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921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docx

某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

XX市“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

发展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工业已经进入到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长期的战略任务。

“十五”后三年,我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入世形势,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建立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工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市“九五”工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全市工业经济结构现状

“九五”期间,我市工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持“行业发展龙头、企业培植骨干、产品培育名牌、技术实施创新”的思路,大力调整工业结构,使全市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圆满完成了“九五”工业发展计划。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实现利税年均增长9.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九五”期间,科技进步投入达到15.5亿元,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提高3.2个百分点,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

“九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到200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184家工业企业中,实行产权转让的3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公司制改造的19家,占10%;股份合作制的10家,占5%;股租结合的32家,占17%;破产重组的58家,占32%;租赁承包等形式的11家,占6%。

破产企业已终结38家,占进入破产程序企业总数的65%,一大批国有资产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发展。

“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电子、煤热电、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轻工纺织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1995年提高26.5%和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2%。

全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150多项。

六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八五”末上升5个百分点。

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家,形成了鲁南牧工商、信诚化工、郭庄矿业、青啤(XX)公司、曹庄煤炭、汇金热电、恒源油脂、荆河酒业、华闻纸业、大宗集团等十大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12.2亿元,利税1.7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5.4%和47.3%。

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企业16家,利税过500万元的33家。

企业技术结构得到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九五”以来,我市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为目标,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替代进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中力量抓好“百项技改”工程建设,千方百计加大技改投入,全市累计完成技改项目368个、技改投入23.4亿元,建立枣庄市级技术开发中心8家,信诚化工、荆河酒业、汇金热电、恒源油脂、金雷水泥、力华防水建材、曹庄煤矿等8家企业的重点项目被列入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企业的技术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近几年,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了我市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以名牌产品为基础的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我市拥有环球果脯、宏图牌色谱仪、东谷面粉、益康饼干等4个“省级名牌”,鲁樱手帕、今缘春白酒、辉力牌防水卷材、鼎盛牌酱菜等8个“枣庄市级名牌”,盈泰食品、威达机床等30个“XX市级名牌”,今年又相继开发出精品啤酒系列和盈泰熟食系列等几十个品牌的新产品,对树立XX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市工业结构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产业层次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不大,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

关键技术落后,设备大多处于中下水平。

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科研人员紧缺,科研开发投入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竞争优势尚不明显。

大而强企业不多,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偏少;经济管理体制仍然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现有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大范围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也不适应进入WTO后经济管理的要求。

(二)面临的形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我国加入WTO,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加入WTO后,随着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的削弱和外资的大量涌入,民族工业将受到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入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首先,有利于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开拓,使工业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有利于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第三,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有利于拓宽外商投资渠道,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人才、技术,从而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机拓展了发展空间

“九五”后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机,投资、消费和出口明显增加,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长期商品短缺的历史已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存在某些产品和生产力明显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仍不能满足需求,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替代进口仍是当前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因此,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为XX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突出发展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加大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的力度;不断增加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突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通过“十五”后三年的努力,力争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调精、企业规模调大、产品调优、效益调高、实力调强的目标。

(二)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进步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营销网络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二是坚持发展与调整并举的原则。

以发展带动调整,以调整促进发展,通过调整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三是坚持市场经济规律原则。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正确发挥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指导、监督、规范、协调、服务职能,逐步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相结合的良性发展的结构调整机制。

四是坚持因企制宜、进退有序原则。

在结构调整中,要充分考虑我市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现存优势,根据我市实际,有选择地限制或发展有关产业。

(三)主要目标:

“十五”后三年我市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到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18%。

—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传统产业巩固壮大,工业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十五”后三年内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年均增长40%,其中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投资40亿元,年均增长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6%提高到15%以上。

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达到新水平,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

到2005年,工业品出口额比2002年增长1.5倍,突破7亿元,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

—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规模企业全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

到2005年,力争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15个。

工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业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到2005年底,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内部网和企业网站的比率达到80%以上;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覆盖率达6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系统的覆盖率达30%以上,小企业不低于20%。

改进营销手段,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应用途径与方法,逐步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和网络化。

—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到2005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产业结构调整要基于我市现有的工业基础,充分考虑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以产品结构调整为落脚点,因企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进一步提高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企业快速反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一)产业结构调整

1、大力发展适应型传统支柱产业

⑴机械电子工业:

发挥我市机械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实施技术带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进行产品开发,向机电一体化、数控化、成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使之成为我市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主导型支柱产业。

到2005年,机电工业销售收入达1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基础件和配套零部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重组后的标准件公司为骨干,与汽车、家电等大企业联合配套。

2005年末,基础件和配套零部件的产量达到10亿件。

数控机床生产以同锐、鲁机、机床厂、威达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发展数控车床、磨床、锻压设备和大型压力机、开发柔性加工单元和加工中心。

“十五”末,各种数控机床及精密机床年产量达到5500台。

以科林公司为依托建立电动工具生产基地,“十五”末,电动工具年产量达到30万台。

以瑞虹化工仪器公司为依托发展智能化仪表生产,“十五”末,仪器仪表年产量达1200台。

进一步强化机电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衔接,积极实施“小机电、大市场”的规划,以现有的城东五金配件、城西的摩托车、汽车配件批发市场为依托,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建成鲁南地区重要的机电产品批发市场。

⑵煤热电工业:

能源和资源产业是我市发展经济的一大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煤热电工业已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

目前,市属煤矿年生产量为160-200万吨,占滕西煤田年产量的9%,占滕西煤田储量的0.002%,煤炭开发潜力较大。

要坚持新井建设与老井挖潜改造相结合的方针,抓好锦丘、东大等新上规模矿井建设,扩产增能;对现有煤矿进行技术改造,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矿井回采率,促进安全生产。

积极勘察新煤田,多争取接续矿井,力争200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

电力工业以煤电二次能源转化为重点,推行煤炭脱硫和洁净煤技术,搞好深加工,加快向煤电、热电联产发展,实施联合重组,推进煤电一体化经营,进一步膨胀规模,到“十五”末实现区域内综合利用电厂布局趋于合理,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目标。

新源热电2×13.5万KW机组、姚庄3.6万KW机组、大宗4.8万KW机组、汇金6.5万KW机组达产达效,240万KW山国电XX发电厂争取开工建设。

以新源热电和汇金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推行城区集中供热,到“十五”末城区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使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⑶医药化学工业:

以益康药业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治疗型中成药。

通过针剂、片剂、口服液改造,研发国家二类以上新药,“十五”末产值达到1亿元。

发挥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水煤浆气化示范工程在我市的研发优势,采用市场化方式引进科研成果,改造丰达焦化公司的主导产品结构,调整冶金焦与合成氨气化焦的比例;对下游产品进行深加工,研究开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医药中间体产品。

农用化工发挥信诚集团的骨干作用,开发特种肥料、专用肥料,对尿素和碳酸氢铵进行深加工,开发三聚氰铵,改性碳酸氢铵等产品。

精细化工行业立足市场需求,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开发一批以香料、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多种助剂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逐步形成区域精细化工优势。

“十五”末力争实现总投资4亿元,煤化工行业工业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18%的目标。

⑷建筑建材业:

坚持“资源整合、突出重点、改造提高”的原则,对全市现有的建筑装饰装修资源加以整合,打造XX建筑业的“航空母舰”。

以重点工程、城建工程、居民住宅、主要工矿区为着力点,盯住投资热点,全力向中西部建筑市场挺进,采取承揽、劳务、投资、贸易齐头并进的方式,增强建筑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向东南亚、独联体等国外市场延伸。

水泥行业按照“重组做大,改中限小”的原则,增加品种,控制总量,建设旋窑,提高质量。

抓好东郭、荆河、凤凰、鲍沟、张汪、官桥等骨干企业的旋窑改造,重点发展高标号、特种水泥。

2005年,淘汰小立窑水泥80万吨,水泥总量控制在300万吨,新增回转窑水泥200万吨,力争使回转窑水泥产量达到40%以上。

玻璃工业重点抓好与香港中联集团的合资合作,使215万重箱浮法玻璃生产线达产达效。

以东方玻璃、信诚玻璃为依托,组建玻璃研发中心,加快彩色玻璃、玻璃工艺、钢化玻璃、日用玻璃、镀膜玻璃等特种玻璃的开发,发展玻璃深加工产品。

新型建材工业立足我市石灰石、煤矸石储量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粉煤灰等研制开发各种轻质、高强度新型墙体材料,淘汰实心粘土砖。

积极发展高档工业特种陶瓷,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新型防水隔热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十五”末,建材工业总产值达8亿元,年均增长25%,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⑸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

适应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采用生物技术和食品技术,促进食品工业向方便、安全、卫生、营养和保健方向发展。

XX市作为全省重要的产粮、蔬菜和畜禽养殖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十五”后三年要对现有的20家面粉企业、30家淀粉企业、10家果品蔬菜加工企业、6家畜禽加工企业进行改造提高,整合资源,提升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水平。

重点抓好啤酒扩能、3万吨白酒改造、5万吨玉米酒精综合利用、百万头生猪和4000万只肉鸡宰杀生产线等骨干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以面粉、淀粉、酒精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

大力推广干法脱胚制玉米粉技术,用作淀粉糖和发酵制品的生产原料,积极采用玉米提胚技术,开发玉米油系列产品;根据国家产业导向发展马铃薯淀粉、专用淀粉和变性淀粉,开发马铃薯全粉和马铃薯各类食品。

以牧工商公司、食品公司肉联厂、东谷面粉公司、益康公司为依托,发展保健食品、速冻风干食品、营养美容等绿色食品;以新风味、新品种、新包装及系列化、方便化,加速发展畜禽加工食品、熟食、实用便携成品等方便食品,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培育名牌,扩大出口创汇能力。

“十五”末,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9亿元,年均增长25%,占当年工业销售收入的38%。

⑹轻工纺织工业:

利用加入WTO比较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机遇,按照“压缩初级产品,提高染整能力,发展最终产品”的思路,发挥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和劳动力富有的优势,积极提升改造纺织业。

注重采用高速高效、短流程、节能降耗、树脂整理、柔软整理、拒水整理等先进工艺技术,带动纺、织、染、整向精细加工发展。

“十五”末,高支纱年产量达到6000吨,布产量达到3000万米,丝产量达到500吨,产业用纺织品50万米。

造纸工业从调整原料结构入手,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碎浆、筛选、净化、除渣、洗涤、浓缩、热分散、搓揉、浮选、脱墨、漂白技术和装备,扩大废纸利用和商品浆量,重点发展高质量胶印纸、高档新闻纸、书写、商品包装装潢用纸、特种纸等,使造纸工业向深加工、多品种、高档次、低污染、低消耗、集约化规模生产的方向发展。

“十五”后三年着力抓好华闻5万吨集中制浆和10万吨高档新闻纸生产线建设,实施XX烟厂40万箱扩能项目,依托项目提升发展相关产业。

“十五”末,力争各种机制纸及板纸年产量达到30万吨。

发展和培育塑料、日化、室内装饰、包装装潢印刷、文体用品等市场潜力较大、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

2、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目标,扩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跟踪高科技在研项目,瞄准世界尖端水平,选择一、两个产业,几个产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短时间内形成气候,占领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在生物技术领域,采用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微生物农药、有机微生物肥料及生物饲料,研究重点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

在新材料领域,利用硫、铁、酸等特种水泥为胶接材料,以膨胀珍珠岩为轻滑料,外加高分子聚合物等研究开发高强度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火装饰材料,玻璃钢复合材料;以特种陶瓷厂为依托,研究开发新型氧化铝超耐磨陶瓷复合衬板制件,纳米硅基陶瓷粉体材料及制件;以力华防水建材公司为依托,研究开发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及特型工业胶辊等高档工业橡胶制品。

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以衡达公司为依托,研究开发光机电一体化摊铺机、压路机、路面刨机床和换代衡器;同锐、威达、鲁机、滕机、科林等企业,重点研究开发经济型多功能数控锻压机床、数控车床、电子仪表、电动工具、高速精密压力机、数控加工中心等;瑞虹化仪公司要在稳定开发智能色谱仪、化工和环保分析仪等产品外,继续研发其他工业用仪器,逐步向医疗保健、智能家用仪器方向发展,形成以工业仪器求生存,以民品扩规模,实现大发展的格局。

在新能源、高效节能及环保技术领域,开发能源转换、输送、储存高新技术产品,制订落实煤矸石、环保治理设备的研究开发计划。

寻找技术突破,重点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对工业乃至全市经济推动力大、竞争力强、见效快的项目,广泛吸引海内外大财团、大公司、大商社来我市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提高项目的质量、档次和聚集度,使高新技术源源不断地向生产企业扩散。

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重点领域形成气候,重点产品创树名牌,努力把我市建成骨干院校和重点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应用的基地。

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

到2005年规模企业基本淘汰上世纪90年代前出厂的设备,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比例由目前的35%提高到70%以上;传统产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在机床、电动工具、农副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培植增长点,形成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先导和支撑作用的高级化产业体系。

3、调整优化工业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企业的分布情况,着眼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提升,使全市工业布局形成“四区一带一园”的格局。

即:

①煤电化工生产工业区:

以104国道XX南段和济枣公路为骨架,以滕西煤田为依托,以XX港、南沙河变电站为主要集散点,大力发展煤电工业;立足木石国家煤化工工程中心技术优势,以信诚化工、丰达焦化为依托,提升改造煤化工产业;⑵纺织工业区:

主要依托东泰纺织、华棉公司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加大改造挖潜的力度,整合其他相关资源,形成规模优势;⑶依托鲁南同锐、威达机床、鲁机、标件等企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形成东城机械加工区;⑷玻璃生产工业区:

立足XX南部的东方玻璃公司和玻璃批发市场现有的基础,发展玻璃及其深加工工业;⑸依据界河、东郭、东沙河、木石、南沙河、鲍沟、张汪、姜屯丰富的黄沙、石灰石等建材资源和现有企业布局,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炉渣为原料的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工业,形成东部山区建材工业经济带。

⑹新世纪工业园区:

通过社会多元化投资和招商引资,鼓励和发展科技型、就业型、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会服务型中小企业。

对于城区内处于商业黄金地段,装备落后、产品无市场、经营困难的部分企业,可以利用级差地租,进行置换迁入工业园区,或者实施整体上的“退二进三”、“腾笼换鸟”,通过调整经营方式,促进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1、培育发展大型骨干企业

我市发展大型骨干企业的主要目标是:

在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造纸、煤电、化工、机械制造、玻璃建材等领域,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实行挂靠联合,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集团积极培植上市资源。

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新源热电、青啤(XX)公司、荆河酒业、鲁南牧工商、信诚化工、东方玻璃、郭庄矿业、曹庄煤炭、汇金热电、恒仁淀粉、东郭水泥、大宗集团、益康集团、恒源油脂、东谷面粉、华闻纸业等十六大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达60亿元,利税达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的40%以上。

培育发展骨干企业的主要工作原则是:

⑴立足现有基础,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根据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要求,择优、重点发展一批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行业和企业组织结构,带动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

⑵以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企分开,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⑶立足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增强骨干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深化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⑷提高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突出主业,增强竞争优势上下功夫,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骨干企业重组的重要目标,立足于把企业做优、做强,避免盲目扩张。

⑸符合国际通行规则。

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按照国际惯例制订有关政策措施,为骨干大型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继续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社会服务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

根据XX实际,围绕现有适应型骨干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改造发展配套协作型中小企业,使有效资产逐渐向优势骨干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

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加快培育和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

通过重点扶持和有序竞争,发展一批产品开发能力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协作企业,力争“十五”末,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20家;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的达到30家;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利税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0个。

(三)技术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经过对XX各行业技术结构现状的调研及对技术发展前景的论证,提出一批对XX产业升级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或推广。

这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具体包括:

跨行业的共性技术:

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节油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