作用。

  就近管理,无疑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但现在的黄山风景区却被数十公里外以屯溪为中心的黄山市(徽州)控制着,以上所谈的那些构想均无法实现。

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向屯溪,哪还有钱来建黄山脚下的基地。

黄山景区管理机构现有职工3200多人,加上家属有五六千人。

我国著名的地名学家杜祥明计算了一下,这些人长期驻扎在山上,一年就给黄山增加了100多万人次的负荷,产生的生活垃圾对黄山景区的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这些人常年住在山上,生活单调乏味,一些职工还与亲属长期分居,再加上改制后,黄山管理局的规格降低,许多人因此辞职离去。

据统计,1988年到1989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黄山风景区管理机构中的知识分子已走掉了一半,而当初黄山区从各地引进的那些雄心勃勃准备在黄山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则全部走光。

人才的大量流失对黄山的保护是一个巨大损失。

  四、黄山是世界财富,不是地方小金库。

  黄山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制定了风景区规划、第一个提出了"山上游览山下住"的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方法、第一个准备把管理机构迁出景区,但是1987年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致使山上与山下始终处于割裂的状态,科学的规划至今不能实施。

而武夷山、张家界、九寨沟等景区,却后来居上实现了黄山所没有实现的规划,并受到世人的普遍好评。

  1999年,曾主持过《黄山总体建设规划(1979-1982)》的前安徽省委书记顾卓新同志在纪念小平同志视察黄山20周年的讲话中说道:

"必须把黄山放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去看,黄山风景区的级别很高,是国家瑰宝,应当由省里管,只有省里管才能提高黄山的地位,把世界名山交给徽州地方管是降低了黄山的地位。

"这话说得何等明确。

黄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不是某个地方的小金库,保护好它这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正因为如此,这件事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650多位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代表提出议案和提案、7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了上百篇的报道,众人纷纷呼吁,尽快解决目前黄山市名不符实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坚决要求落实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

孰是孰非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黄山到底应该由谁来管理,不是很清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