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96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docx

普通地质学概念复习题答案全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

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历史等方面的科学。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即“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也称现实主义原则。

地球科学及地质学——地球科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目前主要是研究地壳的壳层)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发展历史(演化历史)及地质作用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矿物——矿物是自然产出并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晶体和矿物——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同质多像和类质同像——相同化学成份的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矿物和岩石——自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或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矿产与矿床——矿产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

地热增温率——在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增高,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

沉积构造——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之。

1、断层和节理——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者称为断层;没有明显位移的称为节理。

2、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沉积不连续的一种现象,前者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形成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遭受风化剥蚀的间断面存在;后者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上覆地层沉积前该地曾发生过较强烈的构造运动使下伏地层产生褶皱,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3、倾向和倾伏向——是描述地质体面状要素和线状要素的空间产状的术语。

倾向指结构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伏向指任意线性体(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向和倾伏向都是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4、向斜——岩层褶皱的一种类型,在形态上是向下凹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向倾斜,经剥蚀后露出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地层依次变老的对称重复特征。

5、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6、标准化石——具有演化快、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它对鉴定地层的年代最有价值。

7、埃迪卡拉动物群——是指产于澳大利亚距今700Ma的岩石中产出的多样化的生物实体化石群,其中除各种叠层石外,还有腔肠动物、蠕虫动物以及节肢动物等。

这一初始繁荣的动物组合,称为埃迪卡拉拉动物群。

这一生物群的出现为前寒武纪末期生物界全面繁荣揭开了序幕。

8、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9、重力分异——原始地球由于星云物质机械碰撞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使其内部不断增温,在其内部某个深度上首先达到物质发生熔融的程度,并开始物质按比重的分异。

重力分异的结果最终导致比重较大的铁、镍元素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较轻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地幔表层失热变硬形成地壳。

10、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11、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12、震级和烈度——震级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的程度。

13、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14、板块和地体——由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的许多巨大块体,它们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互相作用,板块的边缘便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是由统一而连贯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实体,相邻地体在成因上与演化上均无内在联系并恒以断层为界。

它们驮在岩石圈板块之上随着板块运动而移动,最终拼贴到大陆边缘之上,导致大陆的增生。

15、热点和地幔柱——存在于地幔顶部的某种热源称为热点,是地幔深部热而轻的物质呈柱体上升到岩石圈底部而形成的。

上升的地幔物质柱体,称为地幔柱。

16、地磁异常——某地区实测地磁场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有显著的差别,这种现象称作地磁异常。

如果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差值为负时称负异常。

1、风化作用——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溯源侵蚀——由于下蚀作用,河流在源头处的发展趋势总是向源头方向伸长(加长)。

3、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

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4、夷平化与夷平面——由于外力(主要是河流)地质作用将山地变化为缓坡状平原的过程称为夷平化。

即准平原形成的过程;准平原形成后,如果地壳相对上升,准平原又受流水的侵蚀再次被切割成山地。

山地中山顶上保留了原来准平原的遗迹,同时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保持同一高度,称夷平面。

5、边滩与河漫滩——边滩即点沙坝。

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河漫滩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增大的产物,河漫滩在洪泛滥时被淹没,在枯水期露出水面。

河漫滩沉积物具典型的二元结构。

6、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是指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它的上面一般没有隔水层,而是通过包气带和大气相通。

潜水具有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即地下水面;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因被围限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着静水压力。

7、孔隙水和裂隙水——存在于孔隙中的地下水,它多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层,广泛见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水的分布受裂隙的规模、密集程度、张开程度和连通程度控制。

裂隙水的水力联系较差。

8、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体。

9、浊流和浊积岩——发生在大陆架斜坡上的高密度(1.5-2.0g/cm3)、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属密度流。

它是沉积物与海水搅拌在一起,以19.1m的高流速向下运动,能量大、破坏力强,可将陆缘物质搬运至深海,重塑海底地貌;浊流沉积是由砂、粉砂等细碎屑物与泥质物组成韵律交互层,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及印模等构造,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浊积岩。

10、滨海和潮坪——为波浪及潮汐强烈活动的近岸区,可达数公里宽。

可分为外滨(潮水下限带)、前滨(潮间带)、后滨(潮水上限带)三个带;在隔离或半隔离的浅平海岸带,波浪作用微弱而潮汐盛行,没有明显的前滨、后滨之分,却形成平坦宽阔的坪地,称为潮坪。

1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

1、黄道面——太阳系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

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

也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

2、重力异常——将地球视作一个圆滑的均匀球体,以其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重力值称作理论重力值,当一个地方实测的(经过修正以后的)重力值与该地理论值有差异时,就称为重力异常。

3、陆核和地盾——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由于持续的岩浆活动,在原始海洋里出现了由火山喷发物质构筑起来的岛屿,成为最早的陆地,并开始了风化剥蚀,在陆地周围的海域中堆积了陆源碎沉积,这些最早的陆地后来形成大陆的核心,称为陆核;随着地球的进一步演化,超基性岩浆活动减弱而酸性岩浆相应增多,这些火成岩与在陆核周围堆积的各种沉积岩共同组成了新的地质体,并在后期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作用下焊接到陆核的边缘,使陆核扩大,形成更大面积的地块,这就是地盾。

4、重力分异——原始地球由于星云物质机械碰撞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使其内部不断增温,在其内部某个深度上首先达到物质发生熔融的程度,并开始物质按比重的分异。

重力分异的结果最终导致比重较大的铁、镍元素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较轻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地幔表层失热变硬形成地壳。

5、重力异常——将地球视作一个圆滑的均匀球体,以其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重力值称作理论重力值,当一个地方实测的(经过修正以后的)重力值与该地理论值有差异时,就称为重力异常。

6、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学——地质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之总称,它又称为自然环境;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

7、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8、矿产与矿床——矿产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9、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二、填空

1.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是正确认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自身发展规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生存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各种元素组成。

3.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10种。

5.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的能力,我们称为解理;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面我们称为断口。

6.岩石按其形成方式不同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7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  莹石、 磷灰石 、 刚玉 。

8矿物的物理性质中重要的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硬度、密度、磁性、压电性、解理与断口)等(任举四个)。

9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1、3、6、7位的矿物分别是 滑石 、方解石 、正长石 、 石英 。

10矿物的物理性质中重要的有颜色、条痕和光泽(透明度、硬度、密度、磁性、压电性、解理与断口)等(任举三个)。

11在自然界的卤化物、硫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矿物中,卤化物矿物最容易被氧化;在自然界的角闪石、长石、辉石、石英、橄榄石、白云母、黑云母矿物中,石英的抗风化能力最强,橄榄石在地表最容易被氧化。

12矿物的摩氏硬度中,方解石的硬度是3,石英的硬度是7

13在自然界中各类矿物抗风化能力的顺序是:

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化物>卤化物、硫酸盐;几种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的顺序是:

石英>白云母>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14矿物的摩氏硬度中,萤石的硬度是4,正长石的硬度是6

15根据岩浆中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SiO252%-65%)、基性岩浆(SiO245%-52%)和超基性岩浆(SiO2<45%)四种基本类型。

16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性沉积构造,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1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1、褶皱(断裂)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背斜和向斜为褶皱的基本类型;走向、倾向和倾角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3、岩石受力后发生连续弯曲我们称为褶皱,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4、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当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5、我们用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三种方法确定地质体的相对地质年代;用同位素地质方法确定地质体的绝对地质年龄。

6、在地质历史中,盛产鱼化石的年代称为泥盆纪(古生代);盛产煤的年代称为石炭纪(古生代);而侏罗系(中生代)盛产恐龙化石。

7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一点,该点称为震源,地面上距离该点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8、地震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

9、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我们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我们称为古登堡面。

10、地球除了大气圈外,还有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11、人类利用地震波(仪)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是弹性波,分为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纵波和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横波。

12、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我们可以确定三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

离散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和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14、最早发现并鼓吹岩石圈存在大幅度水平变位的并非地质学家,而是一位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他于1912年首先发表了大陆漂移的观点;60年代初,赫斯和迪茨根据新发现的全球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系、海沟及贝尼奥夫地震带以及相当新的洋底沉积物等,提出了海底扩张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海底磁异常条带、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逐渐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上述发展过程被称为该学说的“三步曲”。

1、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温度、大气、水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常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和层裂或卸载作用等方式。

而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反应)的方式使岩石“腐烂”、破碎的过程;通常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以及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等方式

2、由生物活动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过程称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根劈作用。

3、流水搬运物质的方式有拖运、悬运和溶运三种。

4、河流中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来进行,又称为机械搬运;溶解物质的搬运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进行,故称为化学搬运。

5、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由洪流形成的沉积物叫洪积物;由冰川形成的沉积物统称为冰碛物。

6、河谷三要素是指河谷的谷坡、谷底和河床。

7、地表水主要以机械的和化学的形式进行搬运;地下水主要为化学方式搬运;冰川主要以载移方式搬运;风主要以跃移方式搬运。

8、冰川的沉积物质称为冰碛物,过去常称为泥砾层。

9、干旱气候区,在湖水逐渐咸化过程中,溶解度小者首先沉淀,沉淀的顺序大致为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10、风搬运形式有:

悬运、跃运、推运和滚动。

11、新月形沙丘是一种风积地貌。

12、原生黄土系风对沙漠物质的搬运和沉积形成;次生黄土为河流搬运沉积的产物。

13、大气圈中起保温作用的气体通常称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水汽(H2O)和甲烷(CH4)。

三、选择

矿物硬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C)。

A,刚玉-滑石-石英;B,滑石-刚玉-石英;C,滑石-石英-刚玉;D,刚玉-石英-滑石。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  莹石、 磷灰石 、 刚玉 。

方解石属于(B)

A.氧化物矿物B.碳酸盐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

地壳克拉克值前五种元素依次为(C)

A.OSiAlCaFe;B.OAlSiKFe;C.OSiAlFeCa;D.OSiFeAlCa

玄武岩浆又称之为(B)。

A,超基性岩浆;B,基性岩浆;C,中性岩浆;D,酸性岩浆。

枕状熔岩发育于(C)。

A、浅成侵入岩;B、陆地火山岩;C、海底火山岩;D金伯利岩。

大理岩系(D)类常见的一种岩石。

A,火成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判断下列属于沉积岩类的构造是(D)。

A、片理构造;B,气孔构造;C,流动构造;D,波痕构造。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D)。

A.重结晶作用;B.交代作用;C.碎裂作用;D.变质结晶作用

1,加里东运动发生于(A)。

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2,轴面是用来描述(B)地质现象的要素之一。

A,岩层产状;B,褶曲;C,断层;D,节理。

3,下图为地层出露平面图,指出哪幅图中为倒转褶曲(A,D)。

4,下图为剖面示意图,指出哪幅图中的断层为逆断层(B,D)。

5,下图为地层接触关系示意图,指出哪幅图中为不整合接触(B,C,D)。

选择不完整不得分

6、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B)

A.生物演化律;B.地层层序律;C.现实主义原则;D.整合

7,某一地层系晚古生代(B)所沉积。

A,奥陶纪;B,石炭纪;C,二叠系;D,三叠系。

14、中古生代从早到晚为(D)

A.D、C、P;

B.P、T、K;

C.T、K、E;

D.T、J、K;

8、与地质年代单位“纪”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C)

A.代;B.属;C.系;D.统

9、爬行动物出现在(C)。

A.早古生代末;B.晚古生代早期;C.晚古生代末;D.中生代。

10、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C)

A.4771kmB.6371kmC.2891kmD.3191km

11、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B)。

A总体说来,离震中越远,震级越来越小

B大致说来,离震中越远,烈度越来越小,而震级是不变的

C离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都越来越小

D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12、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其界面划分的依据是(D)

A.各圈层厚度不同;B.岩浆物质组分不同;C.岩浆的比重不同;D.地震波速突然变化

1、土壤是(D)

A.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B.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C.物理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D.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2、三峡大坝建成后,在重庆至万县一带长江地段内(B)

A.河流地质作用不发生变化B.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C.下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D.下蚀作用和沉积作用都减弱

3、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C)

A.瀑布、蛇曲、牛轭湖B.“V”形谷、蛇曲、瀑布C.曲流、蛇曲、牛轭湖D.河流袭夺、"V"形谷、牛轭湖

4、指颗粒接近球形和磨蚀棱角的程度称为(C),是指示颗粒在搬运过程中变化的特征。

A.粒度;B.分选度;C.磨圆度;D.光滑度。

下图为机械分异现象,判断造成其现象的水流方向(大箭关)是(A,D)。

15、下图为河心滩示意图,判断其河流的水流方向(箭头)是(D)。

6、三角洲的三层沉积结构不包括(C)。

A,顶积层;B,前积层;C,含水层;D,底积层。

7、三角洲内部从纵剖面上看具有三层构造,即:

(C)。

A.叠瓦状砾石、沙、泥;B.砾石、沙、泥;C.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D.前积、侧积、顶积

8、下图为冰川所形成的鼓丘示意图,判断冰川的流动方向(箭关)是(C)。

9、判断下列的哪类岩石属隔水层(C)。

A,砾岩;B,砂岩;C,泥岩;D,礁灰岩。

10、下图为滨海分区示意图,指出前滨带是在(C)区。

11、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阶段依次为(A)。

A,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B,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C,硫酸盐-碳酸盐-氯化物;D,氯化物-碳酸盐-硫酸盐;

1、加里东运动发生于(A)。

B,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五、判断题

判断下列矿物硬度大小(按矿物硬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分)

①黄玉、②石膏、③石英、④方解石。

答:

按矿物硬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石膏、方解石、石英、黄玉(或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

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

(√)

判断下列属于沉积岩类的构造是(D)。

A、片理构造;B,气孔构造;C,流动构造;D,波痕构造。

1、作图(6分)

作图①逆断层;②正断层;③平移断层

2、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破裂,这种构造称之为断层。

(×)

3、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

(×)

4、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

(×)

5、我国主要成煤期是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

6、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单位最多的一个代。

(×)

7、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

(×)

1、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即底部为河床沉积,顶部为河漫滩沉积。

(√)

1、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

(×)

2、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

3、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

4、风的地质作用简称风化作用。

(×)

5、波浪作用深度与波长相等。

(×)

六、简述题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②研究岩石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即阐明地壳以及地球的构造特征,阐明这些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变规律;③研究地球的历史;④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⑤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⑥综合性研究。

简述地球科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

特点:

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整体性与分异性;

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

仪器观测;

大地测量;

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

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简述地壳中的矿物种类并举例;

答:

自然元素矿物,如金、银、铜、铂等;

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卤化物矿物,如石盐、钾盐、萤石等;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如石英、铝土矿、刚玉等;

含氧盐矿物如硅酸盐类矿物长石、普通辉石、云母等和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

简述世界火山的分布。

答:

地球上已知的活火山共约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