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23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docx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请学生背诵古诗。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师:

请问背完整首古诗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生:

10秒。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师:

你说呢?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生:

20秒。

师:

你觉得呢?

生:

一分钟

师:

我们让他背背看,待会儿我们用秒表测一下,那秒表怎么操作,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下,秒表下面有三个键,一共有五个零,两点前面代表的是分,中间的两个零是秒,那么后面的两个零呢是一百分之一秒,我们待会儿测量时间呢,这后面的两个零,一百分之一秒就直接不计了,就直接记中间这两个数了,现在告诉大家秒表怎么使用

(师讲解秒表的使用,让学生试着秒表的操作)

师:

继续请一位同学背一首古诗。

刚才他用了多少时间?

生1:

13秒

生2:

12秒

生3:

11秒

师:

同样是一首古诗,但同学们测得的时间却有差别的,这是什么原因?

生:

反应时间不同

师:

是的,那是同学们掐表停表时间不一样。

我们先把秒表收起来,放在原来的位置。

除了刚才我们用秒表计时外,同学们,我们平常生活当中还用哪些工具来计时?

生1:

闹钟

生2:

手表

生3:

手机

生4:

沙漏

师:

沙漏?

你平常家里还用沙漏来计时吗?

我说现代的计时工具,那么在古代,人们还没发明钟表,那时的人们是用什么来计时的?

请最后一个女生

生1:

一炷香

生2:

日晷

师:

你知道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你知道吗

生2:

好像是按照那个影子

师:

是按照阳光下,影子有规律的移动来计时的,你有补充?

生3:

在日晷旁边有一些刻度

生4:

根据太阳照射过来的角度来判断出时间过去了多少

生5:

看天空的白云

师:

古人有没有利用白云来计时,大家觉得可以吗?

你说

生:

不可以

师:

白云移动有规律吗?

生:

没有,被风一吹飘到那边去了,被风一吹又飘到那边去了

生6:

用沙漏

生7:

水钟

师:

水钟。

古人发明了水钟来计时,那流水又有什么规律用来计时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水测量时间》请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我把这杯水倒进这个杯中,然后把它漏到这里,你看这个装置能用来计时吗?

生1:

可以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水滴下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生2:

它跟沙漏的原理一样

师:

它跟沙漏的原理差不多,怎么差不多,你能来说一下吗?

生2:

它也是从一个容器里到达下一个容器里

生3:

因为水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的时候,它用的速度是一样的

师:

你认为从上往下流的速度是一样的,那么到底是不是一样的,我们来做个实验,观察一下,怎么做?

我们漏一定量的水,看看每次所用的时间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每次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那说明它所消耗的时间是一样的。

现在请你们看看,我们先往漏杯中倒入125毫升水,然后漏出20毫升,看看它所用的时间需要多少,你们的烧杯当中是否有125毫升的水?

然后待会把烧杯中的水倒入漏杯中,这个漏杯底下是有小孔的,先看一下,找到这个小孔,然后用手指堵住这个小孔,再接着就是把烧杯中的水倒入漏杯中,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请最后的那位同学说

生1:

用秒表准备好,然后看漏完2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

师:

很好,知道用秒表计时,但是在这个实验中,一个人能完成吗?

生:

不能,两个人。

师:

两个人要分工,我觉得多几个人,操作可能会更好,我们掐秒表的称之为计时员,那还需要操作,就是倒水的同学,我们把他定为操作员,那还有一个作为观察员,观察哪里?

生:

观察水到20毫升的刻度后说停

师:

对,这个杯上是有刻度的,看到水过了20毫升的时候就喊停,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

要平视

师:

我们放在桌子上,低下头去看,除此之外,谁来发令?

生:

因为计时员一开始,操作员必须就要开始倒

师:

一听到这个命令,计时员与操作员要同步,配合默契。

那下面呢,我们就来试试看,看大家会不会,先拿漏杯,然后把水倒到漏杯中,计时员准备,然后发令员发令。

(学生实验)

(教师对于实验指导细致入微,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进行实验步骤,值得学习)

师:

好多组都已经完成了,现在谁来说说漏了20毫升水用了多少时间,请这位女生来说

生1:

20ml8秒

生2:

20ml8秒

生3:

20ml8秒

生4:

20ml9秒

生5:

20ml8秒

生6:

20ml8秒

生7:

20ml8秒

生8:

20ml8秒

师:

有8秒,9秒,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1:

反应速度

生2:

流水速度

师:

为什么流水的速度会不一样呢?

生2:

有可能的洞大小不一样

师:

你认为有可能这个漏孔的大小不一样,怎样的漏孔会快一点,或者会慢一点?

生:

大一点的洞可以漏的快一点,小一点的洞可以漏的慢一点

师:

可能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我们这个孔不可能一模一样,那看起来,除了配合默契,漏孔之外,我们刚才各组的同学搜集过来的证据,小组与小组之间能不能进行比较啊?

师:

不能,因为这个装置不一样,操作上面同学之间也有不一样,那我们要进行的是同一组,同样的装置来比比看,每一次漏相同的水时间是不是一样的,是不是?

那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看到,有些同学他没有把125毫升水呢全部倒进漏杯当中,这样行不行?

(这一过程设计非常好,让学生明白只能组内比较,不能组间比较,保证了实验准确性)

师:

我们必须每次保证每次漏杯当中要有125毫升水,你有观察到没有,老师给大家配备了一支滴管,这个干嘛用?

生:

万一水漏出来了,可以把水吸回来

师:

对,但是并不是把漏到桌子上的水吸回来,如果在实验当中,水有所损失的话,我们从哪里取水?

我特意在我们的桌子上放了这样一个储水杯备用,如果这里的水不够了,我们从这里再取一点,但取多少,我们要到哪里去量?

我们怎么知道还有125毫升水?

生:

倒到烧杯中量

师:

很聪明,这位同学很会观察,因为这个量筒烧杯当中是有刻度的,我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总结了一下,大家看一下,看好了举手,好的,积聚2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做几次比较合适?

生:

三次

师:

正式开始操作,拿出记录单,看到表格一,边操作边记录,准备好了可以操作了

(学生实验)

师:

完成实验的同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没有完成的同学抓紧时间完成

生1:

我发现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每次漏完都是同样的时间。

师:

漏完20毫升的水都是8秒,好的,还有谁发现了,最后一桌的女生,请你上来。

生2:

我发现这三个数据的时间很相似,7.94秒7.78秒8.03秒。

师:

刚才我说要精确到秒,这个后边的百分之一秒我们就不去管它了,前面的7秒7秒8秒,大家还有没有类似的发现,举下手,你们和他的发现一不一样,不一样的举下手,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你说

生:

第一次8秒,第二次9秒,第三次8秒

师:

那你发现什么

生:

我发现都有点相似

师:

有点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

看来刚才几组同学上来交流的几组数据,虽然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但是这个数据很接近,基本相同,是吧?

我们用同样的装置,相同的条件,漏出同样多的水,它的用时是基本相同的,那我们现在的这个装置是可以用来计时的,对不对,那如果现在漏出40毫升,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

可能是18秒

师:

为什么这样推测

生:

因为这些数字都是相同。

师:

为什么?

40毫升是20毫升的两倍,所以你认为时间也是两倍,是这个意思对吧

生:

我认为应该是15秒,因为他们刚才所说的数据是两次不同的,40秒应该是连着的

师:

你认为有差距,并不是十分的精确,是吧,好的,还有谁想说的,大家都同意40毫升是20毫升的两倍,是吧,那100毫升呢?

你来说

生:

36秒

师:

36秒,你来说,为什么这样推测

生:

因为100毫升比较多,流的久的话是四倍,都差不多

师:

哦,有不同意见,你来说

生:

40秒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20毫升有8秒,100除以20等于5,5乘以8等于40秒。

师:

哦,是这样算出来的,并不是瞎猜的,是根据我们刚才实验之后通过这个算出来的,那是不是真的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

我们怎么办?

师:

实际的测量一下,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是吧,那么怎么去做这个实验?

生:

去做实验,做三次或三次以上

师:

做三次或者三次以上,为了考虑这个时间关系,我们就做三次吧,那怎么做?

生:

就用刚才的方法,把20毫升的水变成40毫升或者100毫升的水

师:

也就是说我们看哪里?

这个叫什么?

还记得吗?

生:

量杯、烧杯

师:

这个叫量杯,看量杯里积聚40毫升和100毫升所用的时间,是吧,那做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要怎样操作?

做几次?

是分开做呢还是合着做?

你说

生:

合着做

师:

怎么合着做

生:

先计时记到40毫升,然后再把秒表计时然后等量杯到100毫升的时候再暂停

师:

也就是说到40毫升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让表停下来,表不停,这个流水呢?

生:

水也不能停。

师:

水也不能停,也就是两个是同步的,不停水也不停表,就是观察两个时间段的时间,一个是40毫升,一个是100毫升,快到40毫升的时候,观察员可以先给计时员一个提醒,快到40了,大家注意,然后计时员不停表,把时间告诉记录员,明白吗?

为了避免等下操作秒表的同学听到一喊到就条件反射一下就停表了,我们怎么办,可以把秒表启动后,放在桌上,现在明白了没有?

不明白的举下手,还有哪里不明白的?

刚才说漏几次?

生:

三次。

师:

三次连续的,好的,现在动手准备,记录单在第二面,开始

(学生实验)

师:

先完成的组,先把器材收好,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多组都已经完成了,没完成的小组抓紧时间

师:

暂停,没有完成三次的同学也暂停一下,我看慢的小组也完成了两次,那现在谁愿意带着记录单上来交流一下。

生1:

我发现漏杯滴下来的水高度不同,时间也不同,越高滴下来时间就需要越长。

生1:

就是高度不同,水滴下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师:

哪里的高度,你首先来说一下,是漏杯中的,还是下面的量杯中的

生1:

漏杯和量杯之间的高度。

师:

漏杯和量杯之间的高度?

生1:

漏杯里的高度

师:

漏杯里的高度,怎么样?

你带着你们组的记录单上来。

生1:

漏杯里的高度,高度越高,重量越大,它滴的越快。

师:

跟你预测的时间相比,有什么发现?

生1:

预测和实测的差不多

生2:

我发现,漏杯里的水越少,滴的就越慢

师:

这个水滴的快慢和什么有关?

生2:

和漏杯中的水位有关。

师:

刚才说了,水位高的时候怎么样?

生2:

流的快

师:

水位低呢?

生2:

水位低的时候流的慢

师:

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发现呢?

好的请放下,那么水钟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水位问题,刚才这个水钟我们能不能集中用来计时,要想使这个流水速度固定不变,有什么办法?

生3:

将水位控制在相同的高度。

师:

也就是说这个漏杯里的水要怎么样?

生:

相同。

师:

要永远保持在这个位置,是吧?

生4:

要让时间和流水之间的距离要相等的。

就是要让流水流的速度和时间是相等的

师:

你们听明白了吗?

刚才这位同学说了,要控制水钟中的水位相等,看看古人是如何控制这个水位的,大家来看一下,这个是受水型水钟,这个水钟哪个装置和我们的漏杯有同样的功能?

那么它设计上又有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呢?

它的设计奥妙在哪里?

请你说

生:

它上面还有一个钟表

师:

我说的是这个漏斗,它的设计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说

生:

两边都可以漏下来的

师:

两边都可以漏下来的,旁边还多了一个漏斗,为什么旁边还多了一个漏斗?

你说

生:

因为那样水多的时候,水可以漏下来

师:

也就是说,水多的时候,多余的水可以从这个旁边怎么样?

生:

排出去了

师:

它这个装置可以保证水钟的水位怎么样?

生:

不变

师:

从而保证这个滴漏的速度怎么样?

生:

相等,不变。

师:

除了这个受水型水钟,还有这个泄水型水钟,它是看流出去多少水,刚才的受水型是看接了多少水,两种类型,那学了今天古人的水钟,我们回去自己制作一个水钟,制作水钟刚好能一分钟漏60秒的,敢不敢挑战,回去自己思考下,怎么做?

板书:

用水测量时间

快水位高

慢水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