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909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yáo)鄙夷(yí)侥幸(jiǎo)前仆后继(pú)

B.腐烂(fǔ)阔绰(chuò)娉婷(tínɡ)根深蒂固(dì)

C.摇曳(yì)困厄(è)冠冕(ɡuàn)血雨腥风(xīnɡ)

D.枉然(wǎnɡ)惊骇(hài)劫掠(luè)自吹自擂(lěi)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历史如一棵洋葱,一层层剥开,总有一片让人流泪。

是的,______光阴厚厚的尘埃,米勒的画自然、温煦,经得起岁月之手细细______。

因为,那些画能让人的内心如棉花般______和温暖。

A.擦去检阅柔软B.抚去检阅松软

C.抚去翻阅柔软D.擦去翻阅松软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挫折与失败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

②任由我们怎样费尽心思地躲避,谁也避免不了不遭受挫折和失败。

③但是,挫折并不等于失败。

④如果一个暂时失利的人,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A.第①句B.第②句

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

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

A.,“。

”;B.,“。

”,

C.。

“”,D.。

“”;

5.下面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塞下秋来风景异”用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风景的大不相同,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四方边声、起伏不断的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不能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动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下列小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流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

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

颜值。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

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

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

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

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

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

于是,很多人吐槽说:

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

外表是表层,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现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

德不配颜,徒有“颜值高”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

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能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

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

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无论一个人如何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6.下面选项中,可以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

B.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C.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是颜值。

D.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能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

7.选文第⑤⑥⑦三段中没有使用到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一句作者运用设问,提出本文的论题:

如何看待“颜值”。

B.“貌因德而美”“才补颜不足”两个分论点分别论述了“德行”与“才华”比颜值更重要。

C.第⑥段中英国人戈登描述晚清大臣曾国藩,运用外貌描写刻画曾国藩的形象,是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

D.“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指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这里引用名句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论点。

阅读陈柏清《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完成下列小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

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

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

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

“我又不是故意的!

”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

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

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

“女儿回来没?

”妈妈说:

“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

”他如释重负地说:

“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

“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

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

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

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

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

“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

”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

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

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

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

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

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

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

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

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

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

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

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文/陈柏清 有删改)

9.请阅读②~⑦自然段,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二天

③~④

后来

上高中

⑥~⑦

毕业了

内容

梳理

爸爸去校门口接我,我故意走过去,独自回家,想让他着急。

爸爸在校门口第三棵树下等我,

A_______

爸爸让我学理科,我拧着他,偏要学文科。

B______

C_______

10.请结合语境,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通过叙述“我”成长阶段中的几件事,表现了“我”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解了父亲,彻底告别隔膜的过程。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如释重负”,体现了父亲没有接到女儿的紧张、气愤的心理。

C.面对女儿一次又一次的任性,父亲却始终如一地爱着女儿,无怨无悔地付出着,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宽厚、包容的父亲,这也恰恰见证了父亲对“我”的爱有多么真挚和厚重。

D.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我”和父亲之间没有隔膜,启示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更要珍惜这份宝贵的情感。

E.本篇文章把“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了全文。

12.请你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末最后一句话“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回答下列小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③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公卿之后      缀:

跟随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遗留,留下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穿着

D.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

拜访

14.下面各句中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主人日再食。

B.四支僵劲不能动。

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D.今诸生学于太学。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写出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B.本文通过多次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C.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

作者叙述经历,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四、句子默写

16.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___________,秋容如拭。

(秋瑾《满江红》)

(6)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五、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及善①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②爵邢国公。

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③。

太子冬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④,次至及善,辞曰:

“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太子谢而遣之。

高宗闻而特加赏慰。

寻除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

“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

他人非搜辟⑥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

(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

(注)①及善:

王及善,唐武则天时文昌左相。

②袭,沿袭,这里指继承。

③左奉裕率,官名。

④掷倒:

翻跟头。

⑤除:

授任。

⑥搜辟:

搜查清除道路。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太子谢而遣之谢:

______

(2)故与卿三品要职与:

______

1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

19.高宗对及善特加赏慰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请结合选文回答高宗看中及善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六、综合性学习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坚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任务,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

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脱贫攻坚期内最后一个扶贫日。

某班开展了以“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

区域

2012年末

2018年末

累计下降幅度

2020年末

东部

1367万

147万

89.2%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部

3446万

597万

82.7%

西部

5086万

916万

82.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

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人均消费支出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1.4%。

不断缩小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

(材料三)

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居住条件看,已经实现960多万贫困民众乔迁新居;家庭耐用消费品也是从无到有,产品升级换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通电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比重同样大幅提高;道路硬化、交通运输、孩子就学便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材料四)

我国通过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1.请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内容,探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七、填空题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品

问题

名著节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_______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

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他所爱的!

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水浒传》

②赞的是哪位英雄:

____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傅雷家书》

③这句话将作者儿子_______的演奏比作水。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艾青诗选》

④诗人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______感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八、名著阅读

23.鲁达和林冲都是《水浒传》重点塑造的英雄,请参照下面的故事,简要分析二人被“逼上梁山”的不同原因。

鲁达:

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

林冲: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

九、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一段路,有时感觉很长,有时感觉很短;同一种风景,有时看去平淡无奇,有时又觉韵味无穷;同一本书,有时读来十分枯燥,有时却会颇受触动……生活中,人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经历与体验。

同学们,对此,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吧?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前仆后继(pú)——(pū);

C.摇曳(yì)——(yè),冠冕(ɡuàn)——(guān);

D.劫掠(luè)——(lüè),自吹自擂(léi);

故选B。

2.C

【详解】

①擦:

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揩拭、搽、涂敷、搓、贴近等。

抚:

从手,无声。

本义:

抚摩。

①慰问、安慰和周济。

②扶持,保护。

③轻轻地按着。

第一处语境“光阴厚厚的尘埃”应是“抚去”;

②检阅:

翻检阅读;高级首长在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翻阅:

看,察看:

阅览。

根据语境,应是“翻阅”;

③柔软,是指物体软和,不坚硬。

松软:

松而软。

除了形容泥土之外,还可以形容面包。

这形容棉花用“柔软”。

故选C。

3.B

【详解】

第②句否定不当,应改为:

任由我们费尽心思地躲避,谁也避免不了遭受挫折和失败。

故选B。

4.D

【详解】

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

第一处前一句写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后一句“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显说的不是同样的话题,所以第一处用句号,排除AB两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第二三处用引号;“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与“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分句间有了逗号,因此,第四处应该用分号,排除C项。

故选D。

5.B

【详解】

B.错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写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写所闻。

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故选B。

6.C

7.D

8.C

【分析】

6.

本题考查文章论点的辨析。

结合原文第7段“无论一个人如何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可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强调内外兼修,应该提高外在美。

A.结合④段的“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可知,③段的“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只是③段的分论点,但不是中心论点。

B.②段的“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是对②段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引出下文,不是中心论点。

D.⑥段的“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能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是对⑥段分论点“才补颜不足”的具体阐述,不是中心论点。

故选C。

7.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

第5段“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现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运用了举例论证。

第6段从“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

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这是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7段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运用道理论证。

故选D。

8.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第6段中英国人戈登描述晚清大臣曾国藩,运用外貌描写刻画曾国藩的形象,是为了论证“才补颜不足”的观点。

故选C。

9.我又故意走过去,让爸爸着急,最终爸爸追上了我。

爸爸辛苦地给我联系好了工作我没有拒绝,忧伤地感受着他高大的父爱。

10.运用动作描写,“赶”“跑”“追”“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切不安,从而突显出父爱的真挚。

11.BD

12.内容上: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回忆过往,对父爱有了正确的认识,理解了父爱的真挚和深厚,个人情感发生了质的变化,点明中心。

结构上:

照应题目。

【分析】

9.

本文考查情节梳理。

1)结合原文第3段“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第4段“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归纳答案:

我故意走过去,让爸爸着急,最终爸爸追上了我。

2)结合原文第6段“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第7段“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归纳答案:

爸爸辛苦地给我联系好了工作。

我没有拒绝,忧伤地感受着他高大的父爱。

10.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赏析这句话要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赶、说、跑、喘”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的写出了父亲找不到女儿的急切不安以及对“我”故意躲避的愤怒。

结合下文的“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

”可知,父亲是因数担心“我”而着急和愤怒,突出父亲对“我”的在乎,从而凸显父爱的伟大。

11.

B.“如释重负”,体现了父亲从没有接到女儿的紧张到知道女儿回家后的放心和轻松,表达了对女儿的爱,并非“紧张、气愤”。

D.“我”和父亲之前确实有隔膜。

文章将“我”与爸爸之前的那种小心翼翼、疙疙瘩瘩的关系比作一堵墙,比作不可逾越的鸿沟,但现在却比作了一阵风,突出了“我”由不理解父亲到意识到爸爸对“我”的爱,我们之间从此再没有“隔膜”。

故选BD。

12.

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

分析段落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本文最后一句“就像一幅画”运用比喻修辞,将“我”和爸爸的关系比作一幅画,“我”要重新涂回去。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示要弥补当初对父亲的漠视,点明中心,爸爸的爱一直都在,等待“我”去理解,我要用爱回报爱。

在结构上,与题目“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3.B

14.D

15.B

【分析】

13.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